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養育男孩,媽媽有辦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70034
- 條形碼:9787568070034 ; 978-7-5680-700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養育男孩,媽媽有辦法 本書特色
★ 家庭教育專家孫云曉深度認同的男孩養育方式!家有男孩,媽媽一定要懂的行為心理學 ★ 破解男孩行為背后的心理密碼,培養獨立、有擔當、有領導力的男子漢! ★ 更適合中國父母的男孩養育指南,超過10000個家庭從中受益!
養育男孩,媽媽有辦法 內容簡介
本書以男孩行為為切入口, 幫助媽媽通過行為讀懂男孩的心理, 了解兒子身體和心靈的漸進式變化, 提升媽媽的認知層面, 給予兒子正確的愛, 采用正確的教養方法, 有針對性地引導兒子成長。男孩需要尊重, 需要懂, 需要理解, 需要欣賞, 需要支持, 需要鼓勵, 而不是強硬地阻止、指責、批評、打壓。
養育男孩,媽媽有辦法 目錄
Chapter 1 **章
讀懂男孩的行為狀態,重新認識男孩
1. 做什么事都拖拉——“打擊式教育”讓男孩“習慣性遲鈍” / 2
2. 做不好事就發脾氣——“包辦式教育”讓男孩“眼高手低” / 6
3. 要什么就得買什么——“無條件滿足”養出“白眼狼” / 12
4. 什么事都不會做——“滿分家長”讓男孩“零分” / 16
5. 做事唯唯諾諾不敢反駁——“虎媽貓爸”讓男兒氣概盡失 / 21
6. 受了欺負就哭——“直升機父母”讓男孩成“逃兵” / 26
Chapter 2 第二章
了解男孩女孩行為差異,發掘男孩天性
1. 課堂上坐不住——男孩自控力欠缺與高活動力的共同結果 / 32
2. 爭強好勝——中心腦組織激發男孩的競爭意識 / 38
3. “我是奧特曼”——身份確認敏感期賦予男孩保護世界的責任 / 43
4. 喜歡玩槍——男孩鼓足勇氣嘗試面對未知危險 / 49
5. 喜歡恐龍——渴望強大力量以征服世界 / 53
Chapter 3 第三章
破解男孩發泄情緒行為,讓男孩學會管理情緒
1. 動不動就哭——通過哭來表達內心需求 / 60
2. 男孩哭著求抱抱——渴望獲得安慰 / 64
3. 要玩別人玩具遭到拒絕就哭——分不清“你我他” / 69
4. 上幼兒園前兩天不哭,后來一直哭——新鮮感過后的分離焦慮 / 75
5. 孩子踢疼媽媽大哭——孩子需要安慰而不是指責 / 81
6. 嚶嚶哭——情緒正由外露轉為內隱 / 85
Chapter 4 第四章
解讀男孩表達愛的行為,懂愛的男孩更幸福
1. 男孩會走仍要抱抱——通過抱抱來確定父母的愛 / 92
2.“媽媽,我愛你”——愛之初,情真切 / 97
3. 不愿扔破舊玩具——不是摳門,而是念舊 / 102
4.“我要跟XXX結婚”——婚姻敏感期來臨 / 106
5. 兩小孩玩親親——模仿成人行為的結果 / 110
Chapter 5 第五章
聽懂男孩的“弦外之音”, 培養會說話的男孩
1. 男孩說話晚——語言中樞成熟相對較晚 / 118
2. 說話結結巴巴——語言跟不上思維的發展 / 123
3. 說臟話——正在理解臟話的意義 / 128
4.“媽媽,你會死嗎?”——正在探尋“死亡”的意義 / 133
5.“這是一個秘密”——正在宣布自己的隱私空間 / 138
Chapter 6 第六章
洞察男孩的內心動機,培養有力量的男孩
1. 越讓男孩做,他越不做——叛逆讓他成為他自己 / 144
2. 怕黑——戰勝本能,才能獲得勇敢 / 149
3. 喜歡打成一團——知道什么時候結束很重要 / 155
4. 非要小伙伴聽自己的——領導力正在悄然滋生 / 160
5. 憧憬未來的家庭生活——有擔當的男孩才幸福 / 165
Chapter 7 第七章
讀懂男孩不合禮行為,培養有禮貌的男孩
1. 不打招呼——道德意識沒上升到成人的高度 / 172
2. 在超市“偷”東西——不理解“偷”的危害 / 176
3.“偷”手機去賣——嘗試弄懂買賣這件事 / 181
4. 將鞋子扔向媽媽——憤怒的攻擊行為必須制止 / 186
5. 課堂上扮鬼臉——刷“存在感”以獲得關注 / 190
Chapter 8 第八章
解讀男孩的學習方式,培養愛學習的優等生
