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滄浪之歌---謝力軍散文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218998
- 條形碼:9787570218998 ; 978-7-5702-189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滄浪之歌---謝力軍散文選 本書特色
這是一部文化散文集。作家展示的是散文之美,落筆卻有歷史之重。悠悠楚地,蒼莽武漢,他縱橫捭闔,穿越古今,那些久遠的人物和故事讓人備感滄桑;四海名勝,舁地風情,他鉤沉千年,縱筆馳騁,注重發掘舊史,讓人遙想幾多興衰;遼闊江漢,平原故鄉,他漫憶往事,回游青少年時光,述說過往歲月,話題蘊含著凝重。 ——著名作家、文化學者 任蒙 作者以一種宗教般的虔誠命筆,如歌如舞,如泣如訴。如此這般說古論今,游歷山川,點評時事,臧否人物,品議藝術,讀來字字句句都有沉甸甸的份量。 ——《芳草》雜志原主編、作家、教授 鵬喜
滄浪之歌---謝力軍散文選 內容簡介
本書是謝力軍的一部文化散文集,收錄了作者撰寫的部分文章,如《幽韻蕭深海島風》《你是故鄉》《襄河謠》等。全書廣泛涉獵天文地理、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及醫藥學,除了以散文的形式記事描景外,還引用了雜文、札記、游記、影評、書評等文體,并有詩詞楹聯鑒賞及考證訓詁文字,文風自成一格。
滄浪之歌---謝力軍散文選 目錄
一 時空之魅,生命之舞
滄浪之歌(上) / 002
滄浪之歌(中) / 012
滄浪之歌(下) / 023
生命是一種信仰 / 038
敢遣春溫上筆端 / 042
撲朔迷離燕子樓 / 047
在世界的盡頭——一場跨越兩千年的愛 / 058
時空之魅,生命之舞——黃邦雄《藝術回顧展》巡禮 / 067
不作不死的溢美式作偽 / 074
二 滄海一聲孤嘯遠
我們近代沒出過這樣高的人——紀念張伯駒先生120周年誕辰 / 082
滄海一聲孤嘯遠——悼金庸 / 092
小學春秋 / 097
窗外掠過的楓葉,盡消了艷紅的顏色 / 108
襄河謠 / 115
中學春秋 / 129
你是故鄉——懷念母親 / 137
重溫清夢幾低眉——早年觀影記憶 / 148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早年音樂記憶 / 156
天堂是座藏書樓——早年閱讀記憶 / 164
三 萬頃海濤鑒興替
江南以西,仲秋之寥 / 176
從西京到東京:萬頃海濤鑒興替 / 182
到更遠的海邊 / 193
幽韻蕭深海島風——巴厘島游記 / 201
駛過海峽,越過山丘——馬來半島巡禮 / 213
四 神農百草也多情
神農百草也多情 / 230
火藥之藥:天上掉下個救心丹 / 234
鑄劍為犁:山重水復治癌路 / 238
轉角是愛:偉哥的故事 / 247
人與細菌:糾纏到地老天荒 / 253
五 云爛星輝話楹聯
溯源辨跡道楹聯 / 266
云爛星輝賞楹聯 / 278
言簡意賅品短聯 / 290
汪洋恣肆說長聯 / 299
擷影采風寫楹聯 / 312
嵌名拆字侃楹聯 / 317
作者未選入文章存目 / 323
滄浪之歌---謝力軍散文選 節選
序 鵬 喜 近讀謝力軍先生即將付梓的散文集書稿,正值瘟疫肆虐全人類期間,心情難免壓抑。可書稿中,處處體現作者關注蒼生,悲天憫人的情懷。因為作者是學醫出身,他說地球上的生命大約出現于地球誕生之后的10億年間,*初的生命形式是藍藻,進化為兩種不同的生物形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前者以細菌為代表,后者包括人和所有生物……以相當專業的語言論述了細菌、病毒、野生動物與人類之間的復雜關系。 作者還講了一個故事:愛因斯坦有一次與同樣偉大的物理學家波爾討論宇宙的終極規律,世界一切是被設計的還是隨機的?是必然還是偶然?愛因斯坦說:波爾,上帝不擲骰子。 聯想到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一個電視訪談節目中的驚人之語,他說人類極有可能活在更高文明模擬的矩陣游戲中。因為宇宙已有近140億年歷史,而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歷史不過一萬年,更古老的文明很可能是我們的造物主。從統計學角度看,在如此漫長的時間內,很可能存在更高級的文明,人類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且先進的計算機游戲中。 作者想法可以與馬斯克的說法互相觀照。