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大足石刻 內容簡介
本書描述了大足數萬尊氣勢磅礴和細膩典雅的雕塑, 從中可瞻仰中國宗教文化獨樹一幟的里程碑。
大足石刻 目錄
中國石窟藝術小史
大足石刻的分布
**個研究大足石刻的學者
雕刻大足石刻的藝術家
精妙絕倫的石窟藝術
寶頂山摩崖石刻
北山摩崖石刻
南山摩崖石刻
石篆山摩崖石刻
妙高山摩崖石刻
尖子山摩崖石刻
石門山摩崖石刻
大足碑刻掇英
蔡京碑
寰宇間僅此一刻的《古文孝經》
唐柳本尊傳碑
何光震餞郡守王夢應記碑
石篆山佛惠寺記碑
有趣的陳摶題字
風物及民間傳說
圣跡池與大足縣名
圣壽寺
倒塔的傳說
北塔的傳說
迷人的龍水湖
西山森林公園
周邊景點精華
旅游資訊
后記
大足石刻 節選
輝煌的大足石刻 **個研究大足石刻的學者 中外馳名的大足石刻,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學士,產生了許多研究大足石刻的學者和專家。 而*早關注并有一定研究的人,是清朝嘉慶年間任大足知縣的張澍。 張澍(1783-1847年),字百淪,號介侯,甘肅武威人。是乾嘉時期有名的學者。歷30年仕宦生涯,在貴州玉屏、四川大足、江西蘆溪等地做過知縣,代過廣順知州、臨江通判。他博古通今,是乾嘉時的金石考古學家和經史學家。一生著述“高與人齊”,詩富書工,有《姓氏尋源》、《姓氏辨誤》、《西夏姓氏錄》、《續黔書》、《蜀典》、《大足縣志》、《養素堂文集》、《諸葛忠武侯文集》等傳世。 立于寶頂圣壽寺三世殿內的《張澍前游寶頂山記碑》,就是一篇研究大足石刻的珍貴資料。該記中有關碑碣的情況雖有一定錯訛,但它詳細地描述了寶頂石窟的歷史情況,而且文字優美,語句流暢,生動活潑,歷來被人稱頌。張澍對大足石刻的研究,主要是憑著自己的學識和直觀感覺,就事論事,但比起前人寫的文章來,明顯地上了一層臺階。 雕刻大足石刻的藝術家 我國有豐富的石窟藝術,但是一些著名的古老石窟中,如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至今未發現雕塑工匠師的姓名。一些史冊無名的雕刻家,曾經嘔心瀝血地創作了許多精湛的藝術精品。 在晚期的摩崖造像中,目前已發現好幾處留有雕塑者姓的石窟。如陜西延安的萬佛巖、四川資中的東巖石窟、四川安岳的凈慧巖石窟等,大足石刻中留名鐫記的也不少,到現在已發現有石窟28處,匠師有文惟簡、文居安、伏元俊、伏小六、羅復明等30人。由于苔封土掩,疏于考察,這些雕刻家姓名的發現,經歷過一個漫長的過程。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