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自動控制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656533
- 條形碼:9787560656533 ; 978-7-5606-565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動控制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為應用型本科學校開設自動控制類課程的專業學生編寫, 重點講述了經典控制理論、離散控制系統及其應用。主要內容包括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建立、控制系統的時域響應分析、控制系統的根軌跡法分析、控制系統的頻域法分析、控制系統的綜合與校正方法和線性離散系統分析設計, 還對非線性系統和狀態空間控制系統分析設做了介紹。
自動控制基礎 目錄
第1章 自動控制基礎概論 1
1.1 引言 1
1.1.1 自動控制技術及應用 1
1.1.2 自動控制理論的發展 1
1.2 自動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 2
1.2.1 自動控制的基本概念 2
1.2.2 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 4
1.2.3 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工作方式 4
1.3 自動控制理論在工程中的應用 7
1.3.1 自動控制理論在機械自動化系統中的應用 7
1.3.2 自動控制理論在熱工系統中的應用 8
1.3.3 自動控制理論在工業自動化系統中的應用 9
1.3.4 自動控制理論在其他系統中的應用 9
1.4 自動控制系統的工作方式 10
1.4.1 對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 10
1.4.2 常用控制系統的典型輸入信號 11
1.4.3 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步驟 13
1.5 自動控制系統的類型 14
1.5.1 按信號傳遞特點或系統結構特點分類 14
1.5.2 按給定信號特點分類 14
1.5.3 按數學描述分類 16
1.5.4 按時間信號的性質分類 16
1.5.5 按系統參數是否變化分類 16
1.6 本章小結 17
習題 17
第2章 控制系統的動態數學模型 19
2.1 基本環節數學模型 19
2.1.1 引言 19
2.1.2 模型的數學基礎 19
2.2 控制系統的時域數學模型 30
2.2.1 微分方程的建立 31
2.2.2 非線性特性的線性化 33
2.2.3 微分方程的求解 34
2.3 控制系統的復數域數學模型 35
2.3.1 傳遞函數 35
2.3.2 典型環節的傳遞函數 40
2.4 控制系統分析設計的常用模型 43
2.4.1 結構圖的基本概念 43
2.4.2 結構圖的建立 44
2.4.3 結構圖的等效變換 46
2.5 閉環系統的傳遞函數 52
2.5.1 閉環系統的開環傳遞函數 52
2.5.2 閉環系統的傳遞函數 52
2.6 脈沖響應函數 54
2.6.1 脈沖響應函數的基本概念 54
2.6.2 脈沖響應函數的應用 55
2.7 線性控制系統模型的MATLAB實現 57
2.7.1 控制系統模型描述 57
2.7.2 模型轉換 58
2.8 本章小結 59
習題 60
第3章 控制系統的時域瞬態響應分析 65
3.1 控制系統的時域性能指標 65
3.1.1 控制系統的穩態性能指標 66
3.1.2 控制系統的動態性能指標 66
3.2 一階系統的時域響應 67
3.2.1 一階系統的數學模型 67
3.2.2 一階系統的單位階躍響應 68
3.2.3 一階系統的單位斜坡響應 69
3.2.4 一階系統的單位脈沖響應 70
3.3 二階系統的時域響應 71
3.3.1 二階系統的數學模型 71
3.3.2 二階系統的單位階躍響應 71
3.3.3 二階系統的單位斜坡響應 81
3.3.4 二階系統的單位脈沖響應 83
3.3.5 二階系統的性能分析與改善 85
3.4 高階系統的時域響應 90
3.4.1 高階系統的數學模型及降階 90
3.4.2 典型三階系統的階躍響應 91
3.4.3 高階系統的時域響應 92
3.5 線性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95
3.5.1 系統穩定性的基本概念 96
3.5.2 系統穩定的充要條件 96
3.5.3 代數穩定性判據 97
3.5.4 穩定性判據的應用 103
3.6 線性系統的穩態誤差分析 111
3.6.1 誤差與穩態誤差的定義 111
3.6.2 穩態誤差及靜態誤差系數 113
3.6.3 動態誤差系數的應用 117
3.6.4 提高系統穩態精度的措施 119
3.7 控制系統響應的MATLAB分析 122
3.7.1 單位階躍響應 122
3.7.2 單位脈沖響應 124
3.7.3 斜坡函數作用下系統的響應 126
3.7.4 任意函數作用下系統的響應 126
3.7.5 判別系統的穩定性 127
3.7.6 Simulink建模與仿真 128
3.8 本章小結 128
習題 129
第4章 線性系統的根軌跡法 133
4.1 根軌跡法的基本概念 133
4.1.1 根軌跡的概念 133
4.1.2 根軌跡與系統性能 134
4.1.3 閉環零、極點與開環零、極點之間的關系 135
4.1.4 根軌跡方程 136
4.2 根軌跡繪制的基本法則 137
4.3 廣義根軌跡的繪制 150
4.3.1 參數根軌跡 150
4.3.2 零度根軌跡 155
4.4 根軌跡圖繪制舉例 157
4.5 線性系統的根軌跡分析 162
4.5.1 主導極點與偶極子 162
4.5.2 主導極點法 163
4.5.3 系統閉環零、極點的分布與性能指標 163
4.5.4 增加開環零、極點對根軌跡的影響 164
4.6 線性系統根軌跡的MATLAB繪制分析 168
4.6.1 繪制根軌跡圖 168
4.6.2 根軌跡上特殊的點 169
4.6.3 K值確定下系統的穩定性 171
