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孩子情商高,就是會社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84454
- 條形碼:9787511384454 ; 978-7-5113-8445-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孩子情商高,就是會社交 本書特色
一、實用性:書中內容幾乎全是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所學所用,作者把自己的方法都寫出來了,有同類問題的家長可以直接拿過去用。 二、漸進性:培養孩子的社交情商,需要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孩子*需要幫助的地方。本書總結了孩子*容易產生障礙的八大要點,每個要點的設計,只專注于解決孩子的一類問題。 三、契合性:作為一位貨真價實的“本土”家長,作者在教養孩子的十幾年中,對于國外先進育兒理論,放肆地進行了一些實踐性改良,更適合中國式家長。
孩子情商高,就是會社交 內容簡介
社交技能應從兒童抓起。應針對兒童設立社交技能課程,讓他們學會情緒管理、語言管理、情感管理,教他們解決交朋友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一旦錯過這個關鍵期,從小缺少友愛、社交有障礙的孩子,長大以后就很可能出現情緒混亂、行為特別、學習困難、社交恐懼、人格障礙等嚴重問題。本書沒有嘮叨的說教,而是很好科學地讓他們學會情緒管理、語言管理、情感管理,教他們解決交朋友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孩子情商高,就是會社交 目錄
第1章?那些小時候不會社交的孩子,長大以后過得還好嗎
第2章?其實很多孩子的社交商,都被原生家庭給封印了
第3章?注意!孩子的社交難題,受礙于不健康的社交心理
第4章?我們的孩子之所以被邊緣化,是你沒有感化他
第5章?精通社交禮儀,是孩子能夠有效社交的絕對前提
第6章?如果孩子特別會說話,他的人緣不會差
第7章?幫孩子把那些社交事故,變成美麗的友情故事
第8章?當孩子受“欺負”時,他更需要掌握高明的化解方法
孩子情商高,就是會社交 節選
有些人明面是在愛孩子,暗中卻在毀孩子 01 小侄女雨涵是個聰明漂亮的女生。我的朋友,也就是她的爸爸是一家大公司的經理,她媽媽在一家醫院里當醫生,家庭條件比較好。在家里,她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要什么有什么;在學校里,她成績優秀,是老師寵愛的“尖子生”。 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的疼愛,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譽,使雨涵產生了一種飄飄然的感覺,雨涵的爸爸媽媽也經常在我們這些朋友面前夸獎自己的女兒,為有這樣一個聰明美麗的小公主而自豪。所有的這一些都助長了雨涵的自滿和自傲。 漸漸地,雨涵變了。在家里,她只要稍不順心就對爸爸媽媽發脾氣;在學校里,更愛表現和炫耀自己,和同學們相處,事事都要拔尖兒,認為所有的好東西、好機會天生就是應該屬于自己的。這樣的一個女孩,大家當然都不會喜歡她,于是同學們開始疏遠她,雨涵一個好朋友也沒有,課間大家玩游戲的時候,只有她一個人遠遠地站著看著。 本來是愛孩子的,培養出她極度自我的性格以后,就是害了孩子。 每一個極度自我的人,他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緊縮著的“小我”,無論有任何異動,“小我”都能首先做出反應,并以自我保護為出發點產生阻抗心理,心理反應嚴重的還會將其泛化,表現為性情孤僻、喜怒無常、行為夸張、貪婪、自私、殘忍和暴力……“小我”的能量非常可怕。 那些凡事以孩子為中心的父母,是時候該醒醒了。我們愛孩子沒錯,可是我們也要經常問一問自己:孩子是不是有點“以自我為中心”?她會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嗎?如果答案不那么令人滿意,我們就有必要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了。 02 好在雨涵爸媽都不是糊涂人,知道“自我主義”的危害對孩子有多深,夫妻二人迅速行動起來,發誓這次一定要狠一點,將不合理的“自我主義”徹底從孩子身上驅除出去。 **,講道理 夫妻二人為了教育孩子,一個理科生、一個醫學生,統統抱起了書本惡補國學,什么《論語》《道德經》《菜根譚》等等,理解透了再給孩子講,“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全面覆蓋,先講故事,再講道理,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滔滔不絕,煞費苦心。知識都學雜了。 小雨涵聽得似懂非懂,*后夫妻倆索性直截了當地告訴她:“以后在這個家里你排老三,媽媽是老大,爸爸是老二。你的身份不是小公主,我們也不是老奴仆,你不再擁有特殊地位,并且你要尊敬我們,愛護我們,讓著我們……其他的容我們再想想。” 小雨涵都驚呆了:“憑什么啊!”夫妻二人異口同聲:“就憑你*小!” 好吧,有點以大欺小的感覺了。 第二,說下手就下手,絕不含糊 道理說得再多,不如行動有效,從此以后,夫妻二人開始對孩子下狠手了。 1.旅行 以前一家人出去旅行,都是雨涵指哪就去哪,雨涵說東絕不往西,雨涵說去海南絕不去廣西。有一次我們這幫朋友約好一起去長白山,結果因為雨涵一句“我要去北京”,他們夫妻二人就爽約了,非常令人掃興。 