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T. S. 艾略特的詩學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33052
- 條形碼:9787552033052 ; 978-7-5520-330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T. S. 艾略特的詩學世界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20世紀現代主義詩人T.S.艾略特詩學思想的綜合研究。內容包括: 艾略特詩學思想的本體立場 ; 艾略特詩學思想的內在發展 ; 歐略特詩學思想的淵源構成等。
T. S. 艾略特的詩學世界 目錄
**章 艾略特詩學思想的本體立場/1
**節 文學自律性的多重辨析/2
第二節 非個人化追求與作品獨立/18
第三節 理想的文學品質:統一的感受/42
第二章 艾略特詩學思想的內在發展/50
**節 個性化的逐步強調與反法西斯之辨/51
第二節 “客觀對應物”的層層消解/80
第三節 復調性的弱化與音樂性的增強
——以后期劇作為例/90
第四節 哲性詩學:“瞬時性”與“當下性”/103
第三章 艾略特詩學思想的淵源構成/116
**節 文學長河中的詩學淵源/116
第二節 人文主義與宗教節制:艾略特與歐文·白璧德/130
第三節 終極實在與個人視角:艾略特與F. H.布拉德雷/142
第四節 此岸與彼岸相貫通的基督教信仰/152
第四章 艾略特與西方詩學思潮/164
**節 批評與解釋:艾略特與新批評派的交鋒/165
第二節 文學是什么:艾略特與解構詩學的響應及間距/175
第三節 “客體派”詩學對艾略特的分庭抗禮/187
第五章 艾略特詩學的中國回響/220
**節 九葉詩人對艾略特的詩學接受與主題變奏/220
第二節 城市“荒原”與懸置的反諷
——當代上海詩人與艾略特的共鳴/237
第三節 “旋轉的世界的靜點”與“般若波羅蜜”
——艾略特與禪宗思想的契合/251
結語/268
主要參考文獻/271
T. S. 艾略特的詩學世界 節選
要對艾略特的詩學思想作一個明確的結語并不容易。在《玄學派詩人》中艾略特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的文明涵容著如此巨大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而這種多樣性和復雜性,作用于精細的感受力,必然會產生多樣而復雜的結果。詩人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具涵容性、暗示性和間接性,以便強使——如果需要可以打亂——語言以適合自己的意思。”通過正文的論述,我們可以發現,復雜且涵容的不僅僅是他的詩歌語言,更是他的詩學思想。在多側面的交互一體中,在多維度的辯證統一中,艾略特給我們留下的是一個立體的、動態的詩學空間。 在對傳統的推崇與吸收中,他強調著當下的意義、個人的作用,這并不是一種矛盾性的夸夸其談,其詩歌創作就給出了對這一詩學觀的*好的印證。比如《荒原》對文學傳統的吸收是史無前例的,但它卻成就了艾略特卓越不群的個性風格,并扭轉了一代詩風。在反對浪漫主義情感泛濫的過程中,他又恰當地保留了文學世界所不應該缺少的感性因素:“客觀對應物”說通過對藝術形式的強調含蓄地肯定了個人情感對于文學創作的重要性;“統一的感受力”說則以每個個體的感覺和感知去統領思想與信仰,鼓勵人們在真切的、當下的直覺中感悟真理、體驗永恒。這足以讓我們認識到艾略特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知性主義者,感性體驗同樣是他詩學追求不可分割的內核。 當然,一個絕對主義者根本無法建構出這樣一種矛盾統一的思想體系。當他在1916年就斷言“所有重要的真理都是個人性的真理”,就連上帝這永恒世界的象征也總是“需要重新被闡釋”時,我們應該明了這種相對論傾向不會在其思想發展中輕易消失。相反,這一傾向幾乎滲透在其詩學思想的方方面面。除了傳統與個人、過去與現在、理性與感性、形式與情感之間的統一,艾略特關于文學本體的認識更是其相對主義精神的出色注解。 艾略特對文學自律性的強調令人印象深刻,文學不同于社會學、哲學、心理學、倫理學,也不同于宗教宣傳。他竭力反對文學與他者之間的混淆。這對后來英美詩學思想的發展意義重大。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強調文學自身合法性的同時,艾略特從來不對“文學是什么”這一問題作出明確的解答,事實上,他從根本上反對任何一種對文學的簡單界定。在關于他與新批評的爭論中,在關于他與解構主義詩學的相似中,艾略特對“文學性”、文學本質的質疑已經明確無疑。這不是說他不關注文學本身,而是說他拒絕用某種框架、某一定義把文學限制住,他寧愿在文學自律的同時保持著它的開放性。歷史的視角、多元的把握,才是他接近文學的真正途徑。 艾略特在宗教上對“絕對”的追求,也體現出相對主義傾向。《F.H.布拉德雷哲學中的知識與經驗》《什么是基督教社會》《四個四重奏》等作品無不體現出這一點。艾略特主張以個人的感性體驗來表達對無限的感悟,以“瞬間”和“當下”這兩個時間維度來溝通永恒,這都是要在絕對和相對之間進行整合。他反對任何意義上的抽象理念,包括信仰。所以,絕對與相對的調和對于艾略特來說,并不只是宗教思想問題,同時也正是他親自踐行的詩學理念。或者我們應該說,哲學探索、宗教關懷與其詩學實踐內在地形成了相互影響與牽引,共同成就了艾略特在絕對與相對之間所作的精深的探索。 總之,對于這樣一位開創文學新時代的大家,我們應該秉持一種辯證多元的視角,以便盡可能地全面展現其思想的寬度與復雜。每一次對艾略特詩學思想的探索,或許只是對他的另一次接近。他的深刻與開放,值得我們繼續作出各種辨析與梳理,正如他自己在談到作品閱讀時所鼓勵的那樣。
T. S. 艾略特的詩學世界 作者簡介
虞又銘,江蘇南京人,文學博士,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副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語系訪問學者。長期致力于英語詩學、比較文學、戲劇學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來,研究成果先后發表于《文藝研究》《中國比較文學》《戲劇藝術》等學術刊物,主持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上海市社會科學規劃一般課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課題等,并多次參與學術主編、譯介等工作。
- >
月亮虎
- >
山海經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