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察訪中國一一農村70年調查追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842323
- 條形碼:9787517842323 ; 978-7-5178-423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察訪中國一一農村70年調查追尋 本書特色
《察訪中國——農村70年調查追尋》這部書集3大編于一體,3編之間并無太多的內容聯系,相對獨立,作者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梳理一下走過的歷程。作者工作50年的歷程中,在《察訪中國——農村70年調查追尋》中,收集了他撰寫發表但沒有成書的一些文章,從中可以看到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留下的歷史印記。
察訪中國一一農村70年調查追尋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分兩部分內容。黨的十九大結束不久,人民出版社于2018年3月出版了《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調查》一書。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媒體都對該書做了正面報道和評價,這些報道和評價組合而成本書的部分。本書的第二部分是作者多年來撰寫的調研報告的精選,以及平時寫的一些文章。作者意在一是為振興鄉村再出一把力,二是作為作者個人的階段總結,意義深遠。
察訪中國一一農村70年調查追尋 目錄
人民出版社編者審讀推薦語
一、新書發布與贈書
中國鄉村振興之路會越走越寬廣
一部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的實踐理論著作
尋訪共同富裕的村落
一部展示人民心聲的歷史命題巨著
鄉村振興成功實踐樣本要大力支持宣傳
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堅定不移走下去
二、新書報道與評介
《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昨首發
《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調查》新書發布
《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新書發布
《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調查》發行
《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調查》新書發布會
《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 調查》天津首發
《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調查》新書發布會今天在王蘭莊村舉辦
《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調查》受到讀者高度稱贊
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位“農民老記者”的深情闡述——《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調查》讀后感
三、新書作者與內參
“老記者”童禪福:調研“三農”50年,鄉村振興著鴻篇——《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調查》撰寫記
“老記者”童禪福50載“三農”調研路
他寫出30萬字的《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調查》
童禪福:守望民情的七旬“哨兵”
想國事 研國情 獻國策——讀童禪福同志三部參政國是的調研報告有感
四、新書作者的話
農村承包土地經營中的問題及發展新型集體經濟的意見與建議
我為什么要寫《中國“三農”調查》
第二編 筆潭新編
“親民”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貫思想作風
“官滿為患”,官也痛恨
重大災情因時而變
我所經歷的民政福利事業
第三次來到小洋山島
國家民政部“特批”西冷印社追記
省直管縣在浙江悄然試水——浙江義烏縣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的前前后后
一次“上下聯動”的成功嘗試——記富春江船閘改造工程啟動的前前后后
整合資源、咨詢國是,是做好新時期參事工作的必由之路
轉換發展動力機制推進涉外國際旅游
淳安西鄉農村考察報告
傳統文化喚醒山村人的新追求——后田鋪上田村依托文化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素質提高
浙江*小行政村調查札記
略談新安江“三水”功能轉換
淳安文化的堅韌挖掘者——追念故鄉文化人徐樹林
厚屏宗詞又添一彩——追記搶救傳統文化的徐的貴
終身受益的四十個月——追記浙江電臺記者部的采訪生涯
一部厚重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正史”——《浙江區域經濟發展報告》述評
一部社會學的“詞典”——評《浙江改革發展之路——“熱詞”解讀600題》
承擔起逐夢鄉村振興的職責和使命——讀《衢州日報》“黨建治理大花園”系列報道
新安文化的升華和展示——讀《千島湖楹聯集》有感
一部寫作的“百科教科書”——讀《(今日千島湖)常用文體寫作之鑒》
人生*貴是磨難!——悼同胞小妹志香
“爛腳管”坑害我父親終生
第三編 序文選集
《一個老記者的路》序
《國家特別行動:新安江大移民》編輯的話
《察訪中國社會調查四十年咨詢國是的報告》代序
《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調查》序
《江山抗戰紀實》序
《歷史的邏輯——四十人口述諸暨四十年》序
《許禎祥黑白攝影作品集》序
《一山一村一世界》序
《真情的表白》序
《新安兒女》序
《青峰紅葉》序
《德興市新安江移民志》序
《干島湖水下古村泗渡洲村個案研究》序
《新安江移民故事》序
《威坪葛氏宗譜》序
《松崖童氏宗譜》序
《足跡——童禪福攝影選集》自序
后記
察訪中國一一農村70年調查追尋 節選
中共西青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桂強致辭 中國鄉村振興之路會越走越寬廣 仲春時節的西青,綠樹如茵,百花吐艷,楊柳依依。在這個美好的季節里,各位嘉賓在我們王蘭莊集團會聚一堂,出席《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調查》新書發布會。首先,我謹代表西青區委宣傳部,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對新書的發布表示熱烈的祝賀! 《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調查》的發布,對于廣大農村、廣大農民,對于廣大的城鎮鄉村來說,都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 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出路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也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總書記在前不久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 破解鄉村振興難題,路在何方?今天我們非常有幸地看到了童禪福同志所著的《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調查》一書。這本厚重的書對鄉村振興路徑進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使我們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廣闊前景和希望。 童禪福同志始終扎根農村,與農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將自己的心血都用在關注“三農”問題上,關注鄉村振興上,做了大量的調研,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干村萬戶,撰寫了這部對鄉村振興具有重要實證意義的巨著。今天.我們腳下這片土地就是王蘭莊村,也是童先生書中所列舉的一個鄉村振興的樣本,王蘭莊的探索實踐,也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添加了一個生動的注腳。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鄉村振興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西青區是天津市的民俗文化旅游區,享有“近代中國看天津,崇文尚武看西青”的美譽,這里是著名的愛國武術家霍元甲、韓慕俠的家鄉,這里孕育了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一、享譽海內外的楊柳青年畫,這里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里的經濟社會發展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歡迎各位朋友經常來西青采風游覽,指導工作。 在此,再次感謝童禪福同志的嘔血付出,同時再次感謝石剛部長和各位領導、各位新老朋友長久以來對西青區發展的關心和支持。 李桂強 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陳鵬鳴致辭 一部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的實踐理論著作 很高興在天津市西青區王蘭莊村舉辦這次活動,“百聞不如一見”,我早就聽說郭寶印書記帶領王蘭莊村致富的感人事跡,昨晚我們來到村里,早晨又看了看村容村貌,感覺咱們村正像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描繪的“鄉村振興戰略”那樣,真正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到了咱們村里,竟然不覺得這里是農村。要是全中國的農村發展得都像咱們王蘭莊村一樣,我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就實現了。 伴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部分農村地區出現了農民工問題,留守兒童問題,“空殼村”問題,土地拋荒、土地碎片化和農村養老等問題。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P8-10
察訪中國一一農村70年調查追尋 作者簡介
童禪福,男,1969年浙江農業大學畢業,在軍墾農場勞動鍛煉18個月后分配到常山縣廣播站任編輯、記者。1973年入黨。1985年被評聘為浙江省廣電廳記者,1993年,調任浙江省委辦公廳調研寫作處(省委寫作班子)副處長、信息督查處處長。1998年任省委省政府信訪局局長。1999年10月調任浙江省民政廳副廳長。2005年被省政府聘為參事,現任浙江省文史館館員。曾寫過100多篇調研報告,省部級以上領導批示超過200人次。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在作者撰寫的調研報告上作過批示。作者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廣電系統優秀記者,浙江省優秀黨員,浙江省勞動模范,范長江首屆新聞提名獎,浙江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等榮譽。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