今年我們又約了,大家決定去內蒙古草原。雨涵并不想去,這次雨涵爸媽沒有妥協,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家庭政策,通過了去內蒙古草原的決議。 事實證明,沒有按照小家伙的意愿來,她并沒有鬧得天翻地覆。我們剛出發時,這小姑娘還噘著嘴鬧情緒,可一旦行程開始,望著沿途的風景,她早把自己的不滿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到了內蒙古大草原,她比誰都能放飛自我。 2.用膳 以前一家三口無論是在家里吃飯還是去外面改善,基本都是以雨涵的喜好為主。買菜、點菜之前先問雨涵想吃什么,買好菜再問雨涵怎么做。 雨涵媽媽說,有一次她買了條鱸魚,準備清蒸,省事好吃又有營養,可雨涵非說要嘗嘗用鱸魚做的水煮魚是什么味道,這個過程有多麻煩不必言說。要擱以前,雨涵媽媽肯定二話不說就遵照雨涵小公主的旨意辦。現在,按照家庭協議,意見不統一,少數服從多數,輸的一方有意見,保留。 鱸魚蒸好了,爸爸媽媽吃得津津有味。雨涵故作樣子地堅持了一小會兒,然后就自己吃了起來,嗯,她也吃得津津有味,雨涵媽媽說,幾次以后,雨涵就沒那么任性了。后來大家小聚,我們也覺得這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 3.培養共理心 雨涵媽媽說,以前有朋友帶孩子來家里玩,雨涵總是對別人家孩子置之不理,小眼神里寫滿了嫌棄,有時雨涵媽媽拿她的玩具招待小客人,她還直沖媽媽瞪眼睛,暗示阻止。 后來雨涵媽媽帶她去朋友家做客,出門前跟她聊了聊這件事,說如果你去別人家做客,別人對你置之不理,還不肯和你分享玩具,你尷尬不、難受不、心里受傷不?雨涵懂得了換位思考,果然變化很大,現在她的朋友又逐漸多了起來。 03 其實,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家人給予他的愛,就像是他成長的養分。營養不良,小樹苗固然生長不好,而營養過剩,小樹苗也吸收消化不了,營養反而就成了一種負擔。 現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公主病”“皇帝病”,其實都是家長溺愛的結果。如果你想幫助孩子“治病”,*重要的一點,就是先轉移自己的焦點,別讓孩子在家里總是高人一等,他在外面自然也就不會以自我為中心了。 以下是我整理的溺愛的幾種主要表現形式,希望爸爸媽媽們一定謹慎對待。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孩子愛吃的東西放在她面前只讓她一個人吃,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于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第二,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順從他,親戚朋友來了都圍著他轉,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第三,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孩子的滿足得來的非常輕易。這種孩子必然會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并且毫無忍讓和吃苦精神。 第四,害怕哭鬧 由于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這會在孩子性格中播下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第五,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有時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這樣的孩子會全無是非觀念,因為他覺得自己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這不僅會使孩子性格扭曲,而且始終無法學會如何面對錯誤。 孩子是自私自利還是熱情大度,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父母的教育方式正確,孩子就會懂得分享、合作,與人友好相處;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正確,孩子就會漸漸地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斤斤計較,表現出不合群的傾向。
孩子情商高,就是會社交 作者簡介
閆俊:字舒涵,家庭教育指導師中級,傳統文化高級講師。畢業于山西大學哲學系,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后進入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清華大學領袖研修班深造。酷愛中國傳統文化,曾任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副主任、復旦大學哲學系馨然書院家長學堂特聘家庭教育指導師,長期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和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先后舉辦各類宣講活動上千場。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