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書--歐洲的抗爭與民主.1650-2000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31627
- 條形碼:9787543231627 ; 978-7-5432-3162-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歐洲的抗爭與民主.1650-2000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探尋促進、阻礙或逆轉民主化的機制與過程
★ 采用多樣化的分析范圍,在多個層次上探究復雜的過程
★ 援引大量孤立的歐洲史、民主化、抗爭政治文獻
★ 顛覆主流實踐,解釋歐洲的民主化和去民主化 《歐洲的抗爭與民主(1650-2000)》這部恢宏著作引用了大量文獻(包括作者本人的研究),對歐洲的民主化提出了一些宏大的、非傳統的及引人注目的觀點。盡管作者的中心觀點貫穿全書,但本書幾乎每一頁都包含了迷人的分論點、富有洞見的比較、爭議性的推測或具有啟發性的資料。一個匆忙的讀者可能在讀了幾章之后便覺已得其大意,而想直接跳到結論部分,這樣他定會遺漏很多重要內容,而且,當你讀完《歐洲的抗爭與民主(1650-2000)》第二章時,你將會發現:《歐洲的抗爭與民主(1650-2000)》的命題竟如此豐富!你一定不愿意跳過任何一章!
——約翰·馬爾科夫(John Markoff),《社會史雜志》(Journal of Social History) 查爾斯·蒂利嘗試對(歐洲的)民主化進程提出一個新的解釋,同時把目光投向全球歷史的發展趨勢。他對促進、阻礙或者終結民主化進程的不同解釋的初步考察對讀者而言是*有幫助的。他表明了《歐洲的抗爭與民主(1650-2000)》與那些經典著作的不同,比如與他的老師巴林頓·摩爾的《民主與專制的社會起源》一書的不同:在解釋民主為何能夠生根時,他更關注對其起源而非結果的考察。
——約翰·基恩(John Keane),《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新書--歐洲的抗爭與民主.1650-2000 內容簡介
本書比較了動蕩的1650—2000年間英國、法國、瑞士、低地國家、伊比利亞半島、巴爾干半島、俄羅斯和其他歐洲地區的歷史,考察了歐洲大陸不同政體的形成,論證了反復的因果機制在不同的組合、次序和初始條件下對歐洲大陸民主化的不同作用。本書指出,民主化的條件因歷史、國際環境、政治組織的模式和社會關系的主導模式的作用,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區大相徑庭。
新書--歐洲的抗爭與民主.1650-2000 目錄
前言
**章 抗爭與民主
第二章 政體及其抗爭
第三章 歐洲的非民主抗爭(1650—1850年)
第四章 法國
第五章 不列顛群島
第六章 作為特例的瑞士
第七章 1815—2000年歐洲的民主與其他政體
第八章 歐洲與其他地方
參考文獻
2015年版譯后記
新書--歐洲的抗爭與民主.1650-2000 節選
**章 抗爭與民主 跟20世紀的報紙不同,1871年3月30日的《里茲信使報》(Leeds Mercury)**頁全部刊登分類廣告、官方聲明和市場報道。但是,到了第4頁,就像往常一樣,刊登即日的政治事務:對于“巴黎選舉的結果”,《里茲信使報》的編輯聲稱: 賦予公社這樣一種權威,它是隨著非法地寬恕了一場造反而篡奪來的。然而,很簡單,這種篡奪而來的權威,建立在少數人投票的基礎之上。多數人都棄權,這樣就似是而非地批準公社去做一些他們沒有勇氣去抗議或反對的事情。勝利是,并且常常是,憑恬不知恥地以自由的名義來實施權力而奪取的。這一刻,無秩序的、無政府的、革命的和暴政的黨派勝利了,自由、平等和友愛掛在他們嘴邊,他們靠恐怖統治維持一時,但是對于另一代來說,法蘭西共和主義將又一次淪為他們口中的笑柄。 《里茲信使報》的編輯將三個通常被19—20世紀的評論家,特別是英法的反革命家掛在嘴邊的話題結合在了一起:當前斗爭與1789年革命的比較;革命與恐怖的聯系;如果發生一場革命,那它萬萬不可能代表多數意志。 在以同樣腔調說了一大通之后,這位編輯發表了一種嚴厲而極端可怕的判斷:眼下,公社并無合法權威。它不過是一個革命實體,政府的權威并沒有被推翻,奪權不可能在不危及國家的合法政府的情況下得到承認。這里有(或許有)充足的理由要求巴黎市政當局進行一場改革。其實,改革的必要性已經被承認,除非公社的暴力強奸民意,這場改革現在就可以迅速到來;但是,萬萬不可讓給巴黎自治并獨立于國民政府的權利。這種要求是無理取鬧。有太多理由擔心,它圖謀讓財產成為禍害而不是福祉,將稅收負擔強加給富人,以國家為代價給窮人提供工作。只要這些理論還停留于理論,法國可以一笑置之。