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名花零落雨中看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1211283
- 條形碼:9787521211283 ; 978-7-5212-112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名花零落雨中看 本書特色
我一直以為,愛情和寫作是那個時代我們這些處于壓力和壓抑中的知青兩種*好的解脫方式。在沒有愛情的時候,我選擇了寫作。 人生在世,會遇到不少人,從開始的素不相識,到后來的相識,以至相知。相識的人,會很多,但相知的人很少。 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閱讀史。童年屬于童話,少年屬于散文,青春屬于詩和小說。 書買來是給自己看的,不是給別人看的,正經(jīng)的讀書人應(yīng)該是書越看越少,越看越薄才是。小說里呈現(xiàn)出的瑣碎與臃腫,不僅來自生活,也來自我們本身,再一個熱衷煽情、崇尚繁華、喜歡走秀的年代,小說也可以成為一種表演。 *有價值的閱讀就是重讀。——蘇珊.桑塔格
名花零落雨中看 內(nèi)容簡介
肖復(fù)興先生創(chuàng)作生涯超過半個世紀,佳作連連,但是目前市面上暫無一套規(guī)模適中,相對好而精的選集。此次由肖先生親自精選創(chuàng)作散文精華一百萬字,分“生活與感想卷”“讀書與懷人卷”“親情與友情卷”“音樂卷”四類進行精編,系統(tǒng)收入了其很有代表性的散文。本書為“讀書與懷人卷” ,萃集了肖復(fù)興散文作品中談?wù)撟x書感想、追懷師長的篇章。讀書感想,廣涉羅曼·羅蘭、泰戈爾、屠格涅夫、卡佛、門羅等有名作家,解析富有深度,給人以知識上的收獲和思想上的啟示;追懷師長,則談及與肖復(fù)興有直接交往的葉圣陶、汪曾祺、孫犁等文壇先輩,讓我們從一個側(cè)面更加地了解了那些文化老人的精神底色和一個已經(jīng)逝去的時代。
名花零落雨中看 目錄
目錄
上卷
003??|??甪直春行
009??|??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012??|??春天溫暖的水
016??|??那個多雪的冬天
023??|??憂郁的孫犁先生
029??|??有人總會讓你想起
035??|??幾番風(fēng)雨書中落
039??|??白馬湖之春
043??|??懷念蕭平
048??|??汪曾祺先生小憶
052??|??想念王火
057??|??想起張純?nèi)?
061??|??文人的友情
064??|??從菱窠到慧園
071??|??無爵自尊賁園書
075??|??梅州訪張資平
079??|??佗城遇蕭殷
083??|??汀州去看瞿秋白
087??|??浩然周年
091??|??君子一生總是詩
097??|??想起了李冠軍
100??|??他將長生草留給水
104??|??長嘯一聲歸去矣
109??|??殘年猶讀細字書
113??|??蕭紅故居歸來
117??|??初春的思念
120??|??小鳥華君武
125??|??花之語
128??|??石門遇韓羽
131??|??刻進時代里的藝術(shù)
137??|??雕塑上的風(fēng)云
143??|??早春二月
147??|??于是之和一個時代
150??|??誰將曹禺的原野裝點成花壇
153??|??如何紀念老舍先生
161??|??周信芳和梅蘭芳
166??|??荀慧生和蕭長華的棗樹
171??|??程硯秋和《鎖麟囊》
176??|??想起了葉盛章
181??|??花飛蝶舞梁谷音
184??|??老板的汗血馬和駱玉笙的花盆鼓
下卷
189??|??名花零落雨中看
192??|??八面風(fēng)來山鎮(zhèn)定
196??|??氣節(jié)陵夷誰獨立
200??|??懸解終期千歲后
203??|??史書弄筆后來事
207??|??荒沙哭處曾埋骨
210??|??俠之隱去以后
213??|??學(xué)之五界
216??|??書和情人
219??|??直面當今文壇
223??|??鐵木為什么只有前傳
229??|??孫犁先生百年祭
234??|??大味必淡
237??|??蕭疏聽晚蟬
241??|??重讀《荷花淀》
246??|??布衣烹鯉問沉綿
249??|??一個畫家的信史和心史
257??|??十萬春花如夢里
261??|??書中自有忘憂草
265??|??聽吳小如講杜甫
269??|??跟吳小如先生學(xué)對讀法
273??|??夏日讀放翁
277??|??*愛放翁滿袖詩
280??|??以詩代藥
283??|??豆粥從來味*長
285??|??獨居漫受書狐媚
288??|??放翁的絕筆
292??|??醋栗的幸福
295??|??《萬卡》130年
298??|??門羅的敘事策略
301??|??大自然的情感
305??|??大地上的日歷
309??|??于·列那爾和他的《胡蘿卜須》
313??|??讀契佛
317??|??讀卡佛
320??|??和歷史調(diào)完情以后
323??|??格拉斯剝洋蔥辣了誰的眼睛
326??|??記憶中的影像浮掠而過
330??|??花園像吊床一樣接住星星
334??|??植物中的莎士比亞
339??|??米修司,你在哪兒啊?
