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星空5500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47238
- 條形碼:9787559647238 ; 978-7-5596-472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星空5500年 本書特色
★著名地圖專家、皇家地理學會會士 重磅作品 作者愛德華?布魯克-海欽,英國著名地圖專家,皇家地理學會會士。家學淵源,深受古舊地圖和藏書文化的熏陶。 《星空5500》(The Sky Atlas)在英國亞馬遜地圖與地理榜單持續在榜。布魯克-海欽出版的《世界奇幻地圖》也曾在歐美掀起地圖熱潮,廣受贊譽;《地圖4000年》(The Golden Atlas)入選愛德華·斯坦福寫作獎。 ★一部關于宇宙的想象和發現的非凡紀事 這本圖集收錄了從古巴比倫、古希臘、古中國到近現代的人類對星空探索的大事記,甚至涵蓋了可能與星空有關的各種史前遺跡,佐以驚心動魄的故事和壯觀的插圖,講述了包括古希臘人的水晶宇宙、天空之上的中世紀海、幽靈行星等有趣故事。從歷史、宗教、藝術等領域講述人類與廣袤宇宙連結的歷史,跨越時間和文化,形成一部關于宇宙的想象和發現的非凡紀事。 ★絕美星圖圖集,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本書收錄5500年來的200余幅絕美星圖,涵蓋全球各個文明、國家、地區在不同時代對星空的認識,展現人類千百年對星空的迷戀與努力探索,解密隱藏在星光中的秘密信息。每一幅星圖都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它們或靈活、或獨特、或瑰麗。星圖驚艷了時光,它們的美穿透了時代,直到現在依舊閃爍著光芒。 ★精美裝幀設計,極具收藏價值。 本書采用硬殼精裝,鎖線裝訂,可180度平攤,無障礙閱讀;用紙純厚、有質感,完美呈現星空閃耀之美。
星空5500年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天文學科普插圖書,匯集5500年來各個時代的星圖,串聯起關于宇宙的神話和科學,對天體制圖史進行了輝煌總結。作者梳理了人類自古以來對天空的視覺認識發展過程,從古代、中世紀、近代、現代四個階段,歷數世界各地對天體的癡迷文化,以及故事和傳說,結合及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哈勃等歷代科學家的貢獻,將天體神話、宇宙哲學,以及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的里程碑性發現,配以遠古星圖巖畫、中世紀手稿、世界名畫、各種星圖、衛星照片,以及古董儀器等實物珍品照片等200多張精美插圖,濃縮成一次5500千年星圖的圖解之旅。
星空5500年 目錄
古代人眼中的星空
史前觀星
古巴比倫人
中國古代的星象家
古埃及天文學
古希臘人
天球論
托勒密的地心宇宙觀
印度耆那教的宇宙
中世紀的天空
伊斯蘭天文學的興起
“攝星儀”星盤的發明
伊斯蘭天文著作影響歐洲
歐洲的天文學
對星空的新研究
蒼穹之上的汪洋
捕捉宇宙:機械鐘表技術和印刷機
天文現象:**部分
中美洲
科學的天空
哥白尼的革命
第谷?? 布拉赫
約翰內斯?? 開普勒
伽利略?? 伽利雷
笛卡爾的宇宙
約翰內斯?? 赫維留測繪月球
牛頓物理學
哈雷彗星
近代的天空
威廉?? 赫歇爾和卡羅琳?? 赫歇
“就叫它們小行星吧!”
