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反對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51904
- 條形碼:9787229151904 ; 978-7-229-15190-4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反對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導論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部分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論述了當今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矛盾的歷史形成和主要特征, 第二部分對資本主義全球化問題進行了討論, 第三部分探討了資本主義危機的可能解決方案。入選本書的19篇文章全部由世界頂級馬克思主義學者寫作而成, 雖然篇幅短小, 但是分析視角獨到、見解新穎, 涉及到全球化、民族國家、貨幣和金融、沖突和戰爭、技術變革、環境問題、階級斗爭、經濟危機、第三世界中的資本主義、以及超越資本主義等關鍵問題。本書清晰闡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理解、分析和解決當代資本主義內在危機和矛盾方面的獨特優勢, 指出馬克思提出的共產主義方案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唯一出路, 對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較大意義。
反對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導論 目錄
叢書總序1
譯者序1
致謝1
導言
阿爾弗雷多·薩德-費洛1
**部分 資本、剝削和沖突
1. 價值、資本和剝削
阿爾弗雷多·薩德-費洛29
2. 所有勞動都創造價值嗎?
西蒙·莫恩46
3. 資本主義經濟中作為貨幣的貨幣和作為資本的貨幣
科斯塔斯·拉帕維查斯64
4. 資本主義競爭和利潤分配
迭戈·格雷羅79
5. 勞動市場之辯
本·凡恩89
6. 作為階級斗爭的技術變革
雷斯·萊維道102
7. 資本主義、自然和階級斗爭
保羅·伯克特116
第二部分 全球資本主義
8. 資本主義史
邁克爾·佩羅曼131
9. 全球化和國家:資本的權力在哪里?
艾倫·梅克森斯·伍德140
10. 金融資本和工業資本:一個新的階級聯盟
蘇珊娜·德·布朗霍夫
156
11. 戰爭、和平和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是和平的先驅,還是世界和平的*大
威脅?
克里斯托弗·克萊默167
12. 理解第三世界中的資本主義
伊麗莎白·多爾180
13. 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和全球化
約翰·威克斯193
14. 全球化和資本下的蘇聯生產模式
西蒙·克拉克205
第三部分 資本主義危機和大衰退
15. 資本積累與危機
保羅·贊瑞巴卡221
16. 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與戰后美國經濟
弗雷德·莫斯利233
17. 階級斗爭在哪里?
約翰·霍洛韋247
18. 超越資本主義:馬克思方案的充分性
邁克爾·萊博維茨259
19. 走向自由人聯合體:共產主義社會
帕萊什·查托帕迪亞272
作者簡介286
索引291
反對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導論 節選
導 言 阿爾弗雷多·薩德-費洛 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世界各地……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它們被新工業排擠掉了……這些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舊的、靠本國產品來滿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極其遙遠的國家和地區的產品帶來滿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謂的文明,即變成資產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 一、資本主義和前資本主義 與1848年相比,《共產黨宣言》的鐘聲在今天聽來甚至更真實。19世紀資本主義的主要特征,在21世紀初表現得更為明顯,甚至有更強勁的發展。例如,貿易、生產和金融的國際化,跨國公司數量的增加,媒體革命、西方文化和消費模式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等等。 我們所處時代的其他特征,在《共產黨宣言》中也早有描繪。