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數字貨幣藍皮書(2020)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4980
- 條形碼:9787500874980 ; 978-7-5008-7498-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字貨幣藍皮書(2020) 本書特色
數字貨幣是經濟發展的熱點和趨勢,這本書是對于**數字貨幣的*新研究成果,以及對我國數字貨幣發展的研究和展望。
數字貨幣藍皮書(2020) 內容簡介
本書從數字貨幣的概念、去中心化數字貨幣、法定數字貨幣、機構數字貨幣、數字監管以及數字貨幣相關詞匯進行解析,解釋了當下經濟社會炙手可熱的數字貨幣的現狀及發展,能讓讀者既能從宏觀上了解數字貨幣的行業情況,也能從中觀上了解數字貨幣的幾種概念及特點,還能從微觀上了解具體的數字貨幣的發展及影響。
數字貨幣藍皮書(2020) 目錄
導言數字貨幣——從邊緣到中心
數字貨幣是不同于傳統貨幣生態的新物種 / 1
數字貨幣的內在性演進 / 4
數字貨幣的外延性演變 / 6
數字貨幣實現從邊緣到中心的基本原因 / 10
數字貨幣對全球貨幣金融體系和貨幣政策的影響 / 17
對于數字貨幣的歷史總結 / 20
**章數字貨幣總論
**節常見數字貨幣的分類 /
第二節數字貨幣發展歷程 /
第三節全球區塊鏈及數字貨幣領域的投融資情況 /
第二章去中心化數字貨幣
**節去中心化數字貨幣市場的規模 /
第二節去中心化數字貨幣市場產業鏈條 /
第三節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發展面臨的問題 /
第四節去中心化數字貨幣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
第三章機構數字貨幣
**節機構數字貨幣興起的原因 /
第二節機構數字貨幣發展的關鍵節點 /
第三節機構數字貨幣的主要應用場景 /
第四節機構數字貨幣發展面臨的問題 /
第四章法定數字貨幣
**節全球各國對法定數字貨幣的態度及研發進展 /
第二節為何選擇法定數字貨幣?七項優勢及五大挑戰 /
第三節常見的法定數字貨幣設計模式 /
第四節法定數字貨幣對現有貨幣經濟體系的影響 /
第五章數字貨幣的監管之路
**節全球面臨的數字貨幣監管難題 /
第二節各國的數字貨幣監管模式 /
第三節全球主要國家監管內容和動態梳理 /
第六章開放金融DeFi
**節DeFi相關基本概念 /
第二節DeFi發展現狀 /
第三節當前DeFi面臨的挑戰 /
第四節DeFi與傳統金融市場的關聯 /
第七章Libra的前世今生
**節Libra的基本情況 /
第二節Libra對全球貨幣金融體系的影響 /
第三節Libra對全球監管的挑戰 /
第四節Libra對中國的影響與應對 /
第八章中國法定數字貨幣
**節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定義 /
第二節為什么要推出法定數字貨幣? /
第三節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歷程 /
第四節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運營體系 /
第五節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應用場景 /
第九章數字貨幣的宏觀影響
**節數字貨幣對全球貨幣經濟體系的影響 /
第二節數字貨幣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
第十章數字貨幣未來預測和展望
**節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未來展望 /
第二節機構數字貨幣的未來展望 /
第三節法定數字貨幣的未來展望 /
第十一章數字貨幣市場發展建議
**節用戶端:樹立正確認知,避免投機盲從,提升風險
防范意識 /
第二節產業端:加強技術創新,尋求合規路徑,推動行業
自律 /
第三節學術端:深入理論研究,提供政策建議,加強人才
培養 /
第四節監管端:維持金融穩定,借鑒先進經驗,尋求創新與監管的平衡 /
附錄:數字貨幣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與展望
探討數字貨幣對宏觀經濟影響的思路—朱嘉明 /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對數字貨幣發展的影響—李曉 /
數字貨幣與中央銀行的金融治理—王倩 /
數字貨幣作用于經濟生活的三個層次—何平 /
數字化要素市場的十大特點—孟巖 /
數字貨幣藍皮書(2020) 節選
數字貨幣實現從邊緣到中心的基本原因 推動數字貨幣從邊緣向中心演進因素很多,有數字貨幣本身的原因,也有數字貨幣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 1傳統金融貨幣體系全面解構。1944年7月,布雷頓森林會議確立了“二戰”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黃金具有國際儲備地位,規定了美元的含金量,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布雷頓森林會議還有兩個重要成果:創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B)。IMF治理制度基于 “特別提款權” 機制(SDR),通過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借貸,實現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目標。WB以實現成員國經濟復蘇和發展為目標,基本手段是向成員國提供中長期信貸。 布雷頓森林會議所確定的國際貨幣體系僅僅維系到1971年8月。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匯率時代結束。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并沒有因此動搖。1974年12月,美國與沙特阿拉伯貨幣局簽署了一項協議,即原油用美元結算,由此,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黃金美元,成功地轉化為石油美元。