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正面管教實戰66計:做不焦慮的父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32691
- 條形碼:9787518432691 ; 978-7-5184-326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正面管教實戰66計:做不焦慮的父母 本書特色
現在的父母對”正面管教”這個詞應該都不陌生,也有很多家庭正在實踐中。可發現,理想很豐滿,顯示很骨感。正面管教一兩次很容易,長期堅持卻很難。 這本書告訴你:親子溝通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和孩子對話而不是訓話,跟孩子講故事而不是講道理;想要孩子堅持并專注地做某事,必須先讓他感興趣;讓孩子學會分享前,請先允許他自私;如何解決孩子做作業磨蹭、粗心大意......
正面管教實戰66計:做不焦慮的父母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對孩子暖心的愛, 是*好的正面管教 ; 孩子不好管? 是你用錯了方法 ; 別懷疑,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 美好的品格, 讓孩子受益終身 ; 幫孩子在社交中建立友誼等。
正面管教實戰66計:做不焦慮的父母 目錄
緒言
Part 1 對孩子暖心的愛,是*好的正面管教
請先了解你的孩子
用有效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對孩子存一份合理的期望
減少你的嘮叨,多讓孩子傾訴
用心聆聽,聽懂孩子的話外音
夸贊孩子的努力和行為,別夸孩子聰明和漂亮
鼓勵孩子,不僅僅是贊揚或獎勵
平衡好”兄弟姐妹”的愛
你有信心,孩子自然信心十足
別壓抑孩子,陪他一起發泄不良情緒
小專欄 父母做錯了,請真誠地向孩子道歉
Part 2 孩子不好管?是你用錯了方法
愛哭的孩子,請了解他們哭的原因
孩子發脾氣,理解 + 引導
懦弱的孩子更需要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的拖延癥,越早戒掉越好
溫柔而堅定,孩子也會乖乖吃飯
孩子愛挑衣服不是壞事
帶著孩子一起收拾房間、做家務
電子產品,合理使用但不強制
和孩子對話,而不是訓話
跟孩子講故事,別講道理
說出來不如做出來,行動勝過言語
用幽默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小專欄 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Part 3 別懷疑,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給孩子優選的權限去獨立思考
不要以愛之名侵犯孩子的隱私
孩子的事情,請跟他商量并讓他自己解決
孩子有興趣,才會堅持
會說”不”的孩子更獨立自信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的專注力可培養、可提升
小專欄 無意間的”嘲笑”會傷了孩子的自尊
Part 4 美好的品格,讓孩子受益終身
給孩子心中播下博愛的種子
禮貌的重要性:跟孩子談談說話的規矩
誠信,答應孩子的事不要爽約
告訴孩子,拿別人的東西要得到允許
早點給孩子灌輸紀律觀念
告訴孩子,別輕言放棄
小專欄 別給孩子破壞規矩的特權
Part 5 幫孩子在 社交中建立友誼
走進幼兒園,走進社交圈
讓害羞的孩子變得陽光開朗
允許孩子自私,引導孩子分享
孩子與人起爭執,不要急于插手
把交朋友的自由還給孩子
不要漠視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小專欄 良性競爭,讓孩子健康成長
Part 6 學習,可以變得更輕松
先消除厭學孩子的負面情緒
勞逸結合,別強制孩子只學習