在21世紀初,各主要大國依舊通過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手段統治著世界,當下他們的信條受到了新自由主義傳教士們的大肆鼓吹。他們沿著祖輩們的足跡,從維多利亞帝國主義的“三位一體”中汲取力量:上帝、大英帝國資本和皇家海軍。如今,這些福音傳教士唱著人權和消滅貧窮的高調,但是他們的信仰卻另有所寄,寄存于版權法的神圣條文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的章程規定中。他們奔走于全球各個角落,不論在那些名不見經傳的五星賓館中會歷經多少不為人知的磨難,仍然不厭其煩地鼓吹向華爾街和美國政府臣服。他們絕不接受任何人說不。起初,他們會把當地人的執拗解釋為無知或者腐敗,繼續加以冷嘲熱諷。但是,即使是圣人的忍耐也是有限的。*后,可能就需要采用經濟、外交和其他形式的壓力。極端情況下,美國白宮可能會被迫使用炸彈讓敵人繳械投降,從而把另一個國家轉變成麥當勞文化的安全島。 盡管如今我們擁有快速便捷的汽車、移動電話和因特網,但是150年以來,似乎人類世界終究沒有變得面目全非。即使馬克思為理解當代資本主義提供了深刻洞見,但是他關于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未來的主張又如何呢?蘇聯集團的解體、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世界各地左派組織的內爆,確實佐證了馬克思是錯的? 本書的所有作者對此持有不同見解。《反對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導論》詳盡闡述了當代資本主義的結構特征和主要缺陷,以便證實我們對于資本主義作為一種制度的不同見解。第1、2、3章指出,馬克思的價值理論為我們理解當代世界提供了深刻洞見,包括對工人的剝削、企業權力的來源,以及不斷惡化和極端化的過度消費和普遍貧困。第5、10、17章指出,不但仍然存在著不同階級,而且在我們周邊的階級斗爭現象依然活躍,這一點毫不夸張。 第4章和第6章表明,從根本上來看,驅動技術變革的并非是人們生產更低價格、更好質量或更多用途的產品的迫切要求,而是創造利潤和控制社會的資本主義規則。第8章回顧了歷史上的資本主義驅動力,第7章論證了資本主義對地球生態平衡的危害。環境可持續性要求成本和收益必須有非常長遠的核算期間,而資本主義卻是建立在短期合理性和利潤*大化的基礎之上。必須正視這一社會制度,以便保持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繼續生存的可能性。 第9章到第16章質疑了當代思潮的其他一些謬論,包括資本主義促進了民主、世界和平以及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平等,每一筆債務都必須償還,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且毫無疑問是有益的,民族國家無能為力,經濟危機可以消除等等主張。*后,第18章和第19章認為,資本主義既不可持續,也不可取。我們認為,共產主義的正當性不僅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之上,而且尤其是建立在人的基礎之上。我們的大部分爭論都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顯而易見的東西往往必須被反復證明,直到它對大多數人來說變得不言而喻。 本書還質疑了對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的本能反應,即“別無選擇”(TINA)這一陳詞濫調。“別無選擇”觀點的主要擁護者包括貪婪的自由市場主義者、過早衰老的“第三條道路”哲學家、妄想性經濟學家、機會主義政客、腐敗的官僚、破產的記者和其他亡命之徒。他們宣稱,從基因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天生貪婪,資本主義是自然的法則,跨國資本之路通常來說是正確的,當它出現差錯時,采取非侵入式管制是可能的。他們的爭論是,資本主義社會,即使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只是近代才出現的,也將永遠存在,市場的勝利應該受到夾道歡迎,因為它既不可避免,也有利于所有人。他們信誓旦旦地向我們保證,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指日可待,只要我們的褲腰帶再稍微勒緊一點點就夠了。 在此類欺騙行為的推動下,大多數生活領域日益走向市場的趨勢在過去20年里已經合法化。富有國家主要通過抨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建立的社會保障體系來實現這種合法化進程。數以百萬計的工人被迫從事低收入、不穩定的工作,公共服務的供應受到削減,收入和財富的分配格局出現不利于窮人的變化。貧窮國家的國家發展戰略幾乎全面崩潰。在美國政府的引導下,所謂的發展中世界已經步入一個黯淡的“調整期”。 