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歌德談話錄(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4092
- 條形碼:9787544784092 ; 978-7-5447-840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歌德談話錄(精裝) 本書特色
?? 涉及哲學、美學、文藝理論等范疇, 堪稱歐洲近代思想的入門經典 ?? 德國文學巨匠歌德人生智慧的百科全書,記錄與席勒、黑格爾、伏爾泰、拿破侖等人的交往 ?? 美學宗師朱光潛匠心譯本,批注豐富 ?? 走近歌德,始于文學,不止于文學
歌德談話錄(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由歌德的助手愛克曼輯錄整理而成,對歌德作了細致而深刻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歌德晚年成熟的思想和實踐經驗,涉及哲學、美學、文藝理論、創作實踐、日常生活、處世態度,以及與席勒、黑格爾、伏爾泰、拿破侖等人的交往。本書有助于讀者全面了解歌德,走近歌德,提高文學修養,陶冶思想情操,領略人生真諦。
歌德談話錄(精裝) 目錄
1823年
1823年6月10日
(初次會見)
1823年6月19日
(給愛克曼寫介紹信到耶拿)
1823年9月18日
(對青年詩人的忠告)
1823年10月29日
(論藝術難關在掌握個別具體事物及其特征)
1823年11月3日
(關于歌德的游記;論題材對文藝的重要性)
1823年11月14日
(論席勒醉心于抽象哲學的理念使他的詩受到損害)
1823年11月15日
(《華倫斯坦》上演)
1824年
1824年1月2日
(莎士比亞的偉大;《少年維特》與時代無關)
1824年1月27日
(談自傳續編)
1824年2月4日
(歌德的宗教觀點和政治觀點)
1824年2月22日
(談摹仿普尚的近代畫)
1824年2月24日
(學習應從實踐出發;古今寶石雕刻的對比)
1824年2月25日
(詩的形式可能影響內容;歌德的政治觀點)
1824年2月26日
(藝術鑒賞和創作經驗)
1824年2月28日
(藝術家應認真研究對象,不應貪圖報酬臨時草草應差)
1824年3月30日
(體裁不同的戲劇應在不同的舞臺上演;思想深度的重要性)
1824年4月14日
(德國愛好哲學思辨的詩人往往艱深晦澀;歌德的四類反對者;歌德和席勒的對比)
1824年5月2日
(談社交、繪畫、宗教與詩;歌德的黃昏思想)
1824年11月9日
(克洛普斯托克和赫爾德爾)
1824年11月24日
(古希臘羅馬史;德國文學和法國文學的對比)
1824年12月3日
(但丁像;勸愛克曼專心研究英國文學)
1825年
1825年1月10日
(談學習外語)
1825年1月18日
(談母題;反對注詩牽強附會;回憶席勒)
1825年2月24日
(歌德對拜倫的評價)
1825年3月22日
(魏瑪劇院失火;歌德談他如何培養演員)
1825年3月27日
(籌建新劇院;解決經濟困難的辦法;談排練和演員分配)
1825年4月14日
(挑選演員的標準)
1825年4月20日
(學習先于創作;集中精力搞專業)
1825年4月27日
(歌德埋怨澤爾特說他不是“人民之友”)
1825年5月1日
(歌德為劇院賺錢辯護;談希臘悲劇的衰亡)
1825年5月12日
(歌德談他所受的影響,特別提到莫里哀)
1825年6月11日
(詩人在特殊中表現一般;英、法對比)
1825年10月15日
(近代文學界的弊端,根源在于作家和批評家們缺乏高尚的人格)
1825年12月25日
(贊莎士比亞;拜倫的詩是“被扣壓的議會發言”)
1826年
