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你的親子關系價值百萬: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整體養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33661
- 條形碼:9787549633661 ; 978-7-5496-336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你的親子關系價值百萬: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整體養育 本書特色
1.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家庭是我們呱呱墜地*早接觸的社會,父母是孩子相處時間*久的“朋友”。孩童時期,我們從家庭、父母那里獲得各種信息,汲取著成長所需的一切養分。 2.若我們以枯燥乏味、知識欠缺的方式陪伴孩子度過童年,他的記憶里充斥的就是生活中的雞毛蒜皮、電視里無趣的肥皂劇劇情;若我們以大吵大鬧的夫妻關系、動輒打罵的父母形象陪孩子度過童年,他的記憶里會放大來自成年人的負面情緒,缺乏安全感…… 3. 高效陪伴是一種理念,指的是不要浪費跟孩子相處的每分鐘。哪怕每天只能陪伴孩子10分鐘,我們也要適時給他一個擁抱、親吻,發自內心地夸獎他的進步,聊一聊他對生活的感悟,或煩惱,或快樂…… 4.如果我們沒有做到情感、語言、思維上的有效溝通,哪怕每天跟孩子身處一個空間,恐怕也是雞同鴨講。如果我們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就算每天陪伴他寫幾小時的作業、講多道題目,也不能觸及他的真正需求。
你的親子關系價值百萬: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整體養育 內容簡介
高質量的陪伴和相處,不以相處時間來看效果,即便是短暫、簡單的陪伴,一樣能讓我們觸及孩子的真心。持有這樣的理念,明白什么是正確的家庭教育,即便工作繁忙,我們一樣可以輕松教好孩子。
你的親子關系價值百萬: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整體養育 目錄
/**章/ 高效陪伴,勝過低質的朝夕相處
● “陪著”并不等于“陪伴”
● 依附理論:回應關鍵的7次求助
● 建立相互認知的關鍵點
● 有了安全感,孩子就會有好表現
● 信任感體現在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中
● 非暴力溝通的父母話術
/第二章/ 自信和堅持,
讓孩子擁有更深層次的幸福感
● 孩子的幸福感從何而來
● 孩子的性格和情緒具有家庭色彩
● 你的孩子不必一直zui優秀
● 每天進步一點點的計劃管理
● 引導式陪伴:越挑戰,越需要興奮點
● 學會玩兒也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力
/第三章/ 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 根本沒有“情緒”這回事兒
● 關于共情,我們能教給孩子多少能力
● 多參與集體活動,發現孩子的潛在優勢
● 讓孩子的逆商得到zui好的優化
● 讓孩子懂得“**次”的重要性
● 拒絕教育也是一門學科
/第四章/ 高效溝通的技巧
● 了解注視孩子的力量
● 高效陪伴無需單方面說教
● 引導孩子構建思維路徑
● 親密關系需要長期堅持
● 符合氣質的“標簽化”描述
● 偶爾的沖突:選擇、聽取和寬容的禮物
/第五章/ 正念養育,培養一個陽光的好孩子
● 共治原生家庭的情緒復制
● 不愉快情緒的急救法
● 存在、解讀和對待,改變自然會發生
● 幫助孩子掌握好勝的分寸
● 讓孩子學會做個人的天氣預報
● 生活要有新鮮感和儀式感
/第六章/ 家長的碎片化時間管理
● 早餐半小時,高效大作戰
● 接送孩子是重要的碎片化記憶
● 晚飯后的親子時間,重要的是參與感
● 睡前,親子閱讀不可少
● 管理好孩子的時間黑洞
● 高效陪伴前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你的親子關系價值百萬: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整體養育 節選
● “陪著”并不等于“陪伴” 高效陪伴,不等于單純地“陪著”孩子。 根據2017年《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的調查數據,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自我認識中的印象長得多。 在工作日和周末,家長將業余時間的十之六七都貢獻給了孩子。這是一個極為可觀的數字,也意味著相當一部分家長在孩子的生活中并不缺位。 但為什么仍有很多人疑惑地表示,自己沒有好好陪伴孩子呢? “我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自從孩子上學有了同齡的好朋友,就感覺有些話他并不愿意說給我們聽了。” “明明陪孩子寫了一個晚上的作業,但他特別不高興,真的是費力不討好。” 這種挫敗感,源自我們并未發現陪伴的秘密——“陪伴”不等于簡單地“陪著”孩子消磨時間。對親子關系真正有益、對孩子成長有正面影響的陪伴,才是高效的,對孩子成長起著決定性作用。 每天的閑暇時間,都是我們與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的重要時刻,絕不能將其浪費在錯誤的陪伴上,而是有想法、有意識地與孩子互動、溝通,實現高效陪伴的zui大價值。 ◎ “家”到底是什么 對小夏來說,她的日常家庭生活是這樣的: 放學后,媽媽接她回家; 媽媽做晚飯的時候,她在一旁寫作業; 飯做好了,基本上也到了爸爸下班回家的時間,一家人坐在餐廳吃飯,媽媽和爸爸經常討論工作上的事情; 每到這個時候,她總是默默地埋頭吃飯,偶爾聽著她聽不懂的父母的談話; 吃完飯,她立刻回到客廳看電視,或是完成沒有寫完的作業; 有時候,爸爸媽媽會和她一起看電視劇,或者輔導她的功課,直到晚上睡覺休息。 