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語言變革與漢語小說的現代生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5634
- 條形碼:9787520375634 ; 978-7-5203-7563-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語言變革與漢語小說的現代生成 本書特色
本書的**個特點是體系的完整性,涉及問題的廣泛性。第二個特點是運用了大量的統計數據。第三個特點是材料豐富,富有對話精神。本書較為圓滿地完成了對于清末至五四這一時期漢語小說的現代生成亦即漢語小說第三次大變遷的考察任務。
語言變革與漢語小說的現代生成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清末至民國中期語言變革與漢語小說“現代”生成之間的關系。以實證方法考察小說語言的內外兩種變遷, 一是文言、白話小說并存到白話小說一統天下的過程 ; 二是白話小說內部語法、詞匯的變化與小說修辭方式的變化過程。同時考察伴隨這一進程, “漢語小說”的語言傳統是如何承續、整合與流變, 在“五四”前后生成為一種“現代”的小說類型, 并反思這一建構的話語機制及存在的問題。本書探討清末至民國中期語言變革與漢語小說“現代”生成之間的關系。以實證方法考察小說語言的內外兩種變遷, 一是文言、白話小說并存到白話小說一統天下的過程 ; 二是白話小說內部語法、詞匯的變化與小說修辭方式的變化過程。同時考察伴隨這一進程, “漢語小說”的語言傳統是如何承續、整合與流變, 在“五四”前后生成為一種“現代”的小說類型, 并反思這一建構的話語機制及存在的問題。
語言變革與漢語小說的現代生成 目錄
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漢語小說”及其“現代”
二 歷史與現狀:中國小說的“現代”轉型與語言問題
三 思路與方法
**章 清末“白話文運動”中的“新小說”
**節 中國小說文白并存的歷史源流
一 中國古代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兩大系統概述
二 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不同的美學意蘊
三 “文白”兩大系統在清末民初的延續
第二節 清末民初關于小說語言的認同與分歧
一 “白話文運動”和“小說界革命”:清末下層啟蒙運動的一體兩面
二 “小說之正格為白話”
三 “易俗語而為文言”
第三節 “言文一致”與方言小說:清末小說中的“方言”問題
一 “何若一返方言”:言文一致·方言·小說
二 清末方言小說的“生面別開”:吳語小說和京語小說
三 “另為一種言語”:方言化、通俗性及藝術性
第二章 民國初年文言小說興盛的歷史考察
**節 民國初年:文言小說興盛的原因及特點
一 清末民初文言小說的大繁榮
二 文言小說興盛的原因分析
三 民初文言小說語言的傳統與新變
第二節 小說的辭章化?——民初駢體小說及其語言論
一 駢文與駢體小說
二 民初駢體小說的繁盛及原因
三 駢體小說語言論——以《玉梨魂》為中心
四 駢體小說語言的局限與啟示
第三章 五四文學革命與漢語小說格局的異動
**節 五四的前夜
一 1914年:“新小說”的終結
二 1914-1916年主要小說雜志的語言狀況
三 新文學作家的“舊”作
第二節 五四白話文運動的語言策略與機制——與晚清的白話文運動相比較
一 路徑:與國語運動合流
二 本質:與思想革命的融合
三 態度:一元論和斷裂論
四 時勢:民國建立的政治變遷
第三節 從“國語教科書”到新文學的“實績”——五四文學革命中的白話小說定位與局限
一 作為“國語教科書”的舊白話小說
二 “筆墨總嫌不干凈”的舊白話小說
三 “新體白話小說”的自我建構與問題
第四節 新體白話小說的全面興起與文言小說的消退——以1917-1925年的小說期刊為考察對象
一 1918-1925年新體白話小說的全面興起
二 1917-1925年舊派小說雜志的轉軌
第五節 民國中后期文言小說的消逝及文學史意義
一 歷史余響:五四之后的文言小說及文言小說家
二 “向死而生”:文言小說消亡的深層原因及“新生”
第四章 “新白話”的生成與小說修辭方式的轉變——清末至五四白話小說內部的嬗變
**節 清末至五四白話短篇小說的關鍵詞變遷——以“人”“故鄉”“愛情”為例
一 “國民”之“自由”到“人”之“覺悟”——清末至五四短篇小說中“人”的語義變化
二 “故鄉”的發現:“鄉愁”的現代性書寫
三 從“姻緣”到“愛情”與“戀愛”
第二節 五四小說中的歐化文法
一 “改造舊白話”與歐化文法
二 清末至五四白話小說中歐化文法現象舉隅
第三節 歐化白話與小說修辭空問的拓展
一 要“仿真”更要“逼真”:現代小說對白話功能的新訴求
二 人物如何思考:關于新舊白話小說心理描寫的考察
三 如何描摹“風景”:五四小說中“風景”呈現方式的變化
第五章 “漢語小說”的“現代”建構
**節 五四作家對“現代小說”的想象與建構
一 “現代小說”概念的兩個維度
二 五四以降“小說”與“現代”的勾連
三 五四作家對“現代小說”內涵的界定
四 關于“現代小說”概念的反思
第二節 “漢語小說”視域下重審中國小說的“現代”
一 “漢語小說”作為方法
二 中國小說的“五四變法”
三 和而不同的修辭美學
結語 “漢語小說”未完成的“現代”
參考文獻
后記
語言變革與漢語小說的現代生成 作者簡介
陳迪強,男,湖北襄陽人,文學博士,現任教于大連外國語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與教學。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或《新華文摘》論點摘編;主持完成教育部、省部級課題多項。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