1826年1月29日
(衰亡時代的藝術重主觀;健康的藝術必然是客觀的)
1826年7月26日
(上演的劇本不同于只供閱讀的劇本;備演劇目)
1826年12月13日
(繪畫才能不是天生的,必須認真學習)
1827年
1827年1月4日
(談雨果和貝朗瑞的詩以及近代德國畫家;復古與反古)
1827年1月15日
(宮廷應酬和詩創作的矛盾)
1827年1月18日
(仔細觀察自然是藝術的基礎;席勒的弱點:自由理想害了他)
1827年1月29日
(談貝朗瑞的詩)
1827年1月31日
(中國傳奇和貝朗瑞的詩對比;“世界文學”;曼佐尼過分強調史實)
1827年2月1日
(歌德的《顏色學》以及他對其他自然科學的研究)
1827年3月21日
(黑格爾門徒亨利克斯的希臘悲劇論)
1827年3月28日
(評黑格爾派對希臘悲劇的看法;對莫里哀的贊揚;評史雷格爾)
1827年4月1日
(談道德美;戲劇對民族精神的影響;學習偉大作品的作用)
1827年4月11日
(呂邦斯的風景畫妙肖自然而非摹仿自然;評萊辛和康德)
1827年4月18日
(就呂邦斯的風景畫泛論美;藝術既服從自然,又超越自然)
1827年5月3日
(民族文化對作家的作用;德國作家處境不利;德國和法、英兩國的比較)
1827年5月4日
(談貝朗瑞的政治詩)
1827年5月6日
(《威廉??退而》的起源;歌德重申自己作詩不從觀念出發)
1827年7月5日
(拜倫的《唐??璜》;歌德的《海倫后》;知解力和想象的區別)
1827年7月25日
(歌德接到瓦爾特??司各特的信)
1827年10月7日
(訪耶拿;談弗斯和席勒;談夢和預感;歌德少年時代一段戀愛故事)
1827年10月18日
(歌德和黑格爾談辯證法)
1828年
1828年3月11日
(論天才和創造力的關系;天才多半表現于青年時代)
1828年3月12日
(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輕一代受摧殘;理論和實踐脫節)
1828年10月17日
(翻譯語言;古典的和浪漫的)
1828年10月20日
(藝術家憑偉大人格去勝過自然)
1828年10月23日
(德國應統一,但文化中心要多元化,不應限于國都)
1828年12月16日
(歌德與席勒合作的情況;歌德的文化教養來源)
1829年
1829年2月4日
(常識比哲學可靠;奧斯塔特的畫;閱讀的劇本與上演的劇本)
1829年2月12日
(歌德的建筑學知識;藝術忌軟弱)
1829年2月13日
(自然永遠正確,錯誤都是人犯的;知解力和理性的區別)
1829年2月17日
(哲學派別和發展時期;德國哲學還要做的兩件大事)
1829年3月23日
(建筑是僵化的音樂;歌德和席勒的互助和分歧)
1829年4月2日
(戰士才有能力掌握*高政權;“古典的”與“浪漫的”之區別;評貝朗瑞入獄)
1829年4月3日
(愛爾蘭解放運動;天主教僧侶的陰謀詭計)
1829年4月6日
(日耳曼民族個人自由思想的利弊)
1829年4月7日
(拿破侖擺布世界像彈鋼琴;他對《少年維特》的重視)
1829年4月10日
(勞冉的畫達到外在世界與內心世界的統一;歌德學畫的經驗)
1829年4月12日
(錯誤的志向對藝術有弊也有利)
1829年9月1日
(靈魂不朽的意義;英國人在販賣黑奴問題上言行不一致)
1829年12月6日
(《浮士德》下卷第二幕**景)
1830年
1830年1月3日
(《浮士德》上卷的法譯本;回憶伏爾泰的影響)
1830年1月27日
(自然科學家須有想象力)
1830年1月31日
(歌德的手稿、書法和素描)
同 日
(談彌爾頓的《參孫》)
1830年2月3日
(回憶童年的莫扎特)
同 日
(歌德譏誚邊沁老年時還變成過激派,說他自己屬改良派)
1830年3月14日
(談創作經驗;文學革命的利弊;就貝朗瑞談政治詩,并為自己在普法戰爭中不寫政治詩辯護)
