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智能車輛人機工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71452
- 條形碼:9787302571452 ; 978-7-302-57145-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智能車輛人機工程 本書特色
本書的主題“智能車輛人機工程”是車輛智能化發展大潮之下,對人機工程理論與實踐帶來的更高的挑戰和提升。 本書是關于智能車輛的人機工程設計的教材,方法具體,案例豐富。
智能車輛人機工程 內容簡介
本書在介紹面向車輛領域人機工程的設計和試驗基礎上,突出呈現了智能、網聯、共享等新模式下以及AI、5G等技術的發展應用給人機工程帶來的顛覆性變化,包括智能車輛人機界面與人機交互、智能車輛與行人交互、人機共駕試驗等內容,并論述智能車輛人機系統的安全性。
智能車輛人機工程 目錄
目錄
第1章概述
引言
1.1人機工程的發展
1.1.1人機工程的發展簡史
1.1.2人機工程在我國的發展
1.1.3人機工程的未來
1.2自動駕駛與人機工程
1.2.1自動駕駛車輛概述
1.2.2自動駕駛車輛的人機關系
1.2.3自動駕駛車輛人機工程設計
1.3汽車“新四化”與人機工程
1.3.1汽車“新四化”的提出
1.3.2汽車電動化與人機工程
1.3.3汽車智能化與人機工程
1.3.4汽車網聯化與人機工程
1.3.5汽車共享化與人機工程
1.4現代交通與人機工程
1.4.1交通人機工程
1.4.2人機工程在道路交通領域的應用
1.4.3人機工程在軌道交通領域的應用
1.4.4人機工程在航空運輸領域的應用
1.4.5人機工程在水路運輸領域的應用
1.5先進技術與人機工程
1.5.1人工智能與人機工程
1.5.2大數據與人機工程
1.5.35G通信與人機工程
1.5.4腦機接口與人機工程
參考文獻
第2章人機工程基礎
引言
2.1人機工程的基本概念
2.1.1人機工程學的定義
2.1.2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內容
2.1.3人機工程的基本概念
2.2人機工程的研究方法
2.3人體的機能特性
2.3.1人的感知覺
2.3.2視覺特性
2.3.3聽覺特性
2.3.4皮膚感覺特性
2.3.5生物力學特性
2.4人機界面: 顯示裝置設計
2.4.1顯示裝置
2.4.2儀表板設計
2.4.3聽覺信息傳遞裝置設計
2.5人機界面: 操縱裝置設計
2.5.1操縱裝置
2.5.2操縱裝置設計
2.5.3典型車輛操縱裝置設計
2.6人機系統的空間與環境設計
2.6.1作業空間范圍設計
2.6.2作業空間布置設計
2.6.3環境設計
本章涉及的標準
參考文獻
第3章智能車輛人機界面設計
引言
3.1智能車輛人機系統
3.1.1人機系統概述
3.1.2車輛人機系統組成及設計內容
3.1.3智能車輛人機系統示例——Tesla Model 3
3.2智能車輛人機界面
3.2.1人機界面設計內容
3.2.2人機界面設計原則
3.2.3人機界面設計流程
3.2.4智能車輛HUD平視顯示界面設計
3.3智能車輛人機交互
3.3.1智能車輛人機控制方案
3.3.2新實體媒介交互方案
3.3.3智能車輛個性化交互方案
3.3.4多通道融合交互方案
3.4智能車輛人機系統設計
3.4.1人機系統設計的概念
3.4.2智能車輛人機工程設計原則
參考文獻
第4章智能車輛與行人交互設計
引言
4.1人工智能與感知基礎
4.1.1人工智能概述
4.1.2人工智能的感知識別
4.2智能車輛對行人的感知
4.2.1數據來源
4.2.2感知方法
4.2.3行人特征算子
