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英美文學作品選讀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261880
- 條形碼:9787561261880 ; 978-7-5612-618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美文學作品選讀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自英美作家的大量作品中選取代表作品“少而精”,涵蓋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經典作品,包含了各種文體的精華之作,并對節選的作品從思想意義、文學價值、寫作手法、語言技巧等方面進行了賞析和批評研究。以便讓讀者對作品的認識更加深入全面,對英美文學發展脈絡有一個清晰系統地把握。通過閱讀作品及點評,讀者可以培養良好的鑒賞英美文學的素養和能力,檢驗英語學習者英美文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理解,提高鑒賞英美文學原著的能力。
英美文學作品選讀研究 目錄
第二章 喬叟及其作品研究
一、喬叟對英國文學的影響研究
二、喬叟作品的文學價值研究
三、《坎特伯雷故事》片段鑒賞
第三章 莎士比亞及其作品研究
一、莎士比亞三大時期的作品研究
二、中國莎士比亞研究評述
三、莎士比亞悲劇之美及其人性探索——以《哈姆雷特》為例
四、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結構及意象特征
五、莎士比亞作品節選賞析
第四章 弗朗西斯·培根及其作品研究
一、弗朗西斯·培根的主要成就及哲學思想
二、《論讀書》作品的賞析研究
第五章 17世紀英國文學及作品研究
一、17世紀文學創作背景研究
二、約翰·彌爾頓及其作品《失樂園》研究
三、17世紀“玄學派”詩歌研究
第六章 18世紀啟蒙主義與英國文學研究
一、丹尼爾·笛福及其作品研究
二、喬納森·斯威夫特及其作品研究
第七章 英國前浪漫主義詩歌及詩人研究
一、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主要特征分析
二、威廉·布萊克及其作品研究
三、華茲華斯的自然觀及其詩歌淺析
第八章 英國后浪漫主義時期詩歌及詩人研究
一、雪萊及其詩歌《西風頌》探析
二、拜倫生命觀對其詩歌創作影響探析
三、約翰·濟慈短暫的人生苦旅對其作品的影響探究
第九章 維多利亞時期英國小說研究
一、狄更斯及其作品研究
二、簡·奧斯丁及其作品研究
三、托馬斯·哈代及其作品研究
第十章 美國浪漫主義時期文學研究
一、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特點
二、華盛頓·歐文及其作品研究
……
第十一章 美國超驗主義文學作品分析
第十二章 美國詩人惠特曼和艾米莉·狄金森研究
第十三章 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研究
第十四章 美國自然主義文學研究
第十五章 美國20世紀文學研究
參考文獻
英美文學作品選讀研究 節選
《英美文學作品選讀研究》: 二、簡·奧斯丁及其作品研究 1.重新認識簡·奧斯丁 英國作家簡·奧斯丁已逝世兩百多年了。在大部分讀者的眼中,她的小說如一掬清泓,讀起來只是清新淡雅,沁人心脾。書中既無驚心動魄的歐洲戰事,亦無觥籌交錯的名利場,多是鄉間的婚戀嫁娶,而這些婚戀嫁娶,又大多以皆大歡喜作結,符合人們對世俗生活的美好期待;書中的紳士小姐文質彬彬,個個都是禮儀的典范。是的,與其他小說家相比,奧斯丁似乎太古板了。夏洛蒂·勃朗特曾經指責奧斯丁的作品蒼白無力、缺乏真摯的感情,奧斯丁本人的生活很難稱得上是無憂無慮的快樂,而是一種重壓之下的優雅,而她在小說中設計的完滿結局,也更像是她對于心靈聰慧的女主人公的一種愿望和祝福。要讀懂奧斯丁的小說,還該仔細考察一番奧斯丁的生平才好。 現在我們讀到奧斯丁的生平時,*令人印象深刻的信息就是“終身未婚”和“熱愛寫作”。甚至就某種意義而言,“終身未婚”比“熱愛寫作”這一信息更容易令人津津樂道。但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當我們在提取這一信息時,我們已然是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評判、去體察,我們很容易忘記奧斯丁真正的成長背景:奧斯丁并非出生于一波又一波女權運動之后的今天,而是兩百年前一個啟蒙運動余溫猶在、I業革命方興未艾的時代:一個舊世界尚未瓦解、新思想已然萌動的時代。