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2020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經濟雙循環格局下的資產管理行業再定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47528
- 條形碼:9787559647528 ; 978-7-5596-4752-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20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經濟雙循環格局下的資產管理行業再定位 本書特色
● 金融學家巴曙松教授帶領團隊精心打造,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研究連續15年權威發布。跟蹤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年度晴雨表,洞察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演進的軌跡。 ● 特別邀請興業銀行總行陶以平行長、浦發銀行鄭楊董事長、農銀理財馬曙光董事長、香港投資基金公會黃王慈明總裁、瑞士信貸中國境內財富管理業務負責人王菁女士、招商銀行新加坡分行杜菁行長、金鷹基金姚文強總經理聯袂擔任顧問提供專業意見。 ● 湛廬文化出品。
2020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經濟雙循環格局下的資產管理行業再定位 內容簡介
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研究連續15年權威發布,探討了在促進中國經濟雙循環的過程中,資產管理行業如何定位和創新?新行業生態下,新的“大資管”格局如何助力雙循環? 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部分行業格局篇之中,從行業發展的角度,就行業監管、金融科技、個人投資者等領域展開了研究,同時也對現下市場關注的“固收+”“FOF”等產品和策略進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機構專題篇關注了各類資產管理機構的創新之路。第三部分海外及香港地區資產管理篇重點對美國、歐洲、中國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資產管理行業做了記錄和觀察,并就海外養老金投資、監管沙盒等實踐做了專題研究,力求從中探尋出可以為正在變革的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所參考的經驗與心得。
2020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經濟雙循環格局下的資產管理行業再定位 目錄
序言 在促進中國經濟雙循環的過程中,資產管理行業如何定位和創新
**部分 行業格局篇
01 新行業生態下,“大資管”再出發
02 監管圖譜:資產管理行業監管脈絡逐步清晰
03 金融科技賦能下的資管新業態
04 “固收 +”策略在國內資產管理市場的應用
05 后資管新規時代資產配置中的 FOF
06 關注個人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行為——基于不同目標群體的微觀分析
07 資產管理機構展業瞻望——基于個人投資者產品認知與機構選擇特征的分析
第二部分 機構專題篇
08 把握制度和技術機遇,推動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
09 把握轉型發展新機遇,銀行理財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新發展
10 明確定位,內合外聯,譜寫銀行理財新篇章
11 金融業對外開放加速,私人財富管理將迎“鯰魚
12 公募基金的發展歷程、當前機遇與未來十大發展趨勢
13 公募基金大踏步“奔三”
14 中國融資類信托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15 私募股權投資專題: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加速分化
第三部分 海外及香港地區資產管理篇
16 美國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17 歐洲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18 中國香港資產管理行業發展趨勢
19 新加坡資產管理市場發展概況與展望
20 海外養老金市場專題
21 海外資管產品專題
2020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經濟雙循環格局下的資產管理行業再定位 節選
把握制度和技術機遇,推動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 2020 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銀行理財發展同樣面臨不少挑戰,驚心動魄的調整期過后,也迎來許多大的歷史機遇,銀行理財尤其應從制度機遇和技術機遇兩個層面著手,加大機遇把握力度,加強創新作為,落實“六穩六保”a,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能力。 把握資管新規帶來的制度機遇 2018 年 4 月,經過深入醞釀的資管新規出臺實施,隨后《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及其他一系列配套細則頒布,從根本上改變了銀行理財的經營理念、業務模式、運營體制,銀行理財進入正本清源的大調整時期,在不斷揚棄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新的制度機遇。 明確特許經營地位 資管新規明確規定,資產管理業務作為金融業務屬于特許經營行業,非金融機構未經允許不得發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這一規定有效遏制了資產脫媒、資管亂象尤其是互聯網資管的野蠻生長,“金融歸金融、科技歸科技”的趨勢更加明顯。銀行理財持牌經營,是這一制度的重要獲益者。 打破剛性兌付束縛 資管新規系列制度推動了銀行理財公司制運作、產品凈值化轉型,要求理財業務與其他業務獨立、理財產品與代銷產品獨立、理財產品之間獨立,規范信息披露,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投資者教育,明確對剛性兌付行為實施處罰,為真正打破剛性兌付奠定了制度基礎。從此“自營歸自營、代客歸代客”,風險進一步隔離,執行不同的資本監管標準,商業銀行“輕資本、輕資產”的發展模式有了更好的條件。從國外一些領先銀行的數據看,其旗下的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超越表內傳統業務規模。 擴大創新業務范圍 資管新規規定,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非標余額僅要求不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的 35%,取消了原有非標債權投資不超過銀行表內總資產的 4% 的要求。同時,銀行理財投資權益類資產獲得明顯突破,銀行公募理財產品可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票,私募理財產品可直接投資股票,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未對私募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做出明確規定。結合資管新規精神,這意味著私募理財產品可以投資上市交易的股票、未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等權益類資產。另外,允許理財子公司開展投資顧問和咨詢業務,發行分級理財產品,與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合作,有助于形成更加均衡的業務結構,擴大收入來源。 放松產品銷售限制 資管新規規定,銀行理財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 5 萬元降至 1 萬元,銀行理財子公司更是沒有設定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門檻的降低和取消將有效擴大客戶群體。同時,打破了長期以來的“面簽”限制,允許投資者首次在理財子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時通過電子渠道完成風險評估問卷,有助于提升運營效率和客戶體驗。 總體看,銀行理財與其他各類資管產品的標準趨向一致,但由于銀行具有與實體經濟天然連接、客戶和渠道相對龐大的資源稟賦,銀行理財具有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在“百舸爭流”中更有條件傲立潮頭,在“六穩六保”中發揮更大作用。從實際運行情況看,銀行理財經過大調整逐步啟動增速,2019 年年末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 23.4 萬億元,同比增長 6.15%,凈值型產品存續余額為 10.13 萬億元,同比增長 68.61%,凈值型產品在非保本理財中占比 43%,同比上升 16 個百分點,穿透后持有權益類資產占比 7.56%。2020 年, 銀行理財繼續保持平穩發展,至 4 月末,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已達 25.9 萬億元,另至 6 月末,已有 14 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開業,產品規模超過 2 萬億元,總體上較好地經受了疫情突襲、市場變化和轉型要求的多重考驗。
2020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經濟雙循環格局下的資產管理行業再定位 作者簡介
●巴曙松 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兼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還兼任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商務部經貿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研究基金會理事長、香港金融發展局內地機遇小組成員等。 巴曙松教授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先后擔任中國銀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長、中銀香港助理總經理、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等職務,曾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以及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擔任高級訪問學者,還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基礎研究領域“國際經濟金融結構”的首席專家。巴曙松教授是2006-2015年中文文獻經濟學領域被引用頻次z高的中國學者(《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7年)。 巴曙松教授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先后在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公募基金、信托公司等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擔任管理職務,參與推動“債券通”等重大金融改革項目,是同時熟悉中國金融市場實際業務運作、金融政策制定以及金融理論研究的金融專家。主要著作有《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研究》《金融危機中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挑戰與改進》《巴塞爾資本協議III研究》《巴塞爾III與金融監管大變革》《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年度報告《債券通: 中國債券市場國際化的新戰略》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