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無“關鍵詞”:繪制當代建筑學的地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17907
- 條形碼:9787301317907 ; 978-7-301-31790-7
- 裝幀:一般雅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關鍵詞”:繪制當代建筑學的地圖 本書特色
了解歷史的人,會將他籠統提到的這種“建筑形式”具體化為真實可感的人性,而不是得到有限簡單的答案。作者希望有耐心讀完這本書的讀者們也能如此。
無“關鍵詞”:繪制當代建筑學的地圖 內容簡介
本書取材于作者于過去15年中從事的主要建筑理論研究,著眼于構建當代建筑研究的一種方法論,側重于建筑理論作為一種“媒體”的意義,并在設計教育/社會學/制圖學/實踐制度等等各種維度上,結合具體生動的個案予以充分展開,經過深入研究,有的放矢而非匆匆寫就。本書涉及的研究在此前曾分別發表于各重要建筑理論學術期刊,并將包括在發表時限于篇幅體裁不能一一展示的珍貴圖片(大多數圖片為一手,可觀性強)。 本書既觸及了一些建筑師普遍關心的廣義的“設計手法”的名詞,牽涉到建筑學的本體性問題,比如建筑表皮(以及某些相關的構造理論)、建筑形象、建筑標準,也討論了另外一些對設計師相對陌生的術語,通常只是出現在藝術史的學科討論范圍內,比如“再現”“如畫”“展覽”。這些話題中有些有著很好明確的文化背景,比如只有在特定的跨文化語境中才會涉及的“異趣”(異國情調)、當代文化中的常見話題“奇觀”,但是,本書依然試圖強調它們內在的關聯性,指出某些概念不過是另一些在實踐中的延伸和發展,而不是先假定它們的“跨學科屬性”再試圖彌合其裂痕。也許,某些主題可以進一步落實為現實中存在的規范性的建筑概念,也就是“存在即合理”的實踐門類,比如美術館/ 博物館的建筑設計、歷史保護和歷史建筑改造、住宅建筑、城市設計、景觀設計……但是本書的讀者們優選不要試圖將它們簡單地裝進這些框框里去,就和我們不要刻意把某種建造理論歸類于只有建筑師才能欣賞的一種抽象思辨。
無“關鍵詞”:繪制當代建筑學的地圖 目錄
表皮 私人身體的公共邊界
形象 “物有所值”的美麗面孔?
再現 三看電影中的大都會
如畫 建筑設計教育中的再現與溝通
異趣 西方視角中的中國園林
奇觀 作為媒體的“奇葩建筑”
理論 多即是少——日本建筑的理論表達
歷史 空間建構時間
保護 一種建筑時間的*近十分鐘
再造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改擴建
國家標準 《建筑學報》1954—1959 年對住宅建筑問題的討論
實踐 業余建筑和建筑之余
世界 展覽館還是展覽?
城市 公共街道的歷史起源
劇本 再度開發的水濱風景
意義的循環 尋找故鄉和傳統
后記
無“關鍵詞”:繪制當代建筑學的地圖 作者簡介
唐克揚,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教授,現代媒體與跨學科教研室主任。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著有大量藝術、建筑方面的中英文著作文章,涵蓋北京大學出版社、康奈爾大學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廣西師大出版社等優秀出版機構,《建筑學報》《建筑師》《讀書》《藝術界》等重要學術刊物。出版《從廢園到燕園》《長安的煙火》《洛陽在后的日子里》《樹》和《夜》(中外文版)、《美術館十講》《十城畫記》和《癲狂的紐約》(譯作),作品入選《中國人民大學建校80周年散文選》《中華文學選刊》(主編推薦)和《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