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書--王運熙文集:文心雕龍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71970
- 條形碼:9787532571970 ; 978-7-5325-719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王運熙文集:文心雕龍探索 內容簡介
《文心雕龍探索(王運熙文集)》純為對《文心雕龍》一書的學術研究和具體文學理論批評,學術價值精深,尤其對風骨的解讀,歷來眾說紛紜,該書以三篇論文從不同學術角度進行研究,遂使難點渙然冰釋,其發明創見之功重大。
新書--王運熙文集:文心雕龍探索 目錄
上編
《文心雕龍》是怎樣一部書
《文心雕龍》的宗旨、結構和基本思想
《文心雕龍》產生的歷史條件
《文心雕龍·序志》“先哲之誥”解
《文心雕龍·原道》和玄學思想的關系
劉勰為何把《辨騷》列入“文之樞紐”?
從《樂府》、《諧讔》看劉勰對民間文學和通俗文學的態度
讀《文心雕龍·神思》札記
《文心雕龍》風骨論詮釋
從《文心雕龍·風骨》談到建安風骨
《文心雕龍·風骨》箋釋
《文心雕龍·總術》試解
劉勰的文學歷史發展觀
《物色》篇在《文心雕龍》中的位置問題
劉勰論文學的作用和思想政治標準
劉勰論文學作品的范圍、藝術特征和藝術標準
劉勰對漢魏六朝駢體文學的評價
劉勰論宋齊文風
下編
劉勰文學理論的折中傾向
說《文心雕龍·序志》的一段話
釋“楚艷漢侈,流弊不還
劉勰對東漢文學的評價
《文心雕龍》為何不論述漢魏六朝小說?
談《文心雕龍》的《風骨》、《通變》
研究《文心雕龍》應全面了解其作家作品評價
范文瀾的《文心雕龍講疏》
《文心雕龍》五十篇題解
《文心雕龍》的藝術標準
劉勰《文心雕龍》
增補本后記
新書--王運熙文集:文心雕龍探索 節選
《文心雕龍探索(王運熙文集)》:周先生認為“用儒家思想來寫作,寫不出好作品”,也不然。劉勰認為,東漢鴻儒既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又吸收了經書的語言,所謂“斟酌經辭”,寫出了不少華實兼備的好作品。班固、蔡邕的作品,如上所述,受儒家影響都是很濃重的。在《體性》篇中,劉勰列舉各代的大作家,漢代除班固、張衡外,西漢還有賈誼、司馬相如、揚雄、劉向四人,其中揚雄、劉向兩人的文章,儒家思想也是很濃的。劉勰提倡文必宗經,他在《宗經》中提出的情深、風清、事信、義貞、體約、文麗等六義,卻是經書和宗經之文所具有的六項思想藝術標準。他的宗經主張除在前五篇“文之樞紐”中有提綱挈領的表述外,后邊亦常有涉及。如《明詩》云:“詩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持之為訓,有符焉爾!薄妒穫鳌吩疲骸笆橇⒘x選言,宜依經以樹則;勸戒與奪,必附圣以居宗!弊诮浀膽B度都是很鮮明的。由此可見,所謂“用儒家思想來寫作,寫不出好作品”,恰恰與劉勰原意相違背,而且也不符合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事實(杜甫、白居易的不少詩篇,也以儒家思想指導來寫作)。周先生所謂“用儒家思想來寫作”,含義不大清晰,他似乎主要不是指以儒家思想來指導寫作,而是指作品直接地著重表現儒家思想。他在《文心雕龍今譯》的《時序》篇說明中說:“不論是儒家思想或道家思想,當作家依傍這種思想來創作,把這種思想作為作品的思想內容,妨礙他從生活中發掘思想內容,妨礙他的想象飛騰時,就會給創作帶來不利影響!彼褨|晉玄言詩和東漢漸靡儒風的作品相提并論,以作例證。誠然,東晉玄言詩往往以平淡而缺乏文采的語言,赤裸裸地表現老莊哲理,缺乏文學性,的確不是好作品。東漢漸靡儒風的文章可不是這樣,它們往往華實兼備,有不少受讀者喜愛的好作品。東晉玄言詩很少流傳下來,東漢漸靡儒風的一部分佳作卻長期為后世傳誦(蕭統《文選》即選人不少),讀者的眼光很明亮,二者是品級不同的。宋明時代的理學詩、道學詩,才是著重宣傳儒家思想、缺乏文學情趣的作品。它們也不受讀者歡迎,其特點、影響與玄言詩相近。周先生還引用了《諸子》、《論說》兩篇的言論來說明他的論點,細按也有問題。漢代的子書不及先秦,自是事實。其原因除內容多因襲前人、缺少創造外,還由于文章的藝術性較平庸,所謂“體勢浸弱”,恐怕主要還是指作品體貌而言。劉勰評論學術著作和論說文,也是兼顧思想和藝術兩方面的。上文說過,劉勰對王充的《論衡》并不重視。實際王充的《論衡》,創見頗多,不為儒家傳統思想所束縛,但文筆較冗長拖沓,又缺少文采,因此劉勰不予重視。《論說》認為李康的《運命論》超過《論衡》(《淪衡》中有一部分篇章論述運命),就是因為《運命論》寫得富有文采。如果劉勰很反對依傍儒家思想來寫作,并把它當作衡量作品高下的重要標準,那末王充的《論衡》將會得到他的很高評價!峨s文》云:“唯《七厲》敘賢,歸以儒道,雖文非拔群,而意實卓爾矣!边@是一個很足注意的例子,說明劉勰從宗經立場出發,對《七厲》“歸以儒道”的內容非常贊賞,但又指出它文辭較平庸不特出。再說,漢代的子書,固多屬儒家學派,但也不是清一色。即以《諸子》所舉諸書而言,據《隋書·經籍志》記載,崔蹇《政論》屬法家,仲長統《昌言》屬雜家,杜夷《幽求新書》屬道家,并不都是儒家(王充《論衡》亦屬雜家)!段男牡颀垺肥呛馕闹鳎治鰟③牡脑u論,看來還得多注意文辭!痘茨献印穬热萜鋵嵰病邦惗嘁啦伞,但文辭較好,故《諸子》評為“泛采而文麗”!墩撜f》篇贊美魏晉的若干玄學論文“師心獨見,鋒穎精密”,肯定它們的思想內容多創見!
新書--王運熙文集:文心雕龍探索 作者簡介
王運熙(1926-2014),江蘇金山(今屬上海市)人。1947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1952年后,歷任復旦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古代文論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專于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學理論批評,尤長于六朝、唐代文學和《文心雕龍》的研究。王運熙先生在六十年的治學生涯中,形成嚴謹求實、視野開闊的學術研究風格。在研究方法上,注意把具體問題放在歷史文化大背景下來考察,將微觀分析與宏觀把握有機結合,聯系古代文學創作現象和古代文學批評現象進行分析。著有《六朝樂府與民歌》、《漢魏六朝唐代文學論從》、《文心雕龍探索》等,均有創獲,為海內外學術界所重視。主編有《中國文學批評史》(三卷本)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