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08801
- 條形碼:9787521208801 ; 978-7-5212-088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本書特色
季羨林散文精選集, 錢文忠力薦, 國學大師帶你步入讀書、做學問之路, 做天下DIYI好事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內(nèi)容簡介
《天下**好事,還是讀書》是季羨林散文精選集,收錄季羨林經(jīng)典散文《“天下**好事,還是讀書”》《我和書》《藏書與讀書》《治學漫談》等四十余篇,集中反映這位國學大師閱讀和思想狀態(tài),以親身經(jīng)歷告訴讀者:下**好事,還是讀書。季羨林的散文,幽默風趣,真摯淳樸,平易天然,既真摯樸雅嚴謹,又帶有緩慢舒散的情調(diào),在現(xiàn)當代散文作家中顯得別具一格。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目錄
目??錄
**編??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
大學外國語教學法芻議 3
我的處女作 8
我和書 13
我和外國語言 15
藏書與讀書 34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 37
漢學研究所 42
寫文章 53
1994年我常讀的一本書 55
漢語與外語 56
“天下**好事,還是讀書” 69
我*喜愛的書 72
對我影響*大的幾本書 77
第二編??哲學的用處
名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81
六字真言 85
東方文化與東方文學 88
“天人合一”新解 95
關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113
哲學的用處 133
論恐懼 136
唐常建的一首詩 139
漫談“再少”問題 141
*后一篇散文 143
第三編??研究學問的三個境界
談翻譯 147
一個故事的演變 154
從比較文學的觀點上看寓言和童話 160
柳宗元《黔之驢》取材來源考 167
“貓名”寓言的演變 175
研究學問的三個境界 182
我是怎樣研究起梵文來的 185
關于《大唐西域記》 194
原始社會風俗殘余 216
為考證辯誣 225
再談考證 228
關于神韻 231
他們把美學從太虛幻境拉到了地面上 242
治學漫談 244
說“嚏噴” 253
漫談古書今譯 258
分析不是研究學問的唯一手段 261
在“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表彰大會”上的書面發(fā)言 268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節(jié)選
古今中外贊美讀書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勝數(shù)。張元濟先生有一句簡單樸素的話:“天下**好事,還是讀書。”“天下”而又“**”,可見他對讀書重要性的認識。 為什么讀書是一件“好事”呢? 也許有人認為,這問題提得幼稚而又突兀。這就等于問“為什么人要吃飯”一樣,因為沒有人反對吃飯,也沒有人說讀書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卻認為,凡事都必須問一個“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應當馬馬虎虎,等閑視之。現(xiàn)在就談一談我個人的認識,談一談讀書為什么是一件好事。 凡是事情古老的,我們常常說“自從盤古開天地”。我現(xiàn)在還要從盤古開天地以前談起,從人類脫離了獸界進入人界開始談。人變成了人以后,就開始積累人的智慧,這種智慧如滾雪球,越滾越大,也就是越積越多。禽獸似乎沒有發(fā)現(xiàn)有這種本領。一只蠢豬一萬年以前是這樣蠢,到了今天仍然是這樣蠢,沒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則不然,不但能隨時增加智慧,而且根據(jù)我的觀察,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有如物體從高空下墜一般。到了今天,達到了知識爆炸的水平。*近一段時間以來,“克隆”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驚。有的人竟憂心忡忡,不知這種技術發(fā)展“伊于胡底”。信耶穌教的人擔心將來一旦“克隆”出來了人,他們的上帝將向何處躲藏。 人類千百年以來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兩端:一是實物,比如長城等等;二是書籍,以后者為主。在發(fā)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記憶;文字發(fā)明了以后,則使用書籍。把腦海里記憶的東西搬出來,搬到紙上,就形成了書籍,書籍是貯存人類代代相傳的智慧的寶庫。后一代的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fā)揚前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夠進步,永遠不停地向前邁進,靠的就是能讀書又能寫書的本領。 我常常想,人類向前發(fā)展,有如接力賽跑,**代人跑**棒,第二代人接過棒來,跑第二棒,直至第三棒、第四棒,永遠跑下去,永無窮盡,這樣智慧的傳承也永無窮盡。這樣的傳承靠的主要就是書,書是事關人類智慧傳承的大事,這樣一來,讀書不是“天下**好事”又是什么呢? 但是,話又說了回來,中國歷代都有“讀書無用論”的說法。讀書的知識分子,古代通稱之為“秀才”,常常成為取笑的對象,比如說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取笑秀才的無能。這話不無道理。在古代——請注意,我說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幾乎都是不識字的痞子流氓,中國歷史上兩個“馬上”皇帝,開國“英主”,劉邦和朱元璋,都屬此類。詩人只有慨嘆“劉項原來不讀書”。“秀才”*多也只有成為這一批地痞流氓的“幫忙”或者“幫閑”,幫不上的,就只好慨嘆“儒冠多誤身”了。 但是,話還要再說回來,中國悠久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是這一批地痞流氓,還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這一批“讀書無用論”的現(xiàn)身“說法”者的“高祖”“太祖”之類,除了鎮(zhèn)壓人民剝削人民之外,只給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類,供今天搞旅游的人賺錢而已。他們對我們國家竟無貢獻可言。 總而言之,“天下**好事,還是讀書”。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2009) 字希逋,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代表作: 《留德十年》《牛棚雜憶》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jīng)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