1830年3月17日
(再次反對邊沁過激,主張改良;對英國主教罵《少年維特》不道德的反擊;現實生活比書本的教育影響更大)
1830年3月21日
(“古典的”和“浪漫的”:這個區別的起源和意義)
1830年8月2日
(歌德對法國七月革命很冷淡,而更關心一次科學辯論:科學上分析法與綜合法的對立)
1830年10月20日
(歌德同圣西門相反,主張社會集體幸福應該以個人幸福為前提)
1831年
1831年1月17日
(評《紅與黑》)
1831年2月13日
(《浮士德》下卷寫作過程;文藝須顯出偉大人格和魄力,近代文藝通病在纖弱)
1831年2月14日
(天才的體質基礎;天才*早出現于音樂)
1831年2月17日
(作者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看事物的角度不同,須如實反映;《浮士德》下卷的進度和程序以及與上卷的基本區別)
1831年2月20日
(歌德主張在自然科學領域里排除目的論)
1831年3月2日
[Daemon(精靈)的意義]
1831年3月8日
(再談“精靈”)
1831年3月21日
(法國青年政治運動;法國文學發展與伏爾泰的影響)
1831年3月27日
(劇本在頂點前須有介紹情節的預備階段)
1831年5月2日
(歌德反對文藝為黨派服務,贊揚貝朗瑞的“獨立”品格)
1831年5月15日
(歌德立遺囑,指定愛克曼編輯遺著)
1831年5月25日
(歌德對席勒的《華倫斯坦》的協助)
1831年6月6日
(《浮士德》下卷脫稿;歌德說明借助宗教觀念的理由)
1831年6月20日
(論傳統的語言不足以表達新生事物和新的思想認識)
1831年6月27日
(反對雨果在小說中寫丑惡和恐怖)
1831年12月1日
(評雨果的多產和粗制濫造)
1832年
1832年2月17日
(歌德以米拉波和他自己為例,說明偉大人物的卓越成就都不是靠天才而是靠群眾)
1832年3月11日
(歌德對《圣經》和基督教會的批判)
幾天以后
(歌德談近代以政治代替了希臘人的命運觀;他竭力反對詩人過問政治)
附錄一
愛克曼的自我介紹
附錄二
**、二兩部的作者原序(摘譯)
附錄三
第三部的作者原序(摘譯)
譯后記
歌德談話錄(精裝) 節選
1823年 魏瑪,1826年6月10日(初次會見) 我來這里已有幾天了,今天**次訪問歌德,他很熱情地接待了我。我對他的印象很深刻,我把這一天看作我生平*幸福的一天。 昨天我去探問,他約我今天十二點來見他。我按時去訪問。他的仆人正等著引我去見他。 房子內部給我的印象很愉快,不怎么豪華,一切都很高雅和簡樸。陳列在臺階上的那些復制的古代雕像,顯出歌德對造型藝術和古希臘的愛好。我看見底樓一些內室里婦女們來來往往地忙著。有一個漂亮的小男孩,是歌德的兒媳婦奧提麗的孩子,他不怕生,跑到我身邊來,瞪著大眼瞧我的面孔。 我向四周瞟了一眼。仆人打開一間房子的門,我就跨過上面嵌著“敬禮”字樣的門檻,這是我會受到歡迎的預兆。仆人引我穿過這間房,又打開另一間較寬敞的房子,叫我在這里等一會兒,等他進去報告主人我已到了。這間房子很涼爽,地板上鋪著地毯,陳設著一張深紅色長沙發和幾張深紅色椅子,顯得很爽朗。房里一邊擺著一架鋼琴,壁上掛著各色各樣的繪畫和素描。通過對面敞開著的門,可以看見里面還有一間房子,壁上也掛著一些畫。仆人就是穿過這間房子進去報告我已來到。 不多一會兒歌德就出來了,穿著藍上衣,還穿著正式的鞋。多么崇高的形象啊!我感到突然一驚。不過他說話很和藹,馬上消除了我的局促不安。我和他一起坐在那張長沙發上。他的神情和儀表使我驚喜得說不出話來,縱然說話也說得很少。 他一開頭就談起我請他看的手稿說,“我是剛放下你的手稿才出來的。整個上午我都在閱讀你這部作品,它用不著推薦,它本身就是很好的推薦。”他稱贊我的文筆清楚,思路流暢,一切都安放在堅牢的基礎上,是經過周密考慮的。