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幼兒自主游戲·自主學習·自主生活叢書萬千教育學前.自主游戲:成就幼兒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33025
- 條形碼:9787518433025 ; 978-7-5184-330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幼兒自主游戲·自主學習·自主生活叢書萬千教育學前.自主游戲:成就幼兒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本書特色
(1)從理論闡釋到實操指導,全覆蓋幼兒園自主游戲的六大方面,既闡明了自主游戲的概念,回顧了自主游戲的發展,揭示了自主游戲的問題,又給出了游戲環境創設、觀察與指導的具體方法。 (2)200多張全彩照片,數十個游戲案例和實踐鏈接,可讀性極強,可以大大提升幼兒教師將所讀所學所思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3)可謂一本有關幼兒自主游戲的“百科全書”,既適合一線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閱讀,也適合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師生閱讀。
幼兒自主游戲·自主學習·自主生活叢書萬千教育學前.自主游戲:成就幼兒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內容簡介
何為自主游戲?為什么要在世界經濟優選化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如此強調自主游戲的價值?如何為幼兒的自主游戲創設適宜的條件?幼兒教師如何觀察、分析和跟進、支持幼兒的自 主游戲?如何讓幼兒在享受自主游戲的快樂的同時,獲得有意義的發展?如何構建自主游戲的家園共育聯盟……可以說,大家有關幼兒園自主游戲的疑惑或者問題,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本書既具有理論深度和廣度,又貼近幼兒教育實踐,它通過200多張全彩照片和豐富的案例將理論和實踐完美地結合起來,值得細細品味和珍藏!
幼兒自主游戲·自主學習·自主生活叢書萬千教育學前.自主游戲:成就幼兒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目錄
導言 自主與幼兒的自主性
一、如何理解自主性與幼兒的自主性
(一)什么是自主性
(二)幼兒的自主性
(三)自由與自主
二、自主性對幼兒一生發展的影響
(一)影響幼兒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建構
(二)影響幼兒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
(三)自主性是重要的學習品質,影響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
(四)培育人的自主性符合教育規律和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
三、自主游戲、自主學習與自主生活的關系
(一)自主游戲、自主學習與自主生活各有其含義
(二)自主游戲、自主學習與自主生活本質相同、目標一致
(三)自主游戲、自主學習與自主生活相互交融、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章 游戲與自主游戲
一、游戲與幼兒園游戲
(一)什么是兒童的游戲
(二)幼兒園游戲:自然屬性的游戲和教育屬性的游戲的有機組合
二、游戲分類的復雜性與自主游戲
(一)游戲分類的復雜性
(二)自主游戲的內涵
三、自主游戲背后的支撐理念
(一)堅信幼兒就是游戲人,幼兒期就是游戲期
(二)堅信游戲就是幼兒的學習與工作
(三)堅信幼兒是一個有能力的個體
(四)堅信教育的重要價值和使命是培養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第二章 自主游戲:歷史、現狀與反思
一、“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百年呼喚
(一)建國前的幼兒教育:游戲開始成為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
(二)建國后50—70年代的幼兒教育:游戲是重要的教育手段
