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馬振騁譯文集:大酒店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48578
- 條形碼:9787020148578 ; 978-7-02-014857-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振騁譯文集:大酒店 本書特色
u 譯者馬振騁,資深法語文學翻譯家,“首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得主。先后翻譯了圣埃克蘇佩里、波伏瓦、高乃依、克洛德??西蒙、紀德、蒙田、杜拉斯、米蘭·昆德拉等法國重要文學家的作品。此系列集結其翻譯的法語文學史上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 u 法國新小說代表人物克洛德·西蒙作品,反對以巴爾扎克為代表的傳統創作方法,排斥故事情節,漠視人物塑造,薩特將這種創作方法成為“反小說”。 u 這部作品中作家首次嘗試文字與畫的結合,把文字當做色彩、音符和鏡頭使用,表現世界在他心中的模糊性、多面性和同時性。 u 顛覆傳統閱讀方式,一次閱讀的“冒險”!
馬振騁譯文集:大酒店 內容簡介
《大酒店》是諾貝爾獎得主、新小說代表人物克洛德·西蒙的作品,他們反對以巴爾扎克為代表的傳統創作方法,排斥故事情節,漠視人物塑造,薩特曾把這種創作方法稱為“反小說”。在這部作品中,克洛德·西蒙次嘗試文字與畫相結合,文中只有幾個面目模糊的人物,看不到清晰的情節脈絡,一名法國大學生用兩副前后相隔十五年的目光去看西班牙的那場內戰。他力圖把文字當做色彩、音符和鏡頭使用,向讀者傳遞的不是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而是朦朧飄忽的印象。
馬振騁譯文集:大酒店 節選
突然間,空氣嗖的顫動,旋即又凝住(以致它在那里,兩只翅膀已經收攏,完全一動不動,他們根本也沒看到它飛過來,仿佛它不是飛過來的,而是被魔術師的魔棒一指,驟然活生生地出現在陽臺上),其中一只飛來停在石頭欄桿上,身體巨大(顯然因為大家對它們總是遠看的),重量出奇(像一只瓷器鴿子,他這樣想時心里也在納悶,這座城市里,大家操心的就是找到食物,這些鴿子怎么會這樣肥,又怎么會不讓人家逮住燉了吃),光溜溜深灰色羽毛上有花點子,后頸閃爍碧綠的反光,紫銅色前胸,珊瑚色爪子,逗號似的尖嘴,鼓鼓的咽喉:它在那里待了一會兒,眼睛又蠢又圓,頭毫無道理地左轉右轉,一連串細小迅速的動作使姿態變幻不定,然后(顯然因為房間里有人做了個動作或者出了點聲音),它又像停落時那樣突然飛走了。 這里,房間墻上都鑲護壁板,或者不如說,都描有線腳,勾勒出特麗亞儂灰漆護壁,這好像是號衣,成批生產的全球性標準粉刷,如同侍者的工作服,看門人的綴飾帶的制服,為了向游山玩水的億萬富翁提供揮霍的特權,出天價坐游船,上飛機,乘臥車,橫越海洋大陸,住進一家套房,換上另一家一模一樣的套房,由于這樣,他們無疑可以舒心地詛咒命運,讓他們不停地從靠了人馱而建筑在或者不如說矗立在雪山頂上的大酒店,流浪到另一家棕櫚樹環繞的大酒店(然后又來到冰天雪地的荒原中央,然后又來到搖曳生姿的棕樹的颯颯聲下,這一切既沒有結束也沒有改變的希望,除了時而去看一下珠寶店的櫥窗,那是窗內的風景了),再說那間特麗亞儂灰墻的房間,墻上光禿禿沒有陳設,只是在每塊壁板中央都有一塊顏色較淺的長方形影子,表示這里曾經放過一幅也是特麗亞儂風格的畫,傳統上是用法語標題(《蕩秋千》或《奪衣》),寫在畫的下面,四周有玫瑰花環作為邊飾(同樣的——