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西北哲學講壇(2019)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5160
- 條形碼:9787520375160 ; 978-7-5203-751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北哲學講壇(2019) 本書特色
本書匯集的是國內頂級哲學專家2019年在西北大學哲學學院所作報告的部分記錄稿。專家們的精心準備和不辭勞苦,不僅使當時聆聽的院內外師生受益良多,而且也給廣大讀者提供了時間機會。 西北大學哲學學院決定將國內外專家所做的哲學學術報告集正式出版,這不僅對于自身,而且對于全國哲學學科的發展,都是一件好事。多年來,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重點高校都出版過學術報告集,在廣大青年學子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于哲學普及和人文通識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
西北哲學講壇(2019)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2019年哲學學院組織的高層次報告, 已經做客的報告人有趙敦華教授、陳凡教授、汪信硯教授、蓋建民教授、強乃社編審等。具體篇目有: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方法論前提、歷史唯物主義中的空間化問題、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構建何以可能, 新中國科技哲學的學科建構與創新發展、黑格爾哲學的當代性與中國性、新生命哲學與生活世界經驗等。
西北哲學講壇(2019) 目錄
馬克思主義哲學
《資本論》與現代性問題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方法論前提
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中的空間化問題
馬克思政治哲學的構建何以可能
中國哲學
莊子的兩個夢
《易經》的“易”與“易道”
外國哲學
西方早期近代哲學幾個基本問題——解讀霍布斯、斯賓諾莎和洛克
批判性思維和創新
知識論視野下的”理解
今天我們應當如何做哲學
黑格爾哲學的當代性和中國性
科學技術哲學
新中國科技哲學的學科建構與創新發展
新生命哲學與生活世界經驗
科學與社會秩序共生的理論探討
生態文明呼喚一種高生商的生態人
倫理學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倫理學基本問題及其范例
后記
西北哲學講壇(2019) 節選
《西北哲學講壇(2019)》: 現在有一個問題,物化的世界觀真的揭示了世界本來的面目嗎?這是我們理論研究要思考的。如果物化的世界觀過于簡單化、過于經驗化,那我們就要去批判,就需要批判理論,揭示出這個東西的本來面目,這時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實踐世界觀就出場了。那么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實踐觀是怎么認為的呢?馬克思主義實踐的世界觀認為這個世界其實不是由物構成的,這個世界其實是由社會實踐活動構成的。這里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所要表達的是:物的背后更豐富的內容,這個更豐富的內容就是實踐的內容。這個內容是什么?其實是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個表現。這個物是社會實踐活動的載體,要么是社會實踐活動的前提,要么就是社會實踐活動的對象,要么就是社會實踐活動的結果。我們這個樓難道就是經驗上的樓嗎?不是,我們這個樓是西北大學哲學學院的一個教室,是師生進行社會實踐、進行學習的一個場所,但是我們卻看不到這個場所。如果說這是樓,那么就錯了,這是物化意識。因此不是馬克思主義把這個問題講復雜了,實際上馬克思主義講的是正確的。社會實踐的世界觀必須要把世界理解成社會實踐活動,世界是由社會實踐活動構成的,不是由物構成的。這是對中國傳統的“事”的世界觀的發展,“事”的世界觀只是在講個人之事,馬克思主義是講社會實踐的大事。這也是對西方的那些世界觀的一個發展。如果個人受到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嚴格訓練,那么其看世界應當看到的是一個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所有直觀看到的具象都是經驗之物,不管是人還是物,是河還是樹,抑或其他什么,都應當被理解為社會實踐活動中間的一個要素,因此這就是具象背后更為豐富的東西。還要說明的是,更為豐富的東西其實是它本來的內容,不是添油加醋的東西。如果物化地去看它,那么個人的世界觀只是經驗主義,其世界觀是物化的世界觀,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么1845年之后馬克思就不再談論經驗之物了。大家有沒有見過馬克思直接談人、樹、一臺機器、一棟房子?沒有。對馬克思來說,機器已經不再是機器了,機器是經驗之物,我們每個人看到的都是機器,可是在《資本論》中哪有機器這個概念,機器是個經驗之物。馬克思把它發展成什么?是資本,叫固定資本。對于這個問題,大家一定要理解,你說它到底是固定資本還是機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認為,任何一臺機器,如果它真是機器的話,它一定不會在角落里面,在角落里面的是一堆廢鐵,說它是機器那就冤枉它了,因為這真的不是機器;凡是能看到的機器一定是在工廠中間,機器是運行狀態的機器,是在特定生產活動中的機器,它一定叫固定資本。我們永遠不可能發現一臺機器在工廠中間,它只是完成了機器的內容,而不完成固定資本的內容,這就是把機器放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間來理解的一個結果,所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什么會寫出《資本論》來,為什么不會寫出一臺機器論?剛才我說的“機器論片段”這個翻譯是不對的,這是西方學者翻譯的。我們國內的翻譯是“固定資本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個是準確的,這是體現馬克思主義研究水平的一個標題。從西方學者的這個標題中可以看出西方學者永遠理解不了馬克思主義,居然叫“機器論片段”。那不是“機器論片段”,是“固定資本論片段”。國內翻譯的標題是對的,《全集》**版中根據俄文版翻譯過來的就是“固定資本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現在我們可以做一個小結,什么是唯物史觀?什么是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就是一種世界觀,如果受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嚴格訓練,如果我們真正地理解了歷史唯物主義,那么我們的眼里將不再有單一經驗之物,而將出現具有社會實踐過程性的東西,由此才能夠揭示出它非常深刻的內容。任何一種解釋都會用自己獨特的眼光來注解看到的經驗之物,馬克思主義就是以這樣一種獨特的眼光來看待經驗之物的。就比如說存在主義,它也用它的角度來看待經驗之物,就是把現實中間的東西當作人的存在的缺失或者喪失等,這總是從單一的角度出發,其實可以對比一下,哪一種解釋更加到位。當然我們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那就要更深刻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它講的世界觀到底是什么?只有具備這樣的世界觀,我們才能真正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工作者,所有的問題只有放在這個平臺上來加以理解,我們才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闡釋現實。比如說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我們國家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的,這個問題跟我們的世界觀連在一起。有的人不能理解為什么新中國70年的成就、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下取得的。恰好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曾經經歷了“文革”的挫折,也曾經歷了不斷探索,以及改革開放之后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 ……
西北哲學講壇(2019) 作者簡介
張學廣教授為西安郵電學院人文社科學院院長、教授、北京大學西方哲學博士,兼任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從1988年開始從事西方哲學教學、研究和翻譯工作。曾經在《哲學譯叢》、《國外社會科學》、《天津社會科學》、《陜西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等刊物發表若干學術譯文,出版譯著《綠色世界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語詞和對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語言與哲學問題》(即將由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具有很好的翻譯經驗和水平。譯者長期從事分析哲學研究工作,已出版分析哲學著作《維特根斯坦:走出語言囚籠》(遼海出版社1999年)、《維特根斯坦與理解問題》(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分析哲學論文若干篇。本著作又屬于其長期從事的分析哲學,翻譯起來比較得心應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