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倭國時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397223
- 條形碼:9787544397223 ; 978-7-5443-9722-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倭國時代 本書特色
1. 立足世界的史觀: “日本”不是孤立形成的國家,而是在與世界各國不同文化的互動中形成了自我的形象與特點。分析中國的朝貢體系、朝鮮半島上的戰亂、東南亞國家的海洋特質對日本誕生產生的影響。通過剖析東亞各國的神話故事和史書文獻把我們帶回孕育日本的奇妙文化環境。
2. 日本形成國家的過程:日本奇幻曲折的建國之路、真實的日本如何被構建起來。這種構建給如今的世界格局和歷史發展帶來了什么的影響。
3. 刷新對中國古代印象的認識 :在日本的歷史中更深刻的理解古代中國對整個東亞有怎樣的政治輻射力?朝貢體系的具體流程是什么樣的?中國古代的史學記錄有多少是真的?在這本書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日本,還可以看到我們不了解的中國。
4. 作者權威:作者岡田英弘是享譽世界的蒙古學學者、東洋史學泰斗。日本第三代“蔑視派”學術領袖,對日本傳統史學進行挑戰與創新。曾獲得印第安納大學阿爾泰獎(PIAC金獎)、日本學士院獎等。代表作品有《倭國時代》《世界史的誕生》《日本史的誕生》等。
5.什么才是真正的歷史?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只是一段混雜著神話和各種記錄的遠古歷史,更是一種看待歷史的全新視角。它讓我們看到,我們有時深信的一些原則,例如“民族”和“國家”的觀念、史書所記錄的“事實”,其實都是被想象出來的,當我們追溯足夠遠的歷史,就會發現我們今天所捍衛的一些不容置疑的價值,都是脆弱的幻覺。
倭國時代 內容簡介
想要了解日本建國以前的列島狀況,必須活用當時的文獻資料。但是,這些文獻資料也存在很多誤解。在《倭國時代》中,岡田英弘教授通過分析中國大陸的政治動向對日本列島產生的影響,具體闡釋了《魏志倭人傳》和《日本書紀》的內容和構造,并站在世界史的角度,為大家描繪從倭國王家的成立到日本建國期間的倭人的真實社會環境。
20 世紀后半葉,有些日本人才開始對曾經深信不疑的單一民族神話進行反思,才明白“我們以為的日本,其實不過是被人為提純后的日本”。《倭國時代》探討的正是日本文明的誕生與大陸的關系。其實,岡田在他的研究之中,有意將“倭國”與“日本”這兩個概念加以區分。對“大和民族”這個概念持一種否定的態度。
倭國時代 目錄
序
編者序 “倭國”的歷史意味著什么
**章 走進日本古代史 / 001
從日本古代史到世界史 / 002
馬來王族與日本皇室 / 005
《馬來紀年》的“神代卷” / 007
海神之宮 / 011
馬六甲的神武天皇 / 013
建國的實況 / 016
危機造就國史 / 018
古代日本的復原 / 022
第二章 何謂《魏志·倭人傳》 / 025
《魏志·倭人傳》的性質 / 026
所謂“用漢字書寫” / 028
書籍的政治性 / 031
貫通“正史”的原則 / 034
在《三國志》被認作正史之前 / 037
司馬懿與卑彌呼 / 039
對晉朝而言的《倭人傳》 / 043
那么,“倭國”的位置是 / 047
第三章 《日本書紀》的構造 / 051
從《日本書紀》看皇位去向 / 052
舒明天皇與皇極天皇 / 056
白村江戰敗 / 060
天武天皇的國史編纂 / 062
“萬世一系”的“現象” / 065
天皇的祖先們 / 069
謎之女帝 / 073
被改寫的譜系 / 076
天武天皇的血統 / 080
第四章 初代的倭國大王 / 081
傳說的時代 / 082
與海洋關系密切的天皇 / 084
沒有主人公的《應神天皇紀》 / 088
皇居、陵寢不明 / 094
不存在的東征? / 096
創業的君主——仁德天皇 / 098
隼與鷦鷯 / 100
圍繞皇位繼承權的戰爭 / 102
倭王武的表文 / 105
第五章 大和朝廷并不真實存在 / 111
被創造的“大和朝廷” / 112
崇神天皇其實是草壁皇太子 / 116
辜負丈夫的間人皇后 / 119
稻城的悲劇 / 121
《日本書紀》編纂的贊助者 / 125
不孝的熊襲王女 / 127
草薙劍 / 129
神武天皇的出現 / 132
無意義的九州說、畿內說 / 137
第六章 《古事記》與《三國史記》 / 141
《古事記》比《日本書紀》更古老嗎 / 142
奇怪的《古事記》序文 / 144
《日本書紀》中不存在的出云神話 / 146
完成于平安朝 / 149
太安萬侶的后裔 / 151
《三國史記》的由來 / 155
王室譜系的偽作 / 158
何時起為“歷史時代”? / 160
第七章 中國塑造了亞洲 / 165
古代中國可喻為歐盟 / 166
公元前一世紀的倭人 / 167
朝貢的情景 / 169
皇帝個人的名譽 / 172
朝貢不是貿易 / 175
城市國家的出現 / 177
綜合商社:中國 / 179
誰是中國人 / 182
樂浪郡的誕生 / 184
南海的貿易通道 / 187
第八章 從奴國到邪馬臺國 / 191
......