同樣的花,同樣的顏色——環繞在秋千繩上,或染在一只奶頭上),房間家具已經搬空(床、靠椅、窗簾、地毯,它們也是在一次革命前夕設計后,從此一成不變的全球風格(這些大酒店設計后仿佛除了讓勞累的億萬富翁休息以外,就是為了讓當權時間長短不一的政府定期征用的,房內的浴缸不是浸泡阿根廷闊太太拔了毛的身體,就是堆放警察局的檔案),家具(枝形燈、疊櫥式寫字桌、清漆安樂椅)顯然也是向一家自動化工廠成批訂購的,那家工廠日夜不停地向山里,向海邊,向大都市中心地區,傾銷成噸成噸的用機器雕刻上漆的花葉邊飾,大型寫字桌,出人意料的裸體雕塑,戴三角帽穿絲綢的憂郁的曼陀鈴彈奏者),家具全部搬空(甚至比搬空還要空,可以說刮空、鏟空),顯然這符合這么一條規律,它要求一切由人的實體組成的武裝隊伍,首要任務是把占領房屋內部的東西有系統地搬走,仿佛手槍、步槍或機槍的發明成了一種障礙,一種格外的負擔,因此要推到背 后,它們左右搖晃,稍一動作背帶就沿胳臂往下滑,烏亮的鋼鐵武器氣勢洶洶,惡心惡意,撞上了(這也是材料的反攻或報復,它從悠悠的遠古時代,待在黑暗的地心,一旦出世就是為了完成謀殺和暴力的天職,而今卻叫它偷雞摸狗似的做這類家務勞動)戴頭盔、穿皮靴的搬運工的脛骨,把他們擠在樓梯上動彈不得。在這里床墊、座鐘像候鳥似的遷徙,也漸漸塑造了神秘的歷史和世界的命運。 然而,還要想到同時起作用的還有另一條規律(一種必然后果),有點像物理學的連通器規律,根據這條規律,連通器內各部分液體的水平面應該是相同的,這樣說來歷史不是由簡單的遷徙形成的,而是由一系列內部變化和分子轉移形成的(就像有人說,用錘子敲擊一塊金屬,金屬內部的分子就會產生真正的易地放牧,或者不如說真正的四對舞),以致他好像看到樓梯上有兩行人(上樓一行,下樓一行)口吐粗話,身子搖晃,交叉而過,這兩行搬運工占領者,在雙重的負擔下直不起腰來,他們都有武器裝備,此外還有(下樓的一行)鑲嵌細木的飾物柜,帶花邊雕刻的梳妝臺,誘人的裸體畫,跟搬運生活設施的人(上樓的一行)交叉而過,他們搬的不是治療巴西億萬富翁思鄉病用的雅致的點綴品,而是(在四周墻上有灰色壁板的房間里): **,一張普通木頭大桌子,桌面上蓋著一塊鋅板(還是鉛板?),四邊包角,上釘釘子,好像學校或者慈善機關的大食堂用的那種;慈善機關大食堂實行物物交換,用人間糧食(由慈善機關提供)交換精神價值(祈禱、飯前經或飯后經,由另一部分受惠者小學生或流浪漢匆匆或者不如說細嚼慢咽完成的),從樣子來看桌子來自(搬自)一座修道院、一所學校或者一家瘋人院(在一個由教會掌握——或者不如說幾星期以前掌握——流民教育和收容壟斷權的國家,這三者其實為一物)。可是這不是從桌子看出來的——除非認為數不清的抹布在發白的金屬桌面上經過數不清的抹擦(也像大家說的,金屬“記得”自己挨了多少下錘子,到了一定的數量后,就會產生一種飽和現象,一種結構變化——那時,它內部可能變成蜂窩狀,把永不間斷的污染源收留在物質中看不見的孔眼中),在金屬板面上留下平行的、彎曲的、珠光閃閃的細紋路,*終使桌子也浸透了食堂的怪味,把這些洋蔥、花菜、甜瓜、常年不用哈喇油的發臭的、發熱的、發膻的氣味帶進了億萬富翁家,不但帶進蓬巴杜風格的灰色房間,還帶到走廊里,樓梯上,從前都是委內瑞拉的公子哥兒和英國貴族出入的地方。就像有人說的,身體向外散發內臭,現在他們自己也好似處在巨人的五臟六腑內,直至打開窗戶,大家才想到這不是酒店(富麗堂皇的突飾、渦形圖案、波形圖案早已不做原來的用途)這樣發臭,而是整個城市,仿佛在令人窒息的陰溝迷宮上面泛黃招灰,風化腐爛。 第二,兩張餐廳椅子,德國仿文藝復興式,黑木雕花高靠背,頂部有一個橢圓形盾狀紋章,微微向外鼓,四邊是渦形裝飾,摹仿卷邊的羊皮紙,靠背上有兩條直檔,下面是螺旋形柱的椅子腳,座位上蓋著一塊起毛的石榴紅燈芯絨,絨頭已脫,露出中間發黃的經緯線。 