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延安文藝與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518771
- 條形碼:9787569518771 ; 978-7-5695-187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延安文藝與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 內容簡介
本書以馬恩的理論研究為基礎,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 考察文藝創作和文藝思潮的社會歷史的根源、本質、價值和功能。本書共八部分, 約計40萬字, 從延安文藝的早期理論與話語資源入手, 梳理延安文藝中馬克思主義文藝中國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探索歷程, 著力研討延安文藝是如何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文學實際相結合, 以及它為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延展提供了哪些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延安文藝與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 目錄
導 論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歷史演進與實踐探索 / 001
**章 延安文藝的早期理論背景與話語資源
**節 李大釗、陳獨秀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初步探索 / 023
第二節 “革命文學”論爭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進展 / 041
第三節 瞿秋白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 / 059
第四節 早期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與毛澤東延安文藝思想的形成 / 079
第二章 前期延安文藝中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探索
**節 蘇區文藝: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初步實踐 / 089
第二節 左聯時期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探索 / 105
第三節 魯迅與20世紀30年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 / 119
第四節 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初步形成 / 131
第三章 后期延安文藝中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
**節 《講話》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歷史形成 / 148
第二節 周揚等理論家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闡述 / 168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與革命文學的理論建構 / 190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實踐探索與經驗 / 209
第四章 延安時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經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比較研究
**節 文藝特征定位:從意識形態論到觀念形態屬性 / 236
第二節 創作規律探尋:從倡導“莎士比亞化”到追求文藝“民族形式” / 252
第三節 批評原則闡釋:從美學和史學的觀點到“兩個標準” / 276
第五章 延安文藝與20世紀50—70年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
**節 延安文藝對20世紀50 —70年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影響 / 298
第二節 從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到“兩結合” / 318
第三節 蘇聯文論對十七年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影響 / 338
第六章 延安文藝與新時期以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
**節 新時期以來的社會文化語境變遷與延安文藝的理論影響 / 358
第二節 重要理論命題的探索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 / 377
第三節 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 / 395
第四節 新時代習近平的文藝理論建構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 / 408
結 語 延安文藝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原則、問題與啟示
**節 延安文藝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基本原則 / 432
第二節 延安文藝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影響 / 437
第三節 延安文藝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存在的問題 / 444
第四節 延安文藝對現階段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探索的啟示 / 446
參考文獻 / 453
后 記 / 459
延安文藝與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 節選
導論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歷史演進與實踐探索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20世紀人類社會發展史上至為重要的一次偉大革命,它不僅從根本上確立了為勞苦大眾謀解放的新的價值取向和理想目標,深刻改變了世界格局的重組以及對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探索,也開啟了無產階級在東方國家建立新型文明形態的發展歷程。毫不夸張地說,這場富有深層價值轉換與意義生成的思想風暴,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中國社會的變革產生了極為廣泛和異常深刻的影響,并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意識形態和思想理論戰線的內在革命和建設。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正是受這場思想風暴的影響,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富理論建構意義和實踐探索價值的典范。它對20世紀中國社會變革中人的覺醒、思想的進步、理論的生成和創造,以及文化和文藝的繁榮等,均產生了十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本論著以延安文藝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為基本問題域,結合20世紀人類思想與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系統梳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歷史演進,深入探索延安文藝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特質和形態的形成所產生的重要作用,進而總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價值,以深入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話語體系的發展和建設。 一 從時間維度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已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艱難求索和探尋,在新時代的開啟聲中依然充滿思想的勃勃生機和活力,顯示出強大的價值能量與理論建構作用,成為引領人類文明和當代中國社會不斷前行及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面對這種世紀性的豐厚歷史內容,持續推動中國現代文化、文藝和中國化文論這一不斷發展且歷久彌新的重大學術命題,從學理層面深入探究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內涵、本質與特征,分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形成的思想文化基礎和社會現實土壤,對進一步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形態的建構和發展,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是指從19世紀末開始,貫穿20世紀中國文藝發展歷史,并對中國本土化文藝理論話語體系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一種接受和吸收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過程。這一過程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中國的歷史、現實、文化語境及文藝觀念間的開放性交流、溝通和對話,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中國文化實際和文藝創作、批評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也是中國本土文藝觀念內在接受和吸收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不斷進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本土性闡釋、建構和范式創造的過程。作為一次內涵豐富的偉大社會歷史實踐,它伴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鼓點聲開啟,經過五四啟蒙、文學革命、左翼運動及延安文藝諸重要思想階段的鍛造和洗禮,在尋求民族解放革命斗爭的實踐性檢驗中,逐步獲得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中國文藝實際相結合的方向,形成以毛澤東延安文藝思想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基本形態和引領文藝運動及理論建設的主導地位。新中國成立后七十年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文藝事業的發展與建設,無疑是一次影響深遠的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進行再認識、再檢驗,以及再發現和再起航的偉大歷程。其中既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左”的路線和思潮,特別是“文革”十年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干擾及引領方向的某種偏離;亦經歷了進入新時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放思想、撥亂反正路線指引下,學界不斷掀起的深入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總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歷史經驗、理論形態和話語體系,促使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進一步轉向中國本土和當代現實兩大基本面向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論探索。