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大道鴻烈:《淮南子》漢代黃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113609
- 條形碼:9787553113609 ; 978-7-5531-1360-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道鴻烈:《淮南子》漢代黃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為2019年度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之一種。作者試圖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對《淮南子》政治思想展開更進一步的學術探討,重新審視探討《淮南子》在秦漢思想目前的學派屬性和理論內涵,提出一種“漢代黃老新'道治'思想”的詮釋視野和核心觀點,剖析論述其有別于戰國秦漢之際黃老道家的理論特質,進而對《淮南子》在秦漢思想史、中國古代道家思想目前的價值地位,給予新的界定和評判。
大道鴻烈:《淮南子》漢代黃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道治”為根本視野, 著眼漢代黃老“內圣外王之道”, 對中國道家思想史上的“絕代奇書”《淮南子》展開系統研究。《淮南子》一書是淮南王劉安為領袖的漢代“淮南學派”的理論綱領和思想旗幟, 是其基于秦漢大一統王朝政治發展的經驗教訓, 全面反思總結先秦以來古典治國理念, 尤其是諸子百家之學, 力圖為西漢統治階層創造性提出一種黃老新“帝王之道”的治國理念及方略。作為中國道家*卓越的秦漢思想代表, 《淮南子》以“大道”哲學為理論內核與樞軸, 秉持積極“無為”的經世精神, 將形而上的本體論、宇宙論、自然論、仙道論, 與形而下的人性論、治國論、社會論、風俗論、治學論、養生論緊密結合在一起, 深入闡發“心身國同治”的黃老新“道治”思想, 充分彰顯出自身“淮南黃老道學”的歷史特色及“淮南黃老道家”的學派風采, 對西漢中期以后中國古代政治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大道鴻烈:《淮南子》漢代黃老新“道治”思想研究大道鴻烈:《淮南子》漢代黃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前言
《淮南子》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獻,學界對該書已經做了不少研究,但有些問題仍然值一步探討。在這種情況下,高旭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把博士論文主題確定為對《淮南子》的深化研究,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研究工作圍繞兩個問題,即分兩個步驟展開。
**個問題:《淮南子》是一部怎樣的文獻?具體說.就是采用個案研究——解剖麻雀的方法,弄清該書的構成要素.以及各種要素之間的關系,然后基于現代知識體系再現該書的思想體系。若要分辨該書的思想要素,前提是需要對作為該書背景的戰國諸子思想有基本的認知。但是,目前學界對諸子思想的基本特征缺乏清晰而一致的認識。眾所周知,《淮南子》與道家思想關系*密切,但道家思含哪些要素,宗旨或訴求是什么.似乎并不十分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學界對《淮南子》研究,無論稱之為黃老道家,還是稱之為新道家,似乎都沒有把問題說透。比如,《原道》《儂真》諸篇文字瀟灑抽象,其內容固然與老莊直接有關,但文風卻與魏晉玄學類似。其所以如此,乃由于上述諸篇辭藻有余而體道不足。就這一點而言,上述諸篇乃魏晉玄學之濫觴。再比如,學術史上把《淮南子》歸入雜家,既然是雜家,想必是合儒墨、雜名法,于是一些學者從《淮南子》中揭示出法家思想、兵家思想等。其實,法家固然講法,但儒家也講法,單純基于講法不足以判斷屬于法家還是儒家,還要看其背后更深一層的思想基礎。對兵家思想的判斷也是一樣,儒家也講戰爭,且更講戰爭的正義性和道德性!痘茨献印返膶W術格局很大,涉及的學術背景深、知識淵博,對研究者的素質要求較高,這一點與《呂氏春秋》類似。所以,把《淮南子》解析清楚并非一件易事。
第二個問題:為什么會產生《淮南子》這部歷史文獻?基于現代哲學知識框架,至少可以從時空兩個角度來探索。從時間角度看,《淮南子》的產生與特定的歷史時代有關,與當時的社會轉型有關。