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shù)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
-
>
神農(nóng)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黑龍江嘉蔭晚白堊世植物群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2873835
- 條形碼:9787542873835 ; 978-7-5428-738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黑龍江嘉蔭晚白堊世植物群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一般讀者晚白堊世(距今約1.05億~0.66億年)是中生代*后一個時期,也是地球演化史中*動蕩的時期之一。在這一漫長時間里,恐龍*終走向滅絕,全球植被也隨之發(fā)生巨大的改變。那么,嘉蔭晚白堊世植被究竟由哪些植物組成?哪些植物曾上過恐龍的“餐桌”?這些植物的興衰是否曾影響了恐龍的發(fā)展與消亡?恐龍與植物之間又是如何協(xié)同演化的? 本書為中、英雙語,是我國首部系統(tǒng)、全面地報道黑龍江嘉蔭地區(qū)晚白堊世植物群的著作。書中大量精美的化石,展現(xiàn)了遠古時期美麗繁茂的植物世界,還能為你揭開“大滅絕之前,東北的恐龍都吃些什么”的奧秘。
黑龍江嘉蔭晚白堊世植物群 內(nèi)容簡介
黑龍江嘉蔭地區(qū)晚白堊世中—晚期以恐龍為代表的生物群十分繁盛,含有豐富的植物化石。近十余年來,以我國古植物學家孫革為首的靠前科研隊在嘉蔭晚白堊世中—晚期植物化石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重要成果,包括搶先發(fā)售發(fā)現(xiàn)被子植物達勒比葉、水生被子植物嘉蔭蓮及搶先發(fā)售發(fā)現(xiàn)葛赫葉的表皮構(gòu)造等,新建立兩個植物化石組合并確定了時代,確認了此間被子植物在植物群中的地位,并深入研究了被子植物與恐龍等協(xié)同演化關系等。 本書詳細介紹了這些重大研究成果的發(fā)現(xiàn)過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許多極富價值的推論,特別是搶先發(fā)售提出對我國東北晚白堊世植物群演替序列的新認識。上述成果對推動我國乃至東北亞地區(qū)晚白堊世植物群及相關地層及古地理環(huán)境等研究具有重要科學價值,也為相關地質(zhì)古生物知識的科普做了有益的嘗試。
黑龍江嘉蔭晚白堊世植物群 目錄
目錄
前言 …………………………………………………………………………………001
**章 黑龍江嘉蔭地區(qū)地質(zhì)概況 ………………………………………………007
1.1 地質(zhì)概況 ……………………………………………………………007
1.2 晚白堊世地層 …………………………………………………………009
第二章 嘉蔭晚白堊世植物群 ……………………………………………………017
2.1 植物群的組成…………………………………………………………017
2.2 植物群的性質(zhì) …………………………………………………………… 047
2.3 植物群的時代 …………………………………………………………… 049
2.4 植物群*新研究進展 …………………………………………………… 053
第三章 嘉蔭晚白堊世氣候與古地理 ……………………………………………… 059
3.1 嘉蔭晚白堊世氣候 ……………………………………………………… 061
3.2 嘉蔭晚白堊世地理環(huán)境 ………………………………………………… 064
第四章 嘉蔭晚白堊世植物與恐龍 ………………………………………………… 069
4.1 植食恐龍的“餐桌” ……………………………………………………071
4.2 植物化石在研究嘉蔭K-Pg界線中的作用 ………………………………073
第五章 中國東北晚白堊世植物群演化序列 ……………………………………… 081
5.1 晚白堊世早期植物群——牡丹江植物群 ……………………………… 082
5.2 晚白堊世“中期”植物群 ……………………………………………… 083
5.3 晚白堊世中—晚期植物群——嘉蔭植物群 …………………………… 084
5.4 晚白堊世*晚期植物群——“漁—富”植物群 ……………………… 086
5.5 中國東北晚白堊世植物群演化序列框架 ……………………………… 086
第六章 嘉蔭古植物研究相關科普活動 …………………………………………… 089
6.1 古植物學家及古生物學家雕塑園 ……………………………………… 089
6.2 嘉蔭恐龍博物館中的古植物化石 ………………………………………091
6.3 嘉蔭地質(zhì)古生物慶典活動 ………………………………………………092
致謝 ……………………………………………………………………………………096
參考文獻 ………………………………………………………………………………098
Preface ……………………………………………………………………………… 107
Chapter 1 Outline of Geology in Jiayin area,Heilongjiang …………………… 111
1.1 Outline of Geology ………………………………………………………… 111
1.2 Upper Cretaceous strata …………………………………………………… 113
Chapter 2 Late Cretaceous flora in Jiayin ……………………………………… 119
2.1 Composition of flora………………………………………………………… 119
2.2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 134
2.3 Geological age ……………………………………………………………… 135
2.4 Recent advance on research ……………………………………………… 137
Chapter 3 Late Cretaceous climates and geography in Jiayin ………………… 139
3.1 Late Cretaceous climates…………………………………………………… 140
