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全宋筆記(全102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101916
- 條形碼:9787571101916 ; 978-7-5711-0191-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宋筆記(全102冊) 本書特色
★ 16開精裝,大象出版社出版
★ 煌煌巨制,內容涉及宋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巨大的學術價值
★ 整理點校者大都是在中國古代史和古代文學領域,尤其是唐、宋文學和史學方面研究成績卓著的學者專家
★ 全套書分為10編,其中1-9編每編各10冊,第10編含12冊,共102冊,總達2266萬字
★ 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中華書局原總編輯傅璇琮為《全宋筆記》首編撰寫序言
★ “取筆記之精華,補正史之闕失”——著名學者、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袁行霈為《全宋筆記》出版題寫賀詞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成果
全宋筆記(全102冊) 內容簡介
這套《全宋筆記》由上海師范大學戴建國教授領銜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團隊歷時十九年完成,由大象出版社全部出版齊全。共計10輯102冊,2266萬字,收入宋人筆記共477種,每種筆記均經過校勘、標點,由整理者撰寫一篇有學術價值的點校說明,采用繁體字豎排。學界將其與《全宋詩》《全宋詞》《全宋文》并稱宋代文獻整理“四大全”。
古代筆記乃隨筆記事而非刻意著作之文,作者隨事札錄,不拘一格,既有對社會重大事件的記錄,也有對微觀生活的具體生動的敘述,記述了古代文化風貌和社會生活場景,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信息,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藝術、宗教、民俗等領域,保存了中國古代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寶貴資料,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入宋之后,筆記進入了它的成熟期,原先筆記中的志怪傳奇內容逐漸淡化,注重社會現實成為主流。這種不拘一格隨筆記事的文體深受宋人的喜好,上至宰相,下至僧侶、布衣,都撰寫有筆記,或“公馀篡錄”,或“林下閑譚”而信手筆錄之。寫作者不必刻意“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也無需關注“春秋筆法”,興致所至,將其所見、所聞、所思隨手札錄。宋代筆記的思想性、學術性日趨凸顯,并由此深刻地影響了宋之后的文學體裁和作品。宋之后的筆記,無論是著述形式,還是內容涉及面,基本沒有超出宋代筆記的范疇。
宋代筆記數量龐大,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巨大的學術價值,彌足珍貴。例如在中國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夢溪筆談》,便是宋人沈括撰寫的一部筆記。指南針發明后被人類運用于航海事業,是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而現存文獻中*早記錄這一實踐活動的,正是宋人朱彧的筆記《萍洲可談》。又如徐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記錄了八百八十多年前宋朝使團出使朝鮮半島的情景,保存了珍貴的中外交通史料。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用細膩的筆觸記載了宋代京城開封的繁華景象和市民日常生活,是我國有關城市社會文學作品的開創之作。洪邁的《容齋隨筆》涉獵廣泛,對歷代典章制度、史書、文學、語言文字、天文律曆、古代文物等,考據精確、論述深邃,不啻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這些筆記歷經千年歲月的沖刷,仍魅力不減,熠熠生輝,構成我們民族記憶的瑰麗寶典。
《全宋筆記》的整理秉持兩大原則:一是求全,二是求正,力求提供一種信實的版本。每冊所收錄的著作均進行點校說明,提供了作者小傳、成書經過、內容評價、版本情況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況等。對先前學術界已有整理本的筆記文獻,多有匡正,在充分吸納前人時賢成果基礎上,整理品質有所提高,例如《東京夢華錄》,采用了北京國家圖書館收藏的袁克文藏本作校本,訂正了一些先前整理本未能糾正的錯訛。《諸蕃志》是一部中外交通史名著,學界有不少整理和研究成果,此次整理充分利用了出土的趙汝適墓志以及學界已有成果,并注意到《宋史·外國傳》參考利用了《諸蕃志》,運用《宋史》相關材料以校正《諸蕃志》文字之誤,比之先前出版的整理本更為精善。更有大量的筆記文本為學界初次整理,僅佛學類筆記就有《法藏碎金錄》、《羅湖野錄》、《云臥紀談》、《叢林盛事》、《枯崖漫錄》、《林間錄》、《人天寶鑒》、《廣清涼傳》、《續清涼傳》、《叢林公論》等,大多為宋代僧人所作,多佛門聞錄,頗具佛學史研究價值。
《全宋筆記》的出版,為學術界提供了一部經過系統編纂整理、收羅齊全、便于查找和使用的宋人筆記總集。其學術價值主要體現為兩點:一是把分散的符合筆記體裁的傳世宋人筆記盡可能收錄,予以編纂整理。收錄整理的筆記數量是目前學術界同類出版物中*多,也是*全的,體現了《全宋筆記》的“全”的特點。二是本總集收錄的大多數宋人筆記系首次校勘和標點,即使是學界已有整理成果的,也力求出新,盡可能做到后出轉精,體現了“新”的特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后,學術界和出版界日漸重視對宋人筆記的整理工作,如中華書局編輯出版的《唐宋史料筆記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宋元筆記叢書》等。但在《全宋筆記》之前,尚無一部系統整理過的收羅齊全的宋人筆記總匯。
全宋筆記(全102冊) 節選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