343??|??《羅亭》筆記
349??|??閱讀屠格涅夫
353??|??難忘泰戈爾
356??|??羅曼·羅蘭幫我去腥
360??|??1971年的《九三年》
367??|??重讀十二記
名花零落雨中看 節(jié)選
甪直春行一 1977年的5月,葉圣陶先生有過一次難忘的故鄉(xiāng)之行。在這一年5月16日的日記里,他這樣寫道:“寶帶橋、黃天蕩、金雞湖、吳淞江,舊時慣經(jīng)之水程,仿佛記之。蟹籪漁舍,亦依然如昔。駛行不足三小時而抵甪直。” 那是一艘小汽輪,早晨八點從蘇州出發(fā)。 今年的開春4月,我也是清早八點從蘇州出發(fā),也是沿舊路而行,不到一個小時就直抵甪直了。我很奇怪,那一次是先生五十五年后重返故地,五十五年了,那里居然“依然如昔”,難以想象。如今,先生所說的“慣經(jīng)之水程”沒有了,“蟹籪漁舍”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寬敞的高速公路。寶帶橋和黃天蕩,看不到了,金雞湖還在,沿湖高樓林立,已成為和新加坡合作開發(fā)的新園區(qū)。江南水鄉(xiāng),變得越來越國際大都市化,在這個季節(jié)里本應(yīng)該看到的大片大片平鋪天際的油菜花,被公路和樓舍切割成了一小塊一小塊,如同蠟染的嬌小的方頭巾了。 先生病危在床的時候,還惦記著這里,聽說通汽車了,說等病好了自己要再回甪直看看呢。不知如果真的回來看看,看到這樣大的變化,會有何等感想。 這是我**次到甪直。來蘇州很多次了,往來于蘇州上海的次數(shù)也不少了,每次在高速路上看到甪直的路牌,心里都會悄悄一動,忍不住想起先生。我總是把那里當作先生的家鄉(xiāng),盡管先生在蘇州和北京都有故居,但我總是先入為主地認為那里才是。先生是吳縣(1995年撤銷,現(xiàn)隸屬于江蘇省蘇州市)人,甪直歸吳縣管轄,更何況年輕的時候,先生和夫人在甪直教過書,一直都是將甪直當作自己的家鄉(xiāng)的。 照理說,先生長我兩輩,位高德尊,離我遙遠得很,但有時候卻又覺得親近得很,猶如街坊和藹可親的老爺爺。其實,只緣于1963年,我讀初三的時候?qū)戇^一篇作文,參加了北京市少年兒童作文比賽而獲獎,先生親自為我的作文進行了逐字逐句的批改和點評。那一年的暑假,又特意請我到他家做客,給予很多的鼓勵。我便和先生有了忘年之交,一直延續(xù)到“文革”之中,一直到先生的暮年。記得那時我在北大荒插隊,每次回來,先生總要請我到他家吃一頓飯,還把我當成大人一樣,喝一點兒先生愛喝的黃酒。 先生去世之后,我寫過一篇文章《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記錄初三那年暑假我**次到先生家做客的情景。可以說,沒有先生親自批改的那篇作文,沒有充滿鼓勵的那次談話,也許,我不會成為一個以筆墨為生的人。少年時候的小船,有人為你輕輕一劃,日后的路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后來,這篇文章被收入小學(xué)語文課本。無疑,強化了這樣變化的意義,渲染了少年的心。 能夠去甪直看看先生留在那里的蹤跡和影子,便成為我一直的心愿。陰差陽錯,好飯不怕晚似的,竟然一推再推,遲到了今日。密如蛛網(wǎng)的澤國水路,變成了通衢大道,甪直變成了門票一張50元的旅游景點。 