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廣州三大鐵路客站地區空間發展模式研究/城市形態研究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54613
- 條形碼:9787112254613 ; 978-7-112-2546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州三大鐵路客站地區空間發展模式研究/城市形態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在對現有的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的基礎上,結合實證案例中的基本事實和現象以及“車站在地區發展中的角色與作用”的主要線索,本書首先提出了“車站關聯地區”的概念設想及研究視角,對其與“車站地區”概念原型的相互關系進行了辨析并希望在實證分析中得以檢驗。研究提出了“車站關聯地區”空間演化的實證研究分析思路及“車站關聯地區”與“車站地區”空間開發的規范研究分析思路。據此以廣州“三站”地區案例為對象展開討論。
廣州三大鐵路客站地區空間發展模式研究/城市形態研究叢書 目錄
“城市形態研究叢書”總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火車站與其周邊地區相互關系研究的意義
1.1.2 案例的比較分析是火車站與其周邊地區相互關系研究*重要的方法之一
1.1.3 問題的提出:廣州三大鐵路客站地區作為案例研究的典型意義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綜述
1.3.1 研究對象的復雜性
1.3.2 相關研究綜述
1.3.3 相關研究主要問題與不足
1.3.4 研究將聚焦的基本理論命題
1.4 研究視角
1.4.1 “車站關聯地區”的提出及其與“車站地區”的辨析
1.4.2 案例比較分析方法之于“車站地區”命題的綜合應用
1.4.3 車站關聯地區空間演化的實證研究分析思路
1.4.4 車站關聯地區和車站地區空間開發的規范研究分析思路
1.5 研究意義
1.5.1 理論意義
1.5.2 實踐意義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鐵路與城市互動影響下的廣州“三站”
2.1 導言
2.1.1 廣州中心城區之鐵路與城市互動演變的主要歷程
2.1.2 廣州“三站”之客運量對城市經濟增長貢獻的檢驗分析
2.1.3 廣州“三站”是鐵路與城市互動影響的主要焦點
2.2 廣州“三站”的選址過程及其決策機制
2.2.1 “鐵路主導”:廣州站的選址、建設
2.2.2 “城市主導”:廣州東站的選址、建設
2.2.3 “鐵路與城市合謀”:廣州南站的選址、建設
2.3 廣州“三站”的運輸功能分析
2.3.1 廣州站的運輸功能分析
2.3.2 廣州東站的運輸功能分析
2.3.3 廣州南站的運輸功能分析
2.4 廣州“三站”對城市空間結構的主要影響
2.4.1 廣州站是現代城市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因素
2.4.2 廣州東站是天河城市中心區空間結構演化的重要支點
2.4.3 廣州南站是城市“南拓”發展戰略踐行的重要“棋子”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廣州站關聯地區的空間演化及其內在機制分析
3.1 導言
3.2 廣州站關聯地區土地利用的演變:車站的主導作用
3.2.1 “前廣州站時代”:城市郊區演變為城鄉接合部的空間、景觀格局
3.2.2 “一站時代”:單向分布、公服設施用地的圈層布局與旅館用地的擴展
3.2.3 “兩站及三站時代”:雙向分布、批發市場用地主導及其成片發展
3.2.4 廣州站關聯地區土地利用演變的總體特征
3.3 廣州站關聯地區的功能業態:從以車站客流經濟為主體走向以車站誘導經濟為主體
3.3.1 基于建筑面積數據的分析
3.3.2 基于郵政編碼分區單元的企業數據分析
3.3.3 小結
3.4 廣州站關聯地區空間形態與交通體系的演變
3.4.1 空間形態:級差地租導向
3.4.2 交通體系:單向平面放射體系走向雙向立體網格體系
3.5 廣州站關聯地區空間演化的總體特征及其內在機制分析
3.5.1 空間演化的總體特征
3.5.2 內在機制
3.5.3 車站與關聯地區商貿批發業之運輸聯系的問卷及訪談調研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廣州東站關聯地區的空間演化及其內在機制分析
4.1 導言
4.2 廣州東站關聯地區土地利用的演變:車站的輔配作用
4.2.1 “前廣州東站時代”
4.2.2 “兩站及三站時代”
4.2.3 廣州東站關聯地區土地利用演變的總體特征
4.3 廣州東站關聯地區的功能業態:車站誘導經濟成為主體
4.3.1 基于建筑面積數據的分析
4.3.2 基于郵政編碼分區單元的企業數據分析
4.3.3 小結
4.4 廣州東站關聯地區空間形態與交通體系的演變
4.4.1 空間形態:城市軸線導向為主
4.4.2 交通體系:雙向立體樞紐體系的形成
4.5 廣州東站關聯地區空間演化的總體特征及其內在機制分析
4.5.1 空間演化的總體特征
4.5.2 內在機制
4.5.3 車站與地區商務服務業之運輸聯系的問卷及訪談調研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廣州南站新城空間開發的現狀及其發展建議
5.1 導言
5.2 廣州南站新城空間開發現狀
5.3 廣州“兩站”關聯地區案例總結
5.4 廣州南站新城與廣州“兩站”關聯地區的差異及其挑戰
5.5 廣州南站新城空間開發的主要策略
5.6 廣州南站新城的愿景展望
5.7 本章小結
第6章 廣州“三站”地區空間發展模式的解析與鏡鑒
6.1 導言
6.2 模式比較:廣州“三站”地區作為案例
6.3 模式內核:車站地區的構成與發展機制
6.4 模式溯源:車站選址與車站規劃思想
6.5 模式鏡鑒:對高鐵客站地區開發、建設的啟示
6.6 本章小結
結語
附錄一 廣州市流花地區批發商選址問卷調查
附錄二 廣州市流花地區批發市場采購商調查問卷
附錄三 廣州市東站地區公司辦公選址及業務聯系問卷調查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廣州三大鐵路客站地區空間發展模式研究/城市形態研究叢書 作者簡介
張小星,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講師、博士、碩士導師、注冊規劃師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建筑與城市設計、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基于高鐵網絡的城市發展研究、城市形態演化及其動力機制研究,已完成50余項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等相關項目實踐。
書友推薦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