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2012中國城市科學發展綜合評價報告:城市與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18580
- 條形碼:9787516118580 ; 978-7-5161-1858-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2中國城市科學發展綜合評價報告:城市與人 本書特色
《藍皮書·2012中國城市科學發展綜合評價報告:城市與人》主要內容是依據中央、國務院的施政方針和發展目標,詳細介紹該院專家編制出的一套科學實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評價方法體系,并依照此體系對中國城市的發展狀況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將城市劃分為五個等級。《2012中國城市科學發展綜合評價報告——城市與人》共七部分,內容包括2011中國城市發展總報告、評價體系編制及調整說明、城市問卷調查分析報告等,《藍皮書·2012中國城市科學發展綜合評價報告:城市與人》給供相關人員參考閱讀。
2012中國城市科學發展綜合評價報告:城市與人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七部分, 主要內容包括: 2012中國城市發展報告、評價體系編制及調整說明、中國城市社區發展初探等。
2012中國城市科學發展綜合評價報告:城市與人 目錄
**部分 2012中國城市發展報告
**節 城鎮化內涵及特征
一、緒言
二、城鎮化內涵及特征
第二節 城鎮化理論及經驗借鑒
一、城鎮化相關理論
二、國外典型城鎮化模式
第三節 我國城鎮化趨勢分析
一、我國城鎮化發展總體趨勢
二、我國城鎮化空間差異格局
第四節 我國城鎮化與城市發展要素的協調性分析
一、城市社會經濟要素的協調性分析
二、城鎮化與城市經濟發展協調性分析
三、城鎮化與城市公共服務協調性分析
四、城鎮化與城市居民享有公共服務的協調性分析
第五節 基于E&G評價體系的城鎮化與公共服務分析
一、我國城鎮化階段劃分
二、不同城鎮化階段公共服務的差異分析
三、城市公共服務與城鎮化的實證分析
四、城鎮化發展新階段對公共服務的新要求
第六節 結語
第二部分 評價體系編制及調整說明
一、調整原則
二、指導思想
三、調整說明
四、名詞釋義
五、補充說明
第三部分 中國城市社區發展初探
一、緒言
二、中國城市基層社會管理制度變遷
三、中國城市社區發展面臨制度創新
四、結語
第四部分 現代服務型城管轉型問題研究
引言
**節 研究背景
一、城管誕生源起
二、城管問題的社會性
第二節 城管發展概況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城管綜合執法機構發展現狀
三、城管效應及其評價
第三節 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一、城管執法面臨的問題
二、地方創新及其效果
三、城管執法困境的深層次原因
第四節 結語
第五部分 城市排行榜及部分城市數據
**節 中國城市科學發展典范城市
第二節 中國城市科學發展典型城市
一、綜合實力典型城市
二、系統發展典型城市
第三節 中國城市特色發展優勢城市
一、經濟增長效率優勢城市
二、居民收入統籌優勢城市
三、要素利用效率優勢城市
四、人居生活環境優勢城市
五、外部效應調控優勢城市
六、發展速度提升優勢城市
第四節 2012年中國城市科學發展綜合數據分析表(部分)
(綜合指數排名為1—50位的城市)
一、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母系統
二、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母系統
三、城市居民實際享有水平母系統
四、E&G綜合體系
第五節 全部城市排名分布區域
一、西南地區城市排名分布表
二、西北地區城市排名分布表
三、華南地區城市排名分布表
四、華北地區城市排名分布表
五、華中地區城市排名分布表
六、華東地區城市排名分布表
七、東北地區城市排名分布表
第六部分 全國及七大區域圖
第七部分 城市文化產業專題
開篇語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及評述
一、引言
二、文化產業發展背景
三、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及評述
三、創意型文化產業
四、思考與討論
常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特色及主要措施
一、主要特色
二、主要措施
成都:發掘文化遺產資源發展文博旅游產業
一、措施及經驗
二、“十二五”發展目標
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情況
一、杭州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舉措
二、杭州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取得的主要成效
三、杭州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未來工作規劃
開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一、挖掘文化資源,助推文化產業發展
二、以文化產業園區為載體,文化產業集聚發展
三、規劃引領,一張藍圖繪全城
四、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五、新模式運作,探索文商旅融合發展
六、構建文化旅游產業政策扶持體系
洛陽: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努力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一、洛陽市文化歷史資源優勢
二、洛陽市文化產業發展成就
三、洛陽市特色文化產業介紹
