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緬甸文化交流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512764
- 條形碼:9787512512764 ; 978-7-5125-1276-4
- 裝幀:8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緬甸文化交流史 本書特色
大家寫給大家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匯聚北大領軍名師,講透傳承與變革中的中國與各國之間的文明交流!
本套書由多位北大亞太研究院的名師學者共同撰寫,是一套大家寫給大家的中外文化交流通史讀本。每位導師都著眼于自己的專攻領域,以嚴謹、科學的方法梳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演進,分析不同時期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多方面多層次發(fā)展情況,幫助讀者了解中外文化交流歷史文化的概貌,把握其中的發(fā)展脈絡和規(guī)律。本套書內容豐富,資料可靠,是中西方歷史交流愛好者、學生、職場人士的極佳讀本。
中國緬甸文化交流史 內容簡介
作者通過描述緬甸概況、緬甸文化形成特點、中緬文化交流的優(yōu)勢和條件以及歷目前各個時期的文化交流情況,為我們展現出中緬兩國世代友好的文化交流盛況。
中國緬甸文化交流史 目錄
目錄Contents前言 /1章緬甸概況 /001一、自然地理 /002二、社會歷史 /003三、行政區(qū)域 /004四、民族組成 /005五、政治形勢 /005六、經濟狀況 /006第二章緬甸文化的形成與特點 /009一、關于文化的定義 /010(一)漢語中*早關于文化的定義 /010(二)西方學者關于文化的定義 /011(三)蘇聯學者關于文化的定義 /011(四)周一良教授關于文化的定義 /012(五)何謂文化 /012(六)文化的類別 /013二、緬甸文化的形成 /014(一)緬甸文化的兩大基石 /014(二)緬甸文化的產生期 /020(三)緬甸文化的定型期 /026(四)緬甸文化的發(fā)展期 /027(五)緬甸文化的成熟期 /032(六)緬甸文化的繁榮期 /034三、緬甸文化的特點 /037(一)宗教性 /037(二)區(qū)域性 /038(三)農耕性 /039(四)兼容性 /039(五)多元性 /040第三章中緬文化交流的優(yōu)越條件 /041一、得天獨厚的天然通道 /044二、血脈相連的民族淵源 /050三、一脈相承的民族語言 /057四、旅緬華僑與文化交流 /060第四章 中緬文化交流 /067一、戰(zhàn)國秦漢時期中緬文化交流 /068(一)蜀身毒道與戰(zhàn)國秦漢時期文化交流 /068(二)南海絲綢之路與戰(zhàn)國秦漢時期文化交流 /070(三)中緬內河航線與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文化交流 /072(四)戰(zhàn)國秦漢時期中緬文化往來 /072(五)戰(zhàn)國秦漢時期我國記載緬甸的文獻 /074二、魏晉南北朝時期中緬文化交流 /074(一)諸葛亮南征與中緬文化交流 /075(二)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大乘佛教傳入緬甸 /078(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緬甸小乘佛教傳入西雙版納 /079(四)魏晉南北朝時期緬甸是中印佛教交流的中轉站 /082(五)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記載緬甸的文獻 /083三、唐朝中緬文化交流 /084(一)唐朝中緬文化交流的陸海交通要道 /084(二)緬甸驃國向唐朝獻樂舞 /086(三)唐朝南詔國與緬甸驃國發(fā)生戰(zhàn)爭 /091(四)唐朝南詔國與緬甸驃國的商貿往來 /092(五)唐朝南詔國與緬甸驃國的文化交往 /093(六)唐朝南詔國與緬甸驃國的佛教交流 /094(七)唐朝我國學者記載緬甸的文獻 /095四、宋朝中緬文化交流 /096(一)發(fā)生在蒲甘集市的故事 /097(二)宋朝與緬甸蒲甘王朝的友好關系 /098(三)宋朝與蒲甘王朝的佛教交流 /099(四)宋朝中緬文化交流 /104(五)宋朝我國學者記載緬甸的文獻 /105五、元朝中緬文化交流 /106(一)元朝與蒲甘王朝的次戰(zhàn)爭 /106(二)元朝與蒲甘王朝的第二次戰(zhàn)爭 /108(三)元朝與蒲甘王朝的第三次戰(zhàn)爭 /109(四)信第達巴茂克高僧出訪元朝 /109(五)元緬戰(zhàn)爭促進了中緬文化交流 /111(六)元朝中緬貿易往來 /113(七)元朝我國學者介紹緬甸的文獻 /115六、明朝中緬文化交流 /116(一)明朝與阿瓦王朝的友好關系 /116(二)明朝與勃固王朝的友好關系 /118(三)明朝幫助阿瓦王朝調解紛爭 /119(四)緬文教育,中緬文化交流的新領域 /122(五)傣緬聯姻與中緬文化交流 /124(六)緬茄樹,中緬友誼之樹枝繁葉茂 /125(七)明朝中緬貿易興隆 /126(八)明朝我國學者記載緬甸的文獻 /132七、清朝中緬文化交流 /134(一)清朝與緬甸建立正常外交關系 /134(二)南明桂王緬甸避難與華僑社會形成 /135(三)清緬戰(zhàn)爭與中緬文化交流 /140(四)反法西斯戰(zhàn)爭與中緬友誼 /144(五)清朝中緬貿易盛況空前 /148(六)清朝中緬文化交流進入高潮 /153(七)清朝我國學者記載緬甸的文獻 /164八、民國時期中緬文化交流 /167(一)滇緬公路,抗擊法西斯的交通大動脈 /167(二)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zhàn)場浴血奮戰(zhàn) /169(三)抗戰(zhàn)時期中緬兩國交往密切 /169(四)民國時期中緬文化交流 /171(五)民國時期中緬貿易 /176(六)民國時期我旅緬華僑迅速增加 /177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緬文化交流 /179(一)領導人頻繁互訪為文化交流提供了保證 /179(二)經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碩果累累 /189(三)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開花 /1981. 文化代表團互訪頻繁 /1982. 宗教交流與合作 /2023. 文學交流與合作 /2094. 圖書譯介交流與合作 /2105. 教育交流與合作 /2166. 體育交流與合作 /2237. 藝術交流與合作 /2258. 電影界交流與合作 /2289. 著作出版交流與合作 /23110. 美術交流與合作 /23411. 醫(yī)療衛(wèi)生交流與合作 /23512. 農作物交流與合作 /238主要參考文獻 /241
展開全部
中國緬甸文化交流史 作者簡介
姜永仁,主要從事緬甸語教學與研究。曾赴仰光外國語學院進修。主要著作有《緬漢詞典》(合著)《緬甸文化綜論》(合著)等。曾任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文化處一等秘書、經商處一等秘書等職。王介南,1943年生,196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東方語言系,南京靠前關系學院教授、碩士生指導教師。著有《中外文化交流史》《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國與東南亞文化交流志》《緬甸貢榜王朝》《緬甸愛國詩人德欽哥都邁》《中緬友好兩千年》《緬甸——佛光普照的稻米之國》《東南亞和文化交流文集》等;譯著有《伊江揚子友誼頌》《四個時期的中緬關系》(合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