百年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實踐經驗表明,“在20世紀以及未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建設和發展大業中,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問題一直是而且仍將是一個頭等重要的理論問題、實踐問題,它既決定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的學科建構、現實生命和自我創新,也決定了中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指導思想、正確道路與成敗得失;既決定了中國社會主義文藝的中國氣派、中國特色和審美原則,也決定了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在國際交往和沖突中的中國尊嚴、話語地位和創造機制”,其理論、學術值與現實意義十分重要,值得進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究。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知識譜系中,*為基礎性的問題是如何科學把握“中國化”概念的特定內涵、內容及思想發展,它在一定程度上構成這一命題的精髓,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問題的焦點和核心。就目前現有的文獻記載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源自毛澤東1938年10月為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撰寫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的第七部分。在闡釋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學習民族的歷史遺產問題時,他首次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其表述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該表述后來收錄于《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的《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關鍵性表述修改為“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到1940年發表具有綱領性義的《新民主主義論》,總結接受外來思想的歷史經驗時,毛澤東又強調:“形式主義地吸收外國的東西,在中國過去是吃過大虧的。中國共產主義者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應用也是這樣,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處,決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由此看來,如上表述雖有具體概念上的區別和差異,但在價值取向、思想要義及基本內涵方面卻是高度一致的,它體現了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一貫思考,即帶著中國的特性、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初步確立的重要標志,也成為延安時期提出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遵循和依據的基本原則和方向。 依照學界普遍觀點,延安時期的文藝理論建設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基本確立的標志,以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為“《講話》”)為代表,不僅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與中國文藝實際和理論創造的具體結合,也是毛澤東通過長期的中國革命文藝實踐,接受和融合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文藝思想,改造和吸收中國左翼文藝運動理論遺產,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文藝思想體系的積極嘗試。毛澤東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就是從現實的革命事業和政治任務的要求來看待和處理文藝問題,即通過中國文藝實踐經驗的檢驗,形成和創造適合民族文藝發展的理論。在《講話》的“結論”部分,毛澤東指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分析這些事實中找出方針、政策、辦法來。我們現在討論文藝工作,也應該這樣做。”“我們說的馬克思主義,是要在群眾生活群眾斗爭里實際發生作用的活的馬克思主義,不是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主義,是要我們用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觀點去觀察世界,觀察社會,觀察文學藝術,并不是要我們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寫哲學講義。馬克思主義只能包括而不能代替文藝創作中的現實主義”。在文藝思想的出發點,文藝與生活的關系,文藝為什么人和如何為人民,文藝與政治的關系,文藝批評的標準等重要問題上,毛澤東成功地把中國文藝理論從借鑒和依賴外來思想資源和立場的思維慣性中,自覺轉移到符合中國文藝發展實際的本土觀念與思想體系的創生和系統建構方面,成為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初步中國化的重要標志。 新中國建立后至“文革”十年,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經歷了一個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這段時間,我們雖然強調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延安文藝思想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理論指導,然而國內思想和文藝界頻頻發生的全國性的政治批判運動,某種程度上干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正常進程,甚至出現了“文革”十年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建設的全面停滯和倒退。隨著新時期思想解放運動和撥亂反正工作的開展,文論建設才重新回到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正確軌道上。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鄧小平以對新的社會歷史條件的深刻洞察和對文藝規律的尊重,深入推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結合,在促使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化”為適應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本土形態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他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就是堅持實事求是,堅持與國情和中國當代文藝實際緊密結合。1979年10月發表的《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是對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其中所提出的文藝與政治關系的新論斷,把文藝事業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及把文藝工作看作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等,均體現了以中國特色和適應中國發展需要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內涵。 新世紀,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和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極大繁榮,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問題的探索更加自覺和深入。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主持文藝工作者座談會時發表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創造性地回答了事關文藝發展的一系列帶有根本性的重大問題,明確指出了建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方向,是繼毛澤東《講話》后推進和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重要綱領性文獻。習近平指出:文藝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必須走中國道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018年5月4日,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發表的重要講話,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創造性闡釋和發展。講話總結了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及不斷發展的和開放的理論,回顧了馬克思主義改變世界和中國命運的偉大實踐歷程,提出了繼續堅持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道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目標的實現。2019年3月4日,習近平在看望政協文藝界社科界委員、參加聯組會講話時再次強調,要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刻解讀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中所蘊藏的內在邏輯,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總結中國經驗,這既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深刻內涵,也是建構中國特色文藝理論需要長期堅持和遵循的基本方向。
延安文藝與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 作者簡介
李西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陜西省產學研平臺“陜西文化資源開發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中外文論學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文學理論、美學審美文化和文化創意研究。著有《持守與創造——文學理論的知識生產與創新》《消費時代審美問題研究》《追求與選擇——全球化時代文學理論的價值思考》等。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