第九章 謎之四世紀 / 215
......
第十章 日本的誕生 / 239
......
倭國時代 節選
稻城的悲劇
有關大和朝廷皇室內斗的第三個故事,就是《垂仁天皇紀》中的“狹穗彥叛亂”。
垂仁天皇與皇后狹穗姬生下了譽津別皇子。天皇很疼愛這個皇子,常讓其伴隨左右。可是直到皇子長大,還是不能開口說話。 皇后的同母兄狹穗彥王對狹穗姬皇后說:“兄長和夫君你和誰更親近呢?”皇后下意識回答道:“與兄長更親近。”狹穗彥說:“當女人的容顏衰老后就會失寵,這樣下去你就完了。如果我當上了天皇,你豈不是一生安心了嗎?為了我把天皇殺了吧。”便將短刀交給了皇后。
在來目的高宮,天皇枕在皇后膝上午休。皇后覺得這正是刺殺天皇的好時機,但又沒有勇氣下手。想到這里,眼淚就落到了天皇的臉上。天皇睜開眼睛,說道:“我剛剛做了個夢,錦色的小蛇繞著我的脖頸,狹穗那邊下起大雨,淋濕了我的臉。這是什么征兆呢?”皇后連忙跪下,坦白了兄長的陰謀,說道:“錦色的小蛇是兄長給我的短刀,傾盆大雨正是我的淚水。”天皇說道:“這不是你的過錯。”并立即出動軍隊討伐狹穗彥。狹穗彥也集結軍隊予以防衛,堆起稻子做成臨時的城堡。這座城堡極其堅固難以攻破。它也被稱為“稻城”。 一個月之后,狹穗彥依然沒有投降,皇后很是傷心,說道:“若是兄長死了,我便無顏面對天下。”于是皇后抱著譽津別皇子走進稻城。天皇要求狹穗彥交出皇后和皇子,但沒有得到回應,于是天皇便放火燒了稻城。皇后把皇子抱了出來,說 :“如果不能為我和皇子赦免我的兄長,我便去死。”大火熊熊燃起,稻城坍塌,狹穗彥兄妹在城中死去。 譽津別皇子 30 歲的時候,雖然長了很長的胡子,但僅僅會像嬰兒那樣啼哭,從來也不說話。有一次,天皇站在大殿前,譽津別皇子在旁邊。碰巧這時有白鳥從天空飛過,皇子仰頭看向白鳥說道:“那是什么啊?”天皇大喜,說:“有沒有誰能捉到那只鳥呢?”鳥取造之祖天湯河板舉說:“我定會將它抓來。”天皇說:“如果你能把這只鳥捉來,我一定會重賞于你。”因此,天湯河板舉向著白鳥飛走的方向追過去,一直追到出云國才抓到了它,還有一種說法是在但馬國抓到的。天湯河板舉帶著白鳥回來,譽津別皇子一邊逗弄著白鳥,一邊滔滔不絕地說著話。因此,天皇重賞了天湯河板舉,賜予他“鳥取造”的姓氏,另外還建立了鳥取部、鳥養部和譽津部。《垂仁天皇紀》中的故事可以分為狹穗彥兄妹的故事和譽津別皇子的故事兩部分。這本來就是分開的兩個故事。 總而言之,狹穗彥、狹穗姬的故事意欲表明皇后的同母兄沒有皇位繼承權,這使人聯想到皇極(齊明)天皇和其同母弟孝德天皇的皇位繼承情況。舒明天皇死后,皇位從其妻子皇極(齊明)天皇手中傳到了皇極(齊明)天皇的同母弟孝德天皇手中。舒明天皇的親生兒子天智天皇、天武天皇和孝德天皇之間夾雜的并不和諧的氣氛被遮蔽,不經意間露出的不和諧跡象只有孝德天皇被拋棄而死的情節。《日本書紀》的編撰者們必須要主張孝德天皇的即位是不合理的,但因此他們的良心受到了譴責,所以編造了狹穗彥、狹穗姬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素材其實是別有深意的,其中蘊含著“稻作禮儀”。狹穗彥、狹穗姬兄妹名字中的“狹”(サ〔sa〕)意味著“稻之精靈”。從秧田剛剛移植到大田時的水稻秧苗叫“早苗”(サナエ〔sanae〕),插秧前迎田神的儀式叫“早降”(サオリ〔saori〕),插秧的少女叫“早乙女”(サオトメ〔saotome〕),插秧后送田神的儀式叫“早上”(サノボリ〔sanobori〕),將插秧的月份叫作“五月”(サツキ〔satuki〕),那時連綿的淫雨叫“五月雨”(サミダレ〔samidare〕),全部都有“サ(sa)”。所以,狹穗彥和狹穗姬的“狹穗”(サホ〔saho〕)也就是所謂“稻靈之穗”。在秋收之前,從大田中割下一株水稻作為田神的附體,這就是“狹穗”。擁有“狹穗”這個名字的兄妹在稻堆中被燒死,正象征著秋收后“送田神祭”的儀式,這與現在“火節”(左義長祭)中把“正月神”附體的門松和輪飾放入火中送神有著同樣的意義。總之,垂仁天皇的皇后及其兄長都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但譽津別皇子的故事的含義就與這完全不同了。
