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如何讀懂孩子的情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80007
- 條形碼:9787518080007 ; 978-7-5180-8000-7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何讀懂孩子的情緒 本書特色
透視兒童心理,讀懂孩子行為背后的感受和需求;助力孩子成長,教會孩子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如何讀懂孩子的情緒 內容簡介
每一個孩子不討人喜歡的行為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他們在用情緒表達心里的困擾,這時需要父母及時關注且讀懂情緒背后的含義,然后采取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度過成長的情緒多發期。 本書針對孩子容易出現的諸多情緒作了詳細的闡釋,并總結歸納出一套應對孩子各種情緒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提供給諸位父母參考一二。希望父母都能讓孩子盡心體驗每一種情緒,并且掌握應對各種情緒的辦法。
如何讀懂孩子的情緒 目錄
孩子的情緒也需要發泄 002
平靜應對,孩子犯錯在所難免 006
化堵為疏,避開孩子的逆反心理 009
心理疲勞,給孩子減減壓 014
自我肯定感很重要,允許孩子合理撒嬌 017
第2章 憤怒的小鳥,為什么孩子一言不合就發脾氣 021
孩子喜歡故意搗亂 022
孩子講臟話時請淡定 024
情緒不穩定是成長時期的特點 028
孩子覺得別人手里的東西是好的 032
孩子異常活潑,常常“人來瘋” 036
第3章 小小林黛玉,少年也知愁滋味 041
孩子容易產生消極情緒 042
正確了解兒童強迫癥 046
兒童孤獨癥,你了解多少 050
有疑心病的孩子比較敏感 054
不容易察覺的兒童抑郁癥 057
傷春悲秋的孩子 060
第4章 恐懼從何而來,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 065
孩子缺少安全感 066
分散攻克學習恐懼 069
孩子的分數恐懼癥 072
孩子在學校活動中遇到困難 075
孩子的考試恐懼癥 078
望子成龍,讓孩子喘不過氣 082
第5章 丑小鴨能變天鵝,給孩子成長蛻變的時間 085
孩子自卑,看不起自己 086
循循善誘,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 090
孩子的樂觀心態源于家庭 093
懂得自我反省,不犯相同的錯誤 097
挫折教育,讓孩子內心變得強大 100
第6章 無處安放的焦慮,如何安撫孩子內心的慌亂 105
給予孩子平等對話的語境 106
不是你感覺,而是孩子的感覺 109
付出自己的全部,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114
父母的愛往往有許多附加條件 118
*大的傷害來自“破壞性批評” 122
第7章 家有膽小鬼,如何塑造孩子自信的性格 129
膽怯是家庭教育的“副產品” 130
你再這樣,我就把你送人 133
你聽話,我就給你買玩具 137
你就是一個廢物 141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 145
第8章 憂郁小王子,探尋孩子豐富而敏感的內心 149
孩子敏感脆弱,父母多給予其安全感 150
孩子比較內向,父母需多陪伴 153
幫助孩子順利進入過渡期 156
鼓勵孩子走出門去運動 160
培養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163
離異家庭的孩子教育 166
第9章 情緒拆彈專家,正確應對孩子的壞脾氣 173
孩子叛逆敏感期的特點 174
孩子常常是“小氣鬼” 177
孩子處處與父母“作對” 181
了解孩子逆反心理,父母巧妙管教 184
孩子喜歡“欺負”同伴 186
孩子在學校不受同學歡迎 190
第10章 直面脆弱,表達情緒是真正勇敢的開始 193
孩子開始爭辯,這是好事 194
給予尊重,孩子有自己的隱私 197
尊重孩子的心理斷乳情緒期 202
當逆反期撞上更年期 206
妙計化解親子緊張關系 210
參考文獻 215
如何讀懂孩子的情緒 節選
平靜應對,孩子犯錯在所難免 習得性無助,指的是因為重復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孩子天生是積極的,喜歡嘗試的。只要他一張開眼睛,就嘗試著到處看;當他能控制自己的動作時,就喜歡到處爬。自然,由于許多事情都是**次,難免會出錯。假如對孩子的每一次嘗試,父母都嚴厲呵斥“不準”或大驚小怪地驚呼“危險”,時間長了,他對自己所說所做的事情就會變得不那么自信了,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做完之后父母是否又該大聲說“不”。*后,他會如父母所愿變成一個乖孩子,不過卻把“自卑”的種子深深地根植于心中。 趙媽媽抱怨,兒子每天小錯不斷,大錯隔三差五,每天在家里搞破壞,如早上起來把卷筒紙纏在身上做飄帶,上學路上把奧特曼拆得七零八落,幼兒園老師反映他把洗手池的水龍頭堵了,想看看水還能從哪里冒出來…… 一次次犯錯誤,臥室的燈泡一個月內閃壞兩次,卻推卸責任說媽媽買的燈泡不“結實”;后院里的花朵一天天減少,小家伙摘了種在土里、泡在水里,屢種屢死;飯后積極收拾碗筷,摔壞碗筷,還不打自招地稱“我不是故意的”,然后還恍然大悟地說:“媽媽,原來瓷盤子真的能摔呀!”