(三)改革開放40年:“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兒童本位價值回歸
二、國內自主游戲的實踐探索
(一)“安吉游戲”的實踐經驗
(二)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的實踐經驗
三、自主游戲開展的實踐問題與困境
(一)現狀與問題:自主游戲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二)困境與挑戰:自主游戲尚需解決的難題
第三章 自主游戲的環境創設
一、環境創設:幼兒自主游戲的基礎與前提
(一)滿足幼兒的游戲興趣和需要
(二)引發豐富多樣的游戲
(三)支持和推動幼兒全面發展
(四)讓幼兒的游戲自主而有序
二、支持游戲:環境創設的理念與基本原則
(一)幼兒為本,推動發展
(二)開放多元,激發創造
(三)追隨幼兒,互動共生
(四)因地制宜,融入自然
(五)保障安全,適度挑戰
(六)體現美感,關注秩序
(七)尊重幼兒,鼓勵參與
三、創設美的、舒適的和有安全感的游戲環境
(一)創設具有美感的環境
(二)創設具有安全感的環境
四、創設自由與開放的游戲環境
(一)整體規劃動態可變的游戲空間
(二)提供開放多元的玩具材料
(三)保障充足并具有彈性的游戲時間
五、創設自然與冒險的游戲環境
(一)戶外環境充滿自然氣息與野趣
(二)允許冒險,適度挑戰
(三)把自然元素融入室內環境
第四章 自主游戲中的教師觀察
一、在自主游戲中,為什么要進行觀察
(一)自主游戲呈現*真實的幼兒
(二)借助觀察了解、理解和支持幼兒
(三)觀察是課程的源泉
(四)觀察是調整游戲環境與材料的重要依據
(五)觀察是教師教育理念重構的基本通道
(六)觀察能幫助教師找到職業尊嚴感和幸福感
二、如何做合格的觀察者
(一)什么是觀察
(二)觀察什么
(三)如何觀察
三、如何進行專業分析
(一)做好專業準備
(二)明確自主游戲的分析維度
(三)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的不斷循環,提升分析能力
四、如何做好觀察記錄
(一)選擇有意義的事件做記錄
(二)敘事性觀察記錄
(三)行為檢核表與等級評定表
(四)如何用好觀察記錄
第五章 自主游戲中的教師支持
一、為什么是支持者和推動者
二、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支持者與推動者
(一)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形成兒童視角
(二)尊重幼兒、相信幼兒,修煉敬畏之心
(三)勇于嘗試、善于反思,錘煉實踐智慧
三、自主游戲中的支持策略
(一)游戲前的支持策略
(二)游戲中的支持策略
(三)游戲后的支持策略
第六章 自主游戲的家園共育聯盟
一、基于自主游戲的共識共育
二、構筑家園共育的實踐聯盟
(一)傳遞自主游戲理念,感受自主游戲魅力
(二)讓自主游戲走進家庭
(三)家園對話構筑共育聯盟
附錄 幼兒園自主游戲質量自查表
幼兒自主游戲·自主學習·自主生活叢書萬千教育學前.自主游戲:成就幼兒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節選
**章 游戲與自主游戲 兒童是在游戲、夢想、童話、自發的跳躍和歌唱中生活的。他的這種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偉大的工作,這種工作就是“造人”,“造”一個全面發展的成人。他的人格,他長大以后的心智的水平和質量,都取決于他童年“造人”的工作。他能否成為一個合格的成人,取決于他童年時是否充分地游戲過、夢想過、陶醉過…… —— 福祿貝爾 近些年來,自主游戲在幼兒園極為流行。很多園長都特別熱衷于展示自主游戲,也很驕傲于自己園所的自主游戲,言外之意,自主游戲代表著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可是,何為自主游戲?為什么自主游戲代表著先進的教育理念?為什么國外很多國家雖然根本不提“自主游戲”一詞,自主游戲卻開展得“貨真價實”,而我們的自主游戲總有“游戲幼兒”的嫌疑?而且,多多少少總有些表演的成分?為什么我們天天喊著“自主游戲”,小學化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為什么一提教師應“管住手、閉上嘴”,教師們就開始茫然、無所作為……如果弄不清楚這些認識上的問題,教師就很難在實踐中有效地開展自主游戲,并通過自主游戲促進幼兒的自我成長和發展。 一、游戲與幼兒園游戲 要討論自主游戲,首先要弄清楚游戲,如果一個活動連游戲都不是,怎么能算自主游戲?為什么有人會批評幼兒教師開展的游戲活動是“游戲幼兒”?拋開教師自主教育的理念不到位這一原因,還存在教師對“什么是游戲”的錯誤認識。