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古代典籍日譯研究:以《說文解字敘》的“深度翻譯”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07003
- 條形碼:9787308207003 ; 978-7-308-2070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典籍日譯研究:以《說文解字敘》的“深度翻譯”為例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典籍日譯研究:以的“深度翻譯”為例》為杭州市規劃課題“《說文解字敘》的日譯研究與實踐”的結題成果,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中國典籍日譯的理論探析”主要探討中國典籍的可譯性與不可譯性、中日語言關系的特點。下篇為“《說文解字敘》的日譯實踐,包括《說文解字敘》與現有日譯本、《說文解字敘》的”深度翻譯“模式探究、《說文解字敘》核心術語的日譯探析、《說文解字敘》的”深度翻譯“實踐、《說文解字敘》的釋與譯對日語MTI教育的啟示等內容。附錄部分包括重要術語匯總(中、日、英對照)、《說文解字敘》原文及英譯、中國書法發生論芻議、釋《續書譜》中的”八法”等內容。本專著將改變目前中國典籍日譯研究的專著較少、對日譯方法論探討的著作與文章更少的窘境,填補《說文解字敘》日譯研究的空白。
中國古代典籍日譯研究:以《說文解字敘》的“深度翻譯”為例 目錄
上篇 中國典籍日譯的理論探析
**章 中國典籍的可譯性與不可譯性
**節 可譯,還是不可譯
第二節 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中的可譯性啟示
第二章 從中日語言關系的特點談起
**節 日本“國字”與漢字“六書”
第二節 和制漢語與“翻譯”
下篇 《說文解字敘》的日譯實踐
第三章 《說文解字敘》與其現有日譯本
**節 《說文解字敘》的主要內容與學術價值
第二節 《說文解字敘》現有日譯本概述
第四章 《說文解字敘》的“深度翻譯”模式探究
**節 關于“深度翻譯”
第二節 《說文解字敘》的“深度翻譯”
第三節 “深度翻譯”的未來發展
第五章 《說文解字敘》核心術語的日譯探析
**節 中國典籍術語日譯的方法
第二節 “六書”名目的日譯
第六章 《說文解字敘》的“深度翻譯”實踐
**節 漢字的起源
第二節 漢字的構形
第三節 漢字的字體:秦代
第四節 漢字的字體:漢代
第五節 編書的初衷
第七章 《說文解字敘》的釋與譯對日語MTl教育的啟示
參考文獻
附錄1 重要術語匯總(中、日、英對照)
附錄2 《說文解字敘》原文及英譯(楊曉波譯)
附錄3 中國書法發生論芻議
附錄4 釋《續書譜》中的“八法”
索引
后記
圖目錄
圖3.1 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的許慎頭像
圖3.2 “六書”之傳承
圖3.3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2年版)
圖3.4 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的善夫吉父需蓋上的銘文(西周晚期)
圖3.5 河南安陽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陳列的甲骨文
圖3.6 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的新石器時期陶器刻符
圖3.7 秦統一前“馬”字的不同寫法(拍攝于中國文字博物館)
圖3.8 甲骨文發現地:殷墟
圖6.1 傳說中的倉頡像(拍攝于中國文字博物館)
圖6.2 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的李斯嶧山刻石拓片
圖6.3 漢隸典型的“蠶頭雁尾”(楊曉波示范)
表目錄
表2.1 中日學者對國字按“六書”進行的分類
表4.1 《說文解字敘》三譯本的“深度翻譯”模式對比
表5.1 “指事”的許慎釋文、現有釋譯及筆者的釋譯與訓譯
表5.2 “象形”的許慎釋文、現有釋譯及筆者的釋譯與訓譯
表5.3 “會意”的許慎釋文、現有釋譯及筆者的釋譯與訓譯
表5.4 “假借”的許慎釋文、現有釋譯及筆者的釋譯與訓譯
表5.5 “轉注”的許慎釋文、現有釋譯及筆者的釋譯與訓譯
表5.6 “形聲”的許慎釋文、現有釋譯及筆者的釋譯與訓譯
表6.1 “長”“斗”“蟲”三字的甲骨文、小篆與隸書
表7.1 “中日語言對比”教學設計
表7.2 “六書”名目的訓譯
**章 中國典籍的可譯性與不可譯性
**節 可譯,還是不可譯
第二節 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中的可譯性啟示
第二章 從中日語言關系的特點談起
**節 日本“國字”與漢字“六書”
第二節 和制漢語與“翻譯”
下篇 《說文解字敘》的日譯實踐
第三章 《說文解字敘》與其現有日譯本
**節 《說文解字敘》的主要內容與學術價值
第二節 《說文解字敘》現有日譯本概述
第四章 《說文解字敘》的“深度翻譯”模式探究
**節 關于“深度翻譯”
第二節 《說文解字敘》的“深度翻譯”
第三節 “深度翻譯”的未來發展
第五章 《說文解字敘》核心術語的日譯探析
**節 中國典籍術語日譯的方法
第二節 “六書”名目的日譯
第六章 《說文解字敘》的“深度翻譯”實踐
**節 漢字的起源
第二節 漢字的構形
第三節 漢字的字體:秦代
第四節 漢字的字體:漢代
第五節 編書的初衷
第七章 《說文解字敘》的釋與譯對日語MTl教育的啟示
參考文獻
附錄1 重要術語匯總(中、日、英對照)
附錄2 《說文解字敘》原文及英譯(楊曉波譯)
附錄3 中國書法發生論芻議
附錄4 釋《續書譜》中的“八法”
索引
后記
圖目錄
圖3.1 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的許慎頭像
圖3.2 “六書”之傳承
圖3.3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2年版)
圖3.4 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的善夫吉父需蓋上的銘文(西周晚期)
圖3.5 河南安陽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陳列的甲骨文
圖3.6 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的新石器時期陶器刻符
圖3.7 秦統一前“馬”字的不同寫法(拍攝于中國文字博物館)
圖3.8 甲骨文發現地:殷墟
圖6.1 傳說中的倉頡像(拍攝于中國文字博物館)
圖6.2 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的李斯嶧山刻石拓片
圖6.3 漢隸典型的“蠶頭雁尾”(楊曉波示范)
表目錄
表2.1 中日學者對國字按“六書”進行的分類
表4.1 《說文解字敘》三譯本的“深度翻譯”模式對比
表5.1 “指事”的許慎釋文、現有釋譯及筆者的釋譯與訓譯
表5.2 “象形”的許慎釋文、現有釋譯及筆者的釋譯與訓譯
表5.3 “會意”的許慎釋文、現有釋譯及筆者的釋譯與訓譯
表5.4 “假借”的許慎釋文、現有釋譯及筆者的釋譯與訓譯
表5.5 “轉注”的許慎釋文、現有釋譯及筆者的釋譯與訓譯
表5.6 “形聲”的許慎釋文、現有釋譯及筆者的釋譯與訓譯
表6.1 “長”“斗”“蟲”三字的甲骨文、小篆與隸書
表7.1 “中日語言對比”教學設計
表7.2 “六書”名目的訓譯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