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字母殺手俱樂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113782
- 條形碼:9787555113782 ; 978-7-5551-1378-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字母殺手俱樂部 本書特色
1. 天才作家的首部中文版小說?茽栐Z夫斯基被認為是20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家之一,評論界認為其博爾赫斯、斯威夫特、愛倫 ?? 坡、果戈理、卡夫卡和貝克特比肩。然而他的小說在中國國內卻鮮為人知,翻譯出版價值極高。 2. 實驗性、先鋒性作品?茽栐Z夫斯基的小說更像是夢境日記,而不是小說。他有意模糊了睡眠與清醒、真實與虛幻、生與死的界限。在科爾扎諾夫斯基的故事里,過去將來時的遺跡把讀者帶回他所放棄的現在,帶入一種“非生活”即“存在之間隙” 3.天才的文字表達,帶有深刻的哲學性。作者擅長使用擬人、擬物等各類修辭手法,對文字進行了實驗性的顛覆,為讀者營造一個令人頭暈目眩的文字世界。科爾扎諾夫斯基的故事帶有錯綜復雜的哲學性,但文字的表達方式新奇有趣,能讓人非常愉快地接受。
字母殺手俱樂部 內容簡介
本書是克爾齊扎諾夫斯基的長篇小說代表作, 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樣, 以哲學、語言學和科學為基礎展開沉思。“字母殺手俱樂部”是一個秘密社團, 他們為保護其觀念的純粹性, 拒絕把任何東西寫到紙上。每周六, 成員們會在一間擺滿空書架的房子里見面, 發展其愈發不太可能也愈發完美的觀念: 一位隨角色消失的演員排演的哈姆雷特 ; 一個囚禁人的心靈并征用其身體的機器世界……俱樂部成員們相互之間充滿了猜疑, 陷入觀念中無從脫身。
字母殺手俱樂部 節選
下一個周六,靠近黃昏時,我又來到字母殺手俱樂部。我到的時候,他們已經到齊了。我用目光尋找拉爾:他坐在之前同樣的位置上,他的臉看上去更加銳利了,眼窩陷得更深。 這一次,鑰匙和場地歸泰德。拿到鑰匙后,他檢查它的鐵塊,似乎要在它的裂隙中搜尋一個主題。然后,他的注意力轉向詞語,他開始小心地、一個接一個地擠出它們,檢查它們,衡量它們。起初,詞語來得緩慢,然后越來越快,各自爭搶位置。泰德銳利的顴骨上布滿紅色斑點。所有人都把臉轉向故事的講述者。 驢子慶典。這就是標題。我把它當作一個中篇小說。我的主題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五百多年前就可以找到了。地點?法國南部某地的一個小村子:四五十家村民,中心是個老教堂,周圍是葡萄園和肥沃的土地。Nota bene(拉丁文,意為“請注意”):慶祝驢子慶典的風俗正是在這個時代、這些地方出現和扎根,成為所謂的“我們的慶典”(Festum Asinorum)。這個拉丁文名字,屬于那座教堂,慶典帶著教堂的祝福,在一個個城鎮與村莊中漫游。節慶的活動如下:在棕樹節的周六,農民們演出基督上十字架前*后幾天的活動;為了有更多教育意義,他們還會把一頭驢子領進教堂;為了讓人回想起福音中被美化的那只牲口,會將這頭驢的各種特征與圣經中的段落對比,一旦特征相符,它就會被選中扮演這個幸運的角色。你可以想象,起初驢子只會感到迷惑,想要回到它的畜欄。但驢子慶典很快就會變成某種反向的彌撒,一種瀆神與放縱的狂亂:被一群狂呼亂叫的農民圍著,在哄笑與手杖的敲打聲中,嚇得快瘋了的驢子又叫又踢。雜役修士會抓著它的耳朵和尾巴,拖著它爬上祭壇,而人群叫嚷、呼喊,唱著玩世不恭的歌,沖著低沉單調的教會主題大放厥詞。塞滿各種污糟的香爐虔誠地來回晃動,在教堂里散布煙霧與惡臭。蘋果酒和葡萄酒從神圣的酒杯中流出,興奮的驢子弄臟祭壇旗幟,教區居民扭打、咒罵、放聲狂笑。然后一切就結束了。