從*基本上來講,如果教師口中的“游戲”根本就不是“游戲”,何談“自主游戲”?所以,我們首先需要從理解游戲的概念入手。 (一)什么是兒童的游戲 游戲是什么?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說:“玩啊……”游戲當然是玩耍,我們每個人經歷的童年歲月就是玩過來的呀……童年*令人難忘、*激動人心的畫面往往來自游戲,所以,我們好像都知道游戲是什么,可是,為什么一進入幼兒教育實踐領域,就很混亂呢? 說到底,討論游戲的話題沒有那么簡單,因為游戲的歷史悠久,幾乎與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并存;還因為看待游戲,可以有很多的視角。視角不同,認識和觀念自然就不同。古往今來,無數的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都從各自的角度闡釋游戲,也產生了很多游戲研究派別和游戲理論,給了游戲很多定義,卻很難有一個大家都認同的定義。其實,幼兒園教師不需要記憶任何一個游戲定義,但需要弄明白游戲的本質是什么,因為對于游戲本質的認識會涉及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開展和幼兒園課程的設計等一系列實踐問題。 現階段,幼兒園游戲實踐中存在的很大問題是對游戲的“泛化”。有人把集體教學活動也當成游戲,理由是教學游戲化了。實際上,即使是游戲化了的教學活動,本質上還是教學,而非游戲。從本質上講,游戲活動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游戲是幼兒自主自愿的主體性活動 所謂主體性,是人作為活動主體在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表現為主體對外部世界以及自己與外部世界關系的積極主動的掌握。18也就是說,游戲是幼兒與外部世界互動的一種方式,在這種互動過程中,幼兒是積極主動的決策者、參與者,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使用和體驗自己的意志、情感、智慧和力量,并在游戲的獨特體驗活動中實現自我發展與經驗建構。游戲的不確定性和幼兒個體的主體性差異,也必然帶來游戲的創造性。 任何一個從童年走過來的人都清楚地知道,所謂游戲當然是自己要玩的,源于自己的意愿和情感需要,是兒童個體與兒童群體文化和經驗的反映。荷蘭學者胡依青加曾深刻地指出,“一切游戲都是一種自愿的活動,遵照命令的游戲已不再是游戲,它至多是游戲的強制性摹仿”。但在幼兒園游戲實踐中,幼兒的主體地位經常被教師的主導完全或部分地取代,導致幼兒的游戲成為教師管控的游戲,教師讓玩才能玩,教師讓玩什么就玩什么,以及教師讓怎么玩就怎么玩的“游戲幼兒”的狀況普遍存在。 實踐鏈接1:在一次主題為“教師在自主游戲中的作用”的教研討論中,一位幼兒園教師發言:“在幼兒自主性游戲過程中,教師應當扮演引導和糾錯的角色。如果任由幼兒自由發展,那么就有可能使幼兒的自主游戲偏離正軌。所以,在幼兒的自主性游戲進行過程中,教師不應當作為旁觀者,而應當實際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以更好地發現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并及時調整和糾錯。”對此,你怎么看?你覺得教師在幼兒的自主游戲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糾錯”嗎? 實踐鏈接2:某幼兒園的游戲活動非常強調與主題教學結合,強調游戲的目的性。每次游戲之前,教師都會認真細致地給孩子們講解今天玩什么、應該怎么玩、要注意什么規則,等等。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也會很認真地指導,把幼兒的游戲引向學習和發展的目標。對于孩子們自己隨意玩,教師認為意義不大。對此,你怎么看? 2.游戲是由內在動機引發的去功利化活動 毫無疑問,游戲具有成全兒童發展的巨大功能。但是,對每一個幼兒來講,游戲可以很“沒用”。游戲是兒童自己內在需要的體現,不是為了更好地生產、勞動而做準備,不是為了獲取資源,不是為了取悅別人,當然也不是為了好好學習……北京師范大學劉焱教授認為,游戲的本質在于“以自身為目的”或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游戲從“實用的生活”或“勞動”中脫胎出來的“關節點”應當是人的活動目的和動機的改變。19 從歷史的眼光來看,沒有人類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極大發展,就不可能有兒童真正的游戲。