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大河行地》—東明黃河攤區居民遷建紀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962969
- 條形碼:9787532962969 ; 978-7-5329-629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河行地》—東明黃河攤區居民遷建紀實 本書特色
本書為報告文學,以走訪實錄的形式,真實生動地記述了遷建給黃河灘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著重反映了近年來中央及省市各級領導關懷和布署下,東明縣克服重重困難將12萬灘區群眾從防水患的困苦中解放出來,讓灘區變得美麗富庶的故事。
《大河行地》—東明黃河攤區居民遷建紀實 內容簡介
時光流轉,滄海桑田。 多年以來,山東黃河灘區幾乎每年都會遭受漫灘威脅,作為黃河灘區群眾占據山東省20%的東明縣,境內黃河河道長76公里,灘區涉及7個鄉鎮(街道),灘內常住人口達12萬之多。而新時代黃河灘區大遷建,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交給山東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東明又是山東黃河灘區遷建任務*重的地方。在這里,寄托著12萬黃河灘區群眾百年的“安居夢和”“致富夢”,是一項****的大工程。2017年開始,東明縣將黃河灘區脫貧遷建作為“天字號工程”,全縣黃河灘區24個新建村臺和一個外遷社區,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大遷建。 作者通過半年多的實地采訪,以優美的文字、詳實的細節和感人的故事,全面細致、多角度、寬視野記述了黃河灘區大遷大建實踐和產業發展、脫貧模式創新等方面的感人事跡,真實記錄了黨和政府全方位提升黃河灘區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生動實踐。同時,以深情的筆觸謳歌了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參與人員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精神風貌和豪邁激情,展現了灘區人民胸懷夢想、自強不息、顧全大局、摯愛黃河的偉大胸襟。
《大河行地》—東明黃河攤區居民遷建紀實 目錄
1.看見的是黃河
2.看不見的也是黃河
3.歷史與現實:深奧命題里的赤子情懷
第二章 從房臺到村臺
4.村臺是個什么臺
5.兩個人的記憶:房臺離村臺有多遠
6.嫁出去的閨女與娶進來的媳婦
7.上學路
第三章 灘區的太陽
8.遷建:從夢想到現實
9.“村臺”的熱度
10.35平方米有多大
11.沙窩三號:有境界的搬遷
12.一把暖心的火
13.請到青年突擊隊里來
第四章 竹林新村:灘區居區遷建樣本
14.十七年前的事
15.城鎮與鄉村的區別
16.燒餅攤·八字步·瑯瑯讀書聲
17.有過一條船的劉富旗
18.劉湘泉回鄉
19.不一樣的鄉愁
第五章 “中”字頭涌進來
20.質量是個問題
21.憑實力說話
22.灘區**,掙錢第二
23.“彩虹”的守望
第六章 產業的力量
24.多彩的灘區
25.鱸魚也瘋狂
26.美麗的虎杖
27.豆丹是什么
28.村臺上的燈光
《大河行地》—東明黃河攤區居民遷建紀實 節選
1.看見的是黃河 有位作家曾經說過,上帝是吝嗇的,也是慷慨的;上帝是偏心的,又是公平的。 的確,上帝很慷慨,上帝也很公平。 水能夠孕育生命,上帝便將水灑向了人間,讓水永遠統治著地球,恣肆汪洋,浩浩湯湯。 水無論多么恣肆,無論多么柔軟,依然是要講規矩的。于是,上帝用河谷束縛住了水流,把水給了埃及尼羅河,給了印度恒河,給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后,上帝仁慈的目光掃描著東方大陸,揚起手來,又給了這片厚重的土地一條黃河。從此,這條巨龍徹夜不息地咆哮奔騰在神州大地上,蒼蒼茫茫,九曲回環,生生不息。 我無數次看見黃河,無數次被黃河的氣勢所震撼。 滾滾黃河水,是那樣的質地柔軟,卻又有如此堅韌莽撞無堅不摧的力量。 一路東奔的黃河水,也并非只有“一頭撞死不回頭”的蠻力,碰到層層疊疊的阻物,便迂回旋轉一番,再順勢折轉身軀,繼續不歇腳步,向著東方汩汩滔滔,一路前行。而入魯之處的黃河,不但更能讓人感受到其不可遏阻的沖撞力和宏偉氣勢,還能讓人感受到她百折不衰的柔韌。 大河行地,以樂章的形式彈撥著人間的琴弦。 大河的故事,又是大地的故事,更是人類的故事。 大河流動的不僅是蕪雜喧囂的歷史,還有色彩斑斕的民俗、風情、宗教,以及文化和藝術,更有災難和憂患摻雜其中。