美聯儲繼續維系其全球貨幣中心的“權力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以及歐洲央行等跨國貨幣機構成為次中心。進入21世紀之后,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主要國際儲備貨幣構成繼續處于中心地位,只是隨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中國央行等一些新的主權貨幣機構和區域性金融組織逐步躋身國際貨幣的體系,國際貨幣體系內的協調監督機構及各類貨幣的地位有所變化。 但是,不論是布雷頓森林會議體制,還是“后”布雷頓森林會議體制,都存在兩個制度性的壟斷:(1)美元壟斷地位。美元的壟斷導致世界貨幣金融資源分配的嚴重失衡。(2)央行壟斷地位。各國央行對于信用貨幣發行權的壟斷,對民眾財富的創造和分配形成絕對控制。 上述兩種壟斷的疊加,*終引發了一次又一次的世界性金融危機,并形成金融危機與貨幣危機的互動。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加劇了世界貨幣金融制度的內在矛盾和解構趨勢。這樣的背景,自然為數字貨幣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2數字貨幣的理念。數字貨幣理念,首先源于密碼朋克的理念。其次,數字貨幣的理念包括了一系列經濟學家的追求,早在1976年,經濟學家哈耶克(FAHayek)在《貨幣的非國家化》一書中,在揭示現有主權信用貨幣體系的弊端之后,提出用競爭性私人貨幣來取代國家發行的法定貨幣,在類似于自由市場中進行自由有效配置,可能會提供更加健全穩定的貨幣環境。此外,經濟學家勞倫斯·懷特(Lawrence White)、尤金·懷特(Eugene White)、休·羅考夫(Hugh Rockoff)等人相繼得出相同的結論,即對貨幣而言,競爭比壟斷更有效。弗里德曼也曾提出假設:以自動化系統取代央行,從而實現以穩定速度逐年增加貨幣供應量,以避免通貨膨脹。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的初衷,與這些理論和思想內核存在著顯而易見的契合。中本聰曾表示:“傳統貨幣的根本問題,正是來源于維持它運轉所需要的東西——信任。人們必須要相信中央銀行不會有意劣化貨幣,可是法幣的歷史卻充滿了對這種信任的背叛。我們相信銀行,銀行持有并電子化地轉移了我們的錢,可是銀行卻在部分保證金制度之下,通過一浪接一浪的信用泡沫將貨幣拋撒出去。”因為數字貨幣的理念和背后的價值觀,特別是與生俱來的就是主張貨幣的非國家化,向民眾分享鑄幣權,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推動了一個全球性的社會運動。 3數字貨幣的強大生命力和繁衍能力。數字貨幣經歷了“大爆炸”過程,顯現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數字貨幣出現,至今已成氣候。根據數字貨幣行情平臺CoinMarketCap數據,“截至2020年3月末,全球共有超過5200種加密數字貨幣,總市值高達1849億美元。常見的比特幣、以太坊、瑞波幣、萊特幣等數字貨幣占據著加密數字貨幣市場的絕大部分市值。其中,作為目前影響力*大也是*成功的加密數字貨幣,比特幣市值在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中的占比更是高達65%左右”。 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幣貨幣形態,有著高昂的和無法量化的制度成本。在任何主權國家范圍內,貨幣發行只能是政府行為,不存在復制空間。而數字貨幣具有強大生命力,以及復制和繁衍能力。這種能力與三個原因有直接關系:(1)技術原因。數字貨幣基于計算機算法,能實現以極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完成貨幣創造、流通和交易,準入門檻降低。(2)數字貨幣產業鏈的原因。數字貨幣和數字貨幣產業鏈相輔相成。數字貨幣的產業鏈主要包括挖礦、交易和存儲(錢包)三個主要環節。(3)參與主體原因,包括數字貨幣的所有者。截至2020年3月末,根據bitinfochartscom的數據,比特幣持幣地址總數近3000萬個,以太坊的地址數量約9200萬;基于數字化產業鏈的具有理工科和技術背景專業人士,以及“碼農”和“礦工”等群體也正在積極參與數字貨幣市場。就年齡而言,以“80后”為主體;就全球分布而言,沒有國界限制,沒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富國和窮國的界限。 4傳統資本的進入。傳統資本進入數字貨幣領域存在不同模式。(1)傳統金融機構直接發行數字貨幣。例如,高盛集團、摩根大通、瑞士聯合銀行等跨國銀行均已獲得發行數字貨幣的行政許可。機構數字貨幣應用場景集中在跨境支付和證券交易。在這兩個場景中,應用數字貨幣的目的主要是解決傳統金融系統中存在的效率低下、成本較高的問題。(2)傳統資本投資數字貨幣產業鏈,例如交易所。(3)通過市場,直接擁有比特幣或者其他類型的數字貨幣。 以風險融資為例,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在2012—2019年間,全球區塊鏈及數字貨幣市場共計發生超過1500筆風險融資,公開透露的融資金額高達7822億元。其中,2018年是區塊鏈及數字貨幣領域投融資的“爆發之年”。到2019年,投融資市場逐漸趨于理性,全年投融資數量為543筆,融資金額約2383億元,較2018年出現小幅回落。 從具體領域來看,數字貨幣相關賽道始終*受資本市場青睞。僅2019年,就有超過35%以上的區塊鏈及數字貨幣市場的投融資*終流向數字貨幣領域。而數字貨幣交易所/平臺又是其中*吸金的細分賽道,融資金額占全年融資金額的16%左右。除此之外,數字貨幣錢包、數字貨幣融資、DeFi等數字貨幣相關領域也在投融資市場表現活躍。 中美兩國近些年在區塊鏈及數字貨幣領域始終領跑全球,并呈現交替領先的態勢。兩國2019年在區塊鏈及數字貨幣領域的投融資數量合計占全球總量的60%以上,合計融資金額更是超過全球總量的70%。歐洲則成為近年全球區塊鏈及數字貨幣市場投資增速*快的地區。 5Libra沖擊波。2019年6月Libra白皮書發布,宣稱Libra屬于無國界的數字貨幣、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和“貨幣互聯網”,引發了人們對數字貨幣前所未有的關注,成為自2009年比特幣誕生以來數字貨幣領域又一大重要事件。Libra被認為是一種超主權數字貨幣,由Facebook牽頭聯合28家初始創始機構(截至2020年2月,已有8家機構退出)共同推出,這些機構可以為Libra提供信用背書,并且提供規模巨大且覆蓋全球的用戶群體。