他說,“我很快就把它交出去,今天就寫信趕郵班寄給柯達,明天就把稿子另包寄給他。”我用語言和眼光表達了我的感激。 接著我們談到我的下一步的旅行。我告訴他我的計劃是到萊茵區找一個適當的住處,寫一點新作品,不過我想先到耶拿,在那里等候柯達先生的回信。 歌德問我在耶拿有沒有熟人,我回答說,我希望能和克涅伯爾先生建立聯系。歌德答應寫一封介紹信給我隨身帶去,保證我會受到較好的接待。 接著歌德對我說,“這很好,你到了耶拿,我們還是近鄰,可以隨便互訪或通信。” 我們在安靜而親熱的心情中一起坐了很久。我觸到他的膝蓋,依依不舍地看著他,忘記了說話。他的褐色面孔沉著有力,滿面皺紋,每一條皺紋都有豐富的表情!他的面孔顯得高尚而堅定,寧靜而偉大!他說話很慢,很鎮靜,令我感到面前仿佛就是一位老國王。可以看出他有自信心,超然于世間毀譽之上。接近他,我感到說不出的幸福,仿佛滿身涂了安神油膏,又像一個備嘗艱苦,許多長期的希望都落了空的人,終于看到自己*大的心愿獲得了滿足。 接著他提起我給他的信,說我說得對,一個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說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許多事都說得清楚。他說,“不知道這種能力怎樣由此及彼地轉化,”接著他告訴我,“我在柏林有很多好朋友。這幾天我正在考慮替你在那里想點辦法。” 他高興地微笑了,接著他指示我這些日子在魏瑪應該看些什么,答應請克萊特秘書替我當向導。他勸我特別應去看看魏瑪劇院。他問了我現在的住址,說想和我再晤談一次,找到適當的時間就派人來請。我們很親熱地告別了。我感到萬分幸福。他的每句話都表現出慈祥和對我的愛護。 1823年6月19日(給愛克曼寫介紹信到耶拿) 我本來打算今天去耶拿。但是昨天歌德勸我在魏瑪住到星期天,搭郵車去。他昨天替我寫了幾封介紹信,其中有一封是給弗洛曼一家人的。他告訴我,“這家人所交游的人會使你滿意。我在他們那里參加過許多愉快的晚會。讓??保爾、蒂克、史雷格爾兄弟以及其他德國名人都到過那里,都感到很愉快。就是到現在,那里還是學者、藝術家和其他知名人士經常聚會的場所。過幾星期之后,請寫信讓我知道你的情況,對耶拿的觀感如何,信寄到瑪冉巴特,我已吩咐我的兒子當我不在家時要常去看望你。” 歌德對我這樣細心照顧,使我非常感激。我從一切方面都感到歌德待我如家人,將來也還會如此。我因此感到幸福。 耶拿,1823年9月18日(對青年詩人的忠告) 昨天在歌德回到魏瑪之前,我很幸運又和他晤談了一個鐘頭。這次他說的話非常重要,對我簡直是無價之寶,使我終生受益不盡。凡是德國青年詩人都應該知道這番對他們也會有益的忠告。 歌德一開始就問我今年夏天寫過詩沒有。我回答說,寫了一些,但是總的說來,我對作詩還缺乏興致或樂趣。歌德就勸我說,“你得當心,不要寫大部頭作品。許多既有才智而又認真努力的作家正是在貪圖寫大部頭作品上吃虧受苦,我在這一點上也吃過苦頭,認識到它對我有多大害處。我扔到流水里去的作詩計劃不知有多少哩!如果我把可寫的都寫了,寫上一百卷也寫不完。 “現實生活應該有表現的權利。詩人由日常現實生活觸動起來的思想情感都要求表現,而且也應該得到表現。可是如果你腦子里老在想著寫一部大部頭的作品,此外一切都得靠邊站,一切思慮都得推開,這樣就要喪失掉生活本身的樂趣。為著把各部分安排成為融貫完美的巨大整體,就得使用和消耗巨大精力;為著把作品表達于妥當的流利語言,又要費大力而且還要有安靜的生活環境。倘若你在整體上安排不妥當,你的精力就白費了。還不僅此,倘若你在處理那樣龐大的題材時沒有完全掌握住細節,整體也就會有瑕疵,會受到指責。這樣,作者盡管付出了辛勤的勞力和犧牲,結果所獲得的也不過是困倦和精力的癱瘓。反之,如果作者每天都抓住現實生活,經常以新鮮的心情來處理眼前事物,他就總可以寫出一點好作品,即使偶爾不成功,也不會有多大損失。 “姑且舉柯尼斯堡的奧古斯特?? 哈根為例。他本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作家,你讀過他的《奧爾弗里特和李辛娜》那部詩沒有?那里有些片段是寫得很出色的,例如波羅的海風光以及當地的一些具體細節。但這都是些漂亮的片段,作為整體來看,這部詩卻不能使任何人滿意。可是他費了多大氣力,簡直弄得精疲力竭了。現在他還在寫一部悲劇哩!” 說到這里,歌德笑了笑就停住了。我趁機插話說,如果我沒有弄錯,他在《藝術與古代》上就勸告過哈根只選些小題目來寫。歌德回答說,“是呀,我確實勸告過他。但是我們這些老年人的話誰肯聽呢?每個人都自信有自知之明,因此,有許多人徹底失敗了,還有許多人長期在迷途中亂竄。可是現在卻沒有時間去亂竄了。在這一點上我們老年人是過來人,如果你們青年人愿意重蹈我們老年人的覆轍,我們的嘗試和錯誤還有什么用處呢?這樣,大家就無法前進了。我們老一輩子走錯路是可以原諒的,因為我們原來沒有已鋪平的路可走。但是對入世較晚的一輩人要求就要更嚴格些,他們不應該老是摸索和走錯路,應該聽老年人的忠告,馬上踏上征途,向前邁進。向著某一天終于要達到的那個終極目標邁步還不夠,還要把每一步驟都看成目標,使它作為步驟而起作用。 “請你把我這番話牢記在心上,看它對你是否也適用。我并不是怕你也會走錯路,不過我的話也許可以幫助你快一點跨過對你還不利的這段時期。如果你目前只寫一些小題目,抓住日常生活提供給你的材料,趁熱打鐵,你總會寫出一點好作品來。這樣,你就會每天都感到樂趣。你可以把作品先交給報刊或印成小冊子發表,但切莫遷就旁人的要求,要始終按照自己的心意寫下去。 “世界是那樣廣闊豐富,生活是那樣豐富多彩,你不會缺乏作詩的動因。但是寫出來的必須全是應景即興的詩,也就是說,現實生活必須既提供詩的機緣,又提供詩的材料。一個特殊具體的情境通過詩人的處理,就變成帶有普遍性和詩意的東西。我的全部詩都是應景即興的詩,來自現實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獲得堅實的基礎。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樓閣的詩。 “不要說現實生活沒有詩意。詩人的本領,正在于他有足夠的智慧,能從慣見的平凡事物中見出引人入勝的一個側面。必須由現實生活提供作詩的動機,這就是要表現的要點,也就是詩的真正核心;但是據此來熔鑄成一個優美的、生氣灌注的整體,這卻是詩人的事了。號稱‘自然詩人’的傅恩斯坦是你所熟識的。他以種植酵母花為題寫出一首很好的詩。我勸他用各行手工業———特別是紡織工業———的題材來寫一些歌,我敢說他寫這方面的詩歌會獲得成功,因為他從青年時代起就和這些手工藝匠人在一起生活,對手工藝這一行懂得很透徹,對他所要使用的材料有充分的掌握。寫小題材的優點正在于你只需描繪你所熟悉的事物。至于寫大部頭的詩,情況卻不同。那就不免要把各個部分都按計劃編織成為一個完整體,而且還要描繪得惟妙惟肖。可是在青年時代對事物的認識不免片面,而大部頭作品卻要有多方面的廣博知識,人們就在這一點上要跌跤。” 我告訴歌德,我想寫一部大部頭的詩,用一年四季為題材,把各種行業和娛樂都編織進去。歌德回答說,“這正是我剛才說的那種情況。你可以在許多片段里寫得很成功,但是涉及你也許還沒有認真研究過、還不大熟悉的事物,你就不會成功。你也許寫漁夫寫得很好,寫獵戶卻寫得很壞。如果有些部分失敗了,整體就會顯得有缺陷,不管其他部分寫得多么好,這樣你就寫不出什么完美的作品。但是你如果把那些個別部分分開,單挑其中你能勝任的來寫,你就有把握寫出一點好作品來了。 “我特別勸你不要單憑自己的偉大的創造發明,因為要創造發明就要提出自己對事物的觀點,而青年人的觀點往往還不夠成熟。