二 和周圍同里、黎里這樣的江南古鎮(zhèn)相比,甪直沒有什么區(qū)別,可以說是大同小異。一條穿鎮(zhèn)而過的小河,河上面拱形的石橋,兩岸帶廊檐的老屋……如果刪掉老屋前明晃晃的商家招牌和旗幌,以及不倫不類的假花裝飾的秋千,也許,和原來的甪直沒有什么兩樣,甚至和1917年先生**次到甪直時的樣子一樣呢。 葉至善先生在他寫的先生的傳記《父親長長的一生》中,提到先生*主要的小說《倪煥之》時,曾經(jīng)寫道:“小說開頭一章,小船在吳淞江上逆風(fēng)晚航,卻極像我父親頭一次到甪直的情景。”盡管《倪煥之》不是先生的自傳,但那里的人物有太多先生的影子,以及甪直的影子,小說里面所描寫的保圣寺和老銀杏樹,更是實實在在甪直的景物。 1917年,先生22歲,年輕得如同小鳥向往新天地,更何況正是包括教育在內(nèi)一切變革的時代動蕩之交。先生接受了在甪直教書的同學(xué)賓若和伯祥的邀請,來到了這里的第五高等小學(xué)里當老師。人生的結(jié)局會有不同的方式,但年輕時候的姿態(tài)甚至走路的樣子,都是極其相似的;蛟S,可以說這是屬于青春時的一種理想和激情吧。否則,很難理解,在“文革”中,先生的孫女小沫要去北大荒,母親舍不得,*后出面做通她的思想工作的是先生本人。先生說:年輕人就想過一種全新的生活,就讓小沫自己去闖一闖,我如果年輕五十幾歲,也會去報名呢。或者,這就是當年先生甪直青春版的一種昔日重現(xiàn)吧。 穿過窄窄的如同筆管一樣的小巷,進入古色古香的保圣寺,忽然豁然開朗,保圣寺旁邊是軒豁的園林,前面是唐代詩人陸龜蒙的墓和他的斗鴨池、清風(fēng)亭,后面便是當年五高小學(xué)的地盤了,女子部的教室小樓,作為閱覽室的四面亭,以及生生農(nóng)場,都還健在。特別是先生曾多次描寫過的那三株參天的千年老銀杏樹,依然枝葉參天。有了這些舊物,就像有了歲月的證人證言一般,逝者便不再如斯,而有了清晰的可觸可摸的溫度和厚度。 生生,即學(xué)生和先生的意思。原來這里是一片瓦礫堆和墳場,雜草叢生,是學(xué)生和先生共同把它建成了農(nóng)場。當年這一行動,曾在甪直古鎮(zhèn)引起軒然大波,這在先生的小說《倪煥之》中有過生動的描述。那時候,先生注重教學(xué)的改革,注重學(xué)生的實踐活動。其實,農(nóng)場很小,遠不如魯迅故居里的百草園,說是農(nóng)場,不過是一小塊田地,現(xiàn)在還種著各種農(nóng)作物,古鎮(zhèn)里的隱士一般,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似的,雜亂而隨意地長著。 教室樓和四面亭的門都鎖著,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前者里面的課桌課椅,當年先生的妻子胡墨林就在這里當教員,還兼著預(yù)備班的主任;后者當年是學(xué)校的小小博物館,展覽著他們的展品,現(xiàn)在陳列有先生臨終的面模,隔著窗玻璃可以看到。四面亭的前面,是后建的一排房,作為葉圣陶先生的紀念館,陳列的實物不多,是一些圖片文字的展板,介紹著先生的一生。空蕩蕩的,中間立有先生的一尊胸像,脖子上系著一條鮮艷的紅領(lǐng)巾。 