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梧桐樹下 內容簡介
這是作者近年來新創作的又一部鄉土散文精品選集。《梧桐樹下(跨度新美文書系)》以“鄉土、鄉愁、鄉情、鄉史”為主要題材,敘述了在鄉土生活中涌現的許多使人難以忘懷和掩卷思考的故事。作者通過數十篇散文精品,以傳統生活文化和鄉愁文化為創作主線,向讀者敘說鄉村中多彩的鄉土生活狀態。作者的思考和社會責任感,涵容其間,讓人讀之回昧無窮。
梧桐樹下 目錄
夢里回故鄉
梧桐樹下舊事
家鄉鎮上竹牌樓
綠波油油上秧地
清清的葫蘆墩河
我的茶館書場緣
九日八夜搖上海
炊煙繚處是故鄉
*愛家鄉是虞城
第二章 讀書行走兩相宜
人間多愜意
新年做客大別山
萬春山與大山寺
多情多姿在富春
秋水盈盈鬧海州
一盞清茗酬知音
《寒窗孤夢》引感懷
筆下行走有思考
第三章 人間史話多傳奇
物是人已非
初春陪阿樂探虞山
話說西湖筲箕泉
黃大癡心中的尚湖情
黃家巷的變遷
黃公望與小山村
仲雍與感化鄉
齊梁古剎白雀禪寺
梧桐樹下 節選
《梧桐樹下(跨度新美文書系)》: 七十年代末那時期,每戶人家幾乎都有廣播,卻很少人家有收音機。我家有了收音機,家庭生活自然多了許多生氣。不過,距我家后四戶之隔的鄰居王洪岐家,卻比我家更奢侈,他家有一臺9寸孔雀牌黑白小電視機。王洪岐是個剛回鄉的退休工人,退休前在合肥一家工廠上班。他退休時帶回的這臺小電視機,吸引小鎮北街上的居民。從那時開始,每天黃昏,他家的場院內人頭擠擁,好似是一個“露天小電影院”,直到節目播完后人們才肯散去。去王洪岐家看電視,成了小鎮北街居民每天黃昏生活中的重要樂趣。 我喜歡讀書寫作,很少去看電視。小惠照顧著女兒和剛出生的兒子,又忙于針線活,日夜都沒法出去,心里癢的難受。她天天嘮叨:“我家啥時候也能買一臺電視,就幸福了。”小惠的話,聽在我耳中,記在我心里。就那時,買一臺14英寸黑白電視機,要近500元。就家中積蓄而言,已經有能力買了。但從家庭負擔、經濟狀況而言,我還不敢如此奢侈。 進入八十年代,整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促使村辦企業發展迅速,效益顯現。父親在村針織廠當廠長。父親會經營,人脈又好,廠里效益很好。為更好發展業務,憑廠里多年積累實力,父親在小鎮東邊擇地,建了三干多平方米的新廠房,把位千村部的廠子,搬到了小鎮上。企業經濟效益好,惠及四鄉八鄰。我在擔任針織廠倉庫會計,后又被調任廠供銷科工作。在供銷科崗位上因為成績顯著,不久被村委會任命為廠長助理,還漲了工資。小惠也進了校辦針織廠當檢驗員,家庭收入有了顯著增加。 當上了“廠領導”后,我天南地北地經常出差,湖南、貴州、北京、沈陽等地,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的出差,是經常的事。我關心家里關心妻兒的時間少了許多,讀書的機會也少了許多。而買書的機會,卻多了許多。小惠是個寡言的人,既要上班,又有繁重的家務和經常的孤獨,這使她感到疲乏,埋怨也開始多了起來。見我每次出差,總帶回兩三本書,小惠便開始嘮叨:“我要你買其他的,你總說是要節約鈔票。你每次出門,總買些書回來,怎么就舍得花錢了,你在外邊的時候,有沒有想我既要上班,又要拖大帶小的不容易呢?”聽了小惠的話,我明白自己虧欠小惠太多。知道她不是真心責備我買了書,她心里是想有一臺電視機陪伴她。 巧的是,內弟從師范畢業后,來小鎮學校當老師。內弟有個同事叫胡之炯,胡老師的兒子在蘇州電視機廠工作。胡老師和他兒子的家中,都已經有電視機。小胡在單位,又分配到一臺出廠價17英寸孔雀牌電視機券。胡之炯老師得知我欲購一臺電視機,就豪爽地把電視機券贈送給了我。拿到券的第二天,我去了市百貨公司,憑券以優惠價370多元買回了一臺17英寸孔雀牌黑白電視機,比商場里標明的零售價便宜一百八十多元。 夢想多年的電視機,終于買回家了,小惠整個人眉開眼笑,身姿也輕盈了許多。買回電視機的當天,我一個下午忙于接電線,裝插座,豎天線。傍晚時,廊檐下一竿竹頂著銅絲做成的“蜘蛛網”,在場院的上空高高樹立著。我把“蜘蛛網”上拖連的信號線插頭,插入電視機信號接收孔,打開電源開關,電視機熒幕立刻出現了畫面。那時,一家人的情緒,比現在買了嶄新高檔的汽車還要興奮。我家這臺電視機,是小鎮北街上的第二臺。 從此鄰居王洪岐家的觀眾,大部分轉移到了我家。為方便鄰居觀看,我索性在院中擺上一張桌子,把電視機放在露天播放。那幾年中的每天黃昏,我家的場院,也成了露天小電影院了。 小惠的愿望實現了。而我的愿望,是買一輛自行車。因為工作,業務需要短途出差,若有了自行車,將有助于我的業務業績。乘著這幾天小惠的心情好,我和她說了心里的想法。想不到,小惠倒是挺開通,她說:“你想買就買吧,就當作買電視機沒便宜到,這省下的錢,夠你買一輛自行車了吧。” 哈,心里想買一輛自行車,得到小惠的支持。我利用廠里去市區辦業務的機會,到了市區和平街上“真善美”舊貨商店,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二手車”。店員說,還真是巧,今天店里剛到一輛寄賣的黑色鳳凰18型車,八成新,掛牌價為118元。見到這輛車,我從心底里喜歡。欲還價為110元,店員不答應。因為太喜歡,我怕別人搶走似的,沒有再多說什么,爽快地付了錢。付完錢,我向店員要了一塊破布,仔細擦干凈了車身,然后推著車,離開了“真善美”舊貨商店。 我早在大生磚瓦廠打工時,就學會了騎自行車。可是,畢竟已過去七八個年頭了。推著自行車從和平街出來,過引線街,出北門大街,一直過了報慈橋,才敢在僻靜的地方試著騎上車。畢竟是二手車,我這120多斤的分量都壓在車上,“嘎吱嘎吱”的聲音,陪伴了一路,到家時,我都汗流浹背了。 回到家,我顧不得擦汗,先忙著用蠟燭給自行車車身上蠟,又在鏈條傳動結構上加油。小惠看到我買回的是一輛舊車,疑惑地問我:“怎么沒有買新的?”我樂呵呵地告訴她:“買名牌車要憑券,買其他新車又貴。我既想要名牌車,又想節省錢,這輛車正合適,你看,車身上了蠟,加了油,和新的車相差不大嘛,哈哈。” ……
梧桐樹下 作者簡介
浦仲誠,筆名碧螺、南麓等。圖博館員(高級講師)職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常熟市黃公望文化研究會會長。著有散文集《南觀音堂舊事》等,詩集《蘭依詩卷》等,長篇小說《仙女湖》等,人物研究集《黃公望文化研究》《黃公望新考》《黃公望傳》《黃公望續考》等著作15部。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