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歷史的正面與側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82795
- 條形碼:9787511382795 ; 978-7-5113-827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的正面與側面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史學名家吳晗通俗講史系列,一本書讀懂中國人的生存規矩與生活智慧,重現古代政治的運作機制與社會生活細節。 ★從王朝的治亂興衰中讀懂歷史的態度,在古人的得失榮辱里感受歷史的溫度。 ★歷史是一面鏡子,照見古今,看清你我。 ★全書36萬字,400余頁,160余條注釋,超大容量,超值內容,講透王朝的治亂興衰與平民的市井煙火。 ★精裝雙封設計,選用細膩柔軟的內文紙,賦予閱讀精美舒適的體驗,亦是典藏佳品。 ★北大教授鄭也夫、復旦教授樊樹志、暢銷書作者馬伯庸推崇備至的史學名家。
歷史的正面與側面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歷史類通俗讀物。皇權與紳權是如何博弈的? 古代的戰爭是如何進行的? 漢代為什么巫風盛行? 歷史上的國民身份證是怎樣的? 歷史是個多面體, 有鐵馬金戈的豪邁, 也有小橋流水的婉約 ; 有帝王將相的權謀斗爭, 也有販夫走卒的市井煙火。歷史從來不是冷冰冰的文字, 歷史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共同演繹的驚世傳奇。翻開本書, 讓我們在史學大家吳晗的一篇篇精彩文章中, 親歷一個有血有肉、有趣有料的古代世界。
歷史的正面與側面 目錄
歷史的正面
**章 權力的博弈:為與士大夫治天下
歷史上的君權的限制
歷史上的政治的向心力和離心力
論皇權
論紳權
再論紳權
治人與法治
官僚政治的故事
論貪污
貪污史的一章
論士大夫
說 士
第二章 歷史的鏡子: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西漢經濟狀況
宋代兩次均產運動—人民的歷史之一章
元代的民間海外貿易
宋明間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
三百年前的歷史教訓
后金之興起
王茂蔭與咸豐時代的幣制改革
論戊戌變法
第三章 古人如何打仗:一將功成萬骨枯
古代的戰爭
古代的斗將
斗將的武藝
論夷陵之戰
回紇助唐記
陣圖和宋遼戰爭
談甲午海戰
捻與捻軍筆記
歷史的側面
第四章 歷史的隱秘角落
盟與誓
從商品生產想到中國商人的起源
鄭國的商人
詐降和質子
古人的業余學習
漢代之巫風
昆侖奴考
宋元以來老百姓的稱呼
“社會賢達”考
第五章 古人的生存規矩
歷史上的國民身份證—傳·過所·路引
中古時代的水力利用—硙、碾、碓
從幞頭說起
論圖籍之厄
度 牒
刺 配
廷 杖
勞 動
當 鋪
木棉的廣泛種植和傳入朝鮮
談煙草
第六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
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
談曹操
夫人城
宣文君
《敕勒歌》歌唱者家族的命運
洗夫人
隋末農民領袖竇建德
杰出的學者玄奘
談武則天
論奴才—石敬瑭父子
文天祥的骨氣
愛國的歷史家談遷
歷史的正面與側面 節選
六百年以前的君權是有限制的,至少在君主不肯受限制的時候,還有忠于這個君主的人敢提出指責,提出批評。近六百年來,時代愈進步,限制君權的辦法逐漸被取消,馴至以桀紂之行,文以禹湯文武之言,詰訓典謨,連篇累牘,“朕即國家”和西史暴君同符。歷史的覆轍,是值得讀史的人深切注意的。 ——《歷史上的君權限制》 紳權是和皇權共存的,只有兩方合作才能兩利。而且,皇帝人人可做,只要有軍力便行。士大夫卻不然,寒人門役要成為士大夫,等于駱駝穿針孔,即使有皇帝手令幫忙,也還是辦不到。何事非君,紳權可以侍候任何一姓的皇權,一個擁有大軍的軍閥,如得不到士大夫的支持,卻做不了皇帝。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賈誼和漢文帝談話,不覺膝之前席,可見都是坐著的。唐初的裴監甚至和高祖共坐御榻,十八學士在唐太宗面前也都還有坐處。可是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三公群卿立而論政了。到明清,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奏事了,清朝大官上朝得穿特制的護膝,怕跪久了吃不消。由坐而站、而跪,說明了三個時期君臣的關系,也說明了紳權的逐步衰落和皇權的節節提高。 ——《論紳權》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現代的憲法是被治者加于治國者的約束,這兩句話也正是過去國民加于治國者的約束。用這兩句話來做尺度,衡量歷史上的治國者,凡是遵守約束的一定是治人,是治世,反之是敵人,是亂世。這兩句話是治法,能守治法的是治人。治人以這治法為原則,一切施政,以民為本,裕民以足食為本,治民以安民為本,事業以國民的利害定取舍從違,因民之欲而欲之,因民之惡而惡之,這政府自然為人民所擁戴愛護,國運也自然熾盛隆昌。 治人之所以使國治,是遵繩于以民為本的治法,治法之所以為治,是在治人之尊重與力行。治人無常而治法有常。治人或不能守法,即有治法的代表者執法以使其就范,貴為帝王,親為帝子,元舅后弟,寵幸近習,在尊嚴的治法之下,都必須奉法守法,行法從上始,風行草偃,在下的國民自然兢兢業業,政簡刑清,移風易俗,臻于至治了。 就歷史的教訓以論今日,我們不但要有治法,尤其要有治人。治人在歷史上固不世出,在民主政治的選擇下,卻可以世出繼出。治人之養成,選出罷免諸權之如何運用,是求治的先決條件。使有治法而無治人,等于無法;有治人而無治法,無適應時宜的治法,也是緣木求魚,國終不治。治人與治法的合一,一言以蔽之,曰實行民主政治。 ——《治人與法治》 貪污的根絕,治本的辦法應該是把“人”從家族的桎梏下解放出來。個人生活的獨立,每一個人都為工作而生存,人與人之間無倚賴心。從家族本位的社會組織改變為個人本位的社會組織,自然,上層的政治思想文化也都隨而改變。“人”能夠獨立存在以后,工作的收入足夠生活,法律的制裁使他不愿犯禁,厚祿嚴刑,交互為用,社會上有公開的輿論指導監督,政府中有有力的監察機關舉劾糾彈,“衣食足而后知榮辱”,貪污的肅清自然可操左券。 ——《論貪污》
歷史的正面與側面 作者簡介
吳晗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早年考入中國公學,成為胡適門生,于史學初露鋒芒,深受賞識;后入清華專攻明史,在大學期間寫下四十多篇文章,頗受當時史界名流青睞;大學畢業后,留校講授明史。 代表作有《朱元璋傳》《明史簡述》《讀史札記》《歷史的鏡子》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