馬斯克一鳴驚人,我卻感到迷惘和困惑,一如這些年聽了科學家關于暗物質、反物質,關于生命與靈魂存在的種種說辭后。于是又聯想到村上春樹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他借這部小說感慨:“有些東西不過很久,是不可能理解的。有些東西等到理解了,又為時已晚。”大多數時候,我們不得不在尚未清楚認識自己的心的情況下采取行動,因此感到迷惘和困惑。 我的迷惘和困惑并非作者文字晦澀、寓意含糊,恰恰相反,這部散文集,其文主旨和志趣是明朗的。而我咀嚼文字,總能品出諸多言外之意。 縱覽全書,題材縱橫捭闔,廣泛涉獵文史哲乃至天文地理、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及醫藥學,蘊藉深厚。 從文本看,這些篇什除了散文形式常見的記事描景抒情手法,筆路很寬地涉獵了雜文、札記、游記、影評、書評文體,并有詩詞楹聯鑒賞及考證文字,寫法旁征博引,有典有據卻不泥古,文風自成一格。若非有豐富的閱歷、扎實的文字功底,很難成就如此著述。 這與作者人生履歷密切相關。我與作者以文相識,當年作者一篇中篇小說處女作《醫藥魔方》首投《芳草》,二審送上來后,我終審發排在《芳草》頭條,《中篇小說選刊》迅速轉載,可見作者出手不凡。雖說他后來忙于事業未繼續寫作,而作為五十年代人中的佼佼者,歷經歲月煎熬、職場磨礪,加之博覽群書,于精神世界的遨游中漸悟而自覺。從這個角度說,作者這部散文集是厚積薄發,乃面壁破壁之作。 我認為《滄浪之歌》是這部散文集中*重要的文章,不惟篇幅長,分量也重。作者認為,滄浪即漢江。一般看法,古人以滄浪泛指江河之水。也有認為特指的。20世紀90年代初,我去云南參加筆會,當地文人引領我等一行去看瀾滄江,說瀾滄江古名滄浪,孔子游歷至此,行吟:“滄浪之水清兮,可以……”作者引許慎、蕭何、段玉裁、劉向、酈道元的相關著述,取“‘滄浪之水清兮……’系春秋時期人物漁父在漢江偶遇流放途中屈原時的吟唱”一說,其做學問的底氣從文后所列參考文獻和注釋可見一斑。 我基本認同作者的考證。其實,還可援引與司馬遷、孔子、孟子等人相關的歷史記載,來判斷滄浪是指漢江。“清兮濁兮”之句,一說乃孔子游歷漢江所聽孺子歌,滄浪之水的清濁,就形象地體現在漢陽南岸嘴的漢江、長江交匯處。 《滄浪之歌》并不以題材新奇取勝,貴在多維視角。有關武漢、長江、漢水的史志資料、民間傳說和文藝作品之多,汗牛充棟,但既有各種文本多是專題類的,以截面或縱向單一維度記述,視角局限。而作者從地理、歷史、人文多維視角敘述,讀來充滿時代感、現實感。 作者行文中感時傷往,情不自禁地吟哦:“當蒼涼深廣如天地,我要唱首滄浪之歌,用那*洶涌的卑微,救贖我們幻滅的渴望。”斯文盡數千百年中國歷史上風云人物和蕓蕓眾生在漢江、長江,在武漢的故事,筆墨縱橫,頗為耐讀。 由此想到,作者以《滄浪之歌》作為散文集的書名,似有更深寄托。漢江、長江氣勢如虹,而兩江交匯、三鎮鼎立的武漢氣象如歌。作者作為落籍于武漢者,字里行間悲天憫人,筆端寄托了太多故鄉情懷。這種情懷源遠流長,溯漢江而上百余里,那里是作者出生地湖北天門,作者兒時曾在漢江邊有“小漢口”之稱的岳口鎮生活多年。作為江漢平原之子,作者置身云夢,心懷滄浪,一組懷念故里的篇章,講述孩提時光、學生時代、知青歲月,描繪師生、親友、鄉鄰乃至文友。筆墨濡染之處,不僅是曾經棲居的故園,更是寄托思想和志趣的精神領地,可以讀出作者的一往情深。 在《生命是一種信仰》中他寫道:“生命是一種信仰,由相信與仰望兩座心靈峰巒并峙鑄成。”“一切明媚圖景的描繪呈現,和對人生的美好回饋,都只能孕育于每個人對真善美的孜孜追求之中,都來源于我們對公理正義等文明常識的認同遵循,對古樸鄉風的發揚光大,還有對人性之光的趨近與呵護。我們將從中感受到人的生命之高貴與唯一,鮮活與昂揚。” 相信讀者會贊同作者這種信仰。 而作者在《敢遣春溫上筆端》中表明的態度,更有助于讀者解讀書中這些感情充沛的率真文字,并產生共鳴:“我們為什么寫作?因為這是無關功利的精神活動,是辨黑白、明是非、審美丑的思想之旅,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是一種人性的自我救贖。” 于是,作者以一種宗教般的虔誠命筆,如歌如舞,如泣如訴。如此這般說古論今,游歷山川,品議藝術。讀來字字句句都有沉甸甸的分量。 是為序。
滄浪之歌---謝力軍散文選 作者簡介
謝力軍,筆名小熬漿糊,自由寫作者。1954年出生,祖籍湖北天門。醫學專業背景,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先后在《芳草》《當代作家》《參花》《武漢文學》等文學刊物和網絡媒體發表小說、散文、詩歌多種。曾有中篇小說入選《中篇小說選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