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動脈粥樣硬化表觀遺傳學研究前沿及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52795
- 條形碼:9787030452795 ; 978-7-03-04527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動脈粥樣硬化表觀遺傳學研究前沿及技術 內容簡介
該書較為系統地就血管生理基礎、動脈粥樣硬化病理生理基礎、基因的表達與調控、動脈粥樣硬化表觀遺傳學、心血管研究實驗技術等內容進行闡述,特別對于表觀遺傳學在動脈粥樣硬化及其相關疾病發生發展的作用以及機制給予了詳盡的敘述。
動脈粥樣硬化表觀遺傳學研究前沿及技術 目錄
**篇 血管生理基礎
**章 血管結構及功能 (1)
**節 血管內皮細胞 (1)
第二節 血管平滑肌細胞 (5)
第三節 單核細胞 (8)
第四節 血管壁基質 (9)
第二章 血管受體 (11)
第三章 血管運動功能的異質性 (14)
第二篇 動脈粥樣硬化病理生理基礎
**章 概述 (17)
**節 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17)
第二節 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變化 (19)
第二章 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有關的學說 (22)
第三章 自由基與動脈粥樣硬化 (35)
**節 自由基概述 (35)
第二節 自由基清除劑 (52)
第三節 活性氧與信號傳導 (62)
第四節 活性氧與細胞凋亡 (74)
第五節 自由基與動脈粥樣硬化 (83)
第六節 細胞氧化應激與動脈粥樣硬化研究進展 (88)
第四章 動脈粥樣硬化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96)
第五章 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的制備 (99)
**節 實驗模型的制備方法 (99)
第二節 實驗模型的評價指標 (103)
第三篇 基因的表達與調控
**章 基因表達調控基礎 (105)
**節 基因導論 (105)
第二節 基因表達的導論 (110)
第三節 基因表達調控的生物學意義 (112)
第四節 基因表達調控的基本原理 (113)
第二章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調控 (124)
**節 概述 (124)
第二節 原核基因調控機制 (125)
第三節 乳糖操縱子的表達調控 (127)
第四節 色氨酸操縱元 (130)
第五節 其他操縱子 (132)
第六節 轉錄后水平調控 (134)
第三章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調控 (136)
**節 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與調控的特點 (136)
第二節 真核生物DNA 水平上的基因表達調控 (143)
第三節 真核基因轉錄水平的調控 (150)
第四節 真核基因轉錄后加工水平的調控 (159)
第五節 真核基因翻譯和翻譯后水平的調控 (168)
第六節 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異同 (180)
第四篇 動脈粥樣硬化表觀遺傳學
**章 表觀遺傳學概述及其分子基礎 (184)
**節 表觀遺傳學概述 (184)
第二節 表觀遺傳學改變的分子基礎 (191)
第二章 動脈粥樣硬化表觀遺傳學 (265)
第三章 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疾病表觀遺傳學 (297)
**節 心血管疾病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297)
第二節 表觀遺傳學與高血壓 (311)
第三節 表觀遺傳學與心力衰竭 (320)
第四節 表觀遺傳學與糖尿病 (329)
第五節 表觀遺傳學與代謝綜合征 (337)
第六節 表觀遺傳學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338)
第七節 表觀遺傳學治療及發展方向 (342)
第五篇 心血管研究常用實驗技術
**章 心血管研究常用動物模型的制備 (352)
**節 大鼠離體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的制備 (352)
第二節 兔腹主動脈血管內皮球囊損傷模型的建立及評估 (353)
第三節 心肌肥大模型制備 (354)
第四節 妊娠高血壓模型制備 (356)
第五節 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制備(在體) (358)
第二章 細胞培養技術 (360)
**節 概述 (360)
第二節 細胞培養的基本技術 (360)
第三節 細胞培養的操作步驟 (362)
第四節 常見細胞培養實例 (366)
第五節 培養細胞的常規觀察 (369)
第六節 MTT 比色法檢測細胞活率 (369)
第三章 細胞周期的檢測 (371)
第四章 基因重組與RNA 干擾 (373)
**節 基因重組 (373)
第二節 RNA 干擾 (377)
第三節 轉染技術 (379)
第五章 啟動子活性分析 (389)
**節 啟動子介紹 (389)
第二節 啟動子分析常用技術 (389)
第三節 啟動子活性分析實例 (390)
第六章 PCR 技術 (395)
**節 逆轉錄PCR (395)
第二節 熒光PCR (397)
第七章 蛋白樣品的制備 (400)
**節 組織勻漿 (400)
第二節 自由基檢測 (402)
第八章 蛋白含量檢測 (404)
**節 蛋白免疫印跡 (404)
第二節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409)
第三節 放射免疫法 (411)
第四節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 (415)