小夏**次寫關于“家”的作文時,**時間想到的就是做作業和看電視。雖然爸爸媽媽偶爾也會帶她出去玩兒,但她對家人的印象,*深刻的就是爸爸媽媽輔導她作業。 “明明每天都陪著孩子,為什么孩子就是不跟我們掏心呢?”這是一直困擾小夏媽媽的問題。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在關于“家”的作文里,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著墨描寫父母輔導功課的片段。 有的家長說:“孩子,你就不知道寫點兒其他的內容嗎?上周末不是帶你去游樂園了嗎?或者寫寫去年暑假咱們一起度假的感受也行!”父母感嘆孩子缺乏想象力和選題能力,卻忽略了——從孩子的角度看,他所寫的就是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片段,即缺乏有效交流的家庭氛圍。 小夏家的親子活動就是典型寫照。對一些家庭來說,他們或許都沒有一起看電視的活動,要么讓爺爺奶奶照顧孩子,要么是孩子自己玩游戲、看動畫片。所以,家長陪伴的**步,就是關注孩子對“家”的描述: “你覺得咱們家的氛圍是怎樣的呢?” “你覺得印象*深的三個關于爸爸媽媽的片段是什么?” “你是怎么評價我們的?你覺得我們是怎樣的父母呢?” 從孩子對“家”的認識和描述中,我們能夠真正摸清什么是高效陪伴,或者說陪伴效果如何。 交流是陪伴關系中的重要一環,是高效陪伴的基礎,它可以是語言的、情感的、動作的。只有互動起來,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陪伴。 ◎ 做父母而不是老師該做的 曉雪媽媽覺得當父母是一件很累的事,不僅要扮演老師、保姆、看護、舍友等角色,還要和孩子成為朋友,事事操心,時時關注。 曉雪聽了媽媽的話,皺著眉頭,非常天真地問:“可是沒有人讓你做這些呀,你是我的媽媽,就只是媽媽呀!在學校,我有劉老師、張老師、李老師,用不著媽媽做老師的!” 曉雪的話雖然天真,卻也戳中媽媽的心。她恍然意識到一個問題,老師是別人可以取代的角色,誰都可以代替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教知識,只有為人父母是別人不能取代的。 自此,曉雪媽媽就嘗試著把其他工作交給別人,專心履行父母的責任。她關心曉雪的心情,關心她的人格教育,帶她認識這個世界,為孩子的優良習慣和喜好的培養出謀劃策,愿意抽時間陪她到喜歡的地方玩耍。 這些都是父母能做而別人不能做的事。這些陪伴,不僅增強了母女之間的親密關系,也讓曉雪媽媽感覺肩上的擔子輕了很多,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孩子的未來發展。 有效陪伴,不能看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時間,而是看我們每分鐘的陪伴都做了什么。*重要的是,別弄混自己的身份——我們是父母,而不是老師。 如果你只是選擇“陪著”孩子,不溝通、不交流,就不會了解孩子;如果只是給他灌輸知識,卻不培養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他所接受的教育仍是不完整的。 父母的身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我們要做父母應該做的事,而不要再扮演老師、看護、舍友等角色,要用父母該有的陪伴方式伴隨孩子成長。 ◎ 陪伴孩子不是自我犧牲 在其他家長的眼中,安安媽媽特別不一樣,她從不輔導孩子作業,反而很熱衷于帶孩子一起出去玩兒,俗稱“不務正業”。長輩們很擔心,覺得安安媽媽看起來也像是個孩子,有點兒不靠譜,這樣下去,會不會耽誤安安的成長呢? 一到周末,安安媽媽就會帶著安安去看展覽、打卡景點。爸媽出游,自然也要帶著他,根本不考慮孩子能否看懂那些藝術展。不過,孩子的接受能力真的很強,因從小看藝術展覽,安安在耳濡目染中提高了自己的審美。 “別以為他們看不懂,小孩子比我們想象中聰明多了。”安安媽經常這樣說,甚至還會和安安討論觀展后的感想。 安安媽媽的工作非常忙。在其他家長輔導孩子功課時,她一邊完成自己的工作,一邊只是陪著安安,讓她自己獨立思考完成作業。她對安安說:“你看,媽媽也要學習和工作,你要跟我們一樣認真寫作業,完成后就可以去玩了。” 沒有人要求安安一定要做什么,父母的自律卻讓她學到很多,也讓她養成了自律的學習習慣。其實,陪伴孩子不一定要做出自我犧牲,也并非一切都圍繞孩子來規劃自己的生活。 我的前輩入職高校成為老師時,她的第二個孩子剛剛1歲。在陪伴孩子這件事上,她拿捏得當,做得恰如其分。 在其他父母都拼命“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甚至恨不得辭職回家照顧孩子,做好孩子的“人生規劃師”時,她卻忙著寫文章、跑項目、做課程。 她為什么會這樣做呢?一個令我深有感觸的回答是:“我不希望女兒看到媽媽是個不工作的人,做好自己,就是在為女兒樹立榜樣。”她用自己的行動給孩子提供了*好的學習范本。 在動物界,幼崽從父母那里學到捕獵的技巧和本領。動物的天性就是模仿,人類也是如此。父母陪伴孩子不是要失去自我,反而需要更好地做好自己,才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有價值的財富。 父母的自律、自強、專注和對生活的熱愛,都是高效陪伴的體現。
你的親子關系價值百萬: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整體養育 作者簡介
張友明,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專業,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NLP心理學導師。添行教育創始人,中國家庭教育終身推動者,青少年系統性情景教育創始人。16年專注孩子的成長家庭幸福研究和實踐工作,在全中國巡回演講超過1000多場,運用行為心理學、神經語言學、演說學、管理學、領導學、親子關系學,幫助無數孩子收獲了智慧和成長。 主要課程:《家庭經營智慧》《父母情商智慧》等。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