1.“我為什么要上學”——正試圖理解上學這件事 / 196
2.“我今天沒認真學習”——被安慰的孩子學習更認真 / 200
3. 怎么教都不會——不是孩子笨,而是學習也有規律 / 204
4. 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作業——有動力的孩子才能好好寫作業 / 210
5. 孩子上網課說“你好煩,走開”——媽媽越嘮叨,孩子越煩惱 / 216
養育男孩,媽媽有辦法 節選
做什么事都拖拉 ——“打擊式教育”讓男孩“習慣性遲鈍” 媽媽育兒事 “龍老師,八歲半的男孩干什么事情都很拖拉,越催他越慢,怎么辦?”一天早上,我剛打開電腦,一位媽媽就通過微信給我發來了消息。 我立即回道:“對于八歲半的孩子來說,他已經能夠迅速完成一件經常完成的事。如果做什么事情都很慢,家長需要反思,自己做事是不是也很慢?在孩子做事時是不是經常指責、打擊孩子?” “我們一家人做事都很快的,就他喜歡磨蹭!我就想不明白,我怎么生了這么一個兒子?” “你是不是經常跟孩子說這樣的話?”我一下子找到了癥結所在。一個經常被打擊的孩子是在用拖拉來進行無聲的反抗。這也許并不是他的主觀意愿,而是他潛意識中的兩個自己在互相較勁,一個自己迫切地想要向世人證明自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另一個自己每次受到父母的打擊時,又像泄了氣的皮球,自信心喪失,常常自怨自艾:就這樣吧,無論自己做得多好,都得不到他們的一句好。 當自怨自艾的自己戰勝迫切想要向世人證明的自己時,自信心的喪失導致行動力大大降低,結果就成了“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無論家長說什么,他們都懶洋洋、慢吞吞。所以,可以總結為“打擊式教育”讓男孩“習慣性遲鈍”。 “你父母是不是也經常打擊你?” “是!我小時候不會做家務,我媽就經常說我:‘這么點事都做不好,長大了有什么用。’每次考不好時,我爸都說:‘考這么點分,還想考大學,都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重。’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很崩潰。” “那你兒子聽到你這樣說是不是也會崩潰?男人天性需要被尊重、被欣賞,你那一句話就否定了他的所有優點。他還沒到明目張膽地跟你反抗的年齡,只能采用這種‘習慣性遲鈍’的拖拉方式來進行反抗。” “那我現在怎么辦?” “父母的教育方式就像模子一樣,深深地刻在了我們腦子里,當我們教育孩子時,無意識中就沿用了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許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們自己首先要摒棄掉這種打擊式教育的方式。其次,要看到孩子為克服困難而付出的努力,看到孩子的進步。當孩子某一次提升了做事的速度,要及時表揚他的進步。如果做的事情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圍,媽媽可以悄悄提供一點幫助,樹立做事的信心比做事的結果更重要的信念。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少一些打擊。”我一口氣回復道。 媽媽煩惱一掃光 孩子做事拖拉在不同年齡階段隱藏著不同的意義。在六歲以前,孩子做事看似拖拉,磨磨蹭蹭,實際上這是孩子自己的做事節奏。比如,孩子穿衣服慢,是因為他們不僅在練習穿衣服,還在探索認知衣服,認識紐扣、領子、袖子等。 這就像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里寫的那個女孩不厭其煩地練習扎蝴蝶結一樣。所以,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如果允許孩子慢慢來,并且給予一定的鼓勵,那么當孩子掌握了做事的本領,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而然就會提升做事的速度。 相反,在這個年齡段,如果父母總是催孩子“快點,快點”,反而會“越催越慢”。