在這些國家,高息外債和新自由主義政策專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美國財政部的監控下,強化了低預期和政策一致性(policy conformity)。*近的經驗充分表明,新自由主義肆意踐踏世界各地窮人的成就、生命和希望,常常導致災難性后果(參見下文)。 盡管人們一再聲稱歷史已經死亡,或者更確切地說,重大的社會和政治變革再也不可能了,但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計劃一直面臨著艱巨的挑戰。由于不同原因,它在世界各地遇到各種合法性問題。在美國,盡管國民收入不斷增長,但工資卻持續下降;在西歐,高失業率和停滯不前的生活水平引發的社會沖突愈演愈烈;在日本,經濟危機的陰霾遲遲不能散去。它不得不應對蘇聯集團的社會和經濟崩潰,不得不應對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等地區反復發生的金融危機和國際收支危機。它還不得不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和政治崩潰作出解釋,不得不面對世界各地頻繁發生的戰爭和前所未有的恐怖主義活動。*后但并非*不重要的一點是,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在各地都面臨著深刻的幻想破滅,特別是在阿根廷、厄瓜多爾、印度尼西亞、墨西哥、以占區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占領了阿拉伯國家的一些地區,除了1979年歸還給埃及的西奈半島之外,其他地區至今仍然被以色列占領。然而,國際社會并不承認以色列對這些地區享有合法主權,因而稱這些地區為被占領地區或以色列占領區,簡稱“以占區”。——譯者注和韓國,更是遭到強烈抗議和大規模抵抗。 在這個背景下,近期的“反全球化”或者“反對資本主義”抗議運動之所以重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從范圍來看,它們是全球性的運動,涵蓋了以前單獨開展的各類運動。這樣,它們自這個時代以來首次對資本主義的系統性特征提出質疑。其二,它們強有力地揭示出當代資本主義的慘淡軌跡。盡管這些運動*初被邊緣化,但是隨著薩帕塔主義(Zapatista)造反運動、“禧年2000”債務運動以及導致世界貿易組織(WTO)西雅圖會議陷入停頓的對峙等事件的發生,它們突然變得引人注目起來。這些新運動已加入各個大陸的聲勢浩大的群眾示威活動,公然表明它們反對包括制藥巨頭和試圖強迫世界食用轉基因農作物的這些跨國公司的壟斷做法。它們向專利法發起挑戰,與其他形式的“企業貪婪”發生沖突,導致了對殼牌(Shell)、耐克和其他公司的抵制運動。這些運動還把鎮壓性政權(例如緬甸的軍事獨裁)作為目標,并展示出國際團結(例如與薩帕塔主義者和巴西無地農民的團結)。 盡管這些運動的發展勢頭迅猛,但它們仍然是碎片化的運動。不同的運動組織,以不同的方式追求截然不同的目標,偶爾還會相互之間發生沖突。缺乏共同的行動計劃,會妨礙到它們挑戰現有制度和做法的能力。幾個壓力團體,包括環保、和平、婦女、男同性戀、女同性戀、反對種族主義和動物解放等運動、國際團結組織、工會、左翼政黨和其他組織,大力捍衛它們自己的自主權,有時允許部門利益遮蔽它們相互之間的互補性。盡管有這些限制,但是政治上成熟、組織上靈活和互聯網的大量使用,使得新運動不斷擴大。此外,它們往往能夠超越對非政府組織、工會、政黨和其他左派機構有束縛作用的規則、習慣和慣例。它們近期的一些成功表明,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著不滿情緒,為在不同層次上討論替代方案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反對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計劃及其破壞性影響的持續對抗,在所難免。或許更重要的是,以前通過工會和左派政黨傳播的反對資本主義情緒,很可能已經找到了新的出路。如果情況屬實,這一轉變將對政治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反對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導論 作者簡介
本書主編為英國的阿爾弗雷多·薩德-費洛(Alfredo Saad-Filho),他是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發展研究系政治經濟學教授,著有《馬克思價值觀:當代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倫敦:勞特利奇出版社,2002年出版)等書。 本書譯者魏南海,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師,助理研究員,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博士生,從事翻譯17載,翻譯各類文獻資料數百萬字。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