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高中語文配套閱讀:左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218011
- 條形碼:9787570218011 ; 978-7-5702-180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中語文配套閱讀:左傳 本書特色
○ 高中文言文的學習秘技,高考語文的制勝法寶 ○ 一本書讀懂中國古人的政治邏輯和外交智慧 ○ 一部史傳文學的入門必讀書
高中語文配套閱讀:左傳 內容簡介
《左傳》是中國歷史上**部編年體史書。它記載了春秋時期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12代國君、255年間的史事。作品文約意豐,說理透徹,蘊含著古人深邃的政治智慧,開啟了中國優秀史傳文學的先河。
高中語文配套閱讀:左傳 目錄
周鄭交質(隱公三年) / 9
石碏大義滅親(隱公三年、四年) / 12
曹劌論戰(莊公十年) / 19
齊桓公伐楚(僖公四年) / 22
宮之奇諫假道(僖公二年、五年) / 27
晉國驪姬之亂(僖公四年、五年、六年) / 35
子魚論戰(僖公二十二年) / 42
重耳出亡始末(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 / 46
展喜犒齊師(僖公二十六年) / 63
晉楚城濮之戰(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 / 66
燭之武退秦師(僖公三十年) / 88
秦晉殽之戰(僖公三十二年) / 93
晉靈公不君(宣公二年) / 103
楚子問鼎(宣公三年) / 110
宋及楚平(宣公十四年、十五年) / 113
齊晉鞌之戰(成公二年) / 119
楚歸晉知罃(成公三年) / 126
呂相絕秦(成公十三年) / 130
晉楚鄢陵之戰(成公十六年) / 139
祁奚舉賢(襄公三年) / 155
叔孫豹論不朽(襄公二十四年) / 157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襄公二十四年) / 159
伯州犂問囚(襄公二十六年) / 162
蔡聲子論晉用楚材(襄公二十六年) / 164
向戌弭兵(襄公二十七年) / 172
季札觀樂(襄公二十九年) / 182
子產壞晉館垣(襄公三十一年) / 188
子產不毀鄉校(襄公三十一年) / 195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昭公元年) / 198
晏嬰叔向論齊晉季世(昭公三年) / 201
伍員奔吳(昭公十九年、二十年) / 206
晏嬰論和與同(昭公二十年) / 212
子產論為政寬猛(昭公二十年) / 216
鱄設諸刺吳王僚(昭公二十七年) / 219
申包胥如秦乞師(定公四年) / 222
齊魯夾谷之會(定公十年) / 225
伍員諫許越平(哀公元年) / 229
楚國白公之亂(哀公十六年) / 233
高中語文配套閱讀:左傳 節選
齊桓公伐楚(僖公四年) 題解:本文記敘了春秋初年齊楚兩個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齊桓公任用管仲后,國勢日盛,逐步控制了華夏諸侯。當時南方的楚國也正在向北擴張,成為齊國的一個主要對手。于是為了稱霸天下,齊國尋找借口向楚國進軍。楚國以武力為后盾,同齊國展開了尖銳的對抗,*終在外交戰場上化解了齊國的這次發難。本篇文章向來被視為春秋外交辭令的代表作。兩國使臣唇槍舌劍,齊國君臣恃強威脅,咄咄逼人;楚國使者不甘示弱,針鋒相對。*后雙方達成妥協,齊桓公許和退兵。 本篇選自《左傳·僖公四年》。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①。蔡潰,遂伐楚。 楚子使與師言曰②:“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③,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④。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⑤?”管仲對曰⑥:“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⑦:‘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⑧。’