某些時候,在這條大河行走之地,災難和憂患大于文化和藝術,因為災難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甚至剝奪了人們的生命,而對災難中的人來說,文化和藝術顯得虛無而高蹈。于是,我們感嘆黃河氣勢磅礴文化燦爛的時候,還得更多地想到給我們的那些曾經的傷痛和悲愴。 不能不說,黃河這樣一條萬里巨川,像一個莊嚴而浩大的儀式,是一種天地造化。但黃河這條巨川,帶給我們的災難和憂患,又時時敲擊著人們的心房,心房被敲擊的人淚水漣漣,長哭當歌。因此,我們不得不仰問蒼天,地球在造山運動中,大地重新塑形和黃河逐漸形成時,為什么要把災難深深嵌于其中。 這也是很無奈的事。自然界的法則常常令我們手足無措,很多事情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黃河扔給人類的災難,人類只能伸開雙臂接住,再想辦法整治。不然,又能如何呢? 這是一個初春的午后,我站在黃河入魯**村的山東省東明縣焦園鄉辛莊村的村頭觀望黃河。本想在這里感受黃河的雄渾與壯闊,感受黃河在這里獨有的彎道風景,卻在幾個村人的絮叨中,感受到了黃河一次又一次帶給人類災難的無奈。 黃河這條巨川奔騰5464公里,滋養了75.2萬平方公里土地,同時也給我們出了無數道世紀考題和世界難題,比如高沙、懸河、改道、洪災…… 黃河一路向東,山東段從菏澤市東明縣焦園鄉的辛莊村始,自東營市墾利區終,黃河灘區的總面積達1702平方公里,涉及9個市、26個縣(市、區),居住人口達60多萬。許多年來,黃河灘區人民頻受黃泛之苦,自然條件太差,基礎設施薄弱,發展能力受限。于是,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成了解決這道世紀難題的重要舉措。 東明為黃河入魯**縣,歷史上是一個可謂無所適從的縣。*早的時候,東明不叫東明,而稱之為“東昏”,王莽篡漢時才改了過來。此后,經歷了“三置二廢”,自金、元、明、清至民國,一直屬直隸省(今河北),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先歸平原省,1952年平原撤省后劃歸河南省,1963年又劃歸山東省。東明全境屬黃河沖積平原,是歷次黃河南、北改道的三角地帶。或許正是黃河的頻繁決口改道,讓這個古老的縣境也不斷改頭換面。 “看見了黃河,也就想起了黃河曾經留給我們的災難和憂患。我這個年紀的人經歷的還少一些,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誰沒經歷過十次八次的洪水泛濫和房臺重筑房屋重修啊!” 說這話的,是東明縣焦園鄉辛莊村年輕的黨支部書記李占勝。 38歲的李占勝,可謂聽著黃河的濤聲長大,但留在內心里*深刻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洪水泛濫。他說那樣的記憶太過深刻,想忘記都忘記不了。 東明縣曾經有著“坐地不動歸四省”的說法。究其原因,還是瀕臨黃河之故,因居于多省交界處的獨特地理位置,政府為方便行政管理和黃河治理的需要而變化。而東明縣的焦園鄉,是黃河人魯**縣中的**鄉,全縣12萬余黃河灘區遷建人口,僅焦園鄉就有4.3萬多人。焦園鄉的辛莊村,則又是黃河進入山東經過的**個村莊,村子距離黃河僅有一公里多,地處河南和山東兩省交界,有“犬吠聽兩省,雞鳴聞三縣”之說。該村村東與河南蘭考縣谷營鄉雙樓村相望,村南與蘭考縣谷營鄉姚砦村和岳砦村為鄰,村北則與蘭考縣谷營鄉李門莊村接壤。 “無論從北邊、東邊還是南邊進入我們辛莊村,都得經過人家河南省蘭考縣的土地,而且我們辛莊村的西面是黃河,與河南省的長垣縣隔河相望。咱們現在站的這個位置,除了這條路以外,其他三個方向都是人家河南省的地界,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口袋,把我們辛莊村實實在在地裝在了里面。”李占勝告訴我,辛莊村歷史上曾經隸屬河南省,后來
《大河行地》—東明黃河攤區居民遷建紀實 作者簡介
解永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創作委員會委員,先后在《中國作家》《大家》《當代》《時代文學》《山東文學》《青年作家》《當代小說》《芒種》《西南軍事文學》《今古傳奇》等文學期刊發表中短篇小說若干,出版、發表有長篇小說《民辦教師李達言的燃情生活》《曖昧與苦澀》《盤踞》《生死歌謠》、中短篇小說集《河風》《粉色記憶》及報告文學《鄉村涅槃》《多事的鄉野》《激情飛越膠洲灣》《70年,在路上》等,曾獲第三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文學創作獎)”、山東省紀念抗戰七十周年長篇小說一等獎和德州市第一屆、第二屆“長河文藝獎(文學創作獎)”等多種獎項。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