慶典繼續,農民們罵天罵地,罵夠了就回去,再做彌撒時,照樣虔誠地畫十字,把*后一個銅子兒奉獻給教會,在圣像前供奉香火,溫順地苦修,繼續忍受生活。直到下一次Asinaria(拉丁文,意為“驢的喜劇”)。我的畫布已經準備好了。那么往下看: 弗朗索瓦絲和皮埃爾彼此相愛,愛得簡單而親密。皮埃爾是個魁梧的少年,在葡萄園里工作。弗朗索瓦絲看上去更像是教堂墻上雕刻的那種頭頂光環的女人,而不是生活在隔壁村子里的年輕女孩。當然,她輪廓優美的頭頂并無光環圍繞,因為她是她母親唯一的幫手,而在干活時光環會礙事。人人都愛弗朗索瓦絲。老神父波林甚至不論何時碰到她,總會微笑著說道:“這里有一顆靈魂在上帝面前發光。”只有一次他沒有說“這里有一顆靈魂”,就是弗朗索瓦絲和皮埃爾來說他們想要結婚那次。 結婚預告首次公布是在周日彌撒后:弗朗索瓦絲和皮埃爾一起在前廳等待,心跳得怦怦作響。老神父慢慢爬上講壇臺階,打開彌撒經書,摸索許久終于找到眼鏡,然后這倆人才并排站著聽到自己的名字在焚香與陽光中被先后說出。 第二次公布是在星期三的晚禮拜后。皮埃爾不能到場,他得干活,但弗朗索瓦絲到了;璋档慕烫每湛帐幨帯碎T口幾個乞丐——衰老的波林神父再次把陡峭的講壇臺階踩得吱嘎作響,氣喘吁吁地爬上去,掏出彌撒經書,在法衣口袋里摸索眼鏡,把他倆的名字合到一起:皮埃爾—弗朗索瓦絲。 第三次公布安排在周六。但那天恰巧是驢子慶典。去教堂的路上,弗朗索瓦絲聽到遠處無數的吼叫,還有一種狂野的哀鳴向她涌來。她在門廊臺階上停步,如風中燭火般顫抖。在敞開的門道中,驢子慶典攪和著動物的嘶吼與人群的喊叫。皮埃爾趕到時,弗朗索瓦絲正要往回走。好小伙兒不想再等了,他的胳膊習慣了鋤頭與鐵鎬,如今只想要摟抱弗朗索瓦絲。他找到躲起來避開暴亂教堂的波林神父,尷尬但固執地請他*后一次公布,甚至一個小時都不能再拖延了。老神父沉默地聽著,然后望向站在角落里的弗朗索瓦絲。他只用眼睛微笑,再次一言不發地快步走向敞開的教堂大門,身后跟著新郎新娘。在門檻上,弗朗索瓦絲試圖把手從皮埃爾那兒掙脫,但他不放手:涌動的人群在咆哮,千百個喉嚨在吼叫,驢子那半人半獸的痛苦嘶鳴,讓弗朗索瓦絲震驚。穿過香爐的臭煙,她睜大眼睛,起先只看到揚起揮舞的手臂,拼命張著的嘴巴,鼓凸充血的眼珠。然后,神父登上臺階,出現在講壇上,臉上平靜而充滿智慧。看到他,所有人都安靜了:波林神父站在人頭之海的上方,打開彌撒經書,慢慢地戴上眼鏡。靜默延續著。 “第三次公布。以神父和……”——一陣低沉的嗡嗡聲,像是從一口被蓋住的沸騰大鍋里發出,攪扭著神父那虛弱但清晰的聲音——“我們將會締結神圣的婚姻,上帝的仆人弗 朗索瓦絲和……”“和我。”“和我。和我! “和我。和我。和我!背臭[的人群開始怒吼。大鍋滾開了。鍋里那些東西,咯咯笑,汩汩響,冒著眼睛泡,嘶喊,尖叫,哼唧:“和我。和我! 連驢子也把覆著泡沫的口鼻轉向新娘,張開下巴,加入亂吼亂叫的行列,“呃——呣——嚯!” 弗朗索瓦絲暈厥了,被扛了出去,抬到門廊里。皮埃爾既害怕又沮喪,努力將她喚醒。 然后生活回到了常態:這對戀人結婚了。這好像是故事的結尾。其實,不過是開頭。 起初幾個月,兩口子水乳交融、身心和諧。白天用工作將他們分開,但夜晚把他們交還給彼此。就連他們每天早上互相講述的夢都很相似。 但后來,一天深夜,在第二次雞叫之前,睡得較輕的弗朗索瓦絲被一陣奇怪的聲音吵醒了。她把手掌按在枕頭上,聆聽著:那聲音起初低沉而遙遠,漸漸變高變近;黑暗里,從風中仿佛傳來一種莫名其妙的嘈雜之聲,夾雜著野獸尖利的嚎叫;過了片刻,她能夠辨認出不同的吵嚷,又過了一會兒,能夠聽出詞句:“和我——和我……”她突然渾身發冷, 悄悄溜下床,赤著腳,只穿睡衣,走到門邊,把耳朵貼在上面:是的,是驢子慶典里的聲音,弗朗索瓦絲太熟悉了。成百上千的新郎像夜賊一樣涌來,乞求,命令:“和我——和我。”無數狂野的婚禮在房子周圍旋轉,千百雙手敲打墻壁,令人發昏的熏香從門縫里滲進來,連同某人輕柔、痛苦的懇求:“弗朗索瓦絲和我……” 弗朗索瓦絲不明白為何皮埃爾能睡得那么沉。一種要命的恐懼攫住了她:如果他醒了,發現了這一切,那會怎樣?