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研究論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07782
- 條形碼:9787308207782 ; 978-7-308-2077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研究論集 本書特色
本書主體內容共分為三個部分:**是立足于馬克思主義悲劇理論的基本觀點,對“現代悲劇觀念”的理論范疇作出系統化的學理闡釋;第二是反思中國近現代以來的審美現代性問題,試圖構建起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理論形態;第三是以馬克思主義現代悲劇理論為指導,對當代文學、藝術與影視作品的理論闡釋與批評實踐。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研究論集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理論建構、美學的革命與現代悲劇觀念的學理闡釋、當代美學與藝術批評實踐。內容包括: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態 ; 中國悲劇觀念: 理論傳統及其當代意義等。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研究論集 目錄
**卷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理論建構
馬克思“現代悲劇”觀念的理論內涵及其當代意義
——重讀1859年馬克思恩格斯致拉薩爾的信
“*現代的思想”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研究方法問題
略論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起源
——為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而作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態
中國悲劇人文主義的核心觀念及其當代意義
——為紀念冼星海《黃河大合唱》創作80周年而作
中國悲劇人文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關于中國審美現代性的一項研究
中國悲劇觀念:理論傳統及其當代意義
革命與鄉愁:文化記憶與中國審美現代性的情感結構
鄉愁烏托邦:烏托邦的中國形式及其審美表達
“審美烏托邦”的無力性與幻滅
——論中國現代悲劇觀念
第二卷 美學的革命與現代悲劇觀念的學理闡釋
現代性與悲劇觀念
從“傳統”到“現代”:馬克思主義視野下的現代悲劇理論
馬克思主義現代悲劇觀與中國經驗闡釋
作為現代性批判模式的悲劇文學
沒有夢想就沒有未來
——論“中國夢”的美學維度及文學批評家的任務
中國夢:烏托邦人文視域的再開拓
新科技時代的美學革命與價值重建
艾坷的歌聲
——關于COVID-19病毒造成危機的美學思考
面向未來: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的交流與對話
——杜維明、王杰訪談
第三卷 當代美學與藝術批評實踐
聲像蒙太奇:多重語境中的審美形式及其意義
——以電影《城南舊事》《老炮兒》和《路邊野餐》的美學分析為例
當代中國時尚中的民族精神問題
——以兩部當代電影《刺客聶隱娘》和《戰狼2》的社會反應為例
現代性與悲劇觀念的審美生成
——以電影《白日焰火》為例
論抗戰時期東北作家群的“國家”話語問題
幻象里的情感世界
——評電影《刺客聶隱娘》
悲劇、現實與希望
——電影《白日焰火》討論會實錄
悲劇精神的再生與變異
——關于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的討論
從“悲劇”到現代中國悲劇觀
——談電影《大佛普拉斯》的悲劇意蘊
悲劇的批評力量
——馬克思主義與作為一種批評形態的悲劇美學
“西湖秋色”學術訪談
后記
馬克思“現代悲劇”觀念的理論內涵及其當代意義
——重讀1859年馬克思恩格斯致拉薩爾的信
“*現代的思想”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研究方法問題
略論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起源
——為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而作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態
中國悲劇人文主義的核心觀念及其當代意義
——為紀念冼星海《黃河大合唱》創作80周年而作
中國悲劇人文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關于中國審美現代性的一項研究
中國悲劇觀念:理論傳統及其當代意義
革命與鄉愁:文化記憶與中國審美現代性的情感結構
鄉愁烏托邦:烏托邦的中國形式及其審美表達
“審美烏托邦”的無力性與幻滅
——論中國現代悲劇觀念
第二卷 美學的革命與現代悲劇觀念的學理闡釋
現代性與悲劇觀念
從“傳統”到“現代”:馬克思主義視野下的現代悲劇理論
馬克思主義現代悲劇觀與中國經驗闡釋
作為現代性批判模式的悲劇文學
沒有夢想就沒有未來
——論“中國夢”的美學維度及文學批評家的任務
中國夢:烏托邦人文視域的再開拓
新科技時代的美學革命與價值重建
艾坷的歌聲
——關于COVID-19病毒造成危機的美學思考
面向未來: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的交流與對話
——杜維明、王杰訪談
第三卷 當代美學與藝術批評實踐
聲像蒙太奇:多重語境中的審美形式及其意義
——以電影《城南舊事》《老炮兒》和《路邊野餐》的美學分析為例
當代中國時尚中的民族精神問題
——以兩部當代電影《刺客聶隱娘》和《戰狼2》的社會反應為例
現代性與悲劇觀念的審美生成
——以電影《白日焰火》為例
論抗戰時期東北作家群的“國家”話語問題
幻象里的情感世界
——評電影《刺客聶隱娘》
悲劇、現實與希望
——電影《白日焰火》討論會實錄
悲劇精神的再生與變異
——關于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的討論
從“悲劇”到現代中國悲劇觀
——談電影《大佛普拉斯》的悲劇意蘊
悲劇的批評力量
——馬克思主義與作為一種批評形態的悲劇美學
“西湖秋色”學術訪談
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研究論集 作者簡介
何信玉,1989年生,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美學、比較文學與文化理論。
書友推薦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