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五味集 本書特色
《汪曾祺別集》由汪曾祺先生哲嗣汪朗主編,家人及深知汪曾祺的作家、學者、編輯協同編選而成。共20卷,約200萬字,包含小說、散文、劇作、詩歌、書信等。每卷各有獨立主題,匯為汪汪巨浸。
《汪曾祺別集》底本為初版本,參以手稿,美信俱備,以祭汪老,以饗汪迷。
2020年是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策劃、編輯、出版、閱讀《汪曾祺別集》,是對汪先生*好的紀念。
《汪曾祺別集》由讀蜜傳媒聯合星漢文章策劃編輯,浙江文藝出版社于2020年5月出版前8卷,12月出版后12卷。
五味集 內容簡介
《五味集》
在大眾閱讀領域,汪曾祺“美食家”的身份可能更為人熟知。但他談吃的文章,也多文化意蘊,并非老饕炫技或標榜見多識廣,所以很耐讀。他寫的是平民化的飲食,而且是平視的,人世苦辛、人生感慨,都包含在對美食的溫暖回憶中。《五味》是此類文章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篇。臺灣幼獅1980年代出版過《五味集》,但所收并非都是談吃的文章。大陸沒有用過這個書名。這個新編的《五味集》,集中了幾乎所有談吃的散文,是真《五味集》。
五味集 目錄
目錄
序跋選
《旅食集》自序 ———— 1
《旅食與文化》題記 ———— 3
書信選
致朱德熙 一九七七年九月七日 ———— 6
致朱德熙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 7
致王樹興 一九八六年七月九日 ———— 9
散文選
五味 ———— 10
宋朝人的吃喝 ———— 16
四方食事 ———— 20
果蔬秋濃 ———— 31
故鄉的食物 ———— 37
吃食和文學 ———— 56
昆明的吃食 ———— 67
《知味集》征稿小啟 ———— 79
作家談吃**集
——《知味集》后記 ———— 81
食道舊尋
——《學人談吃》序 ———— 86
《吃的自由》序 ———— 94
魚我所欲也 ———— 98
肉食者不鄙 ———— 103
手把羊肉 ———— 110
食豆飲水齋閑筆 ———— 113
蠶豆 ———— 126
干絲 ———— 130
韭菜花 ———— 133
家常酒菜 ———— 136
米線和餌塊 ———— 144
菌小譜 ———— 151
貼秋膘 ———— 158
手把肉 ———— 162
蘿卜 ———— 168
豆腐 ———— 174
豆汁兒 ———— 184
栗子 ———— 187
小樂胃 ———— 191
辣椒 ———— 194
清湯掛面 ———— 196
尋常茶話 ———— 198
吃什么與想什么 ———— 楊早??206
五味集 節選
出版說明 二〇二〇年是作家汪曾祺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為紀念汪先生,我們編選了這套《汪曾祺別集》。
汪曾祺的老師沈從文先生辭世后,家屬借岳麓書社提議出版沈先生作品的機會,與吉首大學沈從文研究室合作,編選了一套二十冊袖珍本集子,并根據汪曾祺先生的建議,定名為《沈從文別集》。這套選本款式樸素大方,編選方面的特別處在于,除了舊作,每本書前面增加了一些雜感、日記、檢查、書信,以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理解作者和他的作品。
五味集 作者簡介
汪曾祺(一九二〇—一九九七)
江蘇高郵人。一九三九年就讀于西南聯合大學,為沈從文先生的及門弟子。約一九四〇年開始發表散文及小說。大學時期受阿索林及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影響,文字飄逸。以后備嘗艱難辛苦,作品現實感漸強,也更致力于吸收中國文學的傳統。畢業后曾做過中學教員、歷史博物館的職員。一九四九年以后,做了多年文學期刊編輯。曾編過《北京文藝》、《說說唱唱》、《民間文學》。一九六二年到北京京劇院擔任編劇,直至離休。主要作品集有《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翠文談》、《晚飯花集》、《蒲橋集》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