此外,人物和觀點都不能作為詩人的特征反映而同詩人相結合,從而使他在下一步創作中喪失豐滿性。*后還有一點,創造發明以及安排和組織方面的構思要費不少時間而討不到好處,縱使作品終于完成了。 “如果采用現成的題材,情況就大不相同,工作就會輕松些。題材既是現成的,人物和事跡就用不著新創了,詩人要做的工作就只是構成一個活的整體。這樣,詩人就可以保持自己的完滿性,因為用不著再從他本身補充什么了。他只需在表達方面費力,用不著花費創造題材所需要的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了。我甚至勸人采用前人已用過的題材。例如伊菲革涅亞這個題材不是用過多次了嗎?可是產生的作品各不相同,因為每個作家對同一題材各有不同的看法,各按自己的方式去處理。 “我勸你暫時擱起一切大題目。你掙扎這么久了,現在是你過爽朗愉快生活的時候了。寫小題材是*好的途徑。” 我們一面談著,一面在室內踱來踱去。因為我極欽佩歌德說的每句話都是真理,只能始終表示贊同。每走一步,我都感到比前一步輕松愉快,因為我應該招認,我過去心想的但沒有想清楚的一些大計劃,一直是我的不小的精神負擔。現在我把這些大計劃拋開了,等到通過鉆研世界情況,掌握了有關題材的每個部分之后再說。目前先以愉快的心情就某一題材或某一部分陸續分別處理。 聽了歌德的話,我感到長了幾年的智慧。結識了這位真正的大師,我在靈魂深處感到幸福。今冬我從他那里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單是和他接觸也會使我受到教益,盡管他有時并未說出什么重要的話。在默然無語時,他的風度和品格對我就是很好的教育。 1823年10月29日 (論藝術難關在掌握個別具體事物及其特征) 今晚我去看歌德,他正在點燈。我看到他心情很振奮,眼光反映著燭光閃閃發亮,全副表情顯得和藹、堅強和年輕。 我跟他在室內踱來踱去,他一開始就提起我昨天送請他看的一些詩。他說,“我現在懂得了你在耶拿時為什么告訴我,你想寫一篇以四季為題材的詩。我勸你寫下去,馬上就從寫冬季開始。你對自然事物像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和看法。 “對你的那些詩,我只想說兩句話。到你現在已經達到的地步,你就必須闖藝術的真正高大的難關了,這就是對個別事物的掌握。你必須費大力掙扎,使自己從觀念(Idee)中解脫出來。你有才能,已經走了這么遠,現在你必須做到這一點。你*近去過梯夫爾特,我想就出這個題目給你做。你也許還要再去三四次,把那地方仔細觀察過,然后才能發現它的特征,把所有的母題(Motive)集攏起來。你須不辭辛苦,對那地方加以深入徹底的研究,這個題目是值得費力研究的。我自己本來老早就該運用這種題材了,只是我無法這樣辦,因為我親身經歷過一些重大的時局,全副精神都投入那方面去了,因而侵擾我的個別事物過分豐富了。但是你作為一個陌生人來到這里,關于過去,你可以請教當地堡寨主人,自己要探索的只是現在的突出的、具有意義的東西。” 我答應要試著照辦,但是不敢諱言這個課題對于我像是離得很遠而且也太難。 他說,“我知道這個課題確實是難,但是藝術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對個別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此外,作家如果滿足于一般,任何人都可以照樣摹仿;但是如果寫出個別特殊,旁人就無法摹仿,因為沒有親身體驗過。你也不用擔心個別特殊引不起同情共鳴。每種人物性格,不管多么個別特殊,每一件描繪出來的東西,從頑石到人,都有些普遍性;因此各種現象都經常復現,世間沒有任何東西只出現一次。” 