它們不過是空想家的幻夢而已。不幸的是,這些空想家在巴黎當權,并且極有可能要去實現他們的夢想,不惜一切代價,盲目地追求他們的目標。 這位編輯用一個預言來結尾:公社將留下一筆遺產,那就是“無人可以幸免的苦難和悲傷,受苦的正是窮人”(Leeds Mercury, 30 March 1871:4—5)。這樣,依《里茲信使報》所言,法國人民又一次顯示了他們的革命冒險主義傾向。暴力的勝利,在一名自以為是的英國人眼中,唯一能帶來的,就是理性和民主秩序的長期失敗。 到底發生了什么?1848年,法國革命者用共和國取代了他們的君主制,為失業大眾提供了工作,極大地擴展了工人的權利,包括近乎普遍的成年人選舉權。1851年底,選舉產生的總統路易·波拿巴·拿破侖(過去那位拿破侖皇帝的侄子)發動一場政變,將共和國掃地出門,在隨后幾年創造了他自己的帝國。路易·波拿巴政變,伴隨著日益動蕩的統治,啟動了18年的城市化、工業化、政治鞏固(political consolidation),*后是統治局面越來越動蕩的自由化。與普魯士的戰爭導致了它的垮臺。1870年9月1日,法國司令官麥克馬洪將軍投降,普魯士軍隊在色當活捉拿破侖三世。三天之后,一場相對和平的革命結束了帝國,建立了一個共和國,在巴黎成立了一個國民自衛政府。但是,普魯士軍隊乘勝追擊他們的法國敵人。1月5日,普魯士開始對巴黎進行重重包圍。德國大炮轟擊這座城市達三個星期。 9000人的國民自衛隊和常規軍在勉強上陣的特羅胥將軍(General Trochu)的帶領下突圍失敗,在1月19日退至凡爾賽。1月28日,法國國防政府當局簽署停戰協定,將巴黎要塞交給德軍。但是,巴黎市民在政治俱樂部中進行動員,并由國民自衛隊中央委員穿針引線,開始組織城市抵抗和自治。在巴黎和其他地區,激進派鼓動發起對普魯士的戰爭,還要求建立一個更分權和民主的政府形式。一個由阿道夫·梯也爾(Adolphe Thiers)領導的,以波爾多(Bordeaux)為基地的新國防政體,削減了國民自衛隊的軍餉。它還通過了一些徒勞無益的措施,呼吁巴黎市民恢復交租和其他常規義務。 為了破壞巴黎市民的反抗,梯也爾下令他的軍隊收繳國民自衛隊的大炮。軍隊企圖在3月18日黎明之前神不知鬼不覺地搞定此事,不料把巴黎市民都喚到了街上,導致兩名將軍在蒙馬特高地(Montmartre)被殺,引爆了《里茲信使報》不久后所說的另一次革命。危急之際,國民自衛隊中央委員會占領了巴黎市政廳,成立了一個事實上的市政府。在一場全市范圍的選舉(星期日,3月26日)之后,革命領袖掌握了政權,3月28日宣布巴黎為一個自治公社。直至兩個月后政府軍攻入城市,逐條街道地收復失地,公社都是通過一個建立在革命委員會基礎上的結構來統治的,以鄰里為基礎的國民自衛隊則得到遍地開花的民眾團體(popular associations)的支持(Gaillard, 1971;Gould, 1995;Greenberg, 1971;Gullickson, 1996;Johnson, 1996;Lafargue, 1997;Lissagaray, 1969;Rougerie, 1964)。 公社聲明幾乎過去整整一年之后,英國保守黨領袖本杰明·狄士累利(Benjamin Disraeli)在曼徹斯特的自由貿易廳發表講話,比較了1832年和1867年的英國改革法案: 格雷勛爵為1832年議案嘔心瀝血,這無疑是一項政治家式的議案,在某個時候,它似乎是一個不可彌補的錯誤。通過這項議案,他加強了貴族的合法性影響,并且迎合中產階級偉大而有益的公民權(franchises);但是他不僅沒有在憲法中為工人階級的代表權留下余地,而且還徹底廢除了那些工人階級自古以來所獨有的古老公民權。先生們,這是憲章運動的起源,也是我們國家大約35年來存在的與選舉有關的動蕩的來源。(Times, 4 April 1872:5)
新書--歐洲的抗爭與民主.1650-2000 作者簡介
查爾斯·蒂利(1929—2008)
著名社會學家、政治學家,被譽為“21世紀社會學之父”。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約瑟夫·伯滕威澤社會科學教授,曾在特拉華大學、哈佛大學、多倫多大學、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新學院等校兼任教職;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和科學研究院、美國哲學學會、美國藝術與科學促進會會員。 陳周旺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輝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熊易寒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