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鄒韜奮研究(第八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71295
- 條形碼:9787542671295 ; 978-7-5426-712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鄒韜奮研究(第八輯) 內容簡介
《鄒韜奮研究(第八輯)》是“鄒韜奮研究”系列圖書的第八輯。本輯的主題是三聯書店的歷史、經營管理和市場策略。共收文稿27篇,大致從鄒韜奮先生創辦生活書店并完善其管理制度,生活書店的企業文化,生活、讀書、新知三家出版機構的相互合作和聯合,鄒韜奮對書店的經營理念,以及鄒韜奮先生在文化和新思想上的普及工作等幾個方面展開。 本輯在內容上相對集中,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對于出版經營的思考,對現代出版業有著借鑒和實踐意義,也是對鄒韜奮思想研究的重要內容。
鄒韜奮研究(第八輯) 目錄
(1936-1939)
戰爭年代生活書店內部管理制度之完善
(1938-1939)
“以價值觀為基礎的文化”:生活書店企業文化新探
——基于《店務通訊》與《會議記錄》的考察
韜奮:文化出版企業管理的開拓者
——讀《生活書店會議記錄》
鄒韜奮出版精神研究
刪除與遮蔽:六篇佚文中的《韜奮全集》編輯邏輯
論鄒韜奮及“韜奮精神”對徐雪寒從事出版工作的影響
周恩來與鄒韜奮的交往
從“小言論”到《小言論》:淺議鄒韜奮《生活》周刊時期
報刊言論觀的嬗變
論鄒韜奮的媒介正義思想
生活書店《戰時讀本》的發行始末
生活書店的中堅力量
魯迅與《文學》月刊
《生活日報》與魯迅生前*后一次專訪的公開發表
《萍蹤寄語》之《在法的青田人》篇的解讀
鄒韜奮《生活》周刊時期的編輯思想及辦刊策略
晚清民國報刊媒介對女性現代身份的建構
——以《生活》周刊為例
鄒韜奮逝世悼念活動相關報道研究
——以《解放日報》《新華日報》《晉綏日報》為例
胡愈之在“九一八”事變前后的主要革命活動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激流中
——外公徐伯昕在1944-1947
齊心同所愿,攜手鑄百城
——簡述生活、讀書、新知三家書店的合作與聯合
生活書店人事管理制度探賾
從中國現代美學思想史的視域看鄒韜奮作品的美學特征
淺析鄒韜奮的職業教育思想
理想與現實:鄒韜奮思想中的國家與世界
鄒韜奮抗戰動員思想探析
——以其所著紀念文章為視角的考察
淺談鄒韜奮對儒家思想的繼承與批判
鄒韜奮研究(第八輯) 節選
《鄒韜奮研究(第八輯)》: 1947年初,受白色恐怖的影響,經理黃洛峰決定重慶三聯向海外發展,在香港設立機構。于是派倪子明、汪靜波去香港辦讀書出版社分社。同時,生活書店和新知書店亦在香港建立了機構。1948年2月12日,國民黨上海執行委員會發出“藉共匪宣傳機構名義”查封生活、讀書、新知三店的密令。這樣,三店不得不緊急應變,決定同時撤離,并宣告讀者遷往香港。 三家書店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在業務上互相幫助,在人員上互相支持。讀書生活出版社剛成立時,缺少有經驗的員工,生活書店便調幾個人過去,給予支持。對外則聯合作戰,同時,為了保護同志,三家也是一致行動。在著名的滄白堂事件中,三聯同人積極參加并發揮作用。每晚,除留少數人在店內留守外,其余的人提早到會場去,站在講演臺周圍,既是基本聽眾,也做保衛工作。三聯同人們和新出版業的部分青年,同社會大學、育才學校的師生一起,在講演臺周圍圍成幾層人墻,不讓壞人接近我黨代表和民主黨派領導人,在散場時保護他們通過擁擠的人群安全退場。 校場口血案中三聯的員工同樣發揮了作用。1946年2月10日晨參加陪都各界慶祝政協成功大會的人們,從四面八方涌進大會會場,重慶三聯、新出版業聯合總處的紅旗排在會場的前列,社會大學、新華日報、中國經濟建設協會等各執旗幟,進入會場,23個團體的隊伍和其他慶功的人流,向校場口匯集。