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讓家庭免于生存的壓力,讓學前兒童可以享受長時期的游戲,并擺脫對于生產勞動和學習生產勞動技能的功利化追求。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尤其是“以人為本”“以兒童為本”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讓兒童的各項權利,尤其是游戲權利得以保障,游戲逐漸成為兒童滿足自己內在需求、享有幸福童年生活的必需品。 學前兒童的游戲不一定非要實現一定的學習目標,幼兒可以遵從自己內心的需要單純去玩,所以,游戲是去功利化的,是由幼兒內在動機引發的活動。也就是說,為了讓幼兒掌握某些知識、學習某些技能等專門設計的所謂“游戲”,不能算是真正的游戲,只能算是游戲化的教育活動。 實踐鏈接1:很多幼兒園會安排幼兒進行拍球和跳繩活動,請問,拍球達標練習是不是游戲?跳繩達標練習是不是游戲?在什么情況下拍球和跳繩才是真正的游戲活動? 實踐鏈接2:某位幼兒園中班老師特別喜歡采用獎勵的方式組織班級的各項活動,比如,她每次都會在幼兒游戲之前說,今天誰玩得好,老師就給誰發小貼紙。等到游戲結束時,這位老師會組織全班幼兒進行游戲講評,講評的重點就是誰玩得好,誰遵守紀律,誰謙讓、不搶玩具不打架,等等。然后,她就會給那些表現好的幼兒發可愛的小貼紙,幼兒很開心。對此,你怎么看? 實踐鏈接3:某雜志曾經在2019年發表過一位幼兒園老師寫的文章,談幼兒園自主性游戲與生活教育的有效融合,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中國有非常多的傳統節日,在傳統節日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我認知傳統節日的由來,對幼兒講解與傳統節日有關的故事和習俗,同時提出開放性問題,引導幼兒自由發揮,并以傳統節日為主題進行自主性游戲。”對此,你怎么看?你覺得這樣的游戲是不是幼兒的自主游戲? 3.游戲是非真實的、帶有假想性的活動 兒童的世界不同于成人的世界,兒童住在童話的城堡里,他們的游戲常常帶有虛擬性。盡管我們不知?一個奔跑的孩子或一個在滑梯里上上下下的孩子,他的頭腦中是否有幻想的景象,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每一個孩子的游戲中,內在想象不等同于外在現實,他們會在內心構建一個超乎現實的世界,會賦予手中的每一件物品以假想的功能。比如,幼兒會把一把小椅子變成胯下的馬兒,假想自己在野外馳騁、在戰場拼殺;幼兒會把自己假想成爸爸或媽媽,照顧手中的玩具娃娃,儼然把它當作真實的寶寶;幼兒會用沙土做各種美食,給“寶寶”過生日,還會在上面點綴花花草草,就像生日蛋糕上的花朵和蠟燭…… 應該承認,幼兒假想的游戲一定以現實生活的經驗為基礎。一個從來沒出過遠門的偏僻鄉村的孩子確實很少會玩超市游戲、交警游戲,因為孩子們沒有超市購物、觀察交通警察工作的相關經驗。每個幼兒的經驗不同、發展水平不同,所以,每個幼兒對于游戲的假想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一般來講,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年齡相仿的幼兒其經驗差別不會太大,所以,同一所幼兒園同一年齡班,某個幼兒的游戲很容易引起其他小伙伴的共鳴,變成幾個小伙伴共同的游戲。但是,若變成全班所有幼兒的游戲,就一定有強制的成分。可是,在幼兒教育實踐中,竟然還存在全園幼兒玩共同的游戲主題,使用同樣的玩具和材料,玩差不多一樣的游戲情節和內容的情況……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值得警惕! 談到游戲的假想性,其在幼兒的游戲中主要表現為: 對游戲主題的假想,比如,假裝在過生日。 對游戲情境的假想,比如,假裝在戰場上。 對游戲人物的假想,比如,假裝我是醫生,你是病人。 對游戲材料的假想,比如,假裝這根紙棍是金箍棒。 在幼兒園的實踐中,很容易出現問題的就是幼兒所熱衷的角色游戲。幼兒在“娃娃家”中過生日、做飯、吃飯等是典型的角色游戲,它是幼兒通過自覺自愿的角色扮演活動,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在這類游戲中,教師容易出現如下問題: 引導幼兒按照現實生活的程序進行游戲,比如,如果玩看病的游戲,就必須按照掛號—看醫生—繳費—取藥(打針)等流程進行游戲,否則就是玩錯了,需要糾正。 投放大量真實的和高仿真的玩具材料,忽略了低結構材料對角色游戲的創造的重要性(一般來講,真實的材料會引發實際的操作,幼兒習得的是生活經驗或生活技能,而非游戲的想象)。 