四、洛陽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紹興:尋找著力點,增強推動力
一、著力營造發展環境
二、著力加強政府引導
三、著力深化體制改革
四、著力推動產業集聚
五、著力實施項目帶動
六、著力促進文化消費
深圳市文化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一、發展概況
二、產業發展主要特色
三、產業發展和投資環境
四、發展目標
溫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徐州市文化發展現狀
一、文化體制改革激發新活力
二、文化產業集聚呈現新亮點
三、文化設施建設樹立新形象
四、文藝精品創作取得新成效
五、品牌文化活動展現新風采
六、文化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培育發展
營口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一、文化資源特色
二、文化產業發展情況
三、重點特色文化產業情況
岳陽市文化產業發展概要
一、發展現狀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重點
上海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一、社會文化創意產業
二、優勢特色創意產業
2012中國城市科學發展綜合評價報告:城市與人 節選
《藍皮書·2012中國城市科學發展綜合評價報告:城市與人》: (3)柔性執法的失效危機 城管制度自登上歷史舞臺以來,一方面面對政府和公眾對良好城市環境秩序的需求,一方面是社會公眾對弱勢群體的同情,政府對社會穩定的重視。城管在政府內部各種壓力以及社會輿論的“夾板”中左右為難。在學者提煉、媒體渲染和社會偏見等多重作用下,迫使不少地方較為倉促地推出了又一波改革舉動,文明執法、柔性執法的呼吁似乎開始成為現實。我們在城市街頭的調研中也確實驗證了這一點,流動商販大多承認,“城管*近好像是文明多了,不怎么追趕,也很少查抄東西了”。于是,大家歡欣鼓舞,認為已經找到城管執法制度改革的方向。 但事實果真如此?恐怕也不盡然。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柔性執法又被冠之以“不作為”的標簽。那么,癥結究竟在哪里? 暴力抗法根源于社會矛盾的復雜化和城管執法強制力的缺陷,而違法成本低、處罰力度弱則是暴力抗法行為漫延的重要推手。無照商販與城管執法人員的摩擦頻繁發生,暴力抗法出現的頻率較高,城管執法人員沒有拘留權,可依靠的警察部門又只能處理城管部門與相對人發生的治安事件,導致執法程序常因暴力抗法而被迫終止,結果助長了執法相對人的抗法行為。再有,公安執法遭遇暴力事件有襲警罪一說,而城管遭遇的暴力抗法行為往往被定性為民事糾紛。在目前公眾法制觀念仍較淡薄,信用體系尚未建立,公民社會意識沒有真正形成的社會大環境下,一味壓縮執法空間而不賦予其更豐富有效的執法手段,必然造成城管執法的“束手束腳”,面對“游擊經驗”豐富的“釘子戶”和有恃無恐的反抗者,不僅無法遏止違法行為,反而進一步影響了城市形象和政府威信。因此,單向式“柔性執法”的強力推進,使得此消彼長之下,城管執法又陷入了新的尷尬境地。 當然,文明執法確是時代的要求和大勢所趨,摒棄粗暴簡單的執法手段和方式,依法文明執法是所有行政執法部門必須做到的基本準則,文明也不代表軟弱和放縱,而是一種態度,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態度。但現實巾,任何一種執法行為,或者說文明執法行為,都需要滿足兩個前提條件,一是理論層面上,要盡可能消減違法行為萌芽、傳播的環境和途徑,二是實踐操作巾,必須有具體可行的處罰細則和強而有力的執法手段。后者也是實施城市管理工作*直接、*有效的保障,失去它,文明執法只能淪為空談。 二、地方創新及其效果 (一)地方創新與嘗試 近兩年,各地方除推行“柔性執法”重塑城管形象外,各種或大或小的創新與嘗試也“生生不息”,大致歸納后,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設立城市管理警察 西方學界普遍認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任務應主要由警察承擔,因此西方國家警察的職能幾乎包括了我國城管的大部分職責,例如法國城市管理就是m警察和憲警依照法律進行。 早在幾年前就有某市人大代表提出,應借鑒國際主流模式,由警察從事城市管理工作。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增加城管警察不僅能有效減少暴力抗法,執法人員在暴力抗法中被動挨打的尷尬局面也能得到根本解決,從而提高執法效率。對此,一些地方城市嘗試讓城管接受軍訓,也有地方想把城管納入警察序列。如長沙市設立r城管公安隊伍,專門處理暴力抗法問題;廣州市出臺了“大部制”改革方案,在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設立城市管理特勤大隊,配合、協助城市管理執法,還給隊員配備了防刺背心和手套;2012年8月1日,號稱中國首個“城管武裝部”在武漢漢陽區城管局成立,而此前,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城管局、江蘇省高郵市城管局、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城管局、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城管局、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城管局等都早已相繼成立了武裝部。相關人士認為,成立武裝部有利于執法隊伍素質進一·步提升,組織紀律性、身體素質、應急能力均會強于一般城管隊員,出現急難險重等特殊情況時,他們是民兵搶險隊伍中的尖兵;城管工作出現難題時,他們又是執法者中的突擊隊,能應對復雜局面。 ……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