戰國秦漢時期意識形態轉型呈現出三個發展階段:**階段,法家意識形態,秦帝國*為典型。法家學說講富國強兵.秦統一中國是法家學說。但法家學說有一個致命缺陷,即激化社會矛盾,這導致了秦帝國二世而亡。第二階段,黃老意識形態。秦亡之后,政治家、思想家們總結教訓,各種思想學說紛紛出籠。文景時期,儒家學說躍躍欲試,但法家思想沉淀在人們思想底層,故儒家學說不被主流政治家所接受,他們接受的是相對溫和的治國策略,這為道家思想的復興創造了條件,黃老之而生。但黃老之學缺乏創新,不能承擔建設新興的漢帝國的任務。第三階段,儒家意識形態。隨著社會矛盾的激化,漢武帝策問天下士人,希望士人提出系統性的政治方案,儒家意識形態登上政治舞臺。可見,《淮南子》作為黃老文獻,與文景時期的政治大背景有關。考察《淮南子》與文景時期政治的關系,其哪些內容與當時政治吻合,哪些內容懸空,這些工作前人做得不多,值得對比落實。從空間角度看,為什么這部集大成的黃老著作產生在淮南,而不是其他地方?《淮南子》的不在于治國方略,而在于以道家思想為主導,而輔之以無為而治之策。淮南王劉安的封國在壽春,這里是戰國晚期以來道家文化的大本營,因而黃老思想產生在這里,《淮南子》產生在這里也就不足為奇了。掌握《莊子》思想精髓對理解《淮南子》十分重要,當然這并非易事。
在這樣的思路之下,高旭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大道鴻烈——(淮南子)漢代黃老新“道治”思想研究》。該文以西漢早期政治為脈絡,以“治國”的“外王”思想與“治身”的“內圣”思想為格局,并用“道治”來概括,基本實現了預期的目標,使對《淮南子》的學術研究向前了一步!度遽尩啦┦空撐膮矔窋M收入論文,這是對高旭此項研究的肯定,期待著今后高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是為序。
張榮明
2020年5月干南開大學
大道鴻烈:《淮南子》漢代黃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目錄
自序
緒論
**節問題意識、研究意圖與學術意義
第二節“淮南子學”:一種學術史新視野的回顧反思
一文獻的整理傳播
二思想的研析闡發
三多維的文化研究
四學術的反思前瞻
第三節方法論:問題一情境的歷史分析法
第四節核心觀點、內容結構和學術新意
一核心觀點
二內容結構
三學術新意及不足
**章淮南國與秦漢大一統政治嬗變
**節秦王朝大一統政治的初步探索、挫敗及根由
一“建制”實踐:秦王朝探索大一統政治的成就
二“治政”實踐:秦王朝探索大一統政治的挫敗
三“秦政化法家”:秦王朝大一統政治的受挫根由
第二節西漢前期大一統政治的復興探索及黃老治思
一自發:漢初劉邦集團應時而興的黃老實踐
二自覺:惠、文時期的黃老治思實踐
三自然:景、武時期黃老政治的延續與衰落
四“漢政化黃老”:西漢大一統政治原因
第三節秦漢大一統政治與淮南國的興廢存亡
一黥布與劉邦、漢初政治
二劉長、劉安與文、景、武政治
三“淮南多反王”現象:大一統政治的透析
小結
第二章漢代“淮南學派”與《淮南子》
**節“淮南學派”:形成發展、著述成就及
一淮南王劉安與淮南學派的形成發展
二淮南學派著述成就的漢代學術史考察
三藩國文化比較視域中淮南學派之
第二節淮南黃老道家:《淮南子》學派歸屬新論
一“雜家”說的緣起、延續及局限
二“道家”說的緣起、流變及不足
三淮南黃老道家:“大道”哲學視域的新考察
第三節黃老新“道治”:《淮南子》著述意圖與思想體系
一為“劉氏”立言:基于王朝與王國立場的雙重考量
二黃老新“道治”:《淮南子》的文本結構與思想體系
三構建“道治良序”:《淮南子》著述追求與政治理想
小結
第三章治國:《淮南子》黃老新“道治”的“外王”思想
**節治道論
一道治、大道與治道
二治道審思與史鑒:以周政、秦政為參照
三治道重構和漢政“道治”理想追求
四結語
第二節治術論
一“治術”的雙重內涵及與治道關系
二對秦政及法家“”的批判反思
三對儒家“儒術”的理論擷取及熔鑄
四對黃老“道術”的理論闡新及發展
五《淮南子》黃老新治術的漢政訴求
第三節行政論
一道論:哲學依據
二無為論:政治核心
三因循論:基本原則
四法度仁義論:重要補充
五兼用論:黃老及價值
第四節君臣民論
一鑒秦之失:《淮南子》君臣民關系論的歷史基點
二制度維度:《淮南子》君臣民關系論的政治前提
三利益維度:《淮南子》君臣民關系論的現實基礎
四情感維度:《淮南子》君臣民關系論的必要條件
五道義維度:《淮南子》君臣民關系論的根本訴求
六理想重構:《淮南子》君臣民關系論的黃老特點
小結-·
第四章治身:《淮南子》黃老新“道治”的“內圣”思想
**節養心論
一養生以“得心”為要
二養心以“虛靜”為本
三養生重在心身國同治
第二節形氣神志論
一形備與形虧:“形”何以為“生之舍也”
