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209956
- 條形碼:9787572209956 ; 978-7-5722-099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本書特色
★當代文學大家林清玄——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 30歲之前拿遍臺灣所有文學大獎,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是星云大師、余秋雨、畢淑敏等人強烈推薦的作家,作品中的禪意和智慧深刻影響了數百萬讀者。 ★作者親自審定選文,一本書閱盡林清玄半生智慧 多篇文章入選電視散文欄目,獲千萬讀者感動推薦。并且,此書以解決現在人的憂慮為主題、以林清玄的禪修理念進行分章選目,凝結為五顆禪意之心,智慧闡述:孤獨不是一個人的寂寞,而是一個人的清歡。 ★茫茫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應保有一個小千世界 “在茫茫大千世界里,每個人都應保有一個自己的小千世界。”孤獨是人生的常態,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后是成長。而清歡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亦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讓你學會在喧囂的世界里,尋得自己的內心清凈之道。 ★心靈智慧經典《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精裝紀念版全新上市! 知名攝影師青簡拍攝配圖,全書四色印刷,感受文字與影像交匯而成的美感。精致開本,便于閱讀。全新精裝雙封面設計,送人收藏皆宜。
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內容簡介
在茫茫大千世界里,每個人都應保有一個自己的小千世界。《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是林清玄2018年親自審定的全新散文集,精選40篇經典佳作,用契合作者人生智慧的方式分為五章: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柔軟心除掛礙,以從容心品百味。用這五顆心去生活,可以讓人放下平日的浮躁與煩憂,收獲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目錄
**章 以歡喜心過生活
送你一勺西湖水
/ 002
生活中美好的魚
/ 008
過火
/ 012
路上撿到一粒貝殼
/ 026
片葉不沾身
/ 034
油面攤子
/ 040
長途跋涉的肉羹
/ 044
期待父親的笑
/ 048
第二章 以平常心生情味
不知多少秋聲
/ 058
一只毛蟲的圓滿
/ 067
如果沒有明天
/ 073
總有群星在天上
/ 076
九月很好
/ 085
晴窗一扇
/ 092
以夕陽落款
/ 100
這一站到那一站
/ 104
第三章 以清凈心看世界
小千世界
/ 110
逆風的香
/ 115
拒絕融化的冰
/ 119
生命的酸甜苦辣
/ 125
柔軟的耕耘
/ 129
不要指著月亮發誓
/ 135
投給燃燒的感情
/ 140
心無片瓦
/ 145
第四章 以柔軟心除掛礙
尋找幸運草
/ 152
花季與花祭
/ 156
立刻完成的靈藥
/ 162
無風絮自飛
/ 170
呼山不來去就山
/ 174
買了半山百合
/ 177
第五章 以從容心品百味
一杯蜜是煉過幾只蜂的
/ 184
軟枝楊桃
/ 189
松子茶
/ 192
食家筆記
/ 197
冰糖芋泥
/ 214
雪梨的滋味
/ 221
抹茶的美學
/ 225
白玉盅
/ 231
茶香一葉
/ 235
清雅食譜
/ 242
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節選