學習時老走神的孩子培養興趣很重要
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引導孩子自主學習
體驗學習的樂趣,建立自信很重要
孩子粗心大意,父母要耐心糾正
寫作業磨蹭,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
盡早平衡孩子的偏科現象
讓孩子愉快地面對考試
小專欄 擬定作息時間表,讓孩子有時間觀念
Part 7 培養一個興趣,打開一片天空
閱讀,讓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
音樂,讓孩子盡情享受藝術的美好
舞蹈,修煉氣質不可少
繪畫,讓孩子的想象自由馳騁
小專欄 假期里,不要剝奪孩子娛樂的權利
Part 8 世界沒有那么美好,教孩子保護好自己
讓孩子遠離校園暴力的傷害
讓孩子學會應對突發事件
教育孩子珍愛生命,遠離交通傷害
小專欄 女孩更要培養自我保護意識
正面管教實戰66計:做不焦慮的父母 節選
用心聆聽,聽懂孩子的話外音 小桐對正在廚房做飯的媽媽說:”媽媽,已經是周末了。” 媽媽正忙著切菜,看也沒看小桐就說:”這還用你說嗎?我當然知道。” 小桐有點泄氣,但是,她還是鼓起勇氣提醒媽媽:”媽媽,你上周不是說……” ”我說什么了?我忘了。”媽媽仍是頭也不抬地回答。 其實,小桐是想提醒媽媽,上周答應過這個星期天帶她去海洋館的。不過一聽媽媽這么說,小桐嘟囔了一句”那算了”,轉身就要離開。媽媽覺得小桐有點奇怪,回頭看了看她,問:”你到底有什么事啊?有話就說, 別吞吞吐吐的,一副窩囊樣。” 小桐看了媽媽一眼,說了聲”沒事了”,就回自己房間去了。 有時候,出于自尊心或是別的原因,孩子并不愿意或認為沒有必要說出自己的想法,但他們又很想讓父母明白他們的意圖,為此,他們會用試探、提醒等方式對父母進行暗示,用這種方式與父母交流,而讓孩子失望的是,很多父母不明其意,還有些嫌孩子小題大做,浪費自己的時間。就這樣,讓簡單的呵斥變成了親子交流的主要語言,這會讓孩子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向父母關閉自己的心靈之門。 果果 4 歲的時候,每次看到媽媽看書,總會打斷媽媽,不停地想吸引媽媽的注意。她一會兒指著自己的廚房玩具對媽媽說:”媽媽,快看,我給我的布娃娃做飯了!”但媽媽常常是應付地點點頭:”好,繼續玩吧。”可沒過一會兒,果果又裝作不小心摔倒,坐在地上哭個不停,等媽媽把她扶起來……*后媽媽忍無可忍,躲到樓下的小公園里去看書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渴望被關注,這是一種情感和安全感的需求,對家庭中*小的或獨生的成員來說尤其如此。這些孩子原本是家庭的中心,一旦不被關注,就容易出現上文提到的這個小女孩這樣的行為。 破壞、說謊、裝病等,通常都是孩子用來表達自己不想被忽略的信號。 父母應該學會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這樣才能真正領會孩子的意圖, 知道她在想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為了做到這一點,父母要細心地觀察孩子反常的、細微的行為信號,比如,孩子的聲調、表情、動作等。有些孩子在試探父母時,會用眼角偷偷地瞄父母,或是抿嘴、低頭,或是緊張地搓手,或是揉衣角,這些都是孩子的異常表現,父母要提高對這些細節的敏感度。孩子習慣行為的消失也是一大信號,比如,不吃飯、不睡覺、不做游戲或是注意力不像平時那樣集中等。 總之,想要準確理解孩子的話外音,父母既要做到學會察言觀色,又要盡量將自己調整到與孩子同步的心理狀態,體會孩子的真實感受。 別壓抑孩子,陪他一起發泄不良情緒 任何人都需要被理解,雖然孩子年紀還小,可是他也有苦惱,而且正因為他只是個孩子,有時甚至連自己的苦惱是什么都無法清楚地表述出來,所以會出現悶悶不樂、大哭大鬧、不合作、發脾氣、不講道理等表現。有些父母一見孩子鬧情緒就開始煩了,馬上采取命令或呵斥的手段,試圖制止孩子的這種情況,其實這樣會讓孩子更加情緒不良,所以,應該在此時更多地關注孩子。 