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味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575748
- 條形碼:9787564575748 ; 978-7-5645-757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味象 本書特色
《味象/文鼎中原》是作者的一部小小說集,作品語言簡潔,故事緊湊,人物刻畫形象、精煉,可讀性強;評論文章就作品論作品,便于讀者了解作家謀篇、語言、審美等方面的得失。該書稿通過提煉史書記載,對于歷史人物研究及書法文化探討而言是一次別開生面的探索實踐,也是對筆記小說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味象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作者近年來創作的小小說多篇。主要書寫數十位北宋書法家和民國河南書法家的故事, 探索書法真諦, 蘊涵人生況味。附錄部分為多位評論家針對張曉林新筆記小說個別篇目或總體創作而進行點評。作品語言簡潔, 故事緊湊, 人物刻畫形象、精煉, 可讀性強 ; 評論文章就作品論作品, 便于讀者了解作家謀篇、語言、審美等方面的得失。
味象 目錄
蘇軾的房子
說的是宋朝書家那些有意思的事兒/何弘
蓮荷圖
論《書法菩提:金明池洗硯》的境界/劉恪
帽妖
三脊茅
歷史鄉愁與現代氣息的交融/艾云
江南落雪無
虛白堂與黃耳蕈
《書法菩提:金明池洗硯》的敘事藝術/墨白
醉墨堂及其他
扎根于“歷史”和“理想”/劉海燕
世間無謎
燈影下的篆書
墨痕背后的宋韻/范曉利
緊箍咒
舛誤
寫出傳統文化味兒來/楊曉敏
潔癖
《書法菩提》之《潔癖》的風格和意味/王彥艷
侍硯
仁者之心
人各有秉性書各有性情/任動
天性
以現代智慧解構歷史的空白處/秦俑
茶與胡須
百衲《晝錦堂記》
超越線條的墨痕/祁發慧
蕭亮飛
鄭劍西
文人精神的傳奇表達/何弘
漫集梧
卜亨齋
別具一格的書法史寫作/劉進才
野王老人
文脈的探尋/魏華瑩
高道天
許鈞
邵次公
文人精神的繼承與弘揚/劉靜
張樂天
傳薪有斯人/呂東亮
姜佛情
張鐵樵
性情落處有真意/劉軍
鄒少和
宣紙上記憶的地域書家/劉莉
《道林詩》帖
無己叟
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呈現歷史與人物的藝術真實/劉敏
枷鎖
閑云魏野
歷史的映像/劉恪
味象 節選
王安石的幞頭 荊公從臥榻上坐起來,怔怔地看著窗外梧桐枝頭一只麻雀在用小小的尖嘴巴剔疏羽毛,他感到奇怪,夜里做了那么蹊蹺的一個夢,起床后愈發的清晰了。他夢見他走進了汴京文廟,在一塊石頭前駐足良久。 那是一塊奇異的石頭。早年間,它被鑲嵌在汴京天津橋的橋墩上,是歐陽修發現了它,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華夷圖”,因為它上面的景物,不管是青山綠水,還是廟宇樓閣,仔細辨認,都能和現實中的對上號。后來,他就讓人從橋墩上挖下來,送到文廟供人參拜去了。 毛糙地梳洗幾下,荊公走出了茅舍。那時節,朝霞剛剛鋪滿東邊天際。荊公退居金陵以后,在鐘山腳下筑起了這座茅舍,旁臨溪水,背靠青山,的確是一幽雅去處。他曾勸蘇軾來此比鄰而居,被蘇軾拒絕了。一陣涼爽的山風吹來,荊公不由得打了個噴嚏,接著,他就策杖進了一個小村落。 村口住著一張姓農戶,戶主已經七十多歲了,健康,幽默,樂觀。他和荊公早已熟悉得如故友一般。荊公路經他家門口時,見他正坐在石礅上編籬笆。荊公打招呼道:“張公早。”張公回禮道:“相公早。”荊公忽然停住了腳,哈哈大笑起來,說:“我做宰相這么多年,只和你相差一個字啊!” 張公也笑起來。 在金陵,荊公喜歡和這些農戶交往,與他們同樂、同苦、同冷暖,儼然把自己融入他們的行列中去了。 另一個鄰近的村子里,住著一戶吃齋念佛的人家。這戶人家有一個很靦腆的兒子,叫小吳兒。每天早晨或黃昏,他都會到荊公的茅舍里來,掃掃院子,灑上一點兒水,喂喂夫人養的那兩只蘆花老母雞,然后就走了。 小吳兒二十多歲的年紀,走路輕快,有著少女一般的身姿。他來荊公家是盡義務的,荊公要付他工錢,他堅決不要。 荊公生氣了,說:“不要,你就別來了。”小吳兒臉紅上一紅,下次依然來。 有一天清早,小吳兒在荊公院子里掃地,一陣小風,墻上掛著的一條舊幞頭被吹落在地上。小吳兒彎腰撿起來,吹吹上面的土,正要往墻上掛時,荊公恰巧走過來。荊公說:“別掛了,拿回家給你父親戴吧。” 隔幾日,小吳兒又來。閑話間,荊公問:“那幞頭你老父戴著行嗎?” 小吳兒臉紅了紅,說:“老父戴不習慣,昨天賣給鎮上的雜貨鋪了,得三百銅錢。真得感謝相公呢。” 荊公嘆了一聲,說:“你快去把它贖過來。”臨出門,荊公又叫住小吳兒道:“若已售出,那就算了。” 雜貨鋪嫌那幞頭腌臜,還在墻的一角扔著。荊公從小吳兒手上接過幞頭,在邊沿用小刀刮幾下,赫然露出了黃燦燦的金絲。原來這幞頭,是金絲織成的。 荊公說:“這是當年神宗皇帝賜我的。你要好好留著。”平日荊公無事,就在茅舍里著《日錄》。荊公給書取名《日錄》,想是每天都要寫的緣故吧。這是一部記述當朝諸多大臣從政得失及日常言行的書,書中對皇帝、皇后也多有涉及。對那些與自己政見相左的大臣,荊公在書里大加筆伐,直把他們人性的黯黮和自私統統暴曬在陽光之下,讓人讀后,有當眾被撕掉衣服的感覺。對皇帝,荊公也絲毫不客氣,揭露了他在變法前和變法后的懦弱和膽怯,致使變法付之東流,令人痛心。 《日錄》一書,荊公后來是想付之一炬的,他認為,當今是沒人讀懂這部書的,后世也不好說。與其沒人讀懂,那還讓它留在這個世上干什么呢? 荊公的女婿蔡下勸阻了他,說:“不要燒,我保存它。”建中靖國初年,諫官陳瓘在蔡下處見到了這部書,旋即向朝廷彈劾蔡下,說他“遵私史而壓宗廟”。蔡下隨以此罪名被罷官。 在金陵的這些日子里,荊公還是抱有幻想的。他想著,突然有一天,朝廷的圣旨到了,仍讓他回朝廷主持政事。 P1-3
味象 作者簡介
張曉林,河南杞縣圉鎮人。《大觀》雜志社社長兼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理事,青海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開封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開封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先后獲全國第八屆書學討論會優秀論文二等獎、河南省第二屆“杜甫文學獎”、全國第七屆小小說“金麻雀”獎榜首等。作品多次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散文選刊》《作家文摘》《讀者》等名刊選載,入選《中國當代小小說大系》等各種選本100余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