對于孩子幼稚且故意犯下的錯誤,媽媽十分生氣,訓過幾次,不過沒什么效果,孩子還變本加厲故意作對,這讓媽媽很是頭疼。 心理學家告誡父母們:不要努力培養“不會犯錯的孩子”。父母在教導孩子時,常常亦步亦趨地緊盯著孩子,要求孩子不要犯錯,只要孩子錯一點點,就著急叮嚀與矯正,擔心孩子做錯事。不過,父母考慮過,這樣真的是對孩子*好的方式嗎?小時候不讓孩子去嘗試,等到長大后又抱怨孩子很被動,沒人教他就不會動;小時候不讓孩子“失敗”,等到長大后卻又抱怨孩子怕“挫折”,一點小事就放棄。 對孩子而言,沒有比擁有一個“完美”的童年更糟糕的事情了。法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說:“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地球的手。”作為父母,智商并不是**位的,不過智慧一定是*關鍵的。孩子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對待孩子犯錯的錯誤方式。父母不當的管教方式,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的本質,體驗到犯錯的后果,反而讓孩子身心受到更大的傷害,甚至會讓孩子走向父母期望的另外一個極端。 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是純真而美好的,他們帶著自己獨特的命運來到這個世界。父母*重要的任務是識別、尊重并培養孩子自然而獨特的成長過程,有責任明智地支持孩子,幫助他們發展自己的天賦和優點。父母需要意識到,沒有哪個孩子是完美的,所有的孩子都會犯錯誤,這是不可避免的。 孩子衡量自己的唯一途徑是通過父母的反應,父母應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只要盡*大努力就夠了,錯誤是學習和成長中很自然的一部分。通過犯錯誤,孩子能學到什么是對的、什么對自己*好。當孩子得到明確的信息,明白犯錯誤沒關系的時候,那些不良反應就可以避免。所以,父母應允許孩子犯錯誤,且視犯錯誤為學習的過程,讓孩子有機會得到充分的發展。 小貼士 1. 鼓勵孩子大膽嘗試 孩子就像是一個天生的“科學家”,凡事都要親身去嘗試,才會愿意相信這是事實。即便父母跟他說:“這個杯子會很燙。”假如杯口沒有冒熱氣,孩子總要摸一下才會愿意相信。盡管這在父母看來是調皮,不過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天真”與“執著”,孩子才會產生與父母截然不同的想法。允許孩子犯錯,實際上就是鼓勵孩子不怕失敗、敢于嘗試。 2. 重視孩子的天性與特長 當父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重視孩子“不會犯錯”上,就忽略了孩子的天性與特性,這樣的努力到頭來可能是一場空,且會讓孩子感到精疲力盡。孩子的成功值得表揚,不過“失敗”也不是一件錯事,*重要的是孩子喜歡“探索”與“嘗試”。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天性與特性,鼓勵孩子在嘗試中成長。 3. 不要把“不可以”掛在嘴邊 嬰兒是在跌跌撞撞中學會了走路,那是因為不怕跌倒,才可以走得很好。父母不要總是把“不可以”掛在嘴邊,這不是在保護孩子,反而是在限制孩子的發展。相反,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可以怎么做”,給孩子一些練習的時間,不要期望**次孩子就可以好好配合,畢竟孩子需要練習才會熟練。 4. 鼓勵孩子承認錯誤 假如孩子真的犯錯了,父母需要耐心教導,鼓勵孩子承認錯誤。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犯錯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會犯錯,只要勇于改正就是好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否則就會讓孩子害怕受到懲罰,甚至讓孩子學會隱瞞自己的錯誤。在他們看來,與其面對懲罰,還不如隱瞞所做的事情并希望不被發現。 5. 別給孩子亂貼“標簽”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記住不論自己多么生氣、多惱火,一定要努力克制住情緒,不要亂貼標簽,如“壞孩子”“惹禍精”等。等到父母和孩子都心平氣和的時候,不用命令的語氣,而是用建議的方式跟孩子溝通他的錯誤,這樣父母會更深刻地了解孩子犯錯的心路歷程,借此可以引導孩子認識世界,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如何讀懂孩子的情緒 作者簡介
張一楠,洛陽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專任老師,正面管教高級講師,從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十余年,專注兒童心理與科學教育的培訓與教學工作,多次擔任“國培計劃”授課專家。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