大會主席團李公樸、章乃器、黃洛峰、閆寶航、施復亮、李德全、馬寅初、史良、劉清揚等,政協代表沈鈞儒、郭沫若、梁漱溟、羅隆基等先后到達。整個校場口旗幟飄揚,山城人民為之歡呼。 李公樸剛要講話,卻被特務、打手包圍,拳打腳踢,從臺上一直推到臺下,頭部遭鐵尺猛擊,當即血流如注。郭沫若、馬寅初急切上前護李,并大喊“請勿打人”,郭、馬亦遭毒打。郭沫若左額被打腫,胸部被踢傷,眼鏡被打落在地上。馬寅初被打致傷,連外衣也被特務撕去搶走。施復亮被幾個特務拖打得遍體鱗傷,適逢重慶市參議會議長胡子昂車到,把他救走。年近七旬的沈鈞儒老人也被包圍,重慶三聯的一批青年和早有安排的一批工人,緊緊貼身保護沈老,阻擋了特務的拳打腳踢。其他政協代表和主席團成員,都被健壯青年分批圍護,含恨退離會場。 更早在1944年的一個夏天,特務來到讀書出版社的宿舍,找到老板黃洛峰,要他交出馬以光(馬仲揚)。這時馬以光就站在黃洛峰身旁,特務不認識,還一再問老板,黃洛峰機智地說姓馬的早就離開了,不干了。并使眼色讓馬離開。馬裝作送書的工人去到讀書門市部,特務也來到門市部詢問,馬再一次從特務面前走過,到新知書店的門市部以看書為掩護,暗中觀察對門的讀書出版社門市部的情況。是讀書和新知的員工聯手保護了同志,戰勝了愚蠢的敵人。 1948年,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特別是在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之后,全國解放在望。為適應新的形勢需要,生活、讀書、新知三家書店由部分合作走向徹底合并。在中共港澳工委文委領導下,經胡繩、邵荃麟和黃洛峰、徐伯昕、沈靜芷反復醞釀、討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管理處于1948年10月26日在香港正式成立,徹底合并任務宣告完成,三聯書店從此走向新的輝煌!三家書店之所以能夠徹底合并,成為國統區革命出版的中堅,因為它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又有長期合作的基礎,而從根本上說它們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書店,是南方局和周恩來同志長期扶持、幫助、教育的結果。 1935年黨中央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號召,之后,三家書店自覺地配合當時蓬勃興起的救亡運動,在出版的書刊上,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戰救國,在政治上跟著黨走,這是在黨領導影響下的一個開端。抗戰全面爆發后,1937年冬,黨在武漢公開成立了八路軍辦事處,這時新知書店接受黨的任務,用“中國出版社”的名義,翻印延安出版的書刊,讀書出版社總經售在武漢出版的黨刊《群眾》周刊(其后改由生活書店總經售),為黨做了一些出版發行工作。 1940年周恩來同志在百忙中召集三家書店負責人開會,親自給予指示,要三家書店合作到延安、太行開辦華北書店,并由黨撥給華北書店一些流動資金,這就是三店聯營的開始。皖南事變以后,國民黨反動派瘋狂鎮壓三家書店,重慶以外的分支店統統被封門或勒令停業,有的地方還抓了人,三店損失很重大。在這個嚴重關頭,南方局對如何對付國民黨反動派的壓迫,及時給三家書店很多指示,三店才能分散一些力量去做買賣,很快把人疏散到香港等地向海外發展。抗戰勝利后,又是在黨的領導和支持下,才能到山東、東北解放區設店和經營貿易,業務又才重新活躍起來。 在抗戰當中和抗戰勝利以后,黨在白區和解放區(除上述外還有蘇北、華北)先后幾次撥給三店流動資金,是三店在經濟上能夠支撐下去的一個*基本的條件。總之,如果沒有黨的領導和支持,三店是不能生存下去的。 ……
鄒韜奮研究(第八輯) 作者簡介
韜奮紀念館。 鄒韜奮是中國近代史上杰出的愛國者和共產主義戰士,也是著名的新聞記者、出版家和政論家。為紀念和學習韜奮,國家以上海韜奮故居為基礎,建造上海鄒韜奮紀念館。1959年以來,韜奮紀念館先后被列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