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系列叢書中國智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004629
- 條形碼:9787572004629 ; 978-7-5720-046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系列叢書中國智造 本書特色
縱觀人類歷史長河,強大的制造業蘊含了大國崛起的奧秘;當今世界,堅實的工業制造越來越成為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堅實根基!吨袊窃/中國系列叢書》主要講述的是,我國現在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的發展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功不可沒。但是,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中國能否實現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華麗轉身?這不僅是能否實現經濟騰飛的戰略問題,更是關系民族復興中國夢能否實現的關鍵問題。
中國系列叢書中國智造 內容簡介
歷史和現實向我們昭示,堅實的工業制造越來越成為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堅實根基,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強國之夢就會淪為一句空話。我國現在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功不可沒。但是,在優選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中國能否實現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華麗轉身?本書聚焦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國制造2025,工匠精神、中國智慧與創新思維等主題,從理論、實踐、文化三個維度回答“制造業與大國崛起的奧秘所在” “中國制造走向智造強國的對策出路”等熱點問題。
中國系列叢書中國智造 目錄
導 言1
**章 中國制造與強國之夢……………………………………………1
一、制造業與大國崛起的奧秘所在1
二、中國夢與中國制造的同頻共振3
三、中國制造“從大到強”面臨的問題5
四、中國制造走向智造強國的對策出路7
第二章 供給側改革與中國智造新時代………………………………………………13
一、中國智造內在機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指向之間的有機統一13
二、“四個關鍵環節”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4
第三章 從自動化到智能化………………………………………………25
一、偉大的時代: 智能化的到來25
二、智能化的切入點: 對管理賦能29
三、用數字化推動管控一體的發展32
第四章 大飛機與中國智造……………………………………………………………38
一、中國制造2025: 比較視野下的工業智慧38
二、人工智能的時代: 智慧領域的全面鋪開42
三、飛機制造新技術: 增材制造的運用44
四、航空安全新技術: 實時監控與健康管理(犘犎犕) 45
五、航空設計新理念: 民機客艙舒適性設計48
第五章 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主體設計與建設技術創新………53
一、工程概況53
二、大橋總體設計創新54
三、大橋主體施工關鍵技術創新57
四、人工島及沉管隧道關鍵技術65
五、結語72
第六章 中國高鐵領跑世界……………………………76
一、不斷超越既有速度: 先賢的鐵路夢越來越圓滿76
二、各個擊破復雜難題: 中國高鐵技術的四項先進81
三、增強外圍柔性實力: 以一流管理確保鐵路安全89
四、發展中國家的福音: 投入產出中的超高性價比91
五、中國高鐵未來已來: 乘風“一帶一路”惠及各國人民93
第七章 《天工開物》與中國古代人文技術精神……………………………97
一、宋應星其人及其著作97
二、《天工開物》的技術理論成就102
三、《天工開物》的人文技術精神107
第八章 中國思維與科學本土化……………………………………………114
一、文化基因與現代性114
二、科學與中國思維117
三、科學本土化的思考119
后 記123
中國系列叢書中國智造 節選
第五章 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主體設計與建設技術創新橋,為跨越而生,是力與美的結合。在62年前,一代偉人為武漢長江大橋的建 設寫下了“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樣豪邁的詩句。而今,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更是我國國力昌盛、技術先進、創新發展的一個典型標志。 港珠澳大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ㄖ楹J校┖桶拈T特別行政區。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集群工程。工程路線起自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接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珠海連接線,止于珠海洪灣。項目全長約50千米,橋隧工程全長35.6千米。工程包括三項內容:(1)海中橋隧主體工程;(2)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口岸島;(3)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海中橋隧主體工程(粵港分界線至珠海和澳門口岸段)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建設,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三地共建的主體工程長約29.6千米,深水區非通航孔橋14.12千米、淺水區非通航孔橋5.44千米、青州航道橋930米、江海直達航道橋994米、九洲航道橋693米以及兩座人工島連接橋,一座口岸連接橋,橋梁共長約22.8千米。海中橋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散石灣,止于粵港分界線)、三地口岸和連接線由各自建設。 港珠澳大橋于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2017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港珠澳大橋所處海域氣象、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環境保護要求苛刻。作為近海離岸跨海通道工程,面臨許多問題:氣象條件惡劣,臺風多,風力大,高溫高濕;水文條件復雜,水動力條件差,行洪、納潮、防淤要求嚴;海上航線密集,船多而雜,船行密度大,船撞作用高,機場航空限高影響,環保要求高且穿越白海豚保護區,地震設防水準高,地質條件變化大,重要管線穿越橋區。 正是由于港珠澳大橋面對的復雜環境,在大橋建設之初就提出了“大型化、工廠化、標準化、裝配化”的設計思想,全面踐行全壽命周期設計理念。以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建設為平臺,建立推動工程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把跨海通道技術創新貫穿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形成具有領先地位的創新型技術,促進我國工程建設全面發展,為后續特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設提供范本。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規模*大、技術*復雜、標準*高的工程,其創新建設理念將引領中國橋梁及交通建設領域的工業化革命,是中國邁向橋梁強國的里程碑項目。它是中國交通人的驕傲與夢想。 。ㄒ唬 橋梁工程之一: 航道橋結構及景觀設計 青州航道橋為雙塔斜拉橋,橋跨布置:110米+236米+458米+236米+110米=1150米;梁采用扁平流線型的整體式正交異性橋面板鋼箱梁;索塔采用橫向H 形框架,索塔高度與主跨之比為0.246;標準索距15米;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空間雙索面,在兩側錨固。 塔頂結型撐吸收“中國結”文化元素,將*初的直角、直線形造型“曲線化”,并注入文化元素,提升景觀層次,使中國結更顯纖巧、靈動、精致、優雅,與附近連接隧道的東西人工島形成“珠聯璧合”的總體造型理念。江海直達船航道橋為三塔斜拉橋———中央單索面、鋼箱梁、鋼塔;橋跨布置:六跨(110米+129米+258米+258米+129米+110米=994米);索塔造型:海豚形、風帆形;塔身形式:全鋼結構(Q345qD);高約109米,塔底尺寸9米×9米;塔底錨固構造;螺栓錨固(無黏結)方式:形式簡潔,受力明確,技術成熟。 江海直達船航道橋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與該區域海豚保護區的海洋文化相吻合,造型獨具特色。
中國系列叢書中國智造 作者簡介
劉宇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原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流體力學理論與應用研究,在湍流理論、環境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郭朝暉,博士,教授級高工。上海優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曾長期擔任寶鋼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任和,中國商飛市場部技術專家,曾任中國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適航可靠性室副主任,中國商飛客服中心副總工 程師,科技委常務副主任,首席信息官,工業設計所所長。 丁文勝,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城市建設與安全工程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是結構安全檢測與監控、無伸縮縫橋梁的關鍵技術、現代預應力結構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