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慢慢就用拖拉的方式來進行“抵抗”。即使他已經能輕而易舉地完成那些事。 所以,面對孩子做事拖拉的行為,父母的引導方式至關重要。如果父母采取“鼓勵”的方式,那么孩子的表現就會越來越優秀;如果父母采取“打擊式教育”的方式,那么孩子就會“習慣性遲鈍”。 中國父母恰恰喜歡采用“打擊式教育”的方法,并美其名曰“激將法”,通過不斷否定孩子、跟孩子談條件,甚至拿自家孩子的缺點跟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比較,企圖讓孩子在打擊中成長,企圖激發孩子知恥而后勇的決心。 其實,打擊就是打擊,并不存在教育,這不過是中國父母“棍棒下出孝子”理念的延伸。經常被打擊的孩子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產生自卑、低自尊心理,導致做什么事都沒有信心,所以,當父母讓他們去做某件事時,他就像沒聽見一樣,或者一拖再拖,半天沒反應,態度十分消極。 父母看到男孩這樣的行事態度,往往氣不打一處來,所以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么點事都做不好,長大了有什么用。”很多男孩在這句話中,慢慢喪失了自我能動性,喪失了自我價值感,不相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男人,自己將自己定位成了“窩囊廢”“爛泥扶不上墻”,自暴自棄。 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往往決定了孩子對自己的評價。當父母認為他無能,他便覺得自己無能;當父母認為他是一個勇敢的男子漢時,他便覺得自己英勇無比。當然,還有一些男孩迫切地想要向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們追求成功,不是發自內心地去實現自己的價值,只是為了獲得父母的認可。這樣的人往往在自卑與自負中搖擺不定,即使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人生也是為別人而活。 《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愛》這本書里有這樣一則調查:如果要在“全世界沒人愛你”或“沒人尊重你”里選擇一個,你會選擇哪一個?70%以上的男人選了前者。男人為什么會做這樣的選擇呢?因為男人寧愿不要愛,也不能不要尊重。可見,需要尊重是男人的天性,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欣賞男孩,父母的贊美和鼓勵不但能激發他們的信心和斗志,還是他們長成男子漢的基石。 信心是成功的保證,父母要學會用放大鏡看男孩的優點,用縮小鏡看男孩的缺點,把尊重、欣賞、贊美、支持送給男孩,我相信每一個男孩都能自信滿滿、斗志昂揚地面對每一天。 親子互動 “從今天開始,媽媽跟你各有一本筆記本了,我們互相記錄對方每天做得好的事。畫滿99個笑臉后,我們可以去飯店吃自助餐來慶祝。” “太好了,媽媽!” “媽媽覺得你今天就做了一件好事。媽媽提不動菜時,你幫媽媽抱了一個茄子回家。”說完就給小龍畫了一個笑臉。 “媽媽,我覺得你今天也做了一件好事,你做飯給我吃了,我也要給你畫一個笑臉。”小龍說完,也給媽媽畫了一個笑臉。 每天有這樣互動的時刻,互相記錄對方每天做得好的事。
養育男孩,媽媽有辦法 作者簡介
龍春華 筆名綠子靜,二胎媽媽,行為心理學專家,親子暢銷書作家,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創始人。2008至今筆耕不輟,著有《嬰幼兒行為心理學》《行為心理學》《孩子,你是*好的自己》等十余部作品;自2018年創辦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平臺以來,致力于家庭教育和女性成長的研究和實踐指導,帶領數千媽媽學習成長,幫助媽媽們從內到外地發揮自己以及養育孩子的價值!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