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上海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發展藍皮書(2019—2020)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34110
- 條形碼:9787552034110 ; 978-7-5520-341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發展藍皮書(2019—2020) 內容簡介
本稿系課題的相關成果, 按照十數個上海重點產業, 即電子信息制造業、化工產業、會展業、民用航空裝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物醫藥產業、新型材料產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 從總體水平、產業國際表現、價值鏈提升、增長驅動等幾個方面對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予以了指數化研究, 并對產業發展的路徑、對策提出了建議。
上海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發展藍皮書(2019—2020) 目錄
牽起長三角、鏈接太平洋: 疫后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產業國際競爭力的
再思考(代序)/1
“雙循環”戰略下提升上海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新路徑/1
2019—2020年全球重點城市圈產業發展研析/28
戰略新興領域
2019—2020年上海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47
2019—2020年上海新材料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79
2019—2020年上海電子信息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報告/101
2019—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128
2019—2020年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158
關鍵產業領域
2019—2020年上海民用航空裝備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183
2019—2020年上海化工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227
服務支撐領域
2019—2020年上海會展業國際競爭力報告/251
2019—2020年上海航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報告/267
特別篇
2019—2020年上海智能制造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289
致謝/340
上海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發展藍皮書(2019—2020) 節選
一、 危中有機,“雙循環”戰略下中國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環境分析 (一) “雙重”疊加下復雜多變的全球經濟新環境 2020年年初至今,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對經濟全球化帶來了百年未遇的重大沖擊,也對正在謀求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經濟外部條件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盡管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重回正常的生產與生活軌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好的經濟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0年10月13日公布“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20年世界經濟將萎縮4.4%,比今年6月的預測數據上調了0.8個百分點,并預計2021年增長率將反彈至5.2%,比6月份預測低0.2個百分點。IMF預測發達經濟體今年將衰退5.8%,其中美國經濟將衰退4.3%,歐元區經濟衰退8.3%,英國經濟衰退9.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將衰退3.3%。中國將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預計今年增長為1.9%,明年將達到8.2%。IMF指出,“中國的復蘇速度快于預期”,稱在4月初大部分地區重新開放后,經濟活動正常化的速度快于預期,在強勁的政策支持和出口彈性的支撐下,第二季度GDP出人意料地出現了正增長。但“全球經濟正從危機深淵中恢復,所有國家現在都將踏上‘漫長的攀行之路’,這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漫長、坎坷而充滿不確定性,且極易出現倒退”(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中央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與國際大循環相互促進”,指引了中國發展的新戰略方向。 1. 發達國家強化“閉環”競爭政策干預,企業全球化組織生產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截至2020年11月,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5000萬例。“新冠病毒很可能會像艾滋病毒那樣,演變為一種地方性流行病。”(WTO)各國目前都處于重啟經濟和封鎖抗疫的“膠著”狀態。這次新冠病毒疫情促進了抗病毒疫苗和藥品研發的國際合作,但也出現了國際競爭的局面。疫后,高新技術將呈現競爭和保護態勢。在決定國家生存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關鍵領域,發達國家將構筑保護性的研發體制,強化其自身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全球主導力,這不僅會體現在公共科學技術領域,而且包括企業研發領域。當前各國建立獨立的科技生態系統和操作系統,進入“關鍵科技”競爭分化的時代。美國以對抗者姿態對待技術交流和經貿關系已經處于不可逆轉的格局,不僅僅是美國,歐洲對美國在貿易摩擦中的態度也表示一定程度認同。2019年2月,德國經濟和能源部發布《國家工業戰略2030》,強化德國在關鍵技術和突破性創新方面的主導能力,體現出鮮明的提升工業增值鏈閉環性的趨勢。歐盟和日本分別在2019年3月和5月出臺外商投資安全審查的法案(如《歐盟外資審查框架法案》、日本《外匯及外國貿易法》),旨在加強防范關鍵領域的技術外流。以美國為例,中高端制造業回流的主要因素不僅在于成本的改善,更在于其希望構建創新體系、科技優勢以及對整體價值鏈的控制力,高新技術領域經貿關系則會陷入全面政治化的態勢,疫后逆全球化思潮的陰影似乎有所強化。這些不僅沖擊著跨國供應網絡,而且將對科技創新的國際合作帶來難以逆轉的破壞。面對工業生產基地的“回遷”和新增生產能力的“回流”,重塑本國產業價值鏈的生產項目將獲得更多重視。 全球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的態勢進一步增大了經濟下行的壓力,放大了近兩年來中國面臨的貿易、投資和國際合作壁壘的負面影響。世界市場的收縮,尤其是美國對華高新技術產業的抵制和打壓,給中國開放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帶來了巨大挑戰。但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依托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已成功地實現了現代產業體系的全面建設,從接軌國際市場起步,逐步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直至形成產業出口優勢,并形成在全球經濟增長格局中具備領先地位的產業增長點。這個轉型歷程不僅給中國帶來了發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優勢的機遇,也為全球價值鏈產品多樣化發展與價值鏈多元要素配置的優化帶來新機遇。 中美貿易糾紛以來,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逆轉”態勢已經不容置疑,經貿關系“政治化”的復雜態勢與美國對抗型對華政策的公開化仍在繼續發酵,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高技術產業跨國供應鏈的隱形壁壘、技術合作的脫鉤將成為中國外部市場環境的“新常態”。2018年中美貿易在“301條款”問題上的紛爭,是美國在全球化推進過程中“逆全球化”思潮的集中反映。中國產業對外開放的外部環境從未像今天這樣嚴峻,美國自從開啟“301調查”開始,對華采取了一攬子限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關稅壁壘,并構建了多個違背多邊貿易自由化原則的貿易協定規則,兩年來頒布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貿易禁令和針對企業的實體清單,雙邊經貿已經從合作轉向封鎖,遏制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意圖充分暴露。
上海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發展藍皮書(2019—2020) 作者簡介
湯蘊懿,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新經濟與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