之前說過天智天皇的皇后是天皇親手消滅的異母兄古人大兄皇子的女兒,叫作“倭姬王”,但她與天智天皇沒有子嗣。之后天智天皇又與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大臣的兩個女兒結婚,姐姐遠智娘生下了大田皇女、持統天皇、建皇子,妹妹侄娘生下了御名部皇女和元明天皇。建皇子生于古人大兄悲劇發生的 6 年后 — 651 年,但他是個不能講話的啞巴。658 年,年僅 8 歲的建皇子就死去了。祖母皇極(齊明)天皇特別喜愛這個孫子,因此感到心慌意亂,命令群臣:“我死之后一定把我和我的孫子葬在一起。”并且作了一首歌 : 今城なる 小丘が上に
雲だにも 著くし立たば
何か歎かむ(その一)
射ゆ鹿豬を つなぐ川上の
若草の 若くありきと
吾が思はなくに(その二)
飛鳥川 みなぎらひつつ
行く水の 間もなくも
思ほゆるかも(その三) 今城的小山丘上,
還飄著朵朵云彩,
為何要嘆息呢?(其一)
追尋被弓箭射中的鹿和豬的足跡來到河邊,
那個孩子也像這青草般稚嫩吧,
我真是想不到啊!(其二)
飛鳥川的水漲起來了,
就像這不斷流逝的川水,
我依然總是想起那個孩子啊!(其三)
皇極(齊明)天皇自始至終在悲泣中吟唱這首歌。
這一年冬天,她去了紀伊溫泉,又思念起孫子建皇子,感到傷悲,隨口吟唱道: 山越えて 海渡るとも
おもしろき 今城の中は
忘らゆましじ(その一)
水門の 潮のくだり
海くだり 後も暗に
置きてか行かむ(その二)
愛しき 吾が若き子を
置きてか行かむ(その三) 即便我翻過高山,渡過大海,
經歷奇妙的旅程,我依然不能忘記,
建皇子還在時的今城啊!(其一)
在水門的激流中,乘著舟前往紀州,
因為這灰暗的心情,
把建皇子拋在身后便下了船(其二)
我那可愛的孩子啊,
把他拋到身后就走了么?(其三) 她又命令秦的大藏造萬里:“不要忘記把這首歌傳唱給后世。”
以上就是《齊明天皇紀》中的記述。如果能看懂這個也就會明白了吧,譽津別皇子能開始說話的這個故事是為了悼念薄命而終的建皇子,為了讓他此生未能被滿足的愿望得以在古老的大和朝廷實現而書寫的,這也是 7 世紀的政治現實在被編纂歷史中的投射。
倭國時代 作者簡介
作者:
岡田英弘,1931年生于日本東京都。日本“蔑視派”的代表學者。畢業于東京大學文學系。1957年,憑借《滿文老檔》的研究獲得日本學士院獎。現任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其研究范圍十分廣泛,涉及中國史、蒙古史、滿洲史等。 譯者:
蔡暢,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研究生,華東師范大學法學碩士(2016),曾赴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國際社會科學府交換留學(2015—2016),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政治與外交、中日關系、東亞國際關系等。在《韓國研究論叢》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參譯《冷戰后日本社會保障制度研究》。
鄒仲蘇,臺灣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研究方向:臺灣史,東亞與東南亞研究。曾在中國港澳臺地區、英國與日本舉辦的學術會議發表論文多篇,并有文章多篇刊登于《澎湃新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