二氣和與氣越:“氣”何以為“生之充也”
三養神與耗神:“神”何以為“生之制也”
四得志與亂志:“志”何以為“生之意也”
五守職與居宜:“形神氣志”何“以隨天地之所為”··
六結語
第三節神游論
一對《莊子》之“游”的思想揚棄
二尋求生命與政治一體化之“游”
三走向信仰化的之“游”
四結語
第四節治學論
一基本內涵
二思想意旨
三理論
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大道鴻烈:《淮南子》漢代黃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節選
緒 論’
**節問題意識、研究意圖與學術意義
在中國古代政治史上,秦漢時期無疑是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尤其是隨著秦漢朝更替與政治轉型,初步構建起的皇權中心主義的‘‘大一統”政治格局,對兩漢政治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根本性的歷史作用,也在程度上形塑和影響著此后兩干多年中國政治發展的基本形態及特征。同這種政治社會大轉型相適應,在政治思想領域中,秦漢時期人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發展的一個極其特殊的關鍵時期,因為“從天下大勢看,從歷程看,秦漢時代都是政治統一的、合的時代”,所以“政局是以統一為主的,思想也是以統一為主的”④,總體上呈現出與先秦截然不同的思想氣象、時代精神,在于“以更高的理論形態,融合吸收先秦各派思想于自己的體系之中”,從而“以其雄渾的氣魄和闊大模式”結束“先秦百家爭鳴,諸子蜂起,‘道術將為天下裂’的局面”②。在很大程度上,這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發展的一個的全面綜合、重構與再創造的轉型時期,更是漢代思想家在大一統王朝政治前提下,深入探索新的國家發展理念及模式,尋求理想的國家治理方略的思想開拓時期。在漢代思想論著中,作之書、道家之作的《淮南子》,正是*能回應和解答這種時代性的重大政治課題的恢弘巨著③。它以“非循一跡之路,守一隅之指”的“與世推移”④的理取精神,試圖“建立一整套適應大一統的新興國家需要.貫通天、地、人,統一人們的道德規范,而實現治國安邦的的理論體系”⑤,不僅成為“西漢前期文化融合的理論結晶”.而且成為“統一封建大帝國確立統治思想的準備時期的學術著作”⑥。
但是,這樣一部不僅是秦漢思想史上,甚至是中國古代道家......
大道鴻烈:《淮南子》漢代黃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高旭,1979年生,陜西延安人。南開
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國民主會會員。
現為安徽理工大學楚淮文化研究中心副教
授,《淮南子》與道家道教研究所所長,
安徽省《淮南子》研究會副會長,淮南市
宣傳系統“文化名家”培養人選,淮南成
語典故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淮南
子學、淮河文化史、中國政治思想史研
究。主持省部級課題6項,出版學術著作
l部,至今已在《光明日報》《中國社會
科學報》《學》《團結報》《自然
辯證法研究》《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國際漢學》《中國出版》
《林業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
《中國道教》《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
社會科學版)》等報紙及
csscI、cscD、中文核心等學術期刊發表
論文120余篇,其中20余篇被網、光
明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雜
志社官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辦公室官
網、《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
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高校系
列專業期刊《歷史學報》《三農問題研
究》及《中國經濟倫理學年鑒》等全文或
摘要轉載,榮獲省級科研獎勵8次: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