約翰?? 赫歇爾和“月球大騙局”
證認海王星
幽靈行星——祝融星
光譜學和天體物理學的誕生
天文現象——第二部分
珀西瓦爾?? 洛厄爾看見了火星上的生命跡象
尋找X 行星和冥王星的發現
將群星分門別類:“皮克林女子天團”
宇宙的新視角:愛因斯坦、勒梅特和哈勃
20 世紀以后天文學的突破性進展
后記
譯名表
致謝
星空5500年 節選
古代人眼中的星空 天穹是永恒的奇觀之源。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表達的古老信念,用現代語言讀起來依舊熠熠生輝,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對天空的一次次回應,也在現代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我們在天穹這個巨型的舞臺上,找到了眾神、巨怪,學會了度量時間,發現了化學成分的秘密,甚至受到了神的告誡;而懸在人類頭頂的宇宙無邊無垠,讓這一切又有了令人心生敬畏的意味。天穹還有一種神秘的魔力,像催眠術一樣讓人無法自拔,天空的奧秘一層又一層仿佛沒有窮盡,人類破解掉一層,還會有更多的新謎團出現,破解的謎團越多,我們就越是被深深吸引。有史料記載的人類問天的歷史*早是從蘇美爾人開始的,這部分內容我們在后文會展開敘述。那么在有史料記載之前呢?人類和天空的關聯是怎樣的呢? 考古天文學就是研究上述問題的學科,這是一門通過研究遺存下來的零星物證,破解史前人類與天空之間謎一般關系的學科。我們應該將考古天文學和后文會提到的古代天文學學術傳統區別開來。近些年來,尤其是在歐洲,遠古天文學文物的發現,使我們對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人類生活圖景有了更清晰的認知。我們現在知道了,遠在文字體系和輔助觀測的光學儀器發明之前,人類已經掌握了復雜精妙的數學和天文學的知識,而我們顯然低估了那個時代的認知水平。 史前觀星 1940年,在法國西南部蒙蒂尼亞克附近,一群十幾歲的孩子正在和寵物狗嬉鬧,偶然發現了一個小洞口,這就是拉斯科洞窟的發現過程,史前*偉大的藝術品就此展現在世人面前。據其中一個名叫馬塞爾? 哈維達的孩子回憶,他們發現“洞窟的墻上、洞頂上畫著成群結隊的動物,比現實生活中的動物要大”,哈維達還補充道:“仿佛每只動物都在動。”據統計,拉斯科洞窟的內墻和洞頂遍布著600 多幅礦物顏料彩繪和約1500 件線刻作品,被譽為“史前西斯廷教堂”。好幾代人共同努力,終于將這些藝術品的創作年代確定為距今大約17000 年。洞窟包含如下幾個區域:公牛大廳、邊廊、亡者通道、線刻廳、彩繪長廊及貓科動物廳。其中,公牛大廳因其區域內繪有一頭17 英尺高(約5.2 米)的公牛而得名,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洞穴藝術作品中尺寸*大的動物畫像。洞窟中的線描還體現出動物在不同時節的狀態,帶有一些季節性特征,比如秋季發情期的鹿、交配中的馬、正在產崽的馬。(奇怪的是,這里一只馴鹿的形象都沒有,要知道在創作這些壁畫的年代,馴鹿可是*主要食物來源。) 其中,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一幅繪在亡者通道墻上的線描,畫面中有三個形象:一頭公牛、一只鳥和一個鳥頭人。慕尼黑大學的米夏埃爾? 拉彭盧埃克博士等人認為這就是現存*早的星圖,其中公牛、鳥和鳥頭人分別代表織女一(天琴α)、天津四(天鵝α)和河鼓二(天鷹α),也就是現在的“夏夜大三角”。這三顆是北半球盛夏的夜空里*明亮的天體之一。此外,公牛大廳還有一幅圖,描繪的很可能是昴星團(也稱“七姊妹星”)。畫面上另有一些用顏料涂抹的小點,可能代表了其他一些小恒星。拉斯科洞窟曾在1948 年面向公眾開放,但參觀者的碰觸和呼吸使得洞窟的內部環境發生了改變,這些史前藝術品的狀態每況愈下。