可是,這折磨人的、有罪的一切到底是什么,她還不知道——沉重的門閂讓路,門打開,她近乎裸體地走出去,去參加驢子慶典。她周圍的喧囂立刻消失,但卻進入了她的身體里。她繼續走,赤腳踩在草地上,不知道要去何處,也不知道要去誰那兒。很快她就聽到一陣蹄子蹴踏、馬鐙叮當的聲響,還有人輕輕地喚她的名兒:也許是一個俠客,在無月之夜迷了路,或者是一個路過的商人,選擇暗夜走私禁運品。一個夜之新郎,沒有名字——在一個黑沉沉的夜里,他帶走了比全部夜晚更黑的東西:他偷走了靈魂。他來時像一個賊,走時也一樣?傊,馬鐙又叮當響起,馬蹄又嘚嘚踏過,到了早上,同出門工作的皮埃爾道別時,弗朗索瓦絲用格外的柔情凝望他的眼睛,格外長久地擁抱他,甚至讓他忍不住咧嘴笑起來,讓鐵鎬在肩頭晃蕩,吹起一段歡快的口哨。 生活似乎又回到舊軌。白天夜晚白天。直到它再一次降臨。弗朗索瓦絲發誓不再向幻想屈服。她在面孔發黑的圣像前,連續幾個小時跪在冰冷的石板上,一邊轉動念珠,一邊祈禱。但那狂暴的驢子慶典再次開始舞動,撕碎她的睡眠,繞著她旋轉,圈子越繞越緊。她,再次失去意志,起床,出走——不知道去哪兒,也不知道去誰那兒。在一個漆黑的十字路口,她碰到一個從地上爬起來的乞丐,因為黑暗中有白色的幻影向他飄來。他的手粗糙,爛糟糟的破衣服臭得令人作嘔,他既不相信也不理解,但仍然饑渴地占有了她——然后,他的麻布袋里的銅子兒叮當地響,拐杖噠噠地敲,這夜之新郎,又惶恐又迷惑,像小偷一樣溜走,消失在暗夜中。弗朗索瓦絲回到家,聽了許久她丈夫平穩的呼吸,咬緊牙關俯到他身上,無聲地哭泣:既有厭惡,又有喜悅。幾個月過去了,也許幾年過去了,丈夫和妻子仍然彼此相愛,甚至愛得更深了。那又一次發生了,同往常一樣突然。當晚皮埃爾不在家,去了幾十里外的地方。弗朗索瓦絲被那些聲音召喚,出門去,走進朦朧樹影之間的黑暗里。一團火焰在地面上飄掠,像一只巨大的黃眼睛,弗朗索瓦絲死死盯著那眼睛,走向她的命運。過了片刻,那眼睛變成一盞普通的鐵架玻璃燈籠,抓著燈籠桿的是從法衣下面伸出的瘦骨嶙峋的手指,比渾濁的火光稍高的地方顯出波林神父皺巴巴的臉:半夜里他被叫去給一個快死的人拯救靈魂,現在正往家里走。在午夜遇見孤身一人、赤身裸體的弗朗索瓦絲,波林神父并不吃驚。他舉高燈籠,照亮她的臉,凝視她顫抖的嘴唇與呆滯的眼睛。然后他吹滅火焰,在徹底的黑暗中,弗朗索瓦絲聽到:“回家。穿上衣服,等著! 老神父拖著腳吃力地走,不時停下來喘粗氣。走進弗朗索瓦絲的房子,他看到她一動不動地坐在靠墻的長椅上:合著手掌,肩膀在衣服下面不時顫抖,仿佛是因為冷。波林神父等她哭完,然后說:“屈服吧,靈魂,向燃燒你的東西屈服。因為圣經中寫道,只有騎著驢子這種愚蠢而發臭的動物,才能到達耶路撒冷的大街。我對你說,只有如此,通過這個,才能進入王國中的王國! 弗朗索瓦絲驚愕地抬頭,眼中溢滿淚水。 “是的,我的孩子,該輪到你去了解并非每個人都會知道的事情了——那就是驢子的秘密。花兒開得那么純潔,那么芬芳,因為它們的根被施了肥,浸在泥巴與惡臭里。從小祈禱通往大祈求的道路會從瀆神經過。*純潔、*高尚的,必定會墮落、會污穢,哪怕僅僅一瞬。除了這樣,你又怎么能明白純潔之為純潔,高尚之為高尚?如果上帝承擔了人類的肉體與律法,哪怕在永恒中只有過一次,那人有什么資格鄙棄驢子的肉體與律法呢?只有通過凌虐與侮辱你發自內心*愛與*需要的東西,你才能配得上它,因為在這塵世中,沒有哪條路不是充滿悲痛的。”
字母殺手俱樂部 作者簡介
西吉茨蒙德 ?? 科爾扎諾夫斯基(1887—1950),俄國最偉大的小說家、劇作家之一,堪稱“被劃掉的大師”。一生中,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文學閱讀和寫作上,在一間類似牢房的房間里,持續寫作了近20年,生前卻未能出版一本書。1989年后,他的作品被陸續出版,一鳴驚人,評論界認為其可與博爾赫斯、斯威夫特、愛倫 ?? 坡、果戈理、卡夫卡和貝克特比肩。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