1. 當孩子哭泣時 孩子哭鬧,多半是受了委屈或者某種需求得不到滿足,通常都是為了眼前的事情。有些父母一見孩子哭了,就非常著急,一直問孩子怎么了,誰欺負他了; 有的還會強行禁止孩子哭泣:”這么大了還哭,丟不丟人?””不許哭!””趕快閉嘴!””又不是大事,犯得著哭嘛!”結果這么一說,常常是孩子哭得更厲害了,什么也不愿意跟父母說了,父母只能在一邊干著急。 孩子哭是很常見的事,父母應該停下手邊的事情,關切地看著他,如果孩子一直哭而不說話,可以輕輕地把他摟在懷里,或者溫柔地撫摸他的頭,用充滿愛撫的目光注視著他,同時溫和地鼓勵他抬頭望著你,感受你對他的愛。等孩子情緒放松后,你對他的愛撫和關切會直接進入他的內心,他也更容易說出自己的感受。 8 歲的思桐有一個急脾氣的媽媽,每次思桐只要哭著回到家里,媽媽就立刻問個沒完沒了,非要馬上把原因弄清楚,可結果往往是孩子哭得更厲害了。這一天,思桐放學回家,一進門就一邊哭一邊沖著媽媽大聲嚷道:”媽媽,我再也不去上學了!”奇怪的是,媽媽并沒有開口問她為什么,而是招手讓她走過去,示意她把事情的原委講出來。 思桐雖然不知道這是為什么,但還是乖乖地走到媽媽身邊,把頭伏在媽媽的腿上,哭得更傷心了,邊哭邊訴說:”今天本來輪到小義打掃教室的衛生,但老師誤以為是我,因為教室的地板沒掃干凈,把我批評了一頓!” 媽媽沒有說話,只是輕輕地摟住了思桐,撫摸著她的頭發。思桐也不再說什么,只是傷心地哭著。在媽媽的愛撫下,思桐漸漸止住了哭泣。 幾分鐘后,思桐站了起來,擦了擦眼淚,像個沒事兒人一樣去看電視了。原來思桐的媽媽得了咽喉炎,嗓子啞了,醫生叫她少生氣,不要說話。思桐回家時,她剛吃完藥,聽到女兒的抱怨,她本想問問這是為什么,想要指責她肯定是在學校表現不好了,想安慰孩子不要哭了,但因嗓子疼說不出話,只好靜靜地聽著孩子的哭訴。 以前為了止住孩子的哭聲,媽媽可是想盡了辦法,結果也沒有作用。然而,自己這次什么都沒有跟孩子說,孩子怎么這么快就變好了呢?媽媽陷入了沉思。 2. 當孩子恐懼時 恐懼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對于父母來說,一定要接受并尊重孩子對恐懼的不安心理,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告訴他你就在他身邊,不需要害怕。這樣,孩子便能擺脫恐懼重獲輕松,從而意識到父母是自己的堅強后盾,從感情上更加親近父母。 當然,在孩子恢復常態之后,應該引導孩子以正確的態度面對令他感到恐懼的事情,讓孩子以一種新的領悟去靜靜地觀察、傾聽和接觸事物,進而不再產生害怕的情緒。 3. 當孩子憤怒時 孩子發怒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斥責他,而應該保持冷靜。憤怒中的孩子可能對父母說一些惡言惡語,有時甚至對試圖靠近自己的父母拳打腳踢。這時父母??生氣,不要不理不睬,一走了之。這樣做,不利于孩子情緒的發泄,孩子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也會覺得父母并不關心他,以致情緒更加糟糕。這時父母要努力靠近孩子,向他表明你要和他在一起,他對你很重要。 父母看到孩子的情緒緩和了,就要引導孩子,讓他把內心的怒氣和不滿發泄出來,聽他說些什么,看他說得是否有道理,再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 一定要記住,不要嘗試和一個憤怒的孩子講道理。否則很可能導致問題升級。父母只需要愛撫他、關注他,留在他身邊,允許他大發雷霆。在孩子發泄情緒后,就能恢復平靜,從而理智地面對自己的問題。
正面管教實戰66計:做不焦慮的父母 作者簡介
丹妮郭文學碩士,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親子閱讀推廣人,曾開辦親子閱讀館,創辦兒童教育培訓機構,家有7歲陽光男孩一枚。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