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高州市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40018
- 條形碼:9787218140018 ; 978-7-218-1400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州市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 內容簡介
本書是《廣東省革命老區發展史》叢書的一種。《叢書》集中體現了當地老區人民革命斗爭史,注重突出老區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的弘揚和宣傳,促進老區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圖書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做到歷史的真實性、事件的準確性與內容的可讀性相統一,對推動老區脫貧攻堅,振興發展具有實用性和參閱價值。本書主要內容有:高州市老區區域和革命老區概況,以及挖掘了老區在土改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情況,同時也講述了高州市革命老區的建設發展歷程,還附錄有革命歷史文獻資料。
高州市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 目錄
**章 區域和老區概況
**節 自然地理
第二節 歷史沿革及行政區劃
第三節 歷史人文
第四節 社會經濟
第二章 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1925年-1937年7月)
**節 農民運動的蓬勃開展
一、20世紀20年代茂名縣的社會狀況
二、中共茂名縣支部的誕生
三、以農民運動為主體的革命運動蓬勃開展
第二節 與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
一、與國民黨右派的斗爭
二、國民黨反動派在高州制造反革命事變及"清黨"
三、以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猖狂進攻
第三節 大革命的失敗
一、李雅度被殺害
二、中共南路特委遭破壞,黃平民、朱也赤被殺害
第三章 全面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節 黨組織的恢復發展
一、茂名縣的抗日救亡運動熱潮
二、香港學生賑濟會青年回國服務團**團進駐高州
三、中共高雷工委、茂名縣工委的建立
第二節 支持、推動張炎開展抗日救亡工作
一、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遷入茂名縣
二、建立抗日團體
三、懲辦漢奸
第三節 香港學生賑濟會青年回國服務團**團在茂名縣的抗日救亡活動
一、幫助恢復重建黨組織
二、深入農村廣泛宣傳黨的抗日主張
三、關心農民生活,開展賑濟工作
四、堅持團結方針,推動張炎抗戰
五、組織民眾抗日武裝,開辟游擊根據地
第四節 國民黨掀起反共逆流高潮及中共南路黨組織對反共逆流的抗擊
一、國民黨掀起反共逆流
……
第四章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8月-1949年11月)
第五章 建設探索時期(1949年12月-1978年11月)
第六章 改革開放時期(1978年12月-2017年)
第七章 落實政策促進老區發展
第八章 紅色資源
附錄
后記
高州市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 節選
《高州市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全面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月,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統率委員會成立。2月,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成立,辦事處設于梅菉,張炎出任主任。10月,辦事處遷入高州,在城郊西岸紅花廟內辦公;同月,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改為第十一區游擊司令部,張炎任司令,擔負高州六屬抗日救亡、保家衛國的重任。張炎是吳川縣樟山人,原十九路軍愛國將領,屬國民黨左派,參加過“一·二八”淞滬抗戰,后又參加福建人民政府的反蔣活動。他真誠擁護中共關于團結合作抗日的主張,“確信國共和各黨派切實合作,才能挽救中國的危亡”,號召各縣成立民眾抗日自衛團。他廣泛發動民眾開展抗日宣傳,提出“抗戰利益高于一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槍出槍”口號,動員散居南路的原十九路軍舊部起來抗日。他還親自到香港八路軍辦事處請求中共派干部給他,協助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為籌集抗戰經費,張炎先把自己在香港和廣州灣的部分房產變賣,還親自多次到廣州灣募捐。中共廣東東南特委、南路特委等地方黨組織,認真執行黨的統一戰線,團結、支持、推動張炎的抗日救亡工作,使南路和茂名縣的抗日救亡工作轟轟烈烈地開展,一時成為南路抗日救亡運動中心。 、建立抗日團體 茂名黨組織恢復重建后,緊密結合茂名的斗爭實際,認真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聯合、幫助、支持張炎操辦南路抗戰事務。在中共黨組織的幫助下,張炎先后組建了十六干部教導隊、抗日鄉村工作團、戰時工作隊、抗日游擊隊、學生隊、婦女隊、兒童團、保育院、正氣劇團等抗日團體。黨組織通過這些團體,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培養了大批青年骨干和黨員干部,發展了100多名黨員,這些人后來分散到各地工作,絕大部分成為高州六屬的革命骨干,茂名縣的梁昌東、梁弘道、楊飛、車振倫、張虎、程耀連、楊麟、楊超、李頤年、羅秋云等都是當時培養出來的。 (一)建立抗日救亡鄉村工作團 張炎上任后,為肩負起抗戰救國重任,廣泛深入發動群眾,不斷物色招聘愛國進步人士到他身邊工作,任用大革命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彭中英、陳信材為參議,聘用共產黨員劉談鋒(服務團團長)、黃洛思(服務團副團長)等擔任政治教官,為他出謀獻策。 為適應戰時形勢需要,1938年11月初,張炎召集彭中英、陳信材、周印心、陳智乾等商量,公開招收社會進步男女青年300多人,組成廣東省第十一區游擊司令部抗日救亡鄉村工作團(下稱“鄉工團”),在高州城郊西岸紅花廟進行集訓。鄉工團團長由張炎兼任,周印心任秘書,周曼青、陳智乾等為教官。團部下設6個隊,茂名、電白、信宜、化縣、廉江、吳川各一隊,茂名隊隊長梁弘道。鄉工團僅集訓一個月就派下城鄉做抗日救亡的宣傳和組織工作。 1939年初,張炎接任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5月,高、雷、欽、防、兩陽(陽江和陽春)劃為第四戰區南路地區特別守備區,張炎兼任副司令。張炎利用全面擴充軍政機構的時機,將在各縣鄉村學習、工作的鄉工團人員,根據其能力與表現,安排任區長、鄉長、校長、教員,其余改編為第七行政區戰時工作隊,深入高州六屬各縣農村訪貧問苦,與農民交朋友,采用演講、演活報劇、唱革命歌曲、辦民眾夜校等多種形式,宣傳抗日救國,推動南路的抗日救亡運動不斷走向高潮。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