一心一境 小時候,我時常寄住在外祖母家。那里有許多表兄弟姐妹,每次相約飯后要一起去玩,吃飯時就不能安心,總是胡亂地扒到嘴里咽下,心里盡想著玩樂。 這時,外祖母就會用她的拐杖敲我們的頭,說:“你們吃那么快,要去赴死嗎?” 這句話令我一時呆住了,然后她就會慢條斯理地說:“吃那么緊,怎么會知道一碗飯的滋味呀!”當時深記著外祖母的話,從此,吃飯便十分專心,總是好好吃了飯再出去玩。 從前不覺得這兩句話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長大以后,年歲愈長愈感覺這兩句尋常的話有至理在焉,這不正是禪宗祖師所說的“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那種活在當下的精神嗎? “活在當下”看起來是尋常言語,實際上是一種極為勇邁的精神,是把“過去”與“未來”做一截斷,使心思處在一心一境的狀態。一個人如果每時每刻都能處于一心一境,就沒有什么困難能牽住他,也沒有什么痛苦能動搖他了。 一心一境是治療人生的波動、不安、痛苦和散亂*有效也*容易的方法。因為人的樂受與苦受雖是真實的感覺,卻是一種空相,若能安住于每一個當下,苦受就不那樣苦,樂受也沒有那么樂了。可惜的是,人往往是一心好幾境(懷憂過去,恐慌未來),或一境生起好幾種心(信念有如江河,波動不止),久而久之,就被感受所欺瞞,不能超越了。 不能活在一心一境之中,那是由于世人往往重視結局,而不重視過程。很少人體驗到一切的過程乃是與結局聯結的。一個人如果不能在吃飯時品味米飯的香甜,又何以深刻地品味人生呢?一個人若不能深入一碗飯,不知蓬萊米、在來米甚至糯米的不同,又如何能在生命的苦樂中有更深切的認識呢? 因此吃飯、睡覺、喝茶,看起來是人生小事,卻能由一心一境在平凡中見出不凡,也就能以實踐的態度去生活而得到自在。 曾經有人問一位禪師:“什么是*好的解脫痛苦的法門?” 禪師說:“在痛苦時就承受痛苦,在該死的時候就坦然地死,這便是*好的解脫痛苦的法門。” 痛苦或死亡是人人所不愿見到或遇到的,但若不能深刻地品味痛苦,何嘗能知道平安喜樂的真滋味?若不能對死亡有所領會,又如何能珍惜活著的時光呢? 又有一位禪師問門人:“寒熱來時往何處去?” 門人說:“向無寒暑處去!” 禪師說:“冷時凍死你,熱時熱死你!” 這世界原來并沒有一個無寒暑的地方可以逃避生之慟,因此,*好的方法是水里來火里去,不避寒熱,寒熱自然就無可奈何了!這也是一心一境。時人的苦惱就是寒冷的時候懷念暑天,到了真正熱的時節,又覺得能冷一些就好了。晴天的時候想著雨景之美,雨季來臨時,又抱怨沒有好的天色,因此,生命的真味就被蹉跎了。 一心一境是活在每一個眼前的時節,是承擔正在遭受的變化不定的人生。就像拿著鐵錘吃核桃,核桃應聲而裂,人生的核桃或有乏味之時,或有外表美好、內部朽壞的,但在每一個下錘的時節都應懷抱美好的期待。 當然,人的生命歷程如果能像蘇東坡所說:“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那是*好的情況。可惜在現代社會里幾乎沒有無事、早寢、安步、晚食的人了。因此,如何學習以“一心一境”的態度生活,就變得越發可貴。 蘇東坡在《春渚紀聞》里還說 :“處貧賤易,耐富貴難。安勞苦易,安閑散難。忍痛易,忍癢難。人能安閑散,耐富貴,忍癢,真有道之士也。”這是蘇東坡的至理名言,但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覺得處貧賤、安勞苦、忍痛苦都是一樣難的,唯有一心一境的人,能貧富、勞閑、痛癢,皆一體觀之,這才是真正的“有道”。 活在每一個過程,這是真正的解脫,也是真正的自在。“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的禪語也可以說成“痛苦時痛苦,快樂時快樂”。這使我想起元曉大師說的話,他說:“縱使盡一切努力,也無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謝。因此,在花凋謝時好好欣賞它的凋謝吧!” 人生的*大意義不在于奔赴某一目的,而在于承擔每個過程。有一次,在報紙上看到汽車廣告:“從零加速到一百公里,只要六秒鐘!”這廣告使我想起外祖母的話:“你們吃那么快,要去赴 死嗎?” 活在苦中,也活在樂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煩惱,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這是面對苦難的生命*好的方法。
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作者簡介
林清玄,臺灣高雄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30歲前得遍臺灣所有文學大獎;35歲寫成的“身心安頓系列”,是20世紀90年代臺灣風行一時的作品;40歲完成 “菩提系列”,銷量數百萬冊,成為當代深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被譽為“華語世界的心靈療愈大師。” 文章曾多次入選中國和新加坡中小學教材,還曾被選入中國高考語文試卷,其作品在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