第九章 高效液相色譜技術 (419)
第十章 DNA 的提取 (430)
**節 動物基因組DNA 提取 (430)
第二節 細菌DNA 提取 (432)
第三節 質粒DNA 提取 (433)
第四節 DNA 濃度和純度測定 (436)
第十一章 DNA 甲基化修飾 (438)
第十二章 miRNA 的檢測 (441)
參考文獻 (443)
**章 血管結構及功能 (1)
**節 血管內皮細胞 (1)
第二節 血管平滑肌細胞 (5)
第三節 單核細胞 (8)
第四節 血管壁基質 (9)
第二章 血管受體 (11)
第三章 血管運動功能的異質性 (14)
第二篇 動脈粥樣硬化病理生理基礎
**章 概述 (17)
**節 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17)
第二節 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變化 (19)
第二章 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有關的學說 (22)
第三章 自由基與動脈粥樣硬化 (35)
**節 自由基概述 (35)
第二節 自由基清除劑 (52)
第三節 活性氧與信號傳導 (62)
第四節 活性氧與細胞凋亡 (74)
第五節 自由基與動脈粥樣硬化 (83)
第六節 細胞氧化應激與動脈粥樣硬化研究進展 (88)
第四章 動脈粥樣硬化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96)
第五章 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的制備 (99)
**節 實驗模型的制備方法 (99)
第二節 實驗模型的評價指標 (103)
第三篇 基因的表達與調控
**章 基因表達調控基礎 (105)
**節 基因導論 (105)
第二節 基因表達的導論 (110)
第三節 基因表達調控的生物學意義 (112)
第四節 基因表達調控的基本原理 (113)
第二章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調控 (124)
**節 概述 (124)
第二節 原核基因調控機制 (125)
第三節 乳糖操縱子的表達調控 (127)
第四節 色氨酸操縱元 (130)
第五節 其他操縱子 (132)
第六節 轉錄后水平調控 (134)
第三章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調控 (136)
**節 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與調控的特點 (136)
第二節 真核生物DNA 水平上的基因表達調控 (143)
第三節 真核基因轉錄水平的調控 (150)
第四節 真核基因轉錄后加工水平的調控 (159)
第五節 真核基因翻譯和翻譯后水平的調控 (168)
第六節 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異同 (180)
第四篇 動脈粥樣硬化表觀遺傳學
**章 表觀遺傳學概述及其分子基礎 (184)
**節 表觀遺傳學概述 (184)
第二節 表觀遺傳學改變的分子基礎 (191)
第二章 動脈粥樣硬化表觀遺傳學 (265)
第三章 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疾病表觀遺傳學 (297)
**節 心血管疾病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297)
第二節 表觀遺傳學與高血壓 (311)
第三節 表觀遺傳學與心力衰竭 (320)
第四節 表觀遺傳學與糖尿病 (329)
第五節 表觀遺傳學與代謝綜合征 (337)
第六節 表觀遺傳學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338)
第七節 表觀遺傳學治療及發展方向 (342)
第五篇 心血管研究常用實驗技術
**章 心血管研究常用動物模型的制備 (352)
**節 大鼠離體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的制備 (352)
第二節 兔腹主動脈血管內皮球囊損傷模型的建立及評估 (353)
第三節 心肌肥大模型制備 (354)
第四節 妊娠高血壓模型制備 (356)
第五節 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制備(在體) (358)
第二章 細胞培養技術 (360)
**節 概述 (360)
第二節 細胞培養的基本技術 (360)
第三節 細胞培養的操作步驟 (362)
第四節 常見細胞培養實例 (366)
第五節 培養細胞的常規觀察 (369)
第六節 MTT 比色法檢測細胞活率 (369)
第三章 細胞周期的檢測 (371)
第四章 基因重組與RNA 干擾 (373)
**節 基因重組 (373)
第二節 RNA 干擾 (377)
第三節 轉染技術 (379)
第五章 啟動子活性分析 (389)
**節 啟動子介紹 (389)
第二節 啟動子分析常用技術 (389)
第三節 啟動子活性分析實例 (390)
第六章 PCR 技術 (395)
**節 逆轉錄PCR (395)
第二節 熒光PCR (397)
第七章 蛋白樣品的制備 (400)
**節 組織勻漿 (400)
第二節 自由基檢測 (402)
第八章 蛋白含量檢測 (404)
**節 蛋白免疫印跡 (404)
第二節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409)
第三節 放射免疫法 (411)
第四節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 (415)
第九章 高效液相色譜技術 (419)
第十章 DNA 的提取 (430)
**節 動物基因組DNA 提取 (430)
第二節 細菌DNA 提取 (432)
第三節 質粒DNA 提取 (433)
第四節 DNA 濃度和純度測定 (436)
第十一章 DNA 甲基化修飾 (438)
第十二章 miRNA 的檢測 (441)
參考文獻 (443)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