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西行記(名家游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22212
- 條形碼:9787520522212 ; 978-7-5205-2221-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行記(名家游記) 本書特色
一路走來,有人間的百態,有不屈的精神,有江邊的夜話,有青城的枝葉。 《西行記(名家游記)》中可以看到人民的困苦與艱辛,可以看到基層官員的麻木與掙扎,還可以看到知識分子的迷茫與希望。描述的社會時代印記處處可尋,語言樸實、自然、真摯、親切。
西行記(名家游記) 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由于戰火,作者隨學校南遷,離開了泰安以后輾轉南下,由河南而入湖北。在漢水左岸的鄖陽城住過半年,又徒步兩月而入川。《西行記(名家游記)》所描寫的,就是由鄖陽到四川的沿途情形。書中記錄了作者的經歷和沿途見聞,既有對南遷師生的描寫,又有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描寫,還有對基層官員的描寫。通過作者的描寫,可以看到一幅20世紀四十年代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生活圖卷。
西行記(名家游記) 目錄
警備
路
黃龍灘
古廟一夜
陰森森的
“威尼斯”
母與子
冷水河
烏江渡
先驅及其他
養雞的縣官
憂愁婦人
來呀,大家一齊拉!
江邊夜話
西行記
圈外
江城半日記
青城枝葉
西行記(名家游記) 節選
《西行記(名家游記)》: 從黑暗中走開 晚上十點鐘左右,在暗淡的燈光中,屋子里顯得緊張而又零亂,黑暗的影子在各處搖晃著。大家在一種慌惑而又痛快的感情中,倉忙地整理著自己的行李。半夜之后,孫先生走來了,他把他的灰氈帽緊緊壓著眉毛,用低沉的聲音,簡單地向大家說道: “走!天明以前要渡過江去!” 說過之后,便匆匆地去了。 沒有搬運夫,沒有搬運的工具,行李是必須自己扛的。但又聽說到沙洲之后可以停一夜,如果可能,還可回來搬運一次,于是又將行李留下一部分,甚至連棉被也不帶,只帶了毯子、手提匣,此外則是便于行路的一套短衣而已。每人都負了行囊,排成行列,在沉默中前進。這時的心情是頗復雜的,一方面覺得是沖出封鎖線似的突圍的心情,一方面又覺得是勇敢地走上另一條光明的道路,而明明又知道:困苦艱難是擺在眼前的。“到什么地方去呢?”“四川。”“四川的哪一部?”“不知道!”“大約有多少路呢?”“不一定,二干、三干、也許五千!”“道路好走嗎?”“高山、深水、饑餓、寒冷、盜匪、疾病……這是我們的路程標!”這樣的問答早在人們口中反復著。我們時常把食指放在地圖上,按住鄖陽城,沿著一條細線——那“面善心惡”而不能通航的漢江——向前試探,那條細線在許多小毛蟲似的山脈中穿來穿去。地圖不能告訴我們什么,我們所打聽的也只知道這是一條險路罷了。一切都得等待我們一步一步踏過,多少困苦都必須等我們去嘗試。當時并不是不曾躊躇過,想把行李再搬回學校,等從容準備后再開拔的意思也曾有過,但為當時情形所動,而且再也不愿在那泥沼中陷得更深些,終究隨在大隊里出發了。 這時候我們又看見孫先生,他夾在隊伍中,顯得特別機警而嚴肅。我們知道他所擔心的是什么,我們也是一樣,都擔心著另一部分人會出來滋鬧,會阻撓我們的開拔,為了報復,為了把局面弄得更糟。山城的街市還酣睡著,靜悄悄的,除三兩警察外無他人。雖然在腳下被踏死了的小蛇已可在微明中辨認得出來,然而眼前,甚至心中,總是被黑暗壓迫著。我們在黑暗中默默地走著,忽然看見在街旁的走廊下,在石階上,坐著一個黑影,一個魁梧的身子。誰?當走近時才看出那是孫先生,他兩手托腮,默默地坐著,注視著隊伍的前進。幾百個孩子都認出他,然而都不招呼,只偶爾聽到“孫先生啊!”喑啞的一聲低語。我們的行李是沉重的,一路上不知放下休息了多少次,到得江岸,已是滿身大汗了。“渡江!渡江!”人人都這樣低喚著。然而不行,天未放明,是不能渡過的,我們只好坐在沙上等待。不多時,月亮從云縫里露出臉來,風也吹得更冷了,于是在江畔跑著、踱著。這一陣冷,倒重新提起了我的問題:“到沙洲究竟住不住呢?”我在人空中穿來穿去地問,而所得的答案則為“不”。這如何能行?別人都帶了不少的被褥而我則完全缺如,我決定回城去取一趟。謝謝毛公,他送我們到江邊又陪我回去取了被來。我重又回到江岸時,正準備渡江,等五六只大船陸續渡過之后,天也大亮了。 行李是越走越沉,而心里卻漸漸感到輕松,走在前邊的大隊里有人在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在晨光熹微中,我們回顧鄖陽城,發現有一個人在后面邁著迅速的步子追來,等那人來近時,才看清那是蔣先生。他追上我們,追上了孫先生,是表示送行的意思。兩人剛一見面,孫先生便大哭起來,且道:“××兄,我實在不愿如此,為息事寧人起見,也不得不如此了。”蔣先生也哭了,在旁邊的人也都落下淚來。哭什么?為什么會自然地哭起來?灑這樣的淚有什么價值?惜別嗎?決不是!訴苦嗎?更不是!我們毋寧說是為了我們的國家民族而哭!為了在敵人鐵蹄下被蹂躪的山東父老,為了一群以學校為家庭以師長為父母的孩子而哭!我們從山東流亡南下,輾轉數千里至鄖陽,當初是懷了什么希望?而結果呢?是貪污、欺騙、人事的摩擦、封建集團的傾軋,苦得一群孩子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不襟不履,甚至連買草鞋的錢也沒有,更談不到什么求學或訓練了。這是“學校”,尚且如此,其他方面如何?抗戰一年有半,而尚有如此的教育!這是一個泥潭,我們想盡力澄清它,我們既沒有澄清它的力量,我們就應當從里邊拔出腳來。走開!我們是早就想走開的,但我們不曾想到是這樣的走開。走開!我們抱著新的希望而走開,然而我們回顧過去,撫摸傷痕,我們不能不痛心!“我們從山東出來,是為了避敵,而現在走開,則是為了避自己的人!”與蔣先生作別之后,有人反復地這樣哀嘆著。 到沙洲,我們以包谷粥作為早餐,雖然不甚熟,也還香甜,但不見得人人能飽。共行五十里山路,宿小嶺塘,小嶺塘在荒山里,只有幾家貧寒人家,米面供不應求。“沒有鹽,沒有鹽!”大家都這樣傳語。夜里睡在人家草地上,雖然不很冷,卻也未得安睡。 ……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