只有當我們把奧斯丁重置于18世紀的英國,我們才會對“終身未婚”與“熱愛寫作”之間的關聯及碰撞產生更深刻的理解。 “終身未婚”是對于奧斯丁的生活狀態所做出的描述;“熱愛寫作”則是對于奧斯丁的職業狀態所做出的描述。在今天,“終身未婚”也許不算罪過,“熱愛寫作”也不過是一種興趣而已。但是在18世紀的英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統治著整個社會。正如奧斯丁在作品中所展現的,當時主流社會的觀點是:一位女性一生中*重要的“職業”應當是尋覓良婿、操持家庭;女性從事職業賺取薪金,反而是其社會地位低下、生活困窘的標志。因此,女性不僅不應當“終身未婚”,更不應當“熱愛寫作”。基于這樣的社會現實,奧斯丁不僅不是拘謹守舊的英國淑女,而且是超越時代的叛逆者。 奧斯丁這一形象不是一個活潑無慮的少女,而是一位努力突破社會桎梏、尋找安身立命之地的女性。從奧斯丁的小說中看,字里行間處處是幽默、歡笑,故事的結局也總是皆大歡喜,讓人不禁以為奧斯丁一生過得清淡,大概不是多快樂,但也不該多么不快樂,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奧斯丁出生于1775年12月16日。她喜歡唱歌跳舞,喜歡調侃,喜歡東游西逛交朋友,為人熱情,并不似當今高冷、有“腔調”的文藝女青年。是的,如果在今天,奧斯丁應該是一位熱愛廣場舞和“黑暗料理”的文藝女青年。就是這位文藝女青年,當別人在樓下準備午飯的時候,獨自躲在房間寫作,門壞了也不修,因為這樣的話,一來人,門吱吱呀呀,她就可以把稿件藏起來了。對于奧斯丁來說,寫小說一定是一件很令人害羞的事情。除了寫作,奧斯丁經常在各場舞會的圈子流連忘返,一場都不肯耽誤。只可惜,奧斯丁本人恰恰就是貧困的單身女性,選擇單身在一定程度上即意味著選擇貧困;更何況,奧斯丁如此聰慧,對支配社會運轉的規則、對女性的命運清楚至極,她完全可以選擇富庶和舒適;但她仍然頂著巨大的壓力,堅持寫作、堅持自己的生活態度,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路”。這樣看來,奧斯丁本人的生活很難稱得上是無憂無慮的快樂,是一種重壓之下的優雅,而她在小說中設計的完滿結局,也更像是她對于心靈聰慧的女主人公的一種愿望和祝福。 在生命的*后11年間,生活的動蕩讓奧斯丁愈加深切地體會到人性的復雜和人生的無奈。曾經天真爛漫的調侃和嘲諷,此時漸漸沉淀成對生命的沉重思考:寫作從少女式的輕慢風格,轉變成了成熟而略顯憂傷的筆觸。好在奧斯丁在自己的家庭中獲得了足夠的愛與寬容。奧斯丁的家族雖然不算貴族,卻也是書香門第。奧斯丁的父親、兄長,都畢業于牛津或者劍橋,其家中擁有幾百冊的藏書。奧斯丁年少時耳濡目染,受到了很好的文學啟蒙教育,也開始以自己的方式涉足文學創作。奧斯丁經常構思一些短小的故事、謎語,在家中朗讀,供人娛樂。 1801年,奧斯丁的父親決定搬家到巴斯。正是在巴斯,奧斯丁經歷了失戀的痛,也經歷了喪父的痛。在《勸導》中,安妮一直說自己很討厭巴斯,她拖延輾轉,不愿意搬到巴斯。安妮對巴斯的復雜情感,在某種程度上折射了奧斯丁本人對巴斯的復雜情感。據推測,奧斯丁在巴斯可能遇到了一位青年牧師,而這位牧師卻不幸離世了。奧斯丁的姐姐卡桑德拉后來出于保護奧斯丁隱私的考慮銷毀這一時期的通信,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奧斯丁在這一時期有一些感情波動。如果事件屬實,這應當是奧斯丁生命中很認真的一段愛情。1805年,奧斯丁的父親在巴斯去世。這給奧斯丁帶來的打擊是不可限量的。從情感層面而言,奧斯丁自然遭受了巨大的痛楚:從現實層面考慮,在當時的財產制度下,奧斯丁父親去世的直接后果便是母女三人流離失所,無處可歸。在《理智與情感》的開頭,達什伍德母女四人無家可歸,這與奧斯丁母女反復搬家的情景非常相似。《理智與情感》的初稿寫成于1795年,彼時奧斯丁并未親身經歷喪父、搬家等事件,但其寫作筆觸之真實、情感之真摯,反映了奧斯丁寫作的動機并非記錄“街坊的八卦趣聞”,而是展現“請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的生命體驗——奧斯丁能夠敏銳地捕捉到不同的人在遭遇困境時的心理體驗,這是奧斯丁作為作家的偉大之處。 ……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