3.2 Late Cretaceous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 144
Chapter 4 Late Cretaceous flora with the K??Pg boundary in Jiayin…………… 147
4.1 Dining table for herbivory dinosaurs ……………………………………… 148
4.2 The role of fossil plants in study of the K??Pg boundary in Jiayin …………… 149
Chapter 5 Late Cretaceous floral sequences in NE China……………………… 155
5.1 Early Late Cretaceous Mudanjiang florule …………………………………156
5.2 Middle of Late Cretaceous florule ……………………………………………157
5.3 Middle??late Late Cretaceous Jiayin florule ……………………………… 158
5.4 The latest Late Cretaceous Yu-Fu florule ………………………………… 159
5.5 Outline of Late Cretaceous floral sequences in NE China ………………… 159
Chapter 6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ith paleobotanical study in Jiayin ………… 163
6.1 Sculpture Garden of Paleontologists in Jiayin ……………………………… 164
6.2 Fossil plants in Jiayin Dinosaur Museum …………………………………… 164
6.3 Celebration activities related to Geology and Paleontology …………………165
Acknowledgements ………………………………………………………………167
References ……………………………………………………………………… 168
黑龍江嘉蔭晚白堊世植物群 作者簡介
孫革,古植物學家,沈陽師范大學/吉林大學教授、博士;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顧問、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監(jiān)事長、中國古生物學會古植物學分會名譽理事長兼科普工作委員會名譽主任,第六屆國際古植物學會(IOP)副主席。1968年畢業(yè)于長春地質(zhì)學院(今吉林大學),1985年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zhì)古生物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88~1989年英國大英博物館(自然史部)博士后。專長于中生代植物、早期被子植物及事件地層學研究,曾率課題組首次發(fā)現(xiàn)迄今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遼寧古果及中華古果,首次提出“被子植物起源的東亞中心”假說,上述成果曾以封面文章在美國《科學》(Science)雜志上發(fā)表。已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專著8部,包括《遼西早期被子植物及伴生植物群》(2001)及《黑龍江嘉蔭晚白堊世—古新世生物群、K-Pg 界線及恐龍滅絕》(2014)等。出版譯著1部、參與撰寫專著4部。曾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04)、李四光地質(zhì)科學獎(2005)及遼寧省科學技術(shù)一等獎(2014)等。2014年獲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梁飛,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2015年于吉林大學獲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博士學位,同年起在沈陽師范大學古生物學院任教。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黑龍江嘉蔭晚白堊世永安村組植物群及其地層對比”項目;率課題組首次發(fā)現(xiàn)晚白堊世水生被子植物“嘉蔭蓮”化石;2019年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計劃。 楊濤,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2004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2010年于吉林大學獲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博士學位,同年起在沈陽師范大學古生物學院任教。專長于晚古生代安加拉植物群及中生代植物群與地層研究,2006年起參加黑龍江嘉蔭晚白堊世植物群及地層研究工作。 張淑芹,吉林大學研究員,1984年畢業(yè)于長春地質(zhì)學院(現(xiàn)吉林大學)地層古生物專業(yè),2006年由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所調(diào)入吉林大學古生物研究中心工作,專長于新生代孢粉與地層研究;近年來先后在內(nèi)蒙古林西二疊系、吉林東部及松遼盆地白堊系、黑龍江嘉蔭K-Pg界線地層,以及長白山新生代地層和古植被、古氣候等研究中,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2015年起參加黑龍江嘉蔭晚白堊世植物群研究工作。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