五高小學(xué)應(yīng)該是當時中國教育改革的先驅(qū)學(xué)校了。在這個小小的學(xué)校里,先生和他一樣年輕的朋友一起,不僅建立了農(nóng)場,還辦了商店,蓋了戲臺,開了小型的博物館,并親自為孩子們編寫課本,不用文言文,改用新的語體文教授……這一系列的變革,現(xiàn)在看來都很簡單,在近一個世紀以前的歲月里,卻要付出心血和勇氣,和沉重的社會,和幾乎與世隔膜幾乎呆滯的古鎮(zhèn),是要做抗爭的。看到它,我想起了春暉中學(xué),那是葉至善先生岳父夏丏尊先生創(chuàng)辦的學(xué)校,年頭比五高要晚一些。五四時期,中國文人身體力行參與教育的變革實踐,可以說是空前絕后了,和我們?nèi)缃竦淖摰溃甘之嬆_,或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無力感的形象大相徑庭。 先生在五高教書九個學(xué)期,一共四年半的時間。應(yīng)該說,時間不算長。但這是青春期間的四年半,青春季節(jié)的時間長短概念和日后是不能用同樣數(shù)學(xué)公式來計算的。它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常常會被放大或延長。更何況,在這四年半中,先生的父親故去,五四運動爆發(fā),文學(xué)研究會成立,這樣幾樁大事發(fā)生的時候,先生都在甪直,卻一樣心事浩茫連天宇,便讓這個青春之地,不僅僅屬于偏遠的古鎮(zhèn),也染上了異樣的時代光影與色彩。五四運動爆發(fā)之后的第三天晚上,先生才從上海的報紙上得知消息,他和朋友們在報刊上發(fā)表宣言,在學(xué)校前的小廣場前舉行了救國演講,表示對遙遠北京的支持和呼應(yīng)。文學(xué)研究會成立之后,先生在甪直寫下了小說《這也是一個人》,投寄北京,在《新潮》雜志上發(fā)表,獲得魯迅先生的稱贊。父親去世的那一年里,先生蓄須留發(fā),很長都不剪,遵循當?shù)氐牧?xí)俗,表達對父親的懷念。 事后先生曾經(jīng)在文章里寫過:“當了幾年教師,只感到這一途的滋味是淡的,有時甚至是苦的;但到了甪直以后,乃恍然有悟,原來這里也有甜甜的味道。”在我看來,這其實就是青春的味道。這種味道,獨屬于青春,更何況這樣的青春中,融有了從自己家事到學(xué)校的變革一直到時代的風(fēng)云變幻,味道自然就更加異常。難怪以后無論走到哪里,先生都會說甪直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都會在自己的履歷表上填寫自己是小學(xué)教師。
名花零落雨中看 作者簡介
肖復(fù)興(1947—)北京人,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xué)院。在北大荒插隊六年,在大中小學(xué)任教十年。曾先后任《小說選刊》副總編、《人民文學(xué)》雜志副主編、北京市寫作學(xué)會會長、中國散文學(xué)會副會長。著有各種雜書百余部。曾獲全國、北京和上海文學(xué)獎,以及中國好書獎、冰心散文獎、老舍散文獎、朱自清散文獎。多篇作品選入大中小學(xué)語文教材。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