為了保護文物,拉斯科洞窟于1963 年關閉。現在人們參觀的是離原窟不遠的復制品——拉斯科二號洞窟。拉斯科洞窟就像一座史前天文館,讓我們能夠通過洞窟中的壁畫,借助原始人的眼睛,看見冰河時代宇宙的樣子。 無獨有偶,通過觀測天空來計算時間的技術可能在文字發明前就存在了。在蘇格蘭沃倫菲爾德地區發現的公元前8000 年前后的中石器時代“陰歷”遺跡就是一個例證。2004 年,人們從空中發現了這12 個坑洞,發掘活動也由此展開。人們發現,12 個坑洞似乎是在模擬12 個月中的月相變化。而且在冬至那一天,12 個坑洞排成的弧線的開口正好能對上東南地平線上日出的位置,這可能是一種“天文校正”機制,讓原始社會依靠狩獵和采集生活的古人能夠在每年冬至,用太陽的位置重新調整他們的“陰歷”,更好地記錄時間流逝和季節變換,既有象征意義,也有實際可操作性。這是一種根據天象記錄時間的體系,也是這種結構體系*古老的例證。而且在之后幾千年內,整個歐洲都找不出第二個能相提并論的結構體系來。 不列顛群島上的中石器時代遺跡特別豐富, 其中巨石陣也是考古天文學重要的研究對象。據考證,巨石陣大約是公元前3000— 公元前2000 年之間“ 拔地而起”的。在它的建造過程中,人們也設置了兩條與天文有關的軸線,一條大致指向夏至日日出的位置,另一條則指向冬至日日出的位置。維多利亞時代的天文學家諾曼? 洛克耶(1836—1920)曾在書中寫道:“我認為,(巨石陣)這處古代遺跡建造的目的,就是觀測天體從何處升起又在何處落下,并標記出這些位置。這個觀點現在完全站得住腳。”在洛克耶看來,巨石陣確實承載了一些天文功能,這一點不言而喻,那么,有沒有可能巨石陣就是一座古代天文臺呢?由于缺乏確證,這個觀點的呼聲再高也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近些年來對巨石陣內圈青石的研究表明,這處遺跡可能還有另外一個與聲學相關的功能:巨石陣內圈采用青石是因為敲擊石塊時,青石發出的聲音具有明顯的聲學特征。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內圈沒有選用當地的石材,而要從180 英里(約290 千米)以外的彭布羅克郡大費周章運來這些巨大的青石。據說在青石的原產地彭布羅克郡,18 世紀初的馬恩科洛朝格鄉村教堂就已經使用青石材質的鐘了。 關于巨石陣的功能,還有另外一種猜測。人們發現,巨石陣建造完成之后的500 年間,它周邊埋葬了大量的人類遺骸。如果僅考慮這一方面的證據,而不強求在喪葬和天空之間建立某種直接聯系的話,那么巨石陣很有可能是一個墳冢。實際上,喪葬儀式和天空崇拜之間的聯系古已有之,在各個文化中都有流傳。比如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祆教)會修建“ 寂靜之塔”,將逝者的遺體放置在這種高高的圓形結構建筑上,供食腐的鳥類啄食。同一時期的中國西藏也有類似的喪葬傳統,并沿用至今。這種喪葬儀式在西藏被稱為“天葬”,將遺體放置在山頂供鳥類食用,這是因為藏傳佛教認為,一旦靈魂逝去,軀體只不過是一具空殼,不如慷慨地將之供奉于天地間的生靈。
星空5500年 作者簡介
愛德華·布魯克-海欽(Edward Brooke-Hitching),英國著名地圖專家,皇家地理學會研究員,獨立電影人,英國BBC熱門百科益智節目《奇》(QI,Quite Interesting)撰稿人。繼承了古董書商父親家學淵源,深受古舊地圖和藏書文化的熏陶,在埃克塞特大學攻讀英文和電影。2016年以廣受贊譽的《奇幻地圖》(The Phantom Atlas)一書在歐美掀起地圖熱潮,之后陸續出版《黃金地圖》(The Golden Atlas,入選愛德華?斯坦福寫作獎)、《天空地圖》(The Sky Atlas)等系列專著。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