4.2.4行人感知檢測數據庫
4.3智能車輛的外界顯示界面
4.3.1設計背景
4.3.2設計目標
4.3.3設計方向
4.4智能車輛與行人的交互
4.4.1行人意圖識別
4.4.2軌跡預測
4.4.3碰撞風險評估
4.4.4路徑規劃
參考文獻
第5章車路協同系統人機交互設計
引言
5.1駕駛模擬平臺
5.1.1駕駛模擬平臺概述及發展歷程
5.1.2駕駛模擬器組成結構
5.1.3駕駛模擬器在交通中的應用
5.2駕駛人生心理參數采集設備概述
5.2.1眼動儀組成及應用
5.2.2腦電儀組成及應用
5.2.3心電儀組成及應用
5.3車路協同人機交互系統實驗設計方法
5.3.1車路協同實驗平臺設計
5.3.2車路協同系統人機交互終端設計
5.3.3實驗場景設計
5.3.4實驗因素及水平
5.3.5實驗過程設計
5.4車路協同人機交互環境下的視覺特性
5.4.1車路協同環境下的駕駛人視覺特性
5.4.2車路協同人機交互環境下視覺指標體系
5.4.3基于AttenD算法的車路協同環境下視覺分心判別
5.5車路協同人機交互環境下的行為服從度
5.5.1車路協同環境下的駕駛行為特性
5.5.2車路協同系統環境駕駛行為影響判別
5.5.3車路協同系統行為服從度
參考文獻
第6章智能車輛擬人化駕駛
引言
6.1擬人化駕駛相關概念
6.1.1擬人化駕駛概述
6.1.2擬人化駕駛程度分級
6.1.3擬人化駕駛研究內容
6.2擬人化駕駛行為
6.2.1駕駛行為
6.2.2駕駛情緒
6.2.3融合駕駛行為的駕駛情緒研究
6.2.4駕駛決策
6.3駕駛人特性的學習
6.3.1生理特性
6.3.2面部特性
6.3.3駕駛行為特性
6.3.4多源信息融合
6.4擬人化駕駛的決策與控制
6.4.1擬人化駕駛系統的架構
6.4.2擬人化駕駛自主決策系統
6.4.3擬人化駕駛控制執行系統
6.5擬人化駕駛的人機交互應用
6.5.1車內助手擬人化
6.5.2車輛外觀擬人化
本章涉及的標準
參考文獻
第7章智能車輛倫理學設計
引言
7.1倫理學困境
7.1.1電車難題
7.1.2自動駕駛倫理困境
7.1.3自動駕駛車輛倫理學設計的可能進路
7.2倫理學理論
7.2.1倫理利己主義
7.2.2功利主義
7.2.3義務論
7.2.4分析和應用示例
7.2.5小結
7.3倫理學規范
7.3.1德國自動化和網聯化駕駛倫理導則
7.3.2分析與總結
7.4公眾倫理偏好
7.4.1倫理實驗研究發現
7.4.2分析與總結
7.5其他困境和挑戰
參考文獻
第8章智能車輛人機系統安全性
引言
8.1多維度安全性的提出
8.1.1智能車輛的風險因素
8.1.2多維度安全性的概念
8.2智能車輛功能安全性
8.2.1感知安全性
8.2.2決策安全性
8.2.3控制安全性
8.3智能車輛人機交互安全性
8.4智能車輛信息通信安全性
8.5智能車輛時空安全性
8.6安全性與其他性能的平衡
參考文獻
第9章智能車輛事故分析
引言
9.1智能車輛事故概述
9.2智能車輛事故因素分析
9.2.1智能車輛事故特征
9.2.2智能車輛事故分析
9.3智能車輛風險場景設計
9.3.1場景分類
9.3.2事故風險因素提取
9.3.3風險場景構建
9.3.4虛擬風險場景搭建
9.3.5場景庫構建方法
9.3.6商用場景庫
9.4智能車輛事故調查與處理
9.4.1調查內容
9.4.2調查方式
9.4.3智能車輛事故處理
參考文獻
智能車輛人機工程 作者簡介
袁泉博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高級工程師,華盛頓大學研修學者,主講《人機工程學》。研究方向為交通安全與事故分析、智能車輛、汽車人機工程。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