4.7 本章小結 173
習題 173
第5章 控制系統的頻率特性 176
5.1 頻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176
5.1.1 頻率特性的定義 176
5.1.2 頻率特性與傳遞函數 178
5.1.3 正弦輸入信號下的穩態誤差 180
5.1.4 頻率特性的幾何表示及繪制 180
5.2 典型環節的頻率特性 183
5.2.1 典型環節的數學模型 184
5.2.2 奈氏圖(極坐標) 185
5.2.3 伯德圖(對數坐標) 193
5.2.4 *小相位系統 204
5.2.5 由單位脈沖響應求系統的頻率特性 206
5.2.6 對數幅相頻率特性 206
5.3 頻率域穩定性判據 207
5.3.1 數學基礎 208
5.3.2 奈氏判據 209
5.3.3 奈氏判據在開環傳遞函數中有積分環節時的應用 211
5.3.4 對數穩定性判據 216
5.4 頻域穩定裕度 217
5.4.1 相角裕度 218
5.4.2 幅值裕度 218
5.5 閉環控制系統的頻率響應 221
5.5.1 控制系統的頻帶寬度 221
5.5.2 閉環頻率特性及特征量 223
5.5.3 頻率域性能指標與時域性能指標 224
5.5.4 開環對數頻率特性與時域響應關系 229
5.6 機械系統動剛度的概念 233
5.7 線性系統頻域的MATLAB分析 235
5.7.1 正弦信號作用下的輸出信號 235
5.7.2 頻率響應的計算方法 235
5.7.3 頻率響應曲線的繪制 236
5.8 本章小結 240
習題 241
第6章 控制系統的綜合與校正 246
6.1 系統校正的基本概念 246
6.1.1 系統的性能指標 246
6.1.2 系統的校正方式 247
6.1.3 基本控制規律 248
6.2 常用校正裝置及其特性 250
6.2.1 超前校正裝置 250
6.2.2 滯后校正裝置 252
6.2.3 滯后超前校正 254
6.3 頻率法校正 255
6.3.1 串聯超前校正 255
6.3.2 串聯滯后校正 258
6.3.3 串聯滯后超前校正 261
6.3.4 綜合法校正(期望值校正) 263
6.4 頻率法反饋校正 265
6.4.1 反饋校正對系統特性的影響 265
6.4.2 綜合法反饋校正 266
6.5 確定PID參數的其他方法 269
6.6 系統綜合校正中的MATLAB應用 271
6.6.1 超前校正 271
6.6.2 滯后校正 273
6.6.3 PID校正 275
6.7 本章小結 277
習題 278
第7章 離散系統與計算機控制系統 282
7.1 計算機控制系統概述 282
7.1.1 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 283
7.1.2 計算機控制系統內部信號流的處理 284
7.2 信號采樣與保持 285
7.2.1 采樣過程的數學描述 285
7.2.2 采樣定理 287
7.2.3 信號保持器的特性 289
7.3 z變換理論 290
7.3.1 z變換的定義 290
7.3.2 z變換的求取 291
7.3.3 z變換的基本性質 294
7.3.4 z反變換 295
7.3.5 z變換的應用 299
7.4 離散系統的數學模型 301
7.4.1 線性定常系統的差分方程 302
7.4.2 脈沖傳遞函數 305
7.5 離散系統的穩定性與穩態誤差分析 313
7.5.1 離散系統穩定的充要條件 313
7.5.2 勞斯穩定判據 315
7.5.3 朱利穩定判據 316
7.5.4 離散系統的穩態誤差分析 319
7.6 離散系統的動態特性分析 322
7.6.1 根與脈沖響應的關系 323
7.6.2 離散控制系統的時間響應及性能指標 324
7.6.3 閉環極點的分布與動態性能的關系 326
7.7 離散控制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329
7.7.1 離散系統的校正方式 329
7.7.2 數字控制器的脈沖傳遞函數 329
7.7.3 *少拍系統的動態響應 330
7.8 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模擬化設計方法 334
7.8.1 差分變換法 335
7.8.2 數字PID控制器的設計 336
7.9 MATLAB在計算機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340
7.9.1 離散系統的表示 340
7.9.2 綜合應用 341
7.10 本章小結 344
習題 344
第8章 非線性控制系統分析 348
8.1 概述 348
8.1.1 典型的非線性類型 348
8.1.2 分析非線性系統的方法 349
8.2 描述函數法 350
8.2.1 描述函數法的定義 350
8.2.2 飽和 351
8.2.3 繼電特性 353
8.2.4 死區 355
8.2.5 非線性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356
8.3 相軌跡法 360
8.3.1 基本概念 360
8.3.2 相軌跡的作圖法 361
8.3.3 相平面分析 364
8.4 本章小結 367
習題 367
第9章 線性系統的狀態空間分析 369
9.1 線性系統的狀態空間描述 369
9.1.1 狀態空間的基本概念 369
9.1.2 狀態空間表達式的建立及示例 371
9.2 線性定常連續系統狀態方程的解 386
9.2.1 線性定常系統齊次狀態方程的解 386
9.2.2 線性定常連續系統非齊次狀態方程的解 389
9.3 線性系統的可控可觀測性 391
9.3.1 線性定常系統的可控性 392
9.3.2 線性定常系統的輸出可控性 396
9.3.3 線性定常系統的可觀測性 397
9.4 線性系統的反饋結構及狀態觀測器 400
9.4.1 線性定常系統的常用反饋結構 400
9.4.2 反饋結構對系統可控性和可觀測性的影響 402
9.4.3 系統的極點配置 402
9.4.4 全維狀態觀測器及其設計 406
9.4.5 分離特性 411
9.5 本章小結 412
習題 412
附錄 部分函數的z變換、拉氏變換表 415
參考文獻 416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