歌德接著又說,“到了描述個別特殊這個階段,人們稱為‘寫作’(Komposition)的工作也就開始了。” 這話我乍聽還沒有懂得很清楚,不過沒有提問題。我心里想,他指的也許是現實和理想的結合,也就是外形和內在本質的結合。不過他指的也許是另一回事。歌德于是接著說: “還有一點,你在每首詩后應注明寫作日期。”我向他發出質疑的眼光,想知道注日期有什么重要性。他就說,“這樣就等于同時寫了你的進度日記。這并不是小事。我自己多年來一直這樣辦,很知道它的好處。”…… 1823年11月3日 (關于歌德的游記;論題材對文藝的重要性) …… 我于是把話題轉到1797年歌德經過法蘭克福和斯圖加特去瑞士的游記。他*近把這部游記手稿三本交給我,我已把它仔細研究過了。我提到當時他和邁爾對造型藝術題材問題思考得很多。 歌德說,“對,還有什么比題材更重要呢?離開題材還有什么藝術學呢?如果題材不適合,一切才能都會浪費掉。正是因為近代藝術家們缺乏有價值的題材,近代藝術全都走上了邪路。我們大家全都在這方面吃過虧;我自己也無法否定我的近代性。” 他接著說,“藝術家們很少有人看清楚這一點,或是懂得什么東西才使他們達到安寧。舉例來說,人們用我的《漁夫》為題來作畫,沒有想到這首詩是畫不出來的。這首民歌體詩只表現出水的魔力,在夏天引誘我們下去游泳,此外便別無所有,這怎么能畫呢?” 我提到我很高興從上述游記里看出他對一切事物都有興趣,并且把一切事物都掌握住了:山崗的形狀和地位以及上面各種各樣的石頭;土壤、河流、云、空氣、風和氣候;還有城市及其起源和發展、建筑、繪畫、戲院、市政、警察、經濟、貿易、街道的格局、各色各樣的人、生活方式、特點乃至政治和軍備等數不清的項目。 歌德回答說,“不過你看不到一句話涉及音樂,因為我對音樂是外行。每個旅游者對于在旅途中應該看些什么,他的要旨是什么,應該胸有成竹。” …… 我告訴歌德說,……我現在已逐漸擺脫我已往愛好理想和理論的傾向,逐漸重視現實情況的價值了。 歌德說,“若不是那樣,就很可惜了。我只勸你堅持不懈,牢牢地抓住現實生活。每一種情況,乃至每一頃刻,都有無限的價值,都是整個永恒世界的代表。” 過了一會兒,我把話題轉到梯夫爾特以及描繪它時應采取的方式。我說這是一個復雜的題目,很難給它一個恰當的形式。我想*方便的方式是用散文來寫。 歌德說,“要用散文來寫的話,這個題目還不夠有意義。號稱教訓詩和描寫詩的形式大體上或可采用,但還不夠理想。你*好寫上十來首用韻的短詩來處理這種題材,音律和形式可以隨不同方面和不同景致而變化多端,不拘一格,用這種辦法可以把整體描繪得晶瑩透澈。”我馬上表示接受這個很適當的忠告。歌德接著又說,“對了,你為什么不來搞一次戲劇方式,寫一點和園丁的談話呢?用這種零星片段可以使工作輕松一些,而且把題材具有特征的各個方面都顯示出來。至于塑造一個無所不包的巨幅整體總是困難的,一般不易產生什么完滿的作品。”
歌德談話錄(精裝) 作者簡介
愛克曼 (Johann Peter Eckermann,1792—1854) 德國詩人、作家,因《歌德談話錄》聞名于世,是歌德晚年生活的見證者。1823年,愛克曼將自己的論文集寄給歌德,得到了他的肯定和賞識。從此以后,愛克曼常向歌德請教,并將談話的精華內容記錄下來,集結成書,由此把歌德文藝思想和實踐的精髓分享給世人。 朱光潛 (1897—1986) 字孟實,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有《西方美學史》《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美》《談美書簡》等,譯有《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歌德談話錄》《美學》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