第三,一張小寫字桌,上面是一堆文件,一臺黑色打字機,制造廠商標(雷明頓)是用金字寫的,已一半褪色。 第四,一張大的美人榻(這好像不是從一座修道院,而是從一家高級妓院,要不就是從主教的宮殿里搬來的),鍍金木頭(不是貼上金箔,而是用一種以銅為原料的黃色廉價漆——據此 推測更有可能來自妓院),罩著一塊褪色的或者不如說玫瑰色的紅絲布,有波紋閃光,靠背上成色還新,但座位上已經磨損,纖維稀稀落落垂直往下掛,好像頭發一樣。 第五,黃色清漆木頭搖椅,靠背和座位是藤條做的,成色好。 第六,木制廚房椅子,草編木框座位。 第七,兩張照片用圖釘釘在墻上(不完全在取走的香艷圖片的原地,以致發白的長方形影子還是很明顯),正對著兩道側墻(這兩道墻又與窗子的那道墻是垂直的);這兩張照片大小相同(不很大,差不多一張打字紙那么大小,再加上一條白邊和一條兩指寬的外框),砑光紙,一張上面是男人的頭像,頭發和胡須都像《圣經》中的先知,上身卻穿一件西服上衣,額頭高而寬,頭發鬈曲,掛到耳朵上,另一張上面是一個微笑的男人,方臉,黑色小胡髭,穿一件軍服領口的深色粗布短上衣。 在窗子左面的壁板上(窗下面是一張小桌子,桌面上一臺打字機,斜放在房間的角落里),一張城市地圖,用黃顏色標出一片片房屋,馬路井井有條,像棋盤似的(那個美國人說:“……像陰溝柵欄,要是把陰溝柵欄翻起來,準能發現下面一具新生嬰兒的尸體,包在一張舊報紙里——也就是一個月前的報紙——上面都是危言聳聽的標題。是因為這個才臭得這么厲害,不是貧民區樓梯上的花菜或洋蔥,不是堵塞的廁所;而是一具爛尸,一個大腦袋胎兒,包在一張印刷紙里,就因為醫生們的意見不一致,在預產期不到前就死了,然后包上有文字的裹尸布,扔到陰溝洞里的大頭小昆蟲……”),那個頭長得像小學校長的家伙,他在小桌子后面,坐在宗教改革時代德國主教的椅子上(或者不如說座堂上),這時候盯著他看,滿臉不悅的樣子,嘴里說:“哦,別說啦!”美國人半個屁股坐在食堂大桌子的邊沿上,正把*后一顆子彈推進彈夾,又把彈夾放進他的巨大的轉輪槍槍托,他說:“一具發臭的木乃伊,自由報刊的外國通訊員組成熱情洋溢的大軍,在打字帶上敲出幾公里熱情洋溢的字句,像臍帶似的把它裹著勒著。他們是前革命幼稚病的犧牲品:支持和重視來自尊敬的曼徹斯特衛……”小學校長:“哦,閉嘴吧。”美國人站起身來(拍拍半個屁股,往下滑,又往上抬——或者不如說挺起身,伸直腰——把轉輪槍插到褲子的腰帶上,把上衣的扣子扣到肚臍上,走近窗子,在陽臺上彎身,背朝著房間里的人,仿佛對著天在說(但是用西班牙語):“那么葬禮是在幾點鐘?”小學校長看了他一眼,然后聳聳肩膀),馬路有平行的,也有對角線交叉的,把方方正正有規則的房屋群斜地切開(但是每個方方正正的房屋群都截去一只角,以致這些切掉了邊角的房屋群實際上成了八角形,四條邊大,四條邊小),在那個學生看起來,那片八角形房屋群,都像是一片骯臟的黃色,坐落在一片骯臟褪色的藍海旁邊,沉浸在帶白色的煙霧混合體中;從海面吹過來微弱但是頑固的風(不夠強,連棕櫚樹不動的葉子也吹不動,但是倒可以把成噸成噸發烏發膩的空氣慢慢引過來),不間斷地把煙霧混合體往房屋群方向推,堵著壓著灰撲撲的棕櫚樹大道,灰撲撲的草坪花園,死氣沉沉的一排排笨大樓房,樓面上整齊劃一都是洗不掉的黑色油膩,面包似的笨大宮殿,競技場,閃閃發亮沒有新鮮感的笨大噴泉,死氣沉沉密密匝匝的小路、大路、廣場,都是以國王、圣徒、教條、戰役命名的:野蠻、花哨,好像令人害怕的靈臺,好像躺在花床上的死人,一份陰沉沉的清單,一種無情的宗教的陰沉沉的連禱文,無情、驕橫、神秘,蓋滿了膿包、腐肉和不可愈合創傷的歷史連禱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