賜我先君履⑨: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⑩。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 【注釋】①四年:指魯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齊侯:指齊桓公。齊屬侯爵,故稱齊侯。以:介詞,用,憑借。諸侯之師:各諸侯國的軍隊。當時與齊國一起參加這次戰爭的還有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國。蔡:諸侯國名,姬姓,侯爵。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帶。《左傳·僖公三年》記載,齊桓公與夫人蔡姬“乘舟于囿,蕩公(蔡姬使船搖蕩),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使之歸蔡),未之絕也。蔡人嫁之(桓公并未與蔡姬絕婚,蔡人卻將其改嫁)。”于是次年,即僖公四年齊桓公以此為借口攻蔡。實際上因為蔡是楚的盟國,“侵蔡”只是為“伐楚”作準備。 ②楚子:指楚成王。楚屬子爵,故稱楚子。 ③處(chǔ):居住。北海、南海:指北方、南方。這里并不是實指,只是說齊楚兩國相距很遠。 ④唯:句首語氣詞。風:指牝(pìn)牡(mǔ)相誘相逐。這句話字面的意思是,即使牛馬發情狂奔也不能彼此到達。言外之意即:你在北方,我在南方,相距很遠,本來互不相干。 ⑤虞:料想。涉:蹚水而過。這里的意思是進入,委婉地指入侵。故:原因。 ⑥管仲:齊國大夫。姓管,名夷吾,字仲。春秋時著名的政治家。 ⑦召(shào)康公:周文王庶子,名奭(shì),謚號康,食邑在召(今陜西鳳翔縣)。輔佐周武王滅商后封于薊,建立諸侯國(北燕,在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地區),他派長子管理燕國,自己仍留在鎬京任職,輔佐朝廷。因采邑于召,故稱召公或召伯、召公奭。武王死后,其子繼位,是為成王,姬奭擔任太保。姬奭執政期間政通人和,深受人民愛戴。成王死后,姬奭又繼續輔佐康王,開創了“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之治”,為周朝打下延續八百多年的堅實基礎。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太公,指姜尚,他是齊國的開國君主。命:命令。下文就是引用了當初召康公代表周王朝封太公于齊的命令中的話。 ⑧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諸侯。九伯:九州的長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國諸侯。女:通“汝”,你。實:句中語氣詞,表示命令或祈使。征:征伐,討伐。夾輔:輔佐。 ⑨履:踐踏。這里為名詞,指齊國可以征伐的范圍。 ⑩海:指渤海和黃海。河:黃河。穆陵:齊國地名,在今山東臨朐(qú)縣南穆陵關。無棣(dì):齊國北部邊邑,在今山東無棣縣北。 ?貢:貢物。包:裹束。茅:菁茅,楚國的土產。入:進貢。 ?共:供給,這個意思后來寫作“供”。 ?縮酒:滲酒。古代祭祀時的一種儀式,即把酒倒在包茅上慢慢地滲下去,如鬼神喝了一樣。 ?寡人:古代君主自稱。是:代詞,指包茅不入的事,是動詞“征”的前置賓語。征:問,責問。 ?昭王:周成王的孫子周昭王,名瑕。征:行。指巡行。復:返回。相傳昭王晚年南巡到漢水時,當地人民怨恨他腐敗,故意給了他一只用膠黏的船渡江。結果船行到江心便沉沒了。“南征而不復”指的就是這件事。寡人是問:即“寡人問是”的倒裝。問,責問。以上都是齊國用以進攻楚國的借口。 ?寡君:臣子對別國人謙稱自己的國君。敢:表謙敬的副詞,含有膽敢或豈敢的意思,這里是豈敢。 ?其:語氣詞,表示委婉語氣,用在祈使句里含有還是的意思。諸:兼詞,“之于”的合音。“之”字指代昭王之不復這件事。水濱:水邊。 ?次:軍隊臨時駐扎。陘(xínɡ):楚國地名,在今河南郾城縣南。
高中語文配套閱讀:左傳 作者簡介
劉利,江蘇徐州人,當代著名語言學家。先后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漢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北京語言大學校長。主要從事古代漢語、漢語語法史等方向的教學與研究,代表作有《全唐文校點》“唐文拾遺”卷、《墨子選注》《左傳譯注》《大學語文》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