創始機構需繳納儲備金。從白皮書內容來看,Libra體系具有三個主要的特點:管理模式,由獨立的非營利性成員制組織Libra協會治理;核心技術,建立在安全、可擴展和可靠的區塊鏈基礎上;資產儲備,由現金、現金等價物和非常短期的政府證券組成的儲備金支持。Libra協會宣稱,“希望Libra成為一個不受華爾街控制,也不受中央銀行控制的新金融系統的基礎設施”。Libra希望通過這樣的基礎設施,提供覆蓋全球的金融交易和轉賬服務。按照Libra的構想,一旦真正實施,極有可能發展成為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接受的超主權貨幣,從而對全球各國貨幣主權、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等帶來不小的影響。所以,自2019年6月到現在,Libra受到了多國央行和監管部門的關注,Libra沒有停止過與相關國家監管部門的溝通。與此同時,Libra協會繼續完善Libra框架和技術的開發。2020年4月,Libra白皮書20版本的發布,意味著Libra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雖然至今為止Libra的發行仍存在諸多未知數,但是Libra 的影響力帶動了數字貨幣的整體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 6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目前,世界各國對于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分為三類態度:(1)開放態度。央行積極探索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開展法定數字貨幣項目的試點工作。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代表。(2)保守態度。央行關注數字貨幣動態,并做有限的探索和研究,將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作為多種解決方案之一,專注于改善現有的支付體系和監管安排。(3)反對態度。央行不認為存在立即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需要。 世界各國的央行對于法定數字貨幣之所以不存在統一的態度,除了各國國情不同之外,還有對于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認知差異和如何衡量利弊的差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存在七項優勢,同時面臨五項挑戰,各國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權衡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利弊。七項優勢是:降低現金管理成本;實現普惠金融;保證支付系統的穩定性;增加市場競爭性和維護市場秩序;應對新型數字貨幣的挑戰;支持分布式賬本技術(DLT)的發展;便利貨幣政策實施。五大挑戰是:銀行中介地位被削弱;“擠兌風險”;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和信貸配置問題;法定數字貨幣產生的國際影響需要做進一步研究;中央銀行的成本和風險。 因為Libra白皮書的發布,推動了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關注法定數字貨幣的戰略意義,啟動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行動。在法定數字貨幣方面,中國央行是領跑者。2019年底,中國央行已基本完成了法定數字貨幣(DC/EP)的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進入落地試點階段。“DC”是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的縮寫,“EP”是電子支付(Electronic Payment)的縮寫。 中國央行為DC/EP提供100%準備金并進行信用擔保,具有無限法償性(即不能拒絕接受法定數字貨幣)。DC/EP是中央銀行的負債,其定位是對流通中現金亦即M0的替代。 可以充分肯定,雖然央行的法定數字貨幣與原生態數字貨幣有著某些根本性的不同,但是,確實代表了數字貨幣的一個新方向,直接加速數字貨幣從邊緣到核心的進程。
數字貨幣藍皮書(2020)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朱嘉明,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院長,中國投資協會數字資產研究中心專家組組長。曾任國務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綜合組、中國國際信托公司國際研究所、西部研究中心、北京青年經濟學會、中國改革與開放基金會負責人,《走向未來》叢書編委和《中青年經濟論壇》主編。自 2010 年以來關注并深入研究加密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發展。擔任“兩岸區塊鏈聯盟”榮譽主席,澳門產業區塊鏈協會會長,同時也是致力于未來研究的“陽明山未來學社”的創始人。代表作品有《國民經濟學淺說》、《從自由到壟斷:中國貨幣經濟兩千年》、《書話集》、《未來決定現在》等。 李曉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理論經濟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經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特聘教授,吉林省首批“長白山學者”特聘教授、首批“學科領軍教授”,珠海市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院長。曾獲教育部人文社會學科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吉林省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