評價幼兒的游戲水平高低的標準是幼兒玩得像不像,即像不像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生活和工作。 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對于游戲的假想性了解不足,理不清幼兒的現實生活經驗與幼兒游戲的關系。 實踐鏈接:某幼兒園為了突出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努力探索幼兒園的特色教育,所以,在幼兒園創設了一個仿照本地古城特色的“美食城”,有古城燒餅鋪、古城包子店、古城拉面館等游戲區域設置,投放了大量高仿真的玩具和真實的材料。園長和老師們都特別開心,認為這樣的游戲既能凸顯特色和文化,又能讓幼兒玩中有學,學有成效。請問,你怎么看待這樣的游戲區設置? 4.游戲是愉快的、會帶來積極情緒體驗的活動 為什么幼兒會日復一日、樂此不疲地玩游戲?——因為游戲帶來了愉悅,這種滿足和快樂成為幼兒游戲的無限動力。 我們對童年的懷念,大多來自童年游戲的快樂。無論是自己擺弄小汽車,還是和小伙伴玩救火游戲、打針游戲、抓小偷游戲、鉆山洞游戲……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在戶外,都充滿了愉悅。這種愉悅可能伴隨著歡聲笑語,也可能伴隨著同伴間的爭執,還可能僅僅是內心的驕傲和滿足……無論怎樣,都令人難以忘懷。 幼兒游戲中的愉悅來自: 自由自在的舒適感。 身體和感官活動需要的被滿足。 好奇心的被滿足。 與同伴相處的喜悅。 自己能把控、能勝任的滿足感。 不確定性、可隨時變化、自我創造。 經常“偶遇”的小挑戰。 實踐鏈接:大班幼兒特別喜歡玩一些競賽性游戲,如套圈比賽、撲克牌游戲、棋類游戲等。在這樣的游戲中,總會有幼兒贏,也總會有幼兒輸。有些幼兒輸了會大哭,好像并不開心,但哭過之后還想玩。請問,這該如何理解? 綜上所述,游戲是幼兒自主自愿的,是幼兒的主體性行為;游戲是去功利化的,是由幼兒的內在動機引發的活動;游戲是非真實的、帶有假想性的活動;游戲是愉快的、會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的活動。所以,即使不談“自主游戲”一詞,僅從游戲原初的含義來講,游戲本來就是小孩子自己喜歡的自主的活動。如此說來,自主游戲并非新詞,也非新潮流,這也是很多國家的教師不談自主游戲,但孩子們每天玩的卻是實實在在的自主游戲的原因。 (二)幼兒園游戲:自然屬性的游戲和教育屬性的游戲的有機組合 幼兒的游戲若沒有成年人的介入,就會保持其自由自主的自然屬性,但是,幼兒園作為一個保教機構,會有明確的保教目標,游戲必然會作為實現保教目標的路徑被加以利用,所以,幼兒園游戲就不僅僅是幼兒自主的游戲,而是自然屬性和教育屬性的游戲并存的有機綜合體。幼兒教師需要了解幼兒園各項活動的內在屬性及其游戲性、自主性的高低,從而獨立地做出分析和評判。 案例1:數學區里,明明拿起卡片,對應卡片上的數字夾夾子,夾好之后立起來,這樣數字小人兒就可以站好了,他看起來對自己的本領很自豪。 案例2:今天,莉莉選擇的是玩橡皮泥。老師請她做一個小胖豬試試,并為她提供了范例,莉莉就努力地做起來。 案例3:浩浩早上一到幼兒園就拉上他的好朋友袁帥進了建構區,兩個人插了一把機關槍、一把手槍,接著就對打起來,一邊嘟嘟地開著槍,一邊炫耀著自己的槍*厲害。 ——節選自《幼兒園游戲》(董旭花.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以上三個案例都經常被稱作幼兒園游戲,案例1更具有自主學習(工作)的特征,這樣的活動具有可預期的目標和相對規范、程序化的操作;案例2更像是教師的個別化教學活動,本來玩橡皮泥是游戲,但因為教師提出的任務和范例指導,使其游戲成分大大減弱;案例3顯然是幼兒自由自主的游戲。
幼兒自主游戲·自主學習·自主生活叢書萬千教育學前.自主游戲:成就幼兒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作者簡介
董旭花 山東女子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韓冰川 山東省淄博市市直機關第三幼兒園副園長,山東省特級教師,淄博市名師、名校長。 閻 莉 山東省商務廳幼兒園園長,正高級教師,山東省